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夷陵之战法正也在,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夷陵之战法正也在,会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4/1/15 19:36:49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称帝后对东吴发动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刘备在称帝之后,为了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在战役中,刘备被孙权新起用的统帅陆逊打败,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军队。消息传来,诸葛亮不禁长叹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就能够阻止刘备东征。即便不能阻止,也不会让军队遭到如此惨败。那么,如果法正尚在,真的能够如诸葛亮所言吗?

一、最受刘备器重的谋士法正。

在刘备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刘备武艺出众,还在大儒卢植门下学习过,有着一定的文武才能。刘备十分善于团结手下,选拔将领,在他的军中不乏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这样的猛将。但是,刘备的手下缺乏智谋之士,这严重影响了刘备的事业发展。

直到刘备得到庞统之后,他才算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军师。在入川的时候,法正奉刘璋之命前来迎接。由于有张松的推荐,法正加入了刘备的阵营,开始为刘备出谋划策。在夺取益州之战中,尤其是庞统战死后,法正的才能得以崭露头角,得到刘备的器重。

在刘备阵营中,诸葛亮的才能偏重于治国理政,庞统则为刘备在战争中出谋划策。但是庞统此人喜欢冒险,经常为刘备出一些难以实现的奇谋。比如在刘璋迎接刘备的宴会上活捉刘璋,进而夺取益州。因此他的计谋让刘备放心不下,总是要反复斟酌。

相比起庞统,法正的计谋就要让刘备放心多了。法正和刘备脾气相投,对刘备的心理把控得当。他总是能够从刘备的立场出发,让刘备采纳自己的建议。比如说在一次战斗中,由于作战不利,刘备十分生气,坚决不撤退。

当时敌人射来的箭如同下雨一样,法正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劝说,而是站到刘备的身前,用自己的身体来遮蔽保护刘备。刘备见了对法正说让他躲避一下。法正回答说主公尚且暴露在矢石之中,我有什么可惜的呢?刘备听了以后,便欣然和法正一起撤出了危险地域。

正是法正的才能和善解人意,使得他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在夺取益州后,法正得到的奖赏和那些刘备的老部下一样,是最高一级的奖赏。法正在得志之后,对过去的那些得罪过他的人睚眦必报,诸葛亮得到举报后,因为法正功高也不予理会。

在汉中之战中,法正的奇谋改变了战争的走向。曹军统帅夏侯渊不是等闲之辈,连马超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在接到曹操的告诫信后,夏侯渊死守不出,让刘备处境艰难。此时法正献计,从夏侯渊防守的间隙中突破,夺占定军山要地,使战局反客为主。

夏侯渊为了夺回定军山,只得亲自率领军队出战,结果战死在黄忠的刀下。曹军主帅被杀,军心混乱,只得撤退自保。这样一来,曹军大势已去。曹操在得知情况后,亲自前来也无济于事。刘备说,曹操虽来但也无能为力,我一定得到汉中了。

曹操在救出汉中的残兵败将后,只得撤军。曹操在得知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之后,不无心情酸涩地说,我就知道刘备想不出这样的计谋,是有人为他谋划的。还感叹说,自己将天下人才收罗一空,怎么却漏掉了法正呢?

可惜的是,在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时年才仅仅四十五岁。刘备为此十分痛惜,为之流泪多日。在法正死后,刘备追谥他为翼侯,这也是刘备在生前唯一一次追谥。如果法正能够多活一段时间,他就肯定会出现在夷陵之战的战场上。

二、法正如果活着,夷陵之战的走向。

我们可以从上面法正与刘备的事迹中,看到法正对刘备的影响力。以诸葛亮的看法,如果法正不同意东征,他是会有办法让刘备改变主意的。法正生前的目光一直注视在益州北方,因为他本来就是从雍凉来到益州的,对收复故乡有着自己的渴望。

因此,如果法正还活着,他肯定是北伐秦川的坚定支持者。在他和诸葛亮、赵云、黄权等人的劝阻下,刘备很有可能会放弃讨伐东吴的战略,转而攻打秦川。这样一来,夷陵之战就可能不会发生,刘备自然也不会遭受惨败了。

如果刘备一意孤行,非要发动讨伐东吴战争的话,作为刘备最得力的谋士,法正肯定是要跟随刘备出征的。在这场战役中,法正会为刘备出谋划策,制订符合实际的计谋。这样,刘备很可能会取得战役的胜利。

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东吴的处境十分困难。孙权为了免除后患,向曹丕卑躬屈膝,俯首称臣。曹丕虽然没有出兵伐吴,但是却依然对东吴虎视眈眈。他早已准备了三路人马,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加入战场。

东吴深得军心的统帅吕蒙在夺取荆州之后便病逝了。孙权没有听从吕蒙的建议,让朱然担任接班人,而是起用了名不见经传的陆逊。陆逊以书生的身份担负重任,得不到下属的信任。如果此时刘备与陆逊决战,陆逊很可能会凶多吉少。

因此陆逊才会迅速撤退,选择险要地形扎营,尽力与刘备转入对峙状态。一方面巩固军心,一方面消耗刘备的实力,选择有利时机转入反攻。对此陆逊十分清楚自己的弱点,他向孙权说自己害怕刘备水陆俱进,逼迫自己早早进入决战。这也是刘备能够战胜陆逊的关键。

