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

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2/11 21:46:45

吴王李恪为什么与太子之位无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除了早薨的几个之外,其中以濮王李泰和吴王李恪最有才能。

李世民登基之后就立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他对李承乾寄以厚望,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李承乾却是烂泥扶不上墙,少年时期还算上进,可在李世民开始有意识培养他做储君后,渐渐开始接受权力的李承乾发生了变化,开始叛逆,不务正业,甚至喜好男色,娈童。唐太宗杀掉李承乾的一个男宠以作敲打,可是李承乾不但不理解,还在宫中为死去的男宠立碑纪念。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间的隔阂更深了。

对李承乾失望后,唐太宗把目光看向了最宠爱的儿子李泰,可惜李泰因为李世民的宠爱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李泰在李世民没有决定废除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时候就到处联络拜访,想要扳倒李承乾。因为叛逆而对李世民有了误解的李承乾在弟弟李泰的步步紧逼之下,决定铤而走险,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然而他不是自己的父皇,李世民也不是李建成,谋反的阴谋很快就败露了,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和几位重臣商议立储之事,山东世家支持魏王李泰;关中士族以长孙无忌为首支持晋王李治;李道宗支持吴王李恪。

此时的李泰和李恪是李世民考虑的重点对象,年幼的李治还未在他考虑之中。可是过于骄纵的李泰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为了得到太子之位,居然向李世民说出等自己百年之后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让给弟弟李治。亲手制造了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在冷静下来后也明白杀子传弟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李世民知道了李承乾谋反一事,李泰在其中做的那些坏事,于是,李泰也被排除在储君之外。唐太宗权衡再三,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

虽然李世民立了李治当太子,但是作为征战沙场打下天下的唐太宗,觉得李治太过软弱,想要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于是找来自己最信任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商量这件事,可惜李世民找错人了。长孙无忌作为李治的舅舅,于公于私都不会帮助李恪的,李治当了皇帝,他这个舅舅的地位会更加安稳,而且李治比较软弱,好控制,再怎么样不会对自己这个舅舅发火。他提出了一个让李世民下定决心的理由,经历了大乱到大治的初唐时期,百姓需要的是一个仁慈厚道的守成之君,而不是开疆扩土的雄霸之君。

李世民明知长孙无忌存有私心,但有隋炀帝穷兵黩武,乱用民力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例子,李世民还是决定李治太子身份不变,以李治的性格,李世民所有的儿子都能活下来。

虽说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有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的原因,但李恪成不了太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身份。李恪不是嫡出,唐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李世民破坏了这一规则,但和平时期还是奉行这一原则的,长孙皇后生有三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除非这三人都死了李恪才有资格,从名字上看,“承乾”有承继乾坤之意,“泰”有国泰民安之意、“治”有治理天下意思。而“恪”则是恪守本分的意思,所以,从李世民给皇子的命名上看。长孙皇后所生皇子与李世民的表妹杨妃所生皇子之间,君臣之分也早就被注定。

李世民之所以立李治为太子就是想要保住其他儿子的性命,而且,李治做了皇帝,长孙无忌也会用尽全力去辅佐他,因此,不是嫡子的李恪被淘汰出局。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朱允炆着急削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允炆着急削藩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去世后,孙子朱允炆登基了。可是登基后没有多久,他便开始急不可耐的削藩了。而且其手段不可谓不果断。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九个藩王中就有五个人先后被削。不过却也错过了最佳时机,使得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一举打进了南京。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朱允

  • 赵匡胤当初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传位自己的儿子不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宋太祖,赵匡胤

    还不了解:宋太祖赵匡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说到赵匡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里,被写在评书里的次数、被民间艺人演绎次数最多的皇帝之一。评书、小说里的经典作品《杨家将》、《调寇准》、《三侠五义》,说的都是赵匡义皇帝

  • 如果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唐朝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如果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唐朝会怎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假如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唐朝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四个因素看一下一,违背了嫡生子继承制度。自从禹传子家天下,成为汉人建立的封建皇权法统传承的历史惯例。李治的母亲文德皇后,出生于关陇世家的长孙家族,从北魏到唐朝拥有丰厚的政治背景。一旦废

  • 被朱元璋视如亲子的解缙为何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被朱元璋视如亲子的解缙为何结局凄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明一代,若要排出一个大明十大才子,解缙绝对榜上有名。作为与徐渭、杨慎合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的存在,解缙的才学是天下闻名的,明翰林院修撰焦竑就曾说:“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意思是说解缙的才能与汉代东方朔不相

  • 建文帝朱允炆的家人们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的家人们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明建立后,朱元璋选择了朱标作为太子,他也是倾心培养,不过可惜的是朱标没有这个做皇帝的命,没有等到接班就去世了。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再次选择他的其他儿子,反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接班人,朱允炆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结局分别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大部分结局都很惨。其中有3个夭折;有8个牵扯进谋反案中,或被贬为庶人或被流放,然后被杀、自杀;还有1个谋太子不成被打压郁郁而终;只有2个算得上是善终(病死):唐高宗李治(56岁去世)和赵王李福(37岁去世

  • 长孙无忌和武则天在历史上是如何较量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长孙无忌和武则天在历史上是如何较量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长孙无忌,唐代凌烟阁第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被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在公元659年,李治继位的十年后,被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令人唏嘘的结局背后是寒门

  •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宁王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宁王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其嫡长孙朱允炆即位为帝,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脚跟尚未站稳就急着削弱藩王势力,结果是激起了燕王朱棣的谋反。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开始了正大光明的造反。其实单凭一个朱棣,或者只靠燕军是无法和明

  • 张琼当初舍身给赵匡胤挡箭 赵匡胤最后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赵匡胤,张琼

    对赵匡胤和张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将舍身替赵匡胤挡箭,天下太平后,赵匡胤为何却第一个杀了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为人胸怀宽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事迹妇孺皆知,为人所津津乐道。在百姓眼里,他是一位深受下属爱戴,对下属非常宽仁的好皇帝。但是他也有备受争议的地

  • 魏征为什么敢多次惹怒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魏征为什么敢多次惹怒唐太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太宗手下大臣众多,但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谏的人不多,连秦王府的旧臣长孙无忌,房玄龄都不太敢犯言直谏,每次唐太宗让手下大臣提意见,长孙无忌总是说,皇上太圣明了,我没有意见。然而魏征却是个例外,只要唐太宗犯一点小错误,他便会激烈地进行批评。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