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原因是什么 真的是因为无可奈何吗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原因是什么 真的是因为无可奈何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38 更新时间:2024/2/15 18:57:33

赵匡胤上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真的是因为“黄袍加身”“无奈”才发动的政变吗?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王朝的开辟都需要一个开拓者,这个王朝的开拓者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为数百年的江山奠定基础,为新的江山扫平障碍,并且要为子孙后代继续掌握大权找到一个更令人信服的理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获得江山,理论上来说,唐太宗并没有合法合规的继承皇帝之位,为了掩盖这一政治黑点,唐太宗李世民用一生的政绩来弥补自己发动政变获得皇位的口舌之争。而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我们确实认为李世民比废太子李建成更值得信任,更符合做大唐的皇帝。

而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通过发动政变拿到政权的,当年自己的好兄弟柴荣把自己的江山和幼小的继承人托付给了赵匡胤,希望赵匡胤能够辅佐小皇帝完成大业,谁承想最终赵匡胤发动政变,颠覆皇权,自己当上了皇帝。赵匡胤的这种行为,如果按照常规思想来评价的话,无疑有背信弃义之嫌疑,但是史文上却给赵匡胤找了一个合理的发动政变的理由,那就是“黄袍加身”“身不由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赵匡胤真的是因为“黄袍加身”“无奈”才发动的政变吗。

1,先后辅佐两任皇帝

赵匡胤出生在战乱的年代,本来是一个游走四方的闲人,后来在高人的指点之下决定加入疏密史郭威的麾下。当时的郭威正在争讨李守贞叛乱,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获得了国威的认可,在南征北站之中,赵匡胤也逐渐成了郭威的左膀右臂。后来郭威建立后周,自称为帝,而赵匡胤也成了郭威后周朝廷中的中坚力量。郭威在政治上是一个非常有能力而且非常贤明的君主,但唯一的缺憾是一直没有子嗣,而为了有一个合法的接班人,他将妻子的侄子认为自己的义子,这个人就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柴荣。柴荣与赵匡胤早年就已相识,两人同时在郭威的帐下效力,而柴荣更是把赵匡胤当做自己的兄弟一般看待,赵匡胤之所以在郭威的帐下能有如此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柴荣有一定的关系。

郭威去世后,柴荣继承后周皇位。此时的赵匡胤不仅是柴荣的好兄弟,也是柴荣的得力助手,深受信赖和重用。柴荣也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寿命太短了。在皇位上短短的六年之后,柴荣丢下江山,丢下年少的小皇子去世了。而在柴荣去世之前,将小皇子托付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人赵匡胤,希望自己最信任的好兄弟能够帮助自己的儿子完成大业,但赵匡胤真的能做到吗?

2,黄袍加身

小皇帝登基之后,朝廷大权完全掌握在赵匡胤的手中,不了解赵匡胤心中到底是如何感想,但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和他的手下们都纷纷劝说其能力和地位不能再居于人下,应该佣兵自立,自称为帝。起初赵匡胤听到这样的言辞会感到惊慌失措,因为毕竟这是杀头的大罪,需要背负“乱臣贼子”的罪名,而以他和先皇柴荣的关系来说,还要背负起不仁不义的罪名,但后来大家说这些话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赵匡胤也就不以为然了。

赵匡胤对皇权的漠视和无感,让弟弟赵光义十分着急,于是一日赵光义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赵光义提前准备好了一件黄袍,然后约着哥哥赵匡胤一同饮酒,两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赵匡胤喝的酩酊大醉之时,赵光义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等到赵匡胤酒醒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披着黄袍,而下面跪着自己的兄弟和拥护自己的大臣,就这样,赵匡胤在半推半就之中发动了政变。34岁的赵匡胤自立为帝,建立宋代,而小皇帝柴宗训被封为郑王。

3,总结

对于赵匡胤因为黄袍加身才背弃了柴荣的遗训并颠覆政权,很多人觉得并没有十分令人信服,无论赵匡胤是真的出于无奈,还是顺水推舟,他建立了宋代,结束了战乱纷争、地方割据的局面,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到了推动作用的。因此我们对于那些发动政变而开国的皇帝,或者凭借发动政变而获得皇位的君主,不用过度的去指责,这是历史演变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个丢失皇权的君主应该付出的代价,而赵匡胤很快也付出了自己该有的代价,因为它的皇权很快就被弟弟赵光义给夺走了。

