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当初能够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为何没有效仿

赵匡胤当初能够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为何没有效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09 更新时间:2024/1/26 10:41:41

还不了解:朱元璋赵匡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太祖朱元璋,为何没有效仿宋太祖赵匡胤,而是杀了大部分功臣?

功高震主军权旁落,始终都是皇帝日夜担忧的问题,尤其是武力夺权的君主,对这个问题更加敏感。而针对这个问题,历朝历代的皇帝想尽了各种方法。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当皇帝需要良臣开疆拓土时,他们就是声名显贵的开国功臣;一旦皇帝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就是威胁皇权稳固的危险因素。

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正是宋太祖赵匡胤瓦解开国功臣权力的著名案例。借此机会,赵匡胤遣散了助他“黄袍加身”的将领,一举消除了下属拥兵自重的可能,成功巩固了赵家皇室的统治。

而同样是开国之君的明太祖朱元璋,放着杯酒释兵权的先例不学,反倒是走起了大开杀戒的暴虐路线,这背后的原因也是无奈。

一、废除丞相大杀功臣

说到朱元璋,就很难不想起他在位期间震惊朝野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顺利登基后,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冯胜、宋濂等人先后被杀,三十四个开国功臣只剩下零星几个。

1368年,出身底层的朱元璋历经16年的艰苦战争,终于在应天府称帝,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稳定朝局后,朱元璋的疑心逐渐显露,开始对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痛下杀手。

经过以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为代表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基本扫除了威胁到他皇权地位的功臣,将权力全部收归于皇帝一身,为他的子孙肃清代堂上的危险。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逆的罪名斩杀宰相胡惟庸及其同党。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宣布废除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政事分归六部处理,从此宰相一职消失在官场之中。

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地方官员递交空白盖印公务文书几乎是不成文的约定,但朱元璋以舞弊欺君的罪名将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印官全部处死,其中一些受百姓爱戴的清官也被无辜冤死。

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御史告发户部侍郎郭恒私吞官粮,朱元璋下旨下令审刑司严刑审讯,牵扯出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及六部官员,涉案的一干人等全部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宣称凉国公蓝玉谋反,诛杀其部下将士1.5万多人,军中骁勇战将大多被杀戮殆尽,从而使军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

这四起大案错综复杂,尽管有些官员的确是贪赃枉法,但在朱元璋狠辣的株连严查之下,还是有不少忠臣无辜被扣上罪名,枉死在他雷厉风行的肃清代堂行动中。

不过,既然有杯酒释兵权的先例在前,为何朱元璋没有选择温和的手段解除功臣之权,反而要选择如此暴戾的路子,招致不少骂名呢?究其根本,这不仅与朱元璋疑心过重的性格有关,更是他在江山初建、后继乏力的朝局环境中的无奈之举。

二、出身低微生性多疑

虽然都是开国帝王,但朱元璋与赵匡胤的出身可谓是云泥之别。赵匡胤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三辈都是出自朝堂,而朱元璋则是出身于卑微的底层市井,甚至为谋生当过和尚,四处流浪化缘。身份的差别自然造就两人不同的性格,面对下属功高震主,两人的做法也就天差地别。

赵匡胤从小锦衣玉食,舒舒服服过着富裕的日子,接受过系统良好的官宦教育,不必担心朝不保夕。他天生有着上位者的自信,不怕被下面的人轻易夺权,失去对权力的掌控,因而能够游刃有余地慢慢夺权。

相较而言,朱元璋则是十分敏感多疑,他过惯了被人欺压迫害的艰苦生活,争夺算计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常态,自卑与疑心深深扎根在他的骨子里,所以他对权力的渴求无比强烈。

这样充满自卑感与多疑感的人,有朝一日成为天下的主人,便不可避免地担忧被他人算计篡权,失去现在拥有的生杀予夺之权。深陷这样极度的疑虑之中,朱元璋选择大肆杀戮也在预料之中。

三、国家初建财政拮据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项政策,尽管各朝基本都采取这个措施,但相对而言还是有所差别。再加上赵匡胤与朱元璋夺取政权的方式有所差异,导致宋明两朝建国之初的情形有所不同。

赵匡胤原本就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受手下将领追捧“黄袍加身”,率军攻下周朝京城,结束了连年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朱元璋则是带着农民起义抗元,从小范围一步一步拓展疆域,最终拿下全国。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引领的战局范围大,战火蔓延的地方多,建国之后的经济也就略显萧条。

而在另一个角度,宋代的核心位置在江南地带,是当时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宋代对商人的态度也比较开放,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并不是太多,商税是宋代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反观明代,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延续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的态度一直是敌视贬抑,导致商人的活力不高,国家财政主要依靠农业。但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农业发展萎靡,财政收入也就落后一截。

