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错---大秦纵横家兼上将军

司马错---大秦纵横家兼上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3/12/17 17:13:50

1、人物简介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与白起王翦并列成为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武安君白起副将,白起被赐死后,司马靳遂同遭赐死。司马错的九世孙为汉朝《史记》作者司马迁

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一次是攻楚之战,而且这两场战争在当时都很稀松平常,毫无名气。司马错灭蜀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在当时并不被时人重视,它的价值是在后来才显现出来受人重视的。

2、与张仪的争论

在当时的秦国南方偏远腹地,生活着两个蛮夷国家,一个是蜀国,就是在现在的四川地区,一个是巴国,就是现在的重庆地区。秦惠文王时期,这两个国家发生了交战,互相攻打,两个国家都向秦国派出使者求援。

其实秦惠文王早有吞并蜀国之意,但苦于蜀道艰难,难以攻打。而恰在此时东边的韩国也派兵入侵秦国,所以秦惠文王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该先灭蜀还是先攻韩。丞相张仪主张先攻韩,大将司马错主张先灭蜀。

张仪的论断是占领三川郡,打通宜阳道,挟持周天子,以完成霸业,而至于蜀国只是一个西方边远小国,根本不值得劳民伤财去攻打,对秦国的霸业毫无帮助。

司马错认为攻打韩国将导致诸侯联合对抗秦国,他的论断是秦国要想称霸,首先必须国强民富,务必先扩张领土,增加财富,所以应当先灭蜀国,这样秦国吞并蜀国之后扩大了版图,增加了财富,还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打楚国。

3、灭蜀之战

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同年秋天,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国,与蜀国军队在葭萌(今四川广元)交战,蜀王兵败逃到武阴(今四川彭山东)。同年十月,秦军灭亡蜀国,将蜀王贬号为蜀侯,而任命陈庄出任蜀国相国。秦国吞并蜀国以后,而后又乘胜灭掉了巴国,使得秦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

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率军平定蜀乱,诛陈庄,并受命镇抚蜀国,从而为秦国打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后方,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为秦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大功。

4、伐楚之战

早在秦惠王时期,司马错就已经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他认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占据上流,俯缈楚国,对楚国拥有绝对的战略主动地位。所以,司马错打的是一张连环牌。

在消灭蜀国,彻底平定蜀地后,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便率大军由陇西进入四川,然后增补巴、蜀军队10万,接着乘坐大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从巴地延涪水南下,进攻楚国。

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后方。当时,楚军主力集结西北部秦、楚边境前线,后方空虚,遭司马错突然进攻,楚军猝不技防,损失大片土地,秦军攻占楚国黔中郡。楚顷襄王被迫献上庸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以罢兵。

司马错攻楚之战打的十分漂亮,是典型的避实击虚战术,开创了我国战争史上早期的战略大迂回战例,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预言。这场战争无论是战术决策,还是战役指挥都到达了超乎寻常的地步,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场大迂回机动战争,可是它的军事意义被后世严重低估了。而后事情的发展果如司马错预测的那样,之后的秦国大将白起伐楚更加验证了这一点。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以当年司马错伐楚的进军路线为基础稍加改变,选择入汉中顺汉水南下,出其不意的突入楚境,楚军一路节节败退,白起迅速攻取了主要分布在汉水流域的楚国重镇。秦军长驱直入,直抵楚国别都鄢城,接着水淹鄢城,迅速攻下了楚国国都,挖了历代楚王的祖坟,放火烧了夷陵道。然后在第二年,白起率部队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在鄢郢之战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出兵夺回被楚国复夺回的巫郡、黔中郡,秦初置黔中郡。

5、军事思想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司马错的用兵特点,那就是‘谋。这里的‘谋指的就是谋略、战略的意思。在他的灭蜀之战中,他能一眼就看出伐韩与伐蜀之间的利弊,用雄辩的口才说服秦王,可谓深具谋略;而且率先提出了“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目光深远,极具战略眼光,真乃深谋远虑。作为秦国三大干将之一,司马错的名气好像远没有另外两位白起和王翦来的大,其根本原因就是司马错不仅是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位高超的战略家。

