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联金灭辽后 北宋为什么还被金国所灭

北宋联金灭辽后 北宋为什么还被金国所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3/12/11 14:31:43

对北宋和金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联金灭辽的北宋为什么会被金国所灭?

北宋在建国之初就与辽国势同水火,征战不断。辽国比北宋早建国50多年,也早于北宋两年灭国,是被后起之秀金国和北宋联手所灭,准确的说是被金国所灭,因为北宋唯一的一次出战还是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这次出战败于奄奄一起的辽国之手,才让金国看出北宋是如何的不堪,遂顺手灭了北宋。那么北宋的军事为什么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金灭辽与北宋

北宋建国时的既定方针:重文抑武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以武将的身份立的国,这在五代时期是频繁发生的事情,武人推翻前一个政权,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权,那就如同走马灯一样,赵匡胤经历了五代,这些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为了防止自己新建的政权被武人再次颠覆,他不但用了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北宋建立时立下大功的武将们的权力,还将“重文抑武”作为立国的既定方针。

在这种既定方针下,北宋大力提升文官的地位,文人墨客在这一时期很有发挥的市场。而武将经常受到皇帝派来的监军的牵制,很难有所作为,大军素质普遍不高。北宋时期的名将主要集中在北宋初期,那是因为对外作战的需要。宋、辽澶渊之盟签订后的100多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大军的训练和发展都荒废了。

都了解宋代经济很繁荣,在历朝历代里算是很富裕的王朝了,所以对于处理问题,宋代官僚体系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了,那就是什么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遇到问题先看钱能不能解决,解决不了再想别的办法,澶渊之盟后的100多年基本上都是这么处理问题的。即使赵匡胤在时,当时也是打算先用钱去买回幽云十六州,如若不行才准备武力攻打,惋惜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赵匡胤就去世了。再之后他的继任者们慢慢地就把收回幽云十六州这事儿给忘了,可能也不是忘了,是了解自己能力不够,害怕收不回不说还有可能把自个儿给搭进去。

总之就是北宋一方面抑制国家的武力发展,一方面遇到国际争端都尽量用钱去解决,所以导致北宋的军事越来越弱。这就是完全不懂国防的重要性,以文治国没有错,但也不能放松国防建设,应该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提起军事力量就不能不提北宋的马政。

杯酒释兵权

马政衰败导致北宋军事硬件较差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的作用就如同现在的坦克,在战场上有很强的冲击力,因此各封建王朝尤其重视马匹的饲养和管理。玉皇大帝的弼马温虽然是芝麻大的官,但是人间皇帝管马的官那可是非同一般,极其重要。

中原王朝在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时,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靠长城,一方面是靠骑兵对骑兵。汉、唐时期对待北方游牧民族很强势,也是因为一方面有长城天险,一方面有着强大的骑兵,汉朝和唐代尤其重视战马的培养。而北宋因为幽云十六州不在自己手上,没有了天然屏障,还不重视马政,不但自己不努力,在马政上还使劲儿的“作”。

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八月十八,北宋负责马政的牧制置使提出:“请以十三岁已上配军马估直出卖。从之。”就是请求将十三岁以上的老马卖掉,宋真宗同意了。

八月二十七日,宋真宗听说养马场下了场大雨,牧草复生,有利于蓄养马匹,很是高兴。结果宰相向敏中说:“所议减省马,若止令市十三岁已上者,必虑其数无多耳。况今国家马数倍多,望广令出卖。”

向敏中觉得只卖十三岁以上的老马还不够,他认为反正现在大宋的马匹数量极多,不如大量卖出去。看来这位宰相还真是会做生意,很会赚钱啊!这卖老马也就算了,现在还要大量的卖出其他的马,真是文人不知兵啊!也说明自从澶渊之盟后,北宋代廷上下已经沉寂在这看似虚假的和平中去了,把幽云十六州的中原百姓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汉朝骑兵

当然总有那么一两个明白人反对向敏中的馊主意,这个人就是王钦若(《杨家将》里王钦的人物原型)。王钦若明确说:”若将所市蕃部马出卖,即议便谓有损武备。”认为向敏中的提议会损害朝廷武备。这时宋真宗对向敏中的提议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到了这年十一月,向敏中又上奏建言:“近岁边陲彻警,兵革顿销。然诸军战马尚未减数,颇烦经费。望加裁损。”他认为现在不怎么打仗了,大军里那些战马又不用还要花很多钱去养护,还不如卖掉一批呢。这位宰相还真是锲而不舍,持家有道啊!