这样的状况下,赵匡胤能够拿出足够多的钱财换取功臣的兵权,送他们回乡养老,衣食无忧。可朱元璋根本没有强大的财力,足以安抚要被夺权的大臣。

四、年事已高后继乏力

朱元璋或许想过慢慢解决权臣,惋惜他年事已高,早先看好的太子又英年早逝,他只好用雷霆手段快速为子孙解决麻烦。当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时,他仅仅三十多岁,年轻力壮,即便武将反抗,他也有能力与之对抗。

但朱元璋四十岁才当上皇帝,他疼爱的太子朱标又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离世。一个老人,既等不起慢慢卸权的时间,也无法直接直接全面引战,只能改变起初的政略。

太孙年幼,朱元璋没有太多时间去培养,更担心百年之后太孙控制不了这些权臣。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在位之时将权臣全部剪除,给孙子留下一个干净可控的朝堂。

总结

由此可见,朱元璋与赵匡胤选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收权,不只是两人出身性格极大反差的结果,更是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必要手段。

标签: 历史朱元璋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被刘邦扔下车的鲁元公主,她的一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被刘邦扔下车的鲁元公主,她的一生有多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一向没有什么地位可言。有些人可能认为皇家女子不同,她们能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繁华富贵。然而皇家女子,从一出生就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有些甚至沦为政治工具,她们的人生悲剧一早就是注定的。身

  • 乾隆皇帝自称为十全老人 乾隆都收复了哪些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清朝,乾隆

    还不了解:乾隆和清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十全武功”乾隆,哪些有领土进账?收复多少领土?说到我国历史上那些开疆拓土的帝王,大家一定会想到这些人。唐太宗李世民,西灭突厥,东征百济、高丽,建立疆域大1237万平方公里领土。最出名的当属汉武帝,依靠战神卫青、霍去病,北破匈奴

  • 女皇武则天选择“周”为国号有何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女皇武则天选择“周”为国号有何原因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按照各种历史纪念表的普遍说法,唐朝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享国289年,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从公元690年的九月到公元705年的二月,皇帝姓武不姓李,国号是“周”不是“唐”,皇帝姓氏的改变,从客观上来说就是改朝

  • 唐玄宗为何唯独放过了太平公主的次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玄宗为何唯独放过了太平公主的次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太平公主 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最的小女儿,深得唐高宗和 武则天 喜欢,尤其是武则天,喜欢太平公主远远超过她的四个儿子。而武则天之所以特别喜欢太平公主胜过自己的儿子,表面看是因为太平公主外貌长得很像武则天自己,聪明,漂亮,风骚迷人。

  • 盘点: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影响最深的几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汉朝,刘彻

    汉武帝刘彻七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强盛最辉煌的时期。古代史料《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大汉

  • 武则天称帝后写下了一首多狂的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称帝后写下了一首多狂的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诗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形式多种多样,风格不尽相同,最有名的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一喝醉酒就写诗,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取自《将进酒》)”,“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取自《庐山谣寄卢侍御

  • 吕后为什么要残害刘邦的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吕后为什么要残害刘邦的几个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高祖刘邦死后,继位的汉惠帝刘盈因“人彘(指吕后荼毒戚夫人一事)”事件精神上受了很大刺激,从此耽于酒色,不问朝政;后被逼娶了亲姐姐的女儿为妻,他更是长期抑郁寡欢,精神萎靡不振,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秋

  • 三国时期蜀国灭亡后诸葛亮后代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蜀汉,三国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时间永恒不变的道理,而倘若一个人沦为了败者的话,无论他旧时如何风光,都只能够成为他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在蜀汉灭亡之后,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的后代几乎无一幸免,迎来了悲惨的下场。

  • 和珅是怎么对付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李侍尧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和珅报复李侍尧的故事。和珅受宠之时,李侍尧已经是年高位尊,所以他对和珅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有记载说,李侍尧因为“年老位高,平日儿畜和珅,衔之”。可见李侍尧长期对和珅不感冒,导致和珅怀恨在心。不过,和珅报复李侍尧

  • 李侍尧是怎么得罪朝中新贵和珅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李侍尧,和珅

    李侍尧,大清朝真正的一品封疆大吏,可谓位高权重,可他是怎么得罪朝中新贵和珅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经过,一起看看吧。政绩,是考核官员的标尺,从古到今,无数的官员为了政绩而绞尽脑汁。只不过,有的人,虽然是一身孑然为官来,两袖清风离任去,但却将政绩留在了百姓的心中;而有的人,却喜欢将政绩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