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51 更新时间:2024/1/16 20:59:33

贾谊不至公卿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这篇文章中关于贾谊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而语言严谨顺畅,是欧阳修比较优秀的文章之一。

在这篇文中,欧阳修肯定了贾谊的才能,认为他的才华绝对可以超越伊尹管仲,而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非常敏锐和现实的,可是汉文帝却不懂的招揽人才,重视人才,使得满腹才能的贾谊倍受打击,最终导致了贾谊郁郁而终,对贾谊的境地表示了痛心和惋惜,也根据文中观点,驳斥了汉书中对贾谊“天年早终而非不遇”的观点认知。

贾谊十八岁就才名远播,在二十岁时被任命为博士,他的一些意见,常常让大臣们感叹不已,汉文帝也十分的喜欢,贾谊受到重视,将自己的政治主张提了出来,也就是因为这个受到了一众大臣们的敌对,于是在贾谊二十三岁汉文帝提出让他任公卿之位的时候,受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和阻拦,邓通作为汉文帝的宠信,更是出言诬陷,促使贾谊被贬到长沙。等到汉文帝想起贾谊的时候,已经到了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而这次回到京师,贾谊并没有受到预想中被重视重用的情况,反而被询问鬼神之事,并且再此之后才感叹贾谊学问高超,但是在这样的认知中,汉文帝还是被邓通怂恿,让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这样的怀才不遇最终导致了贾谊的郁郁而终。欧阳修的《贾谊不至公卿论》阐明的正是这种观点。

1、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中最著名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著作。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内容是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秦朝的过失和错误的论断,所以名为《过秦论》。贾谊通过对秦朝失败的总结和教训来作为大汉王朝的借鉴和警告,这也是一片感情和艺术色彩都非常浓郁的文章。

上篇的内容先讲述了秦朝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用排比句的描写手法让文章具有强大的气势。之后又在对比中总结出秦朝的灭亡主要在于“仁义不施”的原因。在中篇和下篇中又分体了秦朝在统一之后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后人更没有改变秦始皇之前所犯的错误,也通过描述秦国的最后的危急时刻,指出子婴没有足够能力。

在西汉汉文帝统治时期的所谓的“太平盛世”之中,贾谊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所潜在的危机。其实当时的各种矛盾已经日益加剧,封建统治者的地位已经有了随时可以动摇的危机。贾谊一心关心国家安危,屡次上书陈情,《过秦论》更是他极为用心的一篇。从总结秦朝过去的失误开始劝导汉文帝居安思危,也旨在为汉文帝的改革和强化政策提供了借鉴。这是一篇史论散文,将秦朝从兴起到鼎盛最后再到灭亡的过程以及原因呈现在汉文帝面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汉文帝有所警戒,进而引起对政治上政策的注意。

2、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思想独特,曾经担任博士、太傅等职位,开始时很受汉文帝的赏识,但是后来却被佞臣诬陷,最终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而他还有个著名的小典故,“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发生在他所被重用的期间。

汉文帝在位期间,虽然创造了文景之治的强盛安定时期,百姓也非常的富有,但是他同时也是个非常迷信的人,素来喜爱谈论鬼神的事情,若是认真起来便是国家社稷也完全不放在心上。而贾谊是个非常有名望的学士,他学识丰富,对天地万物无所不精通。

有一次汉武帝将贾谊招进宫中。汉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召见了贾谊,可是在这样郑重其事之后却是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他认为贾谊才思敏捷又博览群书,对鬼神之事肯定也有所了解,而贾谊原本还以为汉文帝的召见是为了国家社稷大事,是为了他才华而对他的重视,可是却完全相反。汉文帝听说鬼神之事的时候,越听越专心,甚至情不自禁的向前挪动了席子,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是由来于此。

这句话出自李商隐的《贾生》,当时贾谊被贬,许多文人志士都为他萌生不平之意,李商隐也是如此。这句话尖锐的指出了汉文帝并没有真正的重视人才。讽刺了当朝政府的腐败,也指出了贾谊空有才学却无法发挥才能的境地。

