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荒淫无道吗 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荒淫无道吗 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45 更新时间:2024/2/15 11:06:44

还不了解:隋朝灭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啥?真是由于隋炀帝荒淫无道吗?

过去我们在谈及隋朝灭亡的原因时,总将它归结为是由于隋炀帝的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总而言之,就是隋炀帝的暴政造成的。比如他劳民伤财修建大运河、征高丽、下江南等等,随便哪一件都够老百姓们受的。

既然皇帝这样残暴,那就干脆揭竿而起,推翻隋朝的统治。于是,老百姓们便纷纷抄起家伙反抗。

可问题是,这些都是我们以往的认知,如果我们能回到历史现场中去看一下话,事实还真是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都了解,隋炀帝的年号叫“大业”,也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意思。此外,隋炀帝在位时还给自己定下了“尚秦汉之规摹”的人生目标,意思就是要学习秦始皇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去看隋朝的历史就会发现,隋朝有点像当年的秦朝,同样是在结束前面各国纷争之后,建立起来的国度。而这种起着承上下作用的朝代,所面临的问题更多,形势也更复杂!

所以,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帝,隋炀帝必定会借在位期间,多做实事,努力让隋朝成为真正的大一统国家!

比如他就曾经亲率大军穿过海拔超过四千米的祁连山,同时又在燕支山会见来自西域各国的商旅和使者,从而使得被战乱破坏了几百年之后的丝绸之路,在杨广的努力之下又重新繁荣了起来。

此外,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对后续中原帝国的影响都是非常之大的,不说远的,就说唐代吧,在安史之乱时,如果没有大运河从南方运送粮食补给到洛阳,唐王朝恐怕早就亡国了!

然而尽管如此,唐代的史官在给隋炀帝编史时,修建大运河却成了隋炀帝的暴政表现之一。

当然,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除了贯通南北,便利交通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运兵!

运兵用来干嘛呢?当然是为了实现大一统的宏伟目标。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运河的走向就可以看出来,大运河有一条分支是直接连到北京之地的(如下图)!

而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隋炀帝一刻也没有闲着,相反,他夙兴夜寐,整日都在筹划着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当皇帝一共十四年,但住在长安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两年,住在洛阳的时间,也只有四年左右,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各地视察工作。

人生太过短暂,想要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就不能停下来。

不过也许看到这里你就会觉得奇怪了,既然这隋炀帝那么勤政,隋朝应该是越来越富强才对,怎么会这么快就灭亡了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就不得不来说一下隋炀帝“三征高丽”了!

我们都了解,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隋朝建立,中国大地上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而较为偏远的辽东半岛地区一直以来都与中原王朝脱离,自始至终都没能掌握在中原王朝的手里。要了解,这辽东半岛之地原本就是汉朝的四郡之地,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从东汉末年开始,辽东半岛地区就一直没有收复。而隋炀帝想要建立大一统帝国,就必须要收复该地区,否则国家的一统就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也就没有实现。

为此,隋炀帝便集结了35万大军,征讨高丽!

在杨广继位的时候,隋朝虽然刚建立不久,国内也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但是绝对有足够的实力征讨高丽,并且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隋炀帝虽然兵精粮足,但他却忽略了高丽所在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复杂的地理环境。隋军出海作战,本身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所以在第一次征讨高丽的时候,三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可是,隋炀帝也始终没有放弃征讨高丽的决心,既然第一次失败了,那就总结经验,再发动一次。于是,隋炀帝又再一次发动了征讨高丽的战争。

而就在高丽正准备投降的时候,隋朝统治集团内部却发生了叛乱,很多贵族也都相继起来支持叛乱。隋炀帝没办法,只好带着大军回来。最后叛乱问题是解决了,但也让他失去了收复辽东的大好机会!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从来都是烧钱的活动,而除了烧钱,在战争中还阵亡了很多将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力极度匮乏。在那个小农经济时代,没有了劳动力,就意味着粮食减产,而没有粮食,百姓就生活不下去。

再加上朝廷为了战争而大肆收刮民财充当军饷,征收徭役为大军运送战争物资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让原本就不稳定的隋朝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隋炀帝自然也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发动第三次征讨高丽的战争。

如此巨大的消耗,连隋朝这样的大国都承受不了,更别说是高丽这样的小国了。所以在第三次征讨高丽的战争中,高丽实在撑不住了,只好向隋朝投降!

