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13 更新时间:2024/2/18 7:19:09

李世民将薛仁贵调入玄武门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从史料上看,薛仁贵的崛起是非常具有偶然性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驻跸山大战中让李世民见识了他的武勇,于是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如果只是孤立的看这个战役,大家都觉得这是薛仁贵应该得到的机会。然而熟悉古代战场的朋友会发现,这种情况在战场上非常罕见。因为在数万至数十万人的大战中,一两个人武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薛仁贵这样斩将夺旗的勇士,顶多就是获得大量赏赐,要进一步是很难的事情。因为统帅们看重的除了武勇之外,更看重将士们在军事指挥方面的能力。

薛仁贵这种战场上斩将杀敌的猛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数不胜数,然而真正崛起成为一方统帅的却是凤毛麟角。在《浅析残唐》中我分析过,像李存孝、王彦章、史建瑭这样的猛将固然是战场所需要的,但他们都没能成为统率一军的的方面及统帅,其最大原因是他们在战场指挥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古代高级将领提拔下属,武勇战斗只是基础,具有指挥作战的才能才是必要条件。像陈庆之这样骑不得快马,射不穿鲁缟的统帅比比皆是,他们却创造了各种辉煌的战绩,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指挥作战方面有着超常的能力。

李世民作为唐初最优秀的统帅之一,不可能像看评书小说的观众那样思考问题,更不可能单凭武勇就提拔薛仁贵。李世民自己就是武勇与指挥才能兼备的统帅,他自认为隋末唐初战将中射箭能力最强的,而统率大军作战方面的战绩仅次于卫国公李靖。因此李世民是军事方面的全才,对军事上的认识在历代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然而他在见识到薛仁贵在驻跸山大战中的武勇后便看中了他,除了给予官爵和财富上的大量赏赐外,还将薛仁贵调入了玄武门。这种殊荣在唐朝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在驻跸山大战前薛仁贵只是普通的将士,连基层军官都不是。他唯一的优势便是辽东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的亲卫队士兵,比普通的炮灰兵高一级。正因为如此当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队包围后,他才有机会随军突入敌阵,直接斩杀敌军首脑,让山头上的李世民看中了他的武勇。

他就凭这一战就被李世民看中,还能被说成“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家,不可能如此肤浅。他的确很看重薛仁贵,不吝夸奖和加官进爵,但绝不仅仅是武勇这个理由。能让李世民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薛仁贵是深受信任的。

李世民的性格虽然不是曹操那种善于猜忌多疑的,但也绝不是毫无心机。他能够以玄武门之变上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皇帝,在帝王之术方面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虽然帝王之术是阴谋论的一部分,却被很多帝王推崇为驾驭朝政和操控皇权的法宝。皇帝们有不善于军事,也有不善于政治,很少有不知道帝王之术的重要。如果皇帝连帝王之术都完全抛弃,那在皇帝的位置就该换人了。所以李世民将薛仁贵提拔如玄武门,这不仅仅是武勇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对薛仁贵的信任。那么这种信任是从何而来呢?

自玄武门之变后这道门在唐朝就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这种意义被延续近千年,直到到封建王朝结束。李世民玄武门新建了禁卫军,称为北苑禁军,与唐朝传统的十二卫禁军相对应,作为自己的私人卫队。由于玄武门距离皇宫中太极殿和皇帝寝宫最近,所以这里的禁军成为了李世民的宿卫部队。由于是政变上台,李世民对政变尤其敏感,所以对于防卫政变的军队特别看重。玄武门的北苑禁军作为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军队,从将领到将士都是他一手打造的。而这些人都是深受李世民信任的,尤其是统帅张士贵。

李世民亲自把薛仁贵叫入玄武门,交给张士贵任右领军中郎将,可见他是把薛仁贵当作自己人来培养。而张士贵的确明白李世民的想法,果然重用了薛仁贵,在退休前也推荐薛仁贵接替自己的位置。于是薛仁贵才在这种信任的传导下平步青云,最终成为一方之统帅。如果没有这种信任,薛仁贵最多被调入十二卫当军官,根本没有进入玄武门的机会。而在唐朝,玄武门禁军的机会显然比十二卫大得多,也更接近皇帝。在我看来,李世民如此厚待薛仁贵,其最大的原因还是薛仁贵相对较为清白的家世。

我这里写的清白并不是指为恶的历史,而是与门阀世家关联较少。在唐朝初年从魏晋南北朝崛起的门阀世家势力极大,以五姓七宗为首的门阀世家把持着顾国家的大部分资源。这些门阀世家是对国家巨大的威胁,也是从三国以来短命王朝频出的最大恶因。

贞观之治除了在对外战争上为唐朝建立了安全的国家环境,还在对内政治上削弱和压制了门阀世家,基本削除了唐朝成为短命王朝的隐患。而在对门阀世家方面,李世民的部署是非常严密的。他既没有像隋文帝杨坚那样纵容,也没有像隋炀帝杨广那样斗得国家倾覆,而是采取了分化瓦解和扶持寒门的策略。

在唐初的朝廷中,无论文武与门阀世家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比如宰相房玄龄便是山东房氏的人,程咬金的老婆是河北范阳卢氏的长房长女,而李唐皇室的崛起也是关陇贵族集团整体扶持的结果。因此在政治上唐朝受到这些门阀世家的掣肘,皇帝很多时候不能乾纲独断。