3、对贾谊的评价

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病逝了,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并且非常难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短暂的一生内,为我国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巨大的文化遗产。

同时,贾谊也是著名的作家,他创作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非常的有文采,表达了浓烈的思想情感。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言辞谨慎,逻辑紧密,对后代的散文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西汉初年,贾谊等人在总结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以儒治国的设想,他以清醒敏锐的历史意识和超前的政治眼光看透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隐患,又通过对仁义、法先圣、制礼仪、别尊卑的儒家主张奠定了汉代王朝社会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设想,并且成功的引起了当时汉文帝的注意重视,为大汉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的影响。

贾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研究上,他所留下来的著作也大多是政论性很强的文章,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完好的体现在了《道德说》中,借助当时《老子》的学说影响,表现出他一直以来完好的吸收其他的各路思想来更好的完善当时以儒家思想为体系的思想主张,这种思想上的新动向非常值得人们重视。

贾谊短短一生虽然没有登上高位,可是他的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别具一格的意见还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行为和贡献,并不是那些虽然身居高官却庸碌一生的人所能比拟的。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的内容及作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推恩令”是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施的一项重要法令,“推恩令”吸取了因为晁错削藩的计划从而导致七国之乱的前人教训,“推恩令”的规定是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长子可以继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国原有的封地内也可以封侯,新封侯国从此不受本国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隶属于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县。那么推恩令巧

  •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现象为什么两汉时期发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的严重,但是女人们却不甘寂寞,她们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来和命运抗争。人们见得最多的女人与命运抗争的方式,大多数都走到了同一条路上——干政。后宫干政几乎每朝都有,为何汉朝会最为严重?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

  • 马邑之围:开启了汉朝对匈奴主动出击的新纪元,马邑之战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前133年,西汉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进行一场诱敌歼灭战,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此后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围。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马邑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33年,由公认为是伟大皇帝的

  • 周秦之变: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汉历史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周秦之变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并不仅仅是这块土地上

  • 麒麟阁十一功臣丙吉一生传记 丙吉问牛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汉历史

    1、丙吉传丙吉在年轻的时候研究法律,本来是一名鲁国的狱史,后来受到朝廷的重用,最终官至御史大夫、丞相。他一生辅佐汉宣帝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其中《丙吉传》这本书中就是对丙吉这一人物的介绍。首先在《丙吉传》这本书的开篇,就先对丙吉介绍了一番。其中由于丙吉的出生日期历史上并没有记录

  • 秦朝郡县制: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历史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为避免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1、郡县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各类史籍对于秦朝设立的郡县数量的说法都不

  • 秦朝科技 秦长城、都江堰、阿房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汉历史

    大家了解“黑科技”是最近才有的一个概念。“黑科技”的官方解释是:通常情况下,当前人类无法实现或根本不可能产生的技术或者产品统称为“黑科技”,其标准是不符合现实世界常理以及现有科技水平。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在2000多年以前咱们大秦帝国在当时所创造的“黑科技”有哪些?1、秦长城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所学的课

  • 秦孝公: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却因为商鞅的光芒被人们所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汉历史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孝公时代制订的一系列战略方针,秦国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秦孝公时期秦国是如何发展的?商鞅为何选择重农抑商?说起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强盛的原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商鞅变法。的确,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从原本的积贫积弱的现状

  • 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八荒一统天下 秦始皇不是一个暴君而是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秦始皇嬴政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是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儒生骂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却没有妄杀一位将军大臣;斥他严刑峻法,可他却制

  • 秦惠文王:秦国第一个王 如何评价秦惠文王嬴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汉历史

    秦惠文王赵驷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也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秦惠文王继承他父亲秦孝公的遗志,坚守法治,铲除复辟势力,巩固秦国的根基,增加秦国的实力,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但是唯一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