纵然如此,隋王朝也不过是取得了表面的胜利,此时的大隋帝国内部已经彻底垮掉了,人民的生活日益窘迫,接着便纷纷起来反抗隋朝的统治。而这还只是外部危机,在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同样危机四伏,此时的隋王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亡国就在眼前了!

而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了解了,炀帝杨广在江都被叛军杀害,隋王朝就此宣布灭亡!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隋朝的灭亡并非是因为隋炀帝的荒淫无道,而是因为他太过心急了。为了实现他那宏伟的目标,他并没有让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百姓休养生息,反而还不遗余力的大搞国家建设和一统,最后终于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实乃可悲,可叹也!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中国史纲》、《隋唐五代史》等;

标签: 历史隋朝灭亡

更多文章

  • 和珅的免死诏书怎么不起作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和珅的免死诏书怎么不起作用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小编小时候看剧的时候,认为好人就是好人,反派就是反派,所以很是讨厌和珅。可是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和珅也没有那么令人讨厌,相反,除了贪污腐败、打击异己之外,和珅有不少的优点。乾隆皇帝很喜欢他,不仅仅把他当成得力的臣子,甚至还有点把他看成是

  • 和珅儿子是怎么报复嘉庆妹妹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和珅儿子是怎么报复嘉庆妹妹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和珅是谁?可能在大家的印象里,不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不知道他是干啥的,甚或可能不知道他的性别(当然这点就夸张了),但一定知道他是个大贪官!一个奸诈的小人!历史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千古流芳的伟人牛人,如关羽岳飞,有好也有坏,同样的,历史上还

  • 朱元璋是如何在龙湾之战中化险为夷,打败陈友谅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朱元璋,龙湾之战

    朱元璋与陈友谅龙湾战役,是指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应天府的龙湾镇一带(今江苏南京城郊)展开的战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改名应天以来,经过几年的攻守运筹,苦心经营,朱元璋渐渐有了一些王者的气象。但真正的残酷考验也正呈现

  • 刘邦在洛阳安顿下来后,为何又迁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刘邦,西汉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西汉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称帝十分仓促。灭掉项羽之后,刘邦几乎是第一时间即下达了一道急令:速备车驾,赶赴定陶。刘邦之所以急赴定陶,皆因此时的韩信手握十万雄

  • 赵姬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不过是各色男人手中的一粒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赵姬,秦国

    赵姬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子楚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姬在历史上首次亮相,就引来了后世的诸多猜测。异人被立为安国君的嫡嗣之后,吕不韦为庆祝政治公关成功,特意在家中宴请未来的秦王异人。酒酣耳热之后,歌舞表演开始,

  • 魏延为什么死后还要被灭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魏延为什么死后还要被灭三族?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魏延确实死得比较惨、也比较冤枉,但客观来说,站在皇权的角度,魏延实在谈不上是个忠臣,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如果刘禅真要追究到底,其实诛三族并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延悲惨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他咎由自取。在诸葛亮去世之前,特意留下了这样一条

  • 如果魏延管理蜀汉,结局会更惨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如果魏延管理蜀汉,结局会更惨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事实上,如果让魏延接替了诸葛亮的职务,其结局会和众人想象的大不相同,不信你看刘禅说了什么!在许多人的看法中,魏延这个人军事能力超强,若他活着,接替诸葛亮的职务,必定能够带领蜀汉北伐成功,问鼎中原!当年诸葛亮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魏延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魏延为接班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读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时期出了非常多的有名气的将领,其中就有蜀国的名将关羽和赵云,东吴名将周瑜,以及曹魏名将许诸,张辽等,他们在三国前期的时候,都跟随着自己的主公一起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可是在三国的后期,很多的大将都已经战

  • 揭秘:吕后不能成为女皇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揭秘:吕后不能成为女皇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历史上,女人专权把持朝政的例子也有一些,比如芈月、吕后、武则天以及清朝的慈禧等人。但是能够真正登上皇帝宝座、获得历史认可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位。我们这里主要谈武则天和吕后,这两个人,在智慧和谋略上都及其相似,但是为何武则天能够

  • 将武则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窝不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将武则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窝不窝囊?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李治在东都洛阳的真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遗诏曰:“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简单说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我这边一死,太子就即位。丧事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