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韩国是战国七雄里最先强大起来的一批,当时三家分晋后,实力大弱,急需提升,而韩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秦国,都打不过,另外两个相邻的就是魏国和赵国,一家分出来的,更不可能相攻了,当时韩国要强大,只有瞄准身边唯一一个实力比他稍弱的郑国。
但是郑国也不好相与,从春秋时期就存在的郑国,也算是一个二流国家,比分家出来的韩国弱不了多少,公元前423年,郑幽公姬己刚刚继位,韩国君主韩武子(韩启章)趁机攻打郑国,郑幽公姬己被杀,郑国人拥护了他的弟弟郑繻公继位。
[var1]
韩武子去世后,韩景侯韩虔继位,韩虔一继位,也随即对郑国发动进攻,攻克了雍丘,郑国修筑长城试图阻挡韩军继续进攻。公元前407年,郑国对韩国发动反攻,在负黍击败韩兵,双方连兵不解。不久后韩景侯跟随魏文侯进攻齐国,重心东移,使得韩、郑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但是双方一直争斗不休,直到韩哀侯在位时期,郑国内部的混乱,给了韩国可乘之机,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了郑国的阳城。韩哀侯韩屯蒙继位后,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攻克了郑国的首都,并将都城迁到那里。
[var1]
郑国是春秋小霸之一,国土和人口等自然不少,吞并郑国后的韩国国力迅速膨胀,再次跻身大国之列;但是韩国的发展到此也就戛然而止了,已经没有多余的发展空间,不被打就不错了。
韩国吞并郑国后,魏国大感威胁,因此魏国率先进行了变法,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迅速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天下霸主,且当时还有名将吴起,吴起后来训练的魏武卒名震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三晋相邻,魏国多攻赵韩两国,三晋冲突骤然加剧。
[var1]
当此之时,韩国已经穷弱,在位的韩昭侯起用京人申不害发动了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名士,是术治派的开创者。韩国得以变强,但仍不是魏国的对手,关键还在于韩国旧有保守势力太强,变法不够彻底,导致韩国无法真正强大。
此后的韩国,一直在战火纷飞的战国,充当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东方六国留下韩国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需要一个与秦国之间的缓冲带,韩国在战国后期一直充当的是防备秦国的角色;还有一个原因是韩国的弓弩刀剑相当厉害。
[var1]
虽然韩国一直没有出过名将,但是韩弩独步天下,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所谓后来的秦弩阵,也是窃取韩国制造弓弩机密后加以改良而成,可见韩弩之厉害,或许进攻不足,但防守绰绰有余。
[var1]
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
不过韩国也出过不少人才,如韩非和张良,都是韩国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