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索震惊世界的秦朝“铁路网”

探索震惊世界的秦朝“铁路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10 更新时间:2024/2/13 0:37:30

中国考古界曾惊奇地发现,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竟然有古代的“铁路”。经有关专家鉴定,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大秦帝国遗存。当年的秦国 “铁路”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不仅如此,当时秦国还拥有庞大的“铁路系统”,也就是“铁路网”。只是这“铁路”上行进的车子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的。看到这样“铁路”,专家们无不惊叹我国二千二百年以前竟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最近,有关专家披露了这个比兵马俑更为惊人的庞大“铁路网”鲜为人知的秘密。

1、马力“火车”日行可达八百里?

秦始皇的“铁路”当然不是铁铸造的,而是用木材铺设的。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保存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这条“铁道”路基夯筑得非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跨两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但是经过测量却惊奇地发现,秦始皇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由木材填充平整。

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车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公认的速度日行六百里,一天一夜至少六百公里,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一倍多的速度。无怪平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2、建“铁路网”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少专家认为,这个庞大“铁路网”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秦灭楚国,动用了六十万军队,后勤补给需求量一定很大,于是修建了这个全国性的“铁路网”。

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绝不是个别的工程。不然的话秦国的驰道就难以理解,而且从技术上来看也已经非常成熟,不是临时需要才想出来的。

过去一般认为秦始皇修建的驰道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历史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依此看,他竟然在二千二百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显然是牵强附会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

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秦始皇的“铁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按照这种说法,修建“铁路”的不仅仅是秦始皇了。即使其他六国并不是个个都修了“铁路”的,那至少修“铁路”的还应该有一个或一些国家。就好像现在各国的铁路轨道间距未必一样。那个时代各国的“铁路”轨道间距也不可能一样。这也是国防上的需要。

其实,在我国在解放前,云南省和山西省修建的铁路轨距也还不一样!各路军阀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铁路的宽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车没法开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解放后,国家高度统一,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也就随之消亡了。全国统一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铁路轨距1.435米。

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也就是统一“铁路”轨道之间的距离了。而且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修建的规模都比较小,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全国大规模地修建起来了,以致成了一个茂密的“铁路”网。

当时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处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这就为修建“铁路”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秦朝“铁路”网出现的物质条件。

3、秦国“铁路网”为没流传下来?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没有理会也没有想到这中间会有什么奥秘。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这是现在的铁路也没有的特点。我们不能使得汽车上铁路线,也不能使得火车从铁轨上下来到公路上去行驶。

据《汉书贾山传》中说:“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应该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在南阳山区发现的“铁路”,是单独复线,没有公路相伴。

秦国的“铁路网”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铁路”,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铁路”。

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还有,秦朝的“铁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原来人烟稀少的长途运输必经地,也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够得以免除被人为拆除和开垦并遗留下来。但也正因为人烟稀少而不受人们注意。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以至于人们再也不记得曾经有如此的辉煌。

说起来,到目前为止除了南阳山区以外。在别的地方还没有找到秦朝“铁路”的遗迹,说秦朝有过非常发达的“铁路网”也就只能是个推测,尽管是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测。一般来说在人口稠密地区已经不大可能还有秦朝“铁路”的遗存了。但愿在人烟稀少的长途交通必经处,还能够找到遗迹。只要再找到一个“铁路”遗迹,并且发现那儿的轨道间距和枕木间距和南阳的相同,那么秦朝修建过“铁路网”就应该成为定论了。如果秦朝的“铁路”网被证实,那么这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古代工程。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7次领土扩张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汉历史

    1、秦始皇时期 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北渡黄河河套,进攻纵深达到今天的阴山河套以北,戈壁以南,秦大胜匈奴后,置九原郡,治所在今天的包头。从此,黄河河套地区,永归中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后蒙恬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成为了此后2000年中国农业文明

  • 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汉历史

    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盘踞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气势磅礴,坚固雄伟,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曾有权威人士做过统计,修筑长城所用的砖石,如果用来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长墙,这道长墙足以环绕地球一周;而如果用来铺筑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则可以环绕地球三周以上。但今天的人们在感叹

  • 汉朝老人待遇最好,年过70可享受“处级”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汉历史

    在中国汉代,养老敬老制度非常完善,老年人拥有法定待遇。只要年过七十、无人品问题的老者,在“政治”上享受处级待遇,持王杖进入官府不必趋俯,可以与当地的官员平起平坐。虐待老人者,在汉代会被“弃市”处死。纵观古今,各朝各代赡养老人的做法差异很大,最好的要

  • 刘邦和项羽6个方面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汉历史

    刘邦 项羽一、刘邦和项羽的共同点1、两人都胸怀大志,眼光远比常人要远;2、两人都不敢平凡,但同时又有点高傲;3、两人都过分自信,反过来在遇到逆境的时候又过分自卑。二、从《鸿门宴》看刘邦项羽的不同1、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

  • 中国历史上凭空消失的22个神秘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1、古蜀王国 据文献记载:约公元前3000年,黄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蚕丛。蜀国最早的先王即蚕丛、柏濩、鱼凫,三代而下是望帝杜宇、鳖灵,或说是蒲泽。正如诗人李白喟叹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大夫张仪、司马错率师伐蜀。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大

  • 司马错---大秦纵横家兼上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汉历史

    1、人物简介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与白起、王翦并列成为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

  • 秦朝最著名的三大上将军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自秦国变法以后,国力最为强盛,不断涌现出杰出人物----名君、名相、名将。名相都是舶来品,名将都是本土产的。1、司马错---具有全国战略目光谋略家 在中国古典军事史上第一个有全国战略目光,能够制定新战法,突破用兵局限,并且智慧型将领非司马错莫属。司马错开辟了秦国大出的基础,其战略眼光狠毒,出蜀

  • 秦汉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汉历史

    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的一片菜地进行勘测钻探时,发现了21座距今约2100年的西汉大型烧造兵马俑的陶窑,并出土了数千件陶俑。这是专为皇帝和政府制造入葬用兵马俑的官窑。 这批官窑规模宏大,产量很高,其中有两个陶窑还装有满满的桶坯,每窑装有350个

  • 幽云十六州---让中原王朝遗恨四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派出的数万征讨大军正从各路扑向太原。以石敬瑭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与后唐大军对抗的,情势看起来十分

  • 对中国历史贡献最大的三个短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汉历史

    谈起中国历史,第一可能就要谈到汉朝、唐朝、宋朝,这三个朝代历时悠久,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九十年,两宋三百二十年,从政治经济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其实中国历史的塑造者并不是这些帝国,而是一些短命王朝。1、秦朝 秦朝总共只有十五年,干了两届,但上的全是硬菜,统一就不说了,秦始皇搞的修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