6、秦国三大干将评价

白起是高超的指挥大师,擅长出奇制胜,以小博大。无论是伊阙之战中的声东击西战术,还是黔中之战中的黑虎掏心战术,或者是华阳之战中的长途奔袭战术,招招出奇,战战全胜。

王翦则是卓越的战术大师,他老成持重,稳扎稳打,稳中求胜;他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善于布局,可谓名将杀手,不管是能攻善守的名将李牧,还是大败李信的楚将项燕,皆死于其手。

司马错却是杰出的战略大师,目光深远,谋略过人,他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灭蜀,平蜀,治蜀。当别人都把精力放在为秦国东出六国而追名逐利挤破脑袋时,只有他默默无闻的在蜀地埋头苦干着,做着既没名声,又无实利别人都不愿干的事情。可是他的付出却换来了巨大的回报,司马错灭蜀成为仅次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大业。秦国消化蜀国后,从此国力大增,一骑绝尘。虽然他没有白起那样辉煌的战史,也没有王翦那样卓著的战功,但他的灭蜀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司马错同时是不幸的,他赶上了秦惠文王时期,秦惠文王是个喜欢纵横家那一套的君主,他重用纵横家张仪,所以整个秦惠文王时期的政治舞台都是张仪的表演时刻,而他少之又少。接下来的秦武王又是一位崇尚勇力的国君,宠幸大力士,他和张仪都被晾在一边,而到秦昭王时期,总算可以有所作为,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以白起为首的年轻一代将领横空出世,至此司马错彻底退出秦国的政治舞台,走向了人生的落幕。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朝最著名的三大上将军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自秦国变法以后,国力最为强盛,不断涌现出杰出人物----名君、名相、名将。名相都是舶来品,名将都是本土产的。1、司马错---具有全国战略目光谋略家 在中国古典军事史上第一个有全国战略目光,能够制定新战法,突破用兵局限,并且智慧型将领非司马错莫属。司马错开辟了秦国大出的基础,其战略眼光狠毒,出蜀

  • 秦汉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汉历史

    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的一片菜地进行勘测钻探时,发现了21座距今约2100年的西汉大型烧造兵马俑的陶窑,并出土了数千件陶俑。这是专为皇帝和政府制造入葬用兵马俑的官窑。 这批官窑规模宏大,产量很高,其中有两个陶窑还装有满满的桶坯,每窑装有350个

  • 幽云十六州---让中原王朝遗恨四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派出的数万征讨大军正从各路扑向太原。以石敬瑭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与后唐大军对抗的,情势看起来十分

  • 对中国历史贡献最大的三个短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汉历史

    谈起中国历史,第一可能就要谈到汉朝、唐朝、宋朝,这三个朝代历时悠久,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九十年,两宋三百二十年,从政治经济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其实中国历史的塑造者并不是这些帝国,而是一些短命王朝。1、秦朝 秦朝总共只有十五年,干了两届,但上的全是硬菜,统一就不说了,秦始皇搞的修长城、

  • 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心开始,到原楚国各地叛乱响应陈胜造反,戛然而止。

  • 秦朝统一天下的“四大军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历史

    中央军主要有四大主力,其中关中军团以旧秦国军队为基础,是帝国军队真正的精英(也有学者认为正卒专指这只军队)。另外三支军队根据其特点,姑且分别命名为长城军团,骊山军团,岭南军团。这几只军团(尤其是关中军团)的命运决定着帝国的命运。一、岭南军团 岭南军团的统帅从屠雎到赵佗战绩都并不算太出彩,这只军

  • 汉初刘邦所封八位异姓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国号“汉”,中国历史上最为瞩目的一个大帝国诞生了。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有很多人不记得,在建立汉汉帝国过程中汉高祖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齐王韩信(后徙为楚王)、梁王彭越

  • 秦始皇兵马俑的统帅为什么仅仅是个都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汉历史

    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秦始皇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它诸侯国的军队。这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

  • 历史上匈奴人的起源及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汉历史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根据现有的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匈奴早在公元前78世纪就已经生息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

  • 吕后为刘邦建立大汉起到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今山东省单县终兴镇)人,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她死于公元前180年,时年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