这次宋真宗同意了,让精选一批上等的马匹留下,其余的都卖掉。所以从宋真宗开始,北宋就觉得军中战马过多,要加以裁撤了。实际上就不说这战马该不该卖,就说这向敏中认为的马多也只是数字上的多,实际数量远没有那么多,这都是负责马政的官员贪污腐败、弄虚作假,造成账面上看似马很多的一种假象。至此,北宋的骑兵发展算是没希望了,如果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入侵,如何抵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辽国骑兵

暴政造成农民起义,进而削弱军事力量

澶渊之盟后,北宋用大量的金银财宝换来了100多年的和平,统治者没有外患就变得越来越骄奢淫逸了。就像宋徽宗本职工作干的不怎么样,却喜欢搞艺术,对于奇花异石到了接近痴迷的程度。当时有专门给皇帝运输奇花异石的物流团队,名叫“化石纲”。

为了建设自己的宫廷园林建筑——寿山艮岳,宋徽宗专门在杭州设立“造作局”、在苏州设立“应奉局”,将南方的珍奇异石搜刮后运到京城。负责苏州应奉局的人叫朱勖,此人深得蔡京器重。因为朱勖在江浙一带搜罗奇异美石很有一手,只要在民间发现一石一木可入选的,朱勖就派人直接到人家里拆墙拆屋,将石、木拆下来运往京师。

为了保障“花石纲”物流的顺利运输,关乎到国家民生的漕运被放在一边不管,漕运船只和大量的商船被强征来运送花石。不止如此,沿途船队如果遇到狭窄的桥孔或有水门的城墙,就会立即将其拆除,以保证运送船只畅行无阻。经办花石纲的官吏,比如朱勖之类的,他们还会趁机敲诈勒索,弄得是生灵涂炭。

“花石纲”持续了20多年,南方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时不时就起来反抗。据记载,北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非常多,足足不下200起,但是规模都比较小,最大的就要数由“花石纲”引起的江南方腊起义了,方腊的这次起义可以说几乎将北宋推向了深渊。这次起义,北宋政府正式动用大批国家正规军去剿灭起义队伍。

北宋时期的花石纲

此时距离宋、辽澶渊之盟已经过去100多年了,这一百多年北宋每年都要被迫给辽国送去大量的绢帛和银两,虽然经过两国贸易往来,北宋也没怎么吃亏,但是这花钱买和平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正在此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送到了宋徽宗的面前,可以说宋徽宗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将很有可能收回幽云十六州,一雪祖先之耻辱。是什么机会呢?

有一个叫赵良嗣的人,原名马植,家族本是辽国大族,本人也在辽国做到了光禄卿。可不知为什么,他对辽国不满意,也有可能喜欢北宋吧(当时喜欢宋代的外国人很多)。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北宋派童贯去给辽国送岁币,在卢沟桥休息时,马植跑过来直接对童贯说他有灭辽之策,问童贯愿不愿意听。

童贯自己做不了主,就将马植带回了北宋面见宋徽宗。马植见到宋徽宗激动万分,说:“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图也。”马植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联合女真人一起攻辽,宋徽宗对比分析了形势后,觉得可行,于是下决心联金灭辽。

之前童贯给马植改名李良嗣,现在宋徽宗给马植赐姓赵,改名赵良嗣,派其出使金国,共商灭辽大计。马植出使的很顺利,金人十分配合,宋、金双方友好往来共同签订了历史上的“海上之盟”。宋徽宗一面弄石头,一面等着灭辽雪耻。

谁知此时方腊在江南起兵,这是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一连攻下两州,短短四个月,就发展到百万之众,并且还在迅速壮大和发展。宋徽宗此时不了解是个什么心情,这玩石头玩出火来了,没办法只能把准备了十年打算用于灭辽的大军派去剿灭方腊的起义军。

宋江真的剿灭过方腊吗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底,宋徽宗任童贯为江、浙、淮南路宣抚使,并调原驻淮东的东南第一将和原驻荆湖北路的东南第七将以及驻京畿地区的第四将一起南下镇压方腊起义,随后又加派准备与金国联合攻辽的陕西六路蕃汉精兵南下增援,北宋都城地区防卫此时是一片空虚。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金国派使者让北宋出兵攻辽,宋徽宗很尴尬啊,派不出人来,于是就含糊其辞的把使者打发走了。金国此时对宋代很不满,认为宋代私自毁约。宋徽宗是有苦难言啊!好在是当年五月,方腊起义被剿灭。

