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小民弱,毫无存在感,他凭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决定地位

国小民弱,毫无存在感,他凭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决定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89 更新时间:2024/2/6 21:52:41

[var1]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韩国是战国七雄里最先强大起来的一批,当时三家分晋后,实力大弱,急需提升,而韩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秦国,都打不过,另外两个相邻的就是魏国和赵国,一家分出来的,更不可能相攻了,当时韩国要强大,只有瞄准身边唯一一个实力比他稍弱的郑国。

但是郑国也不好相与,从春秋时期就存在的郑国,也算是一个二流国家,比分家出来的韩国弱不了多少,公元前423年,郑幽公姬己刚刚继位,韩国君主韩武子(韩章)趁机攻打郑国,郑幽公姬己被杀,郑国人拥护了他的弟弟郑繻公继位。

[var1]

韩武子去世后,韩景侯韩虔继位,韩虔一继位,也随即对郑国发动进攻,攻克了雍丘,郑国修筑长城试图阻挡韩军继续进攻。公元前407年,郑国对韩国发动反攻,在负黍击败韩兵,双方连兵不解。不久后韩景侯跟随魏文侯进攻齐国,重心东移,使得韩、郑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但是双方一直争斗不休,直到韩哀侯在位时期,郑国内部的混乱,给了韩国可乘之机,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了郑国的阳城。韩哀侯韩屯蒙继位后,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攻克了郑国的首都,并将都城迁到那里。

[var1]

郑国是春秋小霸之一,国土和人口等自然不少,吞并郑国后的韩国国力迅速膨胀,再次跻身大国之列;但是韩国的发展到此也就戛然而止了,已经没有多余的发展空间,不被打就不错了。

韩国吞并郑国后,魏国大感威胁,因此魏国率先进行了变法,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迅速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天下霸主,且当时还有名将吴起,吴起后来训练的魏武卒名震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三晋相邻,魏国多攻赵韩两国,三晋冲突骤然加剧。

[var1]

当此之时,韩国已经穷弱,在位的韩昭侯起用京人申不害发动了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名士,是术治派的开创者。韩国得以变强,但仍不是魏国的对手,关键还在于韩国旧有保守势力太强,变法不够彻底,导致韩国无法真正强大。

此后的韩国,一直在战火纷飞的战国,充当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东方六国留下韩国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需要一个与秦国之间的缓冲带,韩国在战国后期一直充当的是防备秦国的角色;还有一个原因是韩国的弓弩刀剑相当厉害。

[var1]

虽然韩国一直没有出过名将,但是韩弩独步天下,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所谓后来的秦弩阵,也是窃取韩国制造弓弩机密后加以改良而成,可见韩弩之厉害,或许进攻不足,但防守绰绰有余。

[var1]

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

不过韩国也出过不少人才,如韩非和张良,都是韩国贵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明明有4个儿子,却为何选扶不起的阿斗做皇帝?诸葛亮心知肚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起刘禅,大家无不嗤之以鼻,因为据史书记载,刘禅这个人不仅昏庸无能,而且贪生怕死,一点也没有刘备的血性,当年蜀汉之所以快速灭亡,正是因为刘禅不敢战,主动投降!而在投降之后,面对司马炎的嘲讽奚落,刘禅也表现得唯唯诺诺,一点也没有刘备的风范,还闹出了“乐不思蜀”的笑话,令人嗤笑。刘禅表现得如此差劲,所

  • 为何秦始皇一统六国却唯独放过这个小国?这小国究竟有何逆天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没能一统六国,秦始皇一统河山纹身,秦始皇一统六国的音乐

    但是秦始皇自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到秦二世继位公元前209年,这十一年的时间里,秦始皇并不完全算是一统天下,一直有一个小国独存,虽然是作为附庸国的存在,但是显然秦始皇要的是一统,而不是附庸,那是什么原因放过这个小国呢?[var1]这个小国,就是在战国时期一直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却又处处都有它存在的一个

  • 他是蜀国真正卧底,陷害赵云,坑关羽!在朝中的靠山刘备也不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早年的刘备虽然是织席贩履,但是刘备在经过数十年的奋斗之后,他的确是成功了。而且成功登上皇帝,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君主。但是刘备辛苦所创立的蜀汉基业却在刘备在世之时,便开始没落,走起下坡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归根结底与一个人有关,而此人正是蜀汉集团的“真正卧

  • 为什么韩国学者老说孔子、成吉思汗等是韩国人?韩寒都看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韩国人,为何老是喜欢说某中国名人是韩国人呢?因为韩国在古代是没有自己历史的,一直都深受华夏王朝的影响,所以韩国对华夏文明所知甚详;由于韩国国土面积狭小,加上长期收到华夏王朝的统治,因为内心充满屈辱感,加上如今哈韩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让韩国人觉得有一种优越感,所以韩国人对于过去的历史是否

  • 三国的一位寿星: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此人活了93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时期早卒的将领,三国最晚死的将领,三国时期各大人物生卒年

    一具体来说,公元180年,司马孚出生于河内司马氏这个世家大族。司马孚的父亲司马防,曾在东汉末年担任京兆尹。在此基础上,司马孚和司马朗、司马懿等兄弟,在年少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了。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他还博涉经史,汉末动乱时,与兄弟在迁徙途中,仍不忘读书自学。陈留人殷武,海内闻名

  • 下场最惨的春秋霸主:被儿子活活饿死,死后两月无人管尸体爬满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身死不葬,虫流出户!”这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结局,说的是齐桓公死后没人给他下葬,结果尸体腐烂都生蛆了。一代呼风唤雨的诸侯王,最终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着实令人唏嘘不已。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即位之前,齐国因齐襄公荒淫无道,礼义廉耻四德皆失,国家陷入瘫痪状态。齐桓公本人虽然好色,但他善于用人,他重

  • 辨析三国时期的交州:《三国演义》基本没谈,但绝不是没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交州简介,三国时期交州的名将,三国演义的政治与谋略

    序言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有这么一句“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半翼是用来形容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不过在此言中却透露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南海。根据我们对于三国的认知,三国的交锋中心就在汉中和荆州,怎么突然蹦出来一个南海?而且在我们的脑海里,荆州的版图好像没有到南海吧?那么这个“南海”到底指什么呢

  •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信陵君简介,信陵君攻打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简介

    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陵君:大家敬重您,是因为您是魏国的公子,如果魏国都没了,谁还愿意敬重您呢?信陵

  • 评分6.2! 《大秦赋》口碑大翻车, 这些槽点成大家弃剧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看完大秦赋该看哪部剧,大秦赋演技排名,历史剧大秦赋为何口碑如此好

    《大秦赋》是大秦系列代表正史类电视剧,原本大秦系列作品可以作为历史学习者看的,秦国如何灭六国,战术谋略怎么开展。但是如今来看真的是国产历史剧的悲哀。但也不得不说开场真的吸引到人了,以为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剧,越到后面越看像一部狗血的宫斗剧,六国最后一次攻秦,都逼进咸阳了,居然一集之内,从开战到僵持,

  • 不识此人是魏国的悲剧,放走此人是魏国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上四次国难,魏国严重口吃的武将,魏国与齐国大战

    [var1]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