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伤寒杂病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

《伤寒杂病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63 更新时间:2024/1/22 9:53:25

汉朝出版的各类著作相当繁多,且在各界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伤寒杂病论》为典型。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它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辨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书中所列药方,大都配伍精当,有不少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后世医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疗效。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

《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特别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在日本一些著名的中药制药工厂中,伤寒方一般占到60%以上。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太平经》:东汉时期的道教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汉历史

    道教在我国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其历史上不乏经典著作,《太平经》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本。原书本为170卷,但今本仅存57卷。 《太平经》是黄老道的主要经典。关于该书作者,今已不可考。《太平经》作为道教的著作,是以老子等黄老列庄的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但是它成书于东汉中晚期,所以书中的思想也受到当时的汉代

  • 《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上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世人皆知,但从那时起到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医药学经验成果并未被整理成册,直到东汉时期,除了这本《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 五铢钱: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汉历史

    秦有秦半两,汉有汉五铢。何为“汉五铢”呢?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

  • 《蹴鞠二十五篇》: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汉历史

    足球的起因可能是为了锻炼腿部力量,中国的蹴鞠如今也是众人皆知。但很多人不知道,蹴鞠其实还是一种属于军事上训练的活动。 在汉代,人们认识到足球活动可以增强体力,培养勇敢耐劳精神,蹴鞠是军事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体育

  • 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汉朝有许多传世闻名的瑰宝,有瑰丽的艺术品,有完善的政策制度,还有今人最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此后,汉朝频繁的派出使节出使西方,汉武

  • 《东观汉记》:东汉纪传体断代史巨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汉历史

    史书的修纂十分不易,往往需要一群人的通力协作,甚至是几代人的持续创作才能完成,而完成后的保存与流传也是个问题。《东观汉记》就是这么一部经过几代人编写完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纪传体史书。 汉明帝刘庄命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

  • 苏武牧羊:久居匈奴而持节不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汉历史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只有在逆境时方能显出一个人的气节,尤其是你代表着国家出使外国的时候。苏武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人敬佩的人。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千年,经久不衰。1、被逼臣服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

  • 《盐铁论》:西汉经济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汉历史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虽适应了王权发展的需要,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某些不便,特别是剥夺了地方富商的利益,因而盐铁官营这类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经济中的头等大事。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

  • 汉朝时代才出现蜡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在《楚汉传奇》第80集中,吕雉杀韩信的时候,说不能违了刘邦的旨意,“五种环境不能杀”,即“见天、见地、见光、见铜、见铁”不能杀。除了有“光”之外,其余条件都具备了,吕雉问他光该怎么办?韩信环顾四周明白了,说“可以把这些烛火都灭了”,于是韩信死掉了。从镜头上看,这里的烛火似乎是蜡烛,在其他剧情中也多见

  • 河西四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汉历史

    河西四郡的设置,不仅带动了西北经济的迈进,促进了汉朝对西域的统一,同时也强化了东西方之间的交融,便利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远在张骞、甘父通使西域之前就开始了。但在这之后,由于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政治关系,促进了官方和民间商业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