然而宋军打了半年的仗,还没休整过来,金国却在此时认为灭辽时机已经成熟,不管宋代出不出兵,他都要大举灭掉辽国。金兵进攻的速度很快,不久就占领了辽国的中京大定府,辽国天祚帝狼狈逃窜。眼看辽国就要败亡了,宋徽宗着急了,因为按照宋、金的约定,宋代再不出兵,幽云十六州就归金国所有,以后再想要回就难上加难了。

于是宋徽宗赶紧派童贯、种师道等人迅速出兵,宋军在没有休整好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反而被奄奄一息的辽国大军打得落荒而逃。金人这时看出来了,原来宋军是这么的弱啊!简直是弱到不能再弱了。于是在灭辽之后,金国就有了灭宋的打算,宋徽宗的灭辽首秀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把底露给了金国。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国大举侵宋,不到两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金人攻克汴梁,徽、钦二宗和皇室、宗室大批人被掳到塞北苦寒之地,北宋就此灭亡。

靖康之变

总结

北宋的灭亡究其原因,首先是“重文抑武”的治国方针,使北宋后期缺少能征善战的良将,文人用钱解决问题是遇到问题首选的解决办法(在他们眼里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叫事儿)。其次澶渊之盟后100多年看似和平的假象,使统治阶级上下觉得再不会有战争,一切战争物资不需要去维护和准备,更不用说去训练士兵了,最突出的就是马政的废弛,战马缺失,骑兵缺少,使之在没有长城天险的情况下,难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击。最后宋徽宗接近痴迷的个人爱好成为了压倒北宋王朝那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史料:《宋史》

标签: 历史北宋金国

更多文章

  •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军队是怎么一步步变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北宋,军队

    对北宋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初期大军战斗极为强横,为何到末期是大军变得如此羸弱?北宋初建之时,除了北方辽国之外,其大军横扫天下、堪称无敌,然而到了北宋中后期,曾经强悍的宋军却变得羸弱不堪,那么宋军是如何一步步变弱的呢?其实制度才是根本,贯穿两宋的宋代兵制,才是宋代

  •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从史料上看,薛仁贵的崛起是非常具有偶然性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驻跸山大战中让李世民见识了他的武勇,于是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如果只是孤立的看这个战役,大家都觉得这是薛仁贵应该得

  • 元恪为什么会纵容高肇诛杀宗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元恪为什么会纵容高肇诛杀宗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

  • 大臣对侯景叛乱示警,萧衍为什么还姑息纵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大臣对侯景叛乱示警,萧衍为什么还姑息纵容?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侯景先叛魏后叛梁,对南北朝三国的局势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也使得南朝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下坡路。侯景的叛乱对东魏造成的损害还能够勉强承受,但对南梁的损害却是近似于灭国的。侯景的叛乱将整个南梁的门阀士族和朝廷军队卷

  • 宋朝为什么分为南宋和北宋 宋朝为何没有分东宋和西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宋朝,南宋

    宋代的时候,为什么分南宋、北宋,不分东宋和西宋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所谓北宋、南宋只是后世史家为了断代方便而人为认定的一种说法,在两个王朝存在期间是没有这种区分的。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它们存在时都叫宋!宋高宗赵构之所以沿用宋这个国号,为的就是

  • 曹操建立铜雀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修了工程量巨大的铜雀台,这是事实。但曹操确实又很节俭的,这也是事实,这一点史书有记载。在日常生活中,曹操不喜欢穿官服和正装,喜欢穿便装,平时在身上戴个小香囊,里面装着手巾等随身细物,史书上说他还亲自设计了一种叫“帢帽”的帽子,目的是“合于简易随时”,图的是节俭和方便。曹操还禁止厚葬之风,平定冀州

  •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拓跋弘死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

  •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先除去元子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先除去元子攸?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权臣尔朱荣是南北朝史上最野心勃勃的人物之一,后人甚至把他和东汉末年的曹操向比较,称其为北魏力挽狂澜的人物。然而他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的操作并没有成功,还没来得及篡夺皇位,便被孝庄帝元子攸和北魏大臣联手刺杀了

  •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引发天山乱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引发天山乱局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薛仁贵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三箭定天山”的传说,这个传说不但在薛家将的系列故事中被广为流传,在史书上也有记载。由于两唐书中对薛仁贵参与征讨铁勒九部之战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对于他到底是如何定天山的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

  • 程咬金讨伐西突厥时为什么消极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程咬金讨伐西突厥时为什么消极作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隋唐系列故事中,程咬金是非常有趣的角色。他表面上看来是浑人莽夫,作战勇猛而不懂得战争谋略,但实际上却是有这个各种小聪明和机智。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让这个角色很受欢迎。历史上的程咬金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