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着急削藩的原因是什么?

朱允炆着急削藩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79 更新时间:2024/2/11 19:45:09

朱允炆着急削藩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朱元璋去世后,孙子朱允炆登基了。可是登基后没有多久,他便开始急不可耐的削藩了。而且其手段不可谓不果断。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九个藩王中就有五个人先后被削。

不过却也错过了最佳时机,使得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一举打进了南京。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朱允炆占据着巨大的优势,那么他为什么要急于削藩呢?

其实要说起来,朱允炆之所以如此,道理很简单。

其一,他感受到了藩王的威胁。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不放心外人,所以力排众议,分封诸子为藩王。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加强老朱家的力量,一方面拱卫朝廷,一方面抵御外敌。

也因为这样,所以这些藩王权力很大,像宁王和燕王等等,他们手里有一支力量非常强大的军队。

藩王除兵力雄厚外,还有自己的税收,朝廷还会发放粮饷,对于边境上的事情,小事可以直接处理不用向上汇报,大事才需要向朝廷汇报,这也导致事情的大小皆由藩王自己决定,上不上报也由自己决定。

这不就跟一个小王国差不多嘛。

在朱允炆眼里,这就是威胁,根本看不到这也是朝廷有事时的外援,朱元璋还期待着他们进京勤王呢。

而,朱元璋为了子孙安全,杀掉了大量领兵的武将,得以善终的并不多,到建文初年,能打的武将也所剩无几。

在朱允炆心里,他是没有底气的,另一方面,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书生气十分浓厚的人,他没有经历过战争,跟这些藩王,尤其是朱棣等人相比,知道自己不如人。

况且,这些藩王都是自己的叔叔辈的,万一随后叔叔们有异心,自己恐怕不是对手。

所以在朱允炆看来,削藩是一定的了。其实也不仅是朱允炆,从历史上看,凡是这样的例子在,基本上皇帝都要削藩。

毕竟威胁朝廷统治,在很多皇帝的眼里,比外患还要严重。

当然了,另一方面那就是朝臣的怂恿了。

在朱允炆悲剧命运中,不得不提到他的三位谋臣兼老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尤其是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位可以说是朱允炆的哼哈二将,齐泰是朱允炆的潜邸旧臣,而黄子澄更是建文帝的老师。

这两位对建文帝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的态度也是削藩,只不过方法错了。由于建文帝没有经验,因此在治国上对两位是信任有加。

可惜,这也注定了建文帝的悲剧。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当初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传位自己的儿子不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宋太祖,赵匡胤

    还不了解:宋太祖赵匡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说到赵匡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里,被写在评书里的次数、被民间艺人演绎次数最多的皇帝之一。评书、小说里的经典作品《杨家将》、《调寇准》、《三侠五义》,说的都是赵匡义皇帝

  • 如果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唐朝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如果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唐朝会怎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假如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唐朝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四个因素看一下一,违背了嫡生子继承制度。自从禹传子家天下,成为汉人建立的封建皇权法统传承的历史惯例。李治的母亲文德皇后,出生于关陇世家的长孙家族,从北魏到唐朝拥有丰厚的政治背景。一旦废

  • 被朱元璋视如亲子的解缙为何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被朱元璋视如亲子的解缙为何结局凄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明一代,若要排出一个大明十大才子,解缙绝对榜上有名。作为与徐渭、杨慎合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的存在,解缙的才学是天下闻名的,明翰林院修撰焦竑就曾说:“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意思是说解缙的才能与汉代东方朔不相

  • 建文帝朱允炆的家人们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的家人们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明建立后,朱元璋选择了朱标作为太子,他也是倾心培养,不过可惜的是朱标没有这个做皇帝的命,没有等到接班就去世了。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再次选择他的其他儿子,反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接班人,朱允炆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结局分别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大部分结局都很惨。其中有3个夭折;有8个牵扯进谋反案中,或被贬为庶人或被流放,然后被杀、自杀;还有1个谋太子不成被打压郁郁而终;只有2个算得上是善终(病死):唐高宗李治(56岁去世)和赵王李福(37岁去世

  • 长孙无忌和武则天在历史上是如何较量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长孙无忌和武则天在历史上是如何较量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长孙无忌,唐代凌烟阁第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被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在公元659年,李治继位的十年后,被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令人唏嘘的结局背后是寒门

  •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宁王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宁王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其嫡长孙朱允炆即位为帝,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脚跟尚未站稳就急着削弱藩王势力,结果是激起了燕王朱棣的谋反。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开始了正大光明的造反。其实单凭一个朱棣,或者只靠燕军是无法和明

  • 张琼当初舍身给赵匡胤挡箭 赵匡胤最后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赵匡胤,张琼

    对赵匡胤和张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将舍身替赵匡胤挡箭,天下太平后,赵匡胤为何却第一个杀了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为人胸怀宽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事迹妇孺皆知,为人所津津乐道。在百姓眼里,他是一位深受下属爱戴,对下属非常宽仁的好皇帝。但是他也有备受争议的地

  • 魏征为什么敢多次惹怒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魏征为什么敢多次惹怒唐太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太宗手下大臣众多,但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谏的人不多,连秦王府的旧臣长孙无忌,房玄龄都不太敢犯言直谏,每次唐太宗让手下大臣提意见,长孙无忌总是说,皇上太圣明了,我没有意见。然而魏征却是个例外,只要唐太宗犯一点小错误,他便会激烈地进行批评。当时

  • 李世民儿子众多,为何世人唯独看好李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儿子众多,为何世人唯独看好李恪?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曾经身为帝王的李世民这辈子有很多个儿子。但相较于他的其他几个儿子而言,似乎李恪在民间的口碑更好一些。虽然李恪的结局较为悲惨,但是很多人每每提及他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流露出惋惜的神情来。因为这些人非常看好李恪,甚至觉得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