参考内容:

《中国通史》

《宋史》

标签: 历史赵匡胤北宋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时皇帝和大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救不了大明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明朝,大臣

    还不了解:明代灭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灭亡的时候,皇帝和大臣们都在忙什么?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封建王朝,每个朝代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与传奇,不过人们常说“明代之后再无华夏”,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在明

  • 明朝时期的皇帝为什么和大臣争斗 仅仅是为了话语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明朝,皇帝,大臣

    对明代皇帝和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皇帝与臣子之间的争斗,是否为了礼仪话语权?虽然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就确定了以法治天下的思想,完全因为种种原因,法律并没有成为规范百姓乃至臣子行为的有利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封建王朝时期的统治者来说,以法治天下的思想过于沉重。如

  • 他是刘邦的孙子,最后灭了吕氏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他是刘邦的孙子,最后灭了吕氏满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后的专权独治很大程度是汉高祖刘邦造成的。汉朝建立的大功臣韩信、吕蒙皆死于吕后之手,而刘邦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说了一句先喜后惜就没事了。但刘邦当初的想法只是想培养两个联盟势力互相制衡,一个是吕氏集团一个是功臣集团,谁曾想吕氏残害功臣后

  • 太平公主丧夫后,她每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太平公主丧夫后,她每天是怎么度过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朝是我国历史一段特殊的时期,当时出现了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事迹无人不知,而她的女儿也同样有名。太平公主是女皇和李治的女儿,武氏向来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十分宠爱,不仅给她最好的一切,还任由她“胡作非为”。以至于这位公主在自己丧夫

  • 刘邦为什么不让吕后陪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邦为什么不让吕后陪葬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让吕后给刘邦陪葬是不可能的,但刘邦也为戚夫人和刘如意做了考虑,于是给母子二人安排了退路,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但刘邦死后不久,悲剧就发生了,先是刘如意惨遭吕后杀害,紧接着戚夫人也被做成了人彘。戚夫人,定陶人,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之后不久,在路

  • 刘邦唯一不敢杀的异姓王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邦唯一不敢杀的异姓王到底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陈胜、吴广的敢为天下先,在天下间点燃了人民反抗暴秦的烽火,虽然陈胜吴广最后相继牺牲,但是他们所点燃的火焰却将残酷的暴秦焚烧殆尽。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消灭秦军主力,将长平一战白起的所作所为复刻在了秦军身上。而后,刘邦进入咸阳,子婴投降

  • 为何秦国的贵族和平民都喜欢黑色的衣服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或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剧中除了秦宫里的女人,无论是秦国的大王、大臣还是普通士兵都喜爱穿黑色的衣服。秦国人似乎有着浓厚的黑色情结。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

  • 和珅是怎么拍乾隆马屁的?详解其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历史上乾隆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建树还是非常多的,那么和珅是怎么拍乾隆马屁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手段,一起来看看吧。和珅参与到了乾隆晚年文治武功的各个方面。在纂修典籍方面,虽然和珅执行乾隆皇帝的意思,删削禁毁了大批典籍,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和珅是个优秀的组织者,具有杰出的行政才能。比如四库全书

  • 为何项羽死后,韩信的处境就越来越糟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汉朝,韩信

    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方向移动。这年10月,刘邦的军队会同韩信、英布、彭越等各路诸侯的军队共30万大军在固陵会师。韩信被刘邦任命为总统帅,负责全权指挥对于项羽的合围战略。这一年的12月,汉军终于将项羽和他的1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感兴趣的读者跟着小编往下看。一开始,项羽还想凭借10万

  •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其权力基本上也和皇帝差不多,如果去翻翻汉朝的帝王次序,有几年用的就是吕后的纪年,可见吕后实际上已经是除了没有上皇帝尊号以外实际的皇帝了。那么刘邦为了刘氏江山,可以说是杀人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