但是刘备由于谋略不足,手下也没有得力的谋士,结果没有能够逼迫陆逊出战。为了引诱陆逊出战,刘备采取了平地立营的诱兵之计。可是这种拙劣的伎俩,让陆逊一眼就识破了。陆逊根本就不上当,还压制手下出战的请求。刘备在无奈之下,只得撤出伏兵。这一计的失败,反而让陆逊赢得了军心。

如果法正尚在,他是不可能为刘备出此下策的。其实夷陵之战的双方态势,与当年汉中之战的双方态势相似。刘备想要取胜,就必须逼迫对方出战。在汉中之战中,法正献计夺取定军山,攻敌所必救,取得了汉中大捷。那么在夷陵之战中,法正也会故伎重施,再次击溃陆逊的防御的。

在当时刘备占据上游之利,法正会建议刘备水陆俱进,直接绕到陆逊的后方。这样,陆逊如果不继续撤退,就只能与刘备决战,这正是陆逊最害怕的蜀军战法。法正还可以建议刘备利用武陵地区百姓的拥戴,直接从武陵山区杀出,直取荆州南部。这样也可以逼迫陆逊与刘备决战。

可以想见,在法正的周密谋划下,刘备的这些策略都是很可能会成功的。作为优秀的统帅,陆逊自然不会打必败的仗。陆逊会保存自己的实力,步步撤退,甚至会把荆州让出来。这样,刘备能够夺回荆州,至于下一步形势的变化,就要看曹丕的选择了。

结语: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说如果法正尚在,就能够阻止刘备东下。即使阻止不了,也不会让刘备遭此惨败。诸葛亮的这个判断是中允的。作为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他对法正可谓言听计从,如果法正当时尚在,以法正一心北伐的意愿,刘备很可能会转变战争的方向。

同样,如果刘备一意孤行攻打东吴,法正也会有办法让刘备取胜。因为夷陵之战和汉中之战的形势差不多,法正能够帮助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也能够帮助刘备打破僵局,夺回荆州。可惜法正的英年早逝,让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可谓时也命也运也。

标签: 历史夷陵之战三国

更多文章

  • 颠沛流离的童年带给朱元璋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都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其实皇帝也不例外,那么颠沛流离的童年带给朱元璋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1328年的一天,在濠州(现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朱五四家里,又诞生了一个男婴。传说男婴母亲刚怀孕时就梦见神灵给了她一颗药丸,放在手中闪闪发光,待吞服后,一下子就惊

  • 朱元璋对于痛恨的宋奸蒲寿庚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蒲寿庚,明朝

    朱元璋对于痛恨的宋奸蒲寿庚是怎么做的?特地命人把他挖了出来鞭尸三百,蒲氏后人被定为“余孽”,全部充军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蒲寿庚祖先是中东人,做东西方贸易,后来定居占城(现在的越南),约11世纪移居广州,经营商舶,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不过到了南宋中后期,蒲氏在

  • 朱棣那么有能力,为什么朱元璋不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朱棣那么有能力,为什么朱元璋不传位给他?朱允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及朱棣,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处境颇为尴尬的皇帝。一方面,他在位期间,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明朝综合国力臻于极盛,文治武功仅次于开国皇帝朱

  • 李善长是怎么辅佐朱元璋治理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李善长,明朝

    李善长是怎么辅佐朱元璋治理天下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朱元璋称了吴王后,授给李善长右相国的官职。李善长熟悉前朝的行政制度,处理政事很有效率,又善于言词、会撰写命令。朱元璋有要招纳收降的,就命令他撰写劝降的文书。凡朱元璋亲自率领军队征

  • 军事天才常遇春的结局如何?是善终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常遇春,明朝

    常遇春是明代开国元勋,历任中翼大元帅,在功臣排名中,位列第二,可以说是一名军事天才,那么他的人生结局如何?是善终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初,朱元璋所任用的将帅中最有名的有三个:平章邵荣、右丞徐达和常遇春。而他们三人中,邵荣是一员老将,尤其善于打仗,但渐渐地开始居功自傲,慢慢连皇帝也

  • 朱元璋时代武将可以排名第一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徐达,明朝

    朱元璋时代武将可以排名第一的是谁?这个人就是徐达,他深谙用兵之道,以用兵持重、勇谋兼备而驰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一起看看吧。在战争中,他既着眼于战役、战斗局部情况的考虑,也注重对战略全局的分析。因此,常常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

  • 历史上关羽为什么会失败?根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关羽是汉末三国猛将,武艺高强,因为忠勇无双,被尊为“武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关羽被东吴偷袭失去了荆州,使得《隆中对》遭到夭折。为此关羽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说他不听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告诫,与东吴搞不好关系。甚至还进一步说,如果关羽听从了诸葛亮的告诫,荆州就不会丢失,关羽

  • 投奔刘备时,马超为何要带着马岱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马超,三国

    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联合关中诸将,集结了十余万人马,和曹操作战,后来,马超战败逃走,其后又被杨阜等人击败,进退失据,于是投奔了汉中张鲁。在张鲁那里,马超并未收到信任,张鲁对马超怀有疑心,马超在张鲁那里待不住了,

  • 历史上刘宗敏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刘宗敏,明朝

    刘宗敏,字捷轩,陕西蓝田人,原为锻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猛将,此人最开始是陕西蓝田的一个铁匠,参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后,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刘宗敏为人凶残狠毒,杀人无数。李自成攻进北京之后,准备招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

  • 有哪些与李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李慎,唐朝

    李慎(628年-689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母为韦贵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五年(631年),初封申王,出任秦州都督。贞观十年(636年),改封纪王,出任襄州刺史。贞观二十三年,食邑加满一千户。唐高宗即位(650年),授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