而这种状态早在魏晋其实就已经存在,而这些王朝之所以成为短命王朝,就是因为这些操控政治的门阀世家内斗的结果。因此李世民对于这些老臣是信任的,但对于他们身后的门阀世家是忌惮的。在老臣逐渐去世和退出朝政后,新来的接替者却成为门阀世家的代言人,这是李世民很不满意的。

在李世民看来,要结束短命王朝的历史周期律,那就必须结束门阀世家对国家资源的垄断状态。他采取了刘备诸葛亮的策略,扶持和任用破落家族、寒门子弟,以此来与门阀子弟抗衡。这个策略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广泛采用,甚至在选择即位人选上都多方面权衡。薛仁贵本身就是破落家族的后人,虽然祖上曾经阔过,但到他那一代已经与寒门子弟无异。这样的出身与门阀世家瓜葛很少,不会受到家族利益的牵扯,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在玄武门的禁卫军中,从军官到将士都是来自于相对清白的寒门和小家族。

与玄武门不同,十二卫禁军作为唐朝的主力部队,几乎就被门阀世家垄断了。很多门阀子弟进入十二卫禁军,使得军队里面的利益盘根错节,这使得李世民不能完全相信。这里面很多都是唐初开国将领的后人,比如程咬金的儿子程处弼、秦琼的儿子秦怀道等等。这些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背后关系太过复杂,让李世民不敢用到玄武门去。第一次出征高句丽以后,很多原秦王府的将领都去世了,他们的爵位由后人继承。而这些后人与李世民更多的是敬畏,并非是信任,他们入朝为官是为了门阀家族的利益,而非效忠唐朝。

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指的就是老臣老将离开后缺少值得信任的人。找这样的人看能力容易,看家世难。在那个时代稍微有点本事的都与门阀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薛仁贵在从军前破落得都快要饭了,显然是很清白的老百姓。而薛仁贵在作战上也恨出色,能力上受到看重,自然被提拔进入玄武门。

从这些方面的考虑,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军队建设上李世民还是对将门有着很大的疑虑,尤其是与门阀关系密切的将门。而这种疑虑最终在唐末成为现实,这些将门成为割据地方的节度使的基础,也成为唐朝覆灭的掘墓人。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元恪为什么会纵容高肇诛杀宗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元恪为什么会纵容高肇诛杀宗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

  • 大臣对侯景叛乱示警,萧衍为什么还姑息纵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大臣对侯景叛乱示警,萧衍为什么还姑息纵容?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侯景先叛魏后叛梁,对南北朝三国的局势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也使得南朝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下坡路。侯景的叛乱对东魏造成的损害还能够勉强承受,但对南梁的损害却是近似于灭国的。侯景的叛乱将整个南梁的门阀士族和朝廷军队卷

  • 宋朝为什么分为南宋和北宋 宋朝为何没有分东宋和西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宋朝,南宋

    宋代的时候,为什么分南宋、北宋,不分东宋和西宋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所谓北宋、南宋只是后世史家为了断代方便而人为认定的一种说法,在两个王朝存在期间是没有这种区分的。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它们存在时都叫宋!宋高宗赵构之所以沿用宋这个国号,为的就是

  • 曹操建立铜雀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修了工程量巨大的铜雀台,这是事实。但曹操确实又很节俭的,这也是事实,这一点史书有记载。在日常生活中,曹操不喜欢穿官服和正装,喜欢穿便装,平时在身上戴个小香囊,里面装着手巾等随身细物,史书上说他还亲自设计了一种叫“帢帽”的帽子,目的是“合于简易随时”,图的是节俭和方便。曹操还禁止厚葬之风,平定冀州

  •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北魏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拓跋弘死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

  •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先除去元子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先除去元子攸?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权臣尔朱荣是南北朝史上最野心勃勃的人物之一,后人甚至把他和东汉末年的曹操向比较,称其为北魏力挽狂澜的人物。然而他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的操作并没有成功,还没来得及篡夺皇位,便被孝庄帝元子攸和北魏大臣联手刺杀了

  •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引发天山乱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引发天山乱局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薛仁贵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三箭定天山”的传说,这个传说不但在薛家将的系列故事中被广为流传,在史书上也有记载。由于两唐书中对薛仁贵参与征讨铁勒九部之战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对于他到底是如何定天山的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

  • 程咬金讨伐西突厥时为什么消极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程咬金讨伐西突厥时为什么消极作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隋唐系列故事中,程咬金是非常有趣的角色。他表面上看来是浑人莽夫,作战勇猛而不懂得战争谋略,但实际上却是有这个各种小聪明和机智。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让这个角色很受欢迎。历史上的程咬金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

  • 姜维原本就是曹魏这边的 姜维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回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姜维,曹魏

    还不了解:姜维和曹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维本来是魏国人,为什么至死不回魏国?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姜维不得已投降了诸葛亮。后来受到诸葛亮重用,在蜀汉慢慢站稳脚跟,最后还成为了蜀汉军事第一人,主导北伐十一次。他本来是魏国人,为什么甘心效忠蜀

  • 魏延被杀时姜维和王平为何坐视不管 他们是帮凶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魏延,三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延被冤杀之时,姜维、王平为何坐视不理?他们是否为帮凶?引言:魏延是一个军人,他不可能不了解自己带兵攻打杨仪,会被朝廷之人安插上一个违反军规、甚至是谋反的罪名。但是魏延为何还是甘愿冒风险,也要带兵攻打杨仪呢?魏延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