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猛将吕布的兵器,并不是方天画戟,而是一件普通的兵器

三国猛将吕布的兵器,并不是方天画戟,而是一件普通的兵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67 更新时间:2024/1/22 9:48:26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经典的四大名著,这两部鸿篇巨制,一部写庙堂,一部写江湖,都值得细细品味。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认为年少时不要学《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热血冲动;年老时行将就木,应该放下心机城府,没必要学三国里面的各种阴谋诡计。

真的如此吗?少不读水浒,是因为读不懂水浒。

江为了逼秦明上山害了秦明一家老小,为了逼卢俊义上山把卢俊义害得家破人亡,为了自己的忠义之名拉上李逵垫背,这才是真实的《水浒传》。

年少时,有几人能读懂《水浒传》?有几人能读懂《水浒传》的义气?

臭名远扬的三国猛将:吕布

《三国演义》里面哪位武将最讲义气?毫无疑问,是“忠义千秋”的关羽关二哥。

刘备曹操击败后,关羽被曹操生擒。曹操是个爱才如命的枭雄,他对对关羽百般赏赐,上马金下马银,还把关羽封为了“寿亭侯”。

可关羽丝毫不为所动,在替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文丑后,毅然千里走单骑,回到了一无所有的刘备身边。

吕布跟关羽截然相反,他毫无义气,为人反复无常,背叛对他来说就跟吃饭一样简单,丝毫不用顾忌什么道德底线。

吕布虽然武艺高强,在虎牢关下单挑关羽、张飞两位五虎将依然不败,但他先后背叛丁原、董卓,是众所周知的“三姓家奴”。

吕布战败后,投靠过占据徐州的刘备。刘备收留了吕布,可吕布后来却背信弃义,趁刘备大军外出时偷袭徐州。

就人品而言,吕布是“下下人物”。

在三国那个时代,吕布可谓是臭名远扬,没有哪个诸侯想收留他。

《三国演义》把吕布的形象进行了美化,他手持方天画戟,座下赤兔马,有万夫不当之勇。

但是,吕布的兵器,真是方天画戟吗?错!

古时候,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

戟,由戟头和戟柄组成。

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

戟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

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方天戟上以画、镂等作为装饰,又称方天画戟。

2007年河南修武县小兰封村的村民无意间发现了一处墓地,后来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吕布的墓地。

专家们把棺材打开之后,里面有一堆骨头,还有一把长矛。

直到这时众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吕布的兵器竟然是一把特别普通的长矛,根本就不是什么方天画戟。

其实,关羽的兵器也不是青龙偃月刀,也是普通的长矛。

小温侯吕方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三国演义》,吕布都算不上一位正面人物,他毫无信义可言。

在《水浒传》里,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们则把义气、仗义看作道德基准。

在他们眼里,义气是考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如果不讲义气,怎么能当梁山好汉呢?

施恩就给武松送去了几顿饭,武松就替他醉打蒋门神。

林冲和鲁智深不过数面之缘,鲁智深就千里迢迢护送林冲,这都是义气。

而《水浒传》的一位梁山好汉,小温侯吕方,却把毫无义气的吕布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就是小温侯吕方。

吕方出场时,他对宋江说:

“小人姓吕名方,平昔爱学吕布为人,因此习学这枝方天画戟,人都唤做小温侯吕方。因贩生药到山东,消折了本钱,不能勾还乡,权且占住这对影山,打家劫舍。走这个壮士来,要夺吕方的山寨。和他各分一山,他又不肯,因此每日下山厮杀。”

咱们看看《水浒传》吕方对宋江说过的这几句,其中一句让我刮目相看,那就是“平昔爱学吕布为人”!

吕布是赫赫有名的“三姓家奴”,从来不讲义气,而且头脑简单刚愎自用,有谋士陈宫他也不用。

吕方不仅在武艺上模仿吕布,在为人处世上也跟吕布差不多。

小温侯吕方本来是做生意的,靠走南闯北赚个差价,是个商人。

可他在赔钱之后,没有选择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上山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为生,这可不是英雄所为。

吕方的人品,属实不咋地。

跟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些无奈落草的梁山好汉不同,吕方是主动选择落草的,他不想再做正经生意了。

梁山好汉有很多,足足108位,可宋江的心腹却不多。

能称为宋江心腹的梁山好汉,都不是一般人。

比如李逵、吴用、花荣、戴宗,他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用处。

李逵是宋江的头号打手,宋江看谁不顺眼,李逵直接替他出气。

吴用一肚子坏水,专门替宋江算计别人。

花荣是宋江的贴身保镖,很少冲锋陷阵。

戴宗则掌握梁山的机密情报,也是重要人物。

像鲁智深、武松这样铁骨铮铮的好汉,成不了宋江的心腹,而吕方却成了宋江的心腹。

梁山大聚义时,吕方排名第五十四位,他的职位是“守护中军马骁将”。

吕方这个职位具体负责的工作是什么呢?

