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刘禅,大家无不嗤之以鼻,因为据史书记载,刘禅这个人不仅昏庸无能,而且贪生怕死,一点也没有刘备的血性,当年蜀汉之所以快速灭亡,正是因为刘禅不敢战,主动投降!而在投降之后,面对司马炎的嘲讽奚落,刘禅也表现得唯唯诺诺,一点也没有刘备的风范,还闹出了“乐不思蜀”的笑话,令人嗤笑。
刘禅表现得如此差劲,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刘备当年其实立错了皇帝!要是换一个人替代“扶不起的阿斗”,说不定蜀汉的江山能够维续更长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刘备明明有4个儿子,却为何选择扶不起的阿斗做皇帝呢?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做出如此令人费解的选择,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阿斗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众人对阿斗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阿斗昏庸无能,重用奸臣黄皓,搞得朝堂昏暗,另一方面是刘禅缺乏血性,贪生怕死,一点也没有刘备当年的风范。然而事实上,上述的质疑,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
刘禅重用奸臣黄皓,搞得朝堂昏暗,以至于姜维都被逼迫得远离朝堂了,所以大家认为阿斗昏庸无能。但事实上,当时的蜀汉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蜀汉内部的益州派势力越来越大,刘禅必须得用人制衡他们,另一方面,姜维北伐劳民伤财,让蜀汉实力大打折扣,所以刘禅也必须得用人制衡姜维。正是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所以刘禅才启用了黄皓!
史书对于宦官的所作所为,大多非常痛恨,然而在当时的蜀汉,刘禅任用黄皓,其实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没有黄皓来充当黑脸,刘禅根本无法调和益州本土派和荆州派的矛盾!也无法调和荆州派与姜维之间的矛盾!没有黄皓,蜀汉说不定早就在内讧中灭亡了!
事实上,相比于东吴和曹魏皇帝的昏庸,刘禅的表现已经算是不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看人眼光都非常不错,早在刘禅年轻的时候,他们就看出了刘禅的不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很多人好奇,为何刘备去世后,蜀汉大权都落入了诸葛亮手中?其实这都是刘禅有意而为之的,如果刘禅不全心全意的放权给诸葛亮,诸葛亮根本不可能在蜀汉拥有那么大的权力!刘禅能做到对诸葛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便是他的厉害之处!
诸葛亮死后,他定下了蒋琬、费祎两位接班人,刘禅照样对他们委以重任,没有丝毫怀疑,这也体现了刘禅的用人之能。试想一下,要是当年的明朝崇祯皇帝有刘禅这种用人本事,大明何至于那么早灭亡啊?
说白了,阿斗任用黄皓,并不能体现他的昏庸,相反,这倒是体现了阿斗的善于用人!至于说阿斗没有血性,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
蜀汉和曹魏作战数十年,无论大家如何反对姜维,刘禅一直重用姜维,让其继续北伐大业,这其实就是刘禅的血性!历代在蜀地建立的王朝,有哪一个皇帝向刘禅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对中原王朝用兵,妄图逐鹿中原?
至于说刘禅最终的投降,其实也是迫于无奈,因为当时的蜀汉确实不是魏国的对手,魏军都打到城下了,不投降还能怎么办?坚持抵抗下去,益州只会生灵涂炭而已!从这方面来看,刘禅似乎还颇为仁义……
总的来说,刘禅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他本身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血性也还是有的,只不过蜀汉的国力远远弱于曹魏,否则鹿死谁手,尤未可知!事实上,在整个三国时代,刘禅乃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单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刘禅的不凡!
二、阿斗根基已成
刘备拼搏半生都没有留下一个儿子,于是他在到达荆州以后,收了一个养子刘封,想要延续香火。但没过多久,刘备就拥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刘禅,于是他的重心再次转向了刘禅,并让诸葛亮做了刘禅的师傅!
在刘备看来,亲儿子自然比养子更重要,所以他将大量的资源都倾斜到了刘禅身上,将刘禅当作了继承人培养。而由于刘禅出生于荆州,刘备集团的大批人才也来源于荆州,所以这些荆州人自然把刘禅当作了未来的主公,尤其是其中的诸葛亮,更是将刘禅视为了自己的辅佐对象,为了让刘禅坐稳皇位,诸葛亮甚至逼迫刘备弄死了刘禅的大哥刘封!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收养的养子,虽然刘备并不想让刘封继承大位,但刘封本身具有继承权,这令诸葛亮忌惮不已!于是在关羽死后,诸葛亮直接以刘封刚猛难制为由,逼迫刘备诛杀刘封!
《三国志》: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刘封逼走孟达,不救关羽,令刘备非常愤怒,但当时的刘备其实并没有想过诛杀刘封,毕竟他跟刘封当了这么多年的父子,说没感情那是假的。但诸葛亮一句“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直接迫使刘备对刘封痛下杀手了,因为诸葛亮就是刘备手下荆州派的代表人物,他说这句话,就是要让刘备除掉刘封,为刘禅的日后掌权铺平道路!
诸葛亮的意思,就代表着荆州派的意思,诸葛亮有意杀刘封,这就意味着荆州派都支持刘禅,刘禅的根基已成!荆州派是刘备的立国根基,一旦不让刘禅继位,就会让荆州派有想法,甚至逼反荆州派!这非常不利于蜀汉集团的做大做强,所以刘备只能立刘禅为皇帝!
三、蜀汉当时的局势迫使刘备立刘禅
刘备之所以会立刘禅为皇帝,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蜀汉当时的局势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此时的蜀汉,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了!
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后,蜀汉集团进入了最巅峰的状态,令曹魏和东吴都感到非常忌惮。然而接下来的荆州之败、夷陵之败,直接将蜀汉打回了原形,让蜀汉成为了魏蜀吴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以至于刘备都不得不一直待在白帝城,不敢返回成都!
很多人一直奇怪,为何夷陵之战后,刘备一直要待在白帝城而不回成都,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刘备要是一走,那么吴军就会长驱而入,蜀汉将会快速灭亡!
除了遭到严重的外敌威胁,蜀汉内部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刘备集