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在洛阳安顿下来后,为何又迁都长安?

刘邦在洛阳安顿下来后,为何又迁都长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26 更新时间:2024/2/15 11:06:20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西汉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邦称帝十分仓促。

灭掉项羽之后,刘邦几乎是第一时间即下达了一道急令:速备车驾,赶赴定陶。

刘邦之所以急赴定陶,皆因此时的韩信手握十万雄兵,且享有垓下大胜的威望,正驻军在定陶,在刘邦看来,韩信若有异心,趁机争天下,无人能与其争雄。

为了防止帝王大业功亏一篑,不给韩信留出一丝一毫动蠢蠢欲动的机会,所以刘邦急赴定陶,撕毁垓下之战前与韩信、彭越“共天下”的约定,驱车直入韩信军营,宣布夺了他的军权。

这一次,韩信与两年前修武被夺兵权一样,没有任何反抗就交出了兵权。由此可见刘邦驾驭麾下的能力确实强悍,当然也可以说,刘邦对韩信吃得很透,知道他性格上的软肋。

夺得至关重要的兵权后,刘邦没有照惯常的程序走,先选定国都,再称帝,而是迫不及待地在定陶即了皇帝之位。

称帝大事办成之后,刘邦这才着手定都事宜。

汉王国的国都原本在关中栎阳,如今关东广大地区已在大汉帝国的统治之下,再以栎阳为都城,显然已不符合实情。

秦朝的都城咸阳,也不是什么好选择,一来此时的咸阳已遭项羽火焚的差不多了,二来秦二世而亡,太晦气。

选在哪里才算理想呢?

已成帝王的刘邦,有居天下中心的心态,因而他跳过秦朝径自承续了东周的旧制,将都城选定在了原是东周国都的洛阳。

高帝五年春天,刘邦率领大汉文武百官一行人,向洛阳进发。

让刘邦没想到的是,刚在洛阳安顿下来不久,就有人提出建议:大汉应该迁都关中。

提出迁都建议的人是一个无名小卒,名叫娄敬,此人脸膛粗黑,来见刘邦时穿着一件老旧的羊皮袄。原来,他是一个派去守卫陇西的戍卒,途径洛阳时,遇到了一个当将军的同乡,这将军同乡将他带进了宫。

进宫之后,娄敬第一句话就让刘邦意识到眼前的无名小卒是个高人。

娄敬开门见山问刘邦,陛下定都洛阳,大概是想与周朝比试兴隆吧?

因为确实是这么想的,刘邦只好点头。

既能看出刘邦的心思,又敢贸然进宫建议迁都,这娄敬一定有一番关于迁都的高见。

高人在民间,此话一点不假呀。

随后,娄敬便将周与汉各自取得天下的过程详细作了一个对比。娄敬分析说,周自先祖后稷开始,积善累德十余世,在百姓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因而才会有四方贤士纷纷来归,八百诸侯不期而会,进而才能灭了商纣,建立周朝。

周朝昌盛时,尽管洛邑这个地方,既无险阻可依,也无关隘可凭,但成康之世能以德治天下,不屯一兵一卒,八百诸侯,四方诸夷,莫不慕德宾服。

但是等到周室衰微,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天下莫朝,周天子困居洛邑徒成一傀儡而已。

接下来,娄敬给洛阳下了一个十分经典的评语:(此地)有德则易王,无德则易亡 。

拿这句话来看当下的大汉帝国,天下初定,至今哀鸿遍野,这种情况下就要与成康之世并称兴隆,客气地说,这不是不智,不客气地说,这就是脑袋进水了。

将洛阳否掉之后,娄敬提出了建都关中的建议。

高人给出的理由很形象,立都关中,就是扼住天下的喉咙,再击打它的脊梁!秦地负山带河,四塞为固,纵使猝然遭变,也可据险固守;哪怕山东大乱,秦地仍可保全。

这就是局外高人看局中事。

刘邦听完这一席话,对定都洛阳产生了怀疑,尤其想到洛阳一马平川,心中更是惊惧不安。

可召来群臣商议,群臣皆投反对票,说什么一个老戍卒狗屁不懂,怎么把他的屁话当成真知灼见。

群臣这么说,不是因为愚昧,而是因为私心重。因为这帮家伙多是山东人氏,他们不想再入关中,远离故土。

但刘邦是清醒的,于是他又找来能断大事的张良

张良说,我赞同老戍卒的意见。

当然,光赞同是不够的,张良必须说出他的理由。

张良所说的理由,依旧很运筹帷幄。他分析说,洛阳形势容易四面受敌,的确不是用武之地。而关中左依崤函,右扼陇蜀,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据三面而守,独留一面东控诸侯。诸侯安定,天下谷粟经河渭而西到京城,诸侯有变,顺流而下也足以委输。

说完这些,张良借用古人的一句说法,最终助刘邦拍了迁都长安的板——昔人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诚非虚言。

张良看的如此清晰明白,何以不早早地发声反对呢?

只能说,再高的高人,只要在局中,都有坐困的时候。

大汉建国之后,张良更多地想的是退,而不是进了。

标签: 历史刘邦西汉

更多文章

  • 赵姬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不过是各色男人手中的一粒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赵姬,秦国

    赵姬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子楚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姬在历史上首次亮相,就引来了后世的诸多猜测。异人被立为安国君的嫡嗣之后,吕不韦为庆祝政治公关成功,特意在家中宴请未来的秦王异人。酒酣耳热之后,歌舞表演开始,

  • 魏延为什么死后还要被灭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魏延为什么死后还要被灭三族?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魏延确实死得比较惨、也比较冤枉,但客观来说,站在皇权的角度,魏延实在谈不上是个忠臣,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如果刘禅真要追究到底,其实诛三族并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延悲惨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他咎由自取。在诸葛亮去世之前,特意留下了这样一条

  • 如果魏延管理蜀汉,结局会更惨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如果魏延管理蜀汉,结局会更惨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事实上,如果让魏延接替了诸葛亮的职务,其结局会和众人想象的大不相同,不信你看刘禅说了什么!在许多人的看法中,魏延这个人军事能力超强,若他活着,接替诸葛亮的职务,必定能够带领蜀汉北伐成功,问鼎中原!当年诸葛亮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魏延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魏延为接班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读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时期出了非常多的有名气的将领,其中就有蜀国的名将关羽和赵云,东吴名将周瑜,以及曹魏名将许诸,张辽等,他们在三国前期的时候,都跟随着自己的主公一起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可是在三国的后期,很多的大将都已经战

  • 揭秘:吕后不能成为女皇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揭秘:吕后不能成为女皇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历史上,女人专权把持朝政的例子也有一些,比如芈月、吕后、武则天以及清朝的慈禧等人。但是能够真正登上皇帝宝座、获得历史认可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位。我们这里主要谈武则天和吕后,这两个人,在智慧和谋略上都及其相似,但是为何武则天能够

  • 将武则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窝不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将武则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窝不窝囊?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李治在东都洛阳的真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遗诏曰:“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简单说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我这边一死,太子就即位。丧事简单

  •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真的有过真爱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真的有过真爱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要说起武则天的一生可谓传奇,她一生侍奉了两任君主,有着倾国美貌,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就为了栽赃王皇后,坐上皇后的宝座。她从开始寿王妃成了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又被赶出皇城到了感业寺做了尼姑,后来又被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接回宫中,做了皇后,武

  • 朱高燧污蔑太子并图谋毒死父亲,为什么还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朱高燧,明朝

    朱高燧,明朝第一代赵王,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同母弟,生母是仁孝文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棣小儿子朱高燧,跟太子朱高炽、二哥朱高煦是一母同胞,都是嫡出。据说朱高燧长得很像母亲徐皇后,为人十分机灵,因而很受朱棣宠爱。靖难之役成功,朱棣即位后,朱高燧和太子

  • 朱元璋诛杀功臣是给朱允炆铺路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朱元璋,朱允炆

    对朱元璋和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诛杀开国元勋,真是为朱允炆铺路吗?公元1399年至1402年,大明王朝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这是大明王朝内部权力核心的一次斗争!最终孱弱的朱允炆被自己的四叔朱棣赶下了皇位,都城南京一片废墟,建文帝朱允炆本人生不了人,死不见尸!结

  • 关羽如果重新夺回荆州 蜀汉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关羽,蜀汉

    还不了解:关羽和蜀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若关羽夺回荆州,蜀汉将会发生4种不可控制的场面,魏延提前退休。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关羽大意、失荆州!”,那么?当年的关二爷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去的荆州吗?答案绝非你想的这样简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