那就是在打仗时,牢牢保护宋江。

他跟郭盛都是“守护中军马骁将”,是两军交战时宋江的贴身护卫,这个位置,肯定是宋江的心腹。

更多文章

  • 原来长坂坡护主另有其人,后竟率蜀国七百白毦兵逼退万余吴国追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支部队长期以来不为人熟知,文献资料见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至蜀国中都护李严的书信中。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指出了白毦兵的性质。这个“到所督”,指的就是白毦兵的头领陈到了。[var1]陈到,字叔

  • 刘备一生犯下5大错,杀错1人,救错1人,收错1人,看错1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错救一人刘备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成长为一方霸主,就是因为他非常善于团结众人,深得一帮好兄弟的信任与爱戴。然而在营救另一个猛将时,刘备却犯下了大错!当时刘备在徐州期间,曾和吕布有过一段甜蜜时光,在此期间,关羽和张辽相识相知,并并想要招揽张辽。对于关羽的这种心思,刘备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在

  • 国小民弱,毫无存在感,他凭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决定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韩国是战国七雄里最先强大起来的一批,当时三家分晋后,实力大弱,急需提升,而韩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秦国,都打不过,另外两个相邻的就是魏国和赵国,一家分出来的,更不可能相攻了,当时韩国要强大,只有瞄准身边唯一一个实力

  • 刘备明明有4个儿子,却为何选扶不起的阿斗做皇帝?诸葛亮心知肚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起刘禅,大家无不嗤之以鼻,因为据史书记载,刘禅这个人不仅昏庸无能,而且贪生怕死,一点也没有刘备的血性,当年蜀汉之所以快速灭亡,正是因为刘禅不敢战,主动投降!而在投降之后,面对司马炎的嘲讽奚落,刘禅也表现得唯唯诺诺,一点也没有刘备的风范,还闹出了“乐不思蜀”的笑话,令人嗤笑。刘禅表现得如此差劲,所

  • 为何秦始皇一统六国却唯独放过这个小国?这小国究竟有何逆天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没能一统六国,秦始皇一统河山纹身,秦始皇一统六国的音乐

    但是秦始皇自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到秦二世继位公元前209年,这十一年的时间里,秦始皇并不完全算是一统天下,一直有一个小国独存,虽然是作为附庸国的存在,但是显然秦始皇要的是一统,而不是附庸,那是什么原因放过这个小国呢?[var1]这个小国,就是在战国时期一直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却又处处都有它存在的一个

  • 他是蜀国真正卧底,陷害赵云,坑关羽!在朝中的靠山刘备也不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早年的刘备虽然是织席贩履,但是刘备在经过数十年的奋斗之后,他的确是成功了。而且成功登上皇帝,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君主。但是刘备辛苦所创立的蜀汉基业却在刘备在世之时,便开始没落,走起下坡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归根结底与一个人有关,而此人正是蜀汉集团的“真正卧

  • 为什么韩国学者老说孔子、成吉思汗等是韩国人?韩寒都看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韩国人,为何老是喜欢说某中国名人是韩国人呢?因为韩国在古代是没有自己历史的,一直都深受华夏王朝的影响,所以韩国对华夏文明所知甚详;由于韩国国土面积狭小,加上长期收到华夏王朝的统治,因为内心充满屈辱感,加上如今哈韩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让韩国人觉得有一种优越感,所以韩国人对于过去的历史是否

  • 三国的一位寿星: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此人活了93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时期早卒的将领,三国最晚死的将领,三国时期各大人物生卒年

    一具体来说,公元180年,司马孚出生于河内司马氏这个世家大族。司马孚的父亲司马防,曾在东汉末年担任京兆尹。在此基础上,司马孚和司马朗、司马懿等兄弟,在年少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了。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他还博涉经史,汉末动乱时,与兄弟在迁徙途中,仍不忘读书自学。陈留人殷武,海内闻名

  • 下场最惨的春秋霸主:被儿子活活饿死,死后两月无人管尸体爬满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身死不葬,虫流出户!”这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结局,说的是齐桓公死后没人给他下葬,结果尸体腐烂都生蛆了。一代呼风唤雨的诸侯王,最终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着实令人唏嘘不已。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即位之前,齐国因齐襄公荒淫无道,礼义廉耻四德皆失,国家陷入瘫痪状态。齐桓公本人虽然好色,但他善于用人,他重

  • 辨析三国时期的交州:《三国演义》基本没谈,但绝不是没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交州简介,三国时期交州的名将,三国演义的政治与谋略

    序言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有这么一句“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半翼是用来形容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不过在此言中却透露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南海。根据我们对于三国的认知,三国的交锋中心就在汉中和荆州,怎么突然蹦出来一个南海?而且在我们的脑海里,荆州的版图好像没有到南海吧?那么这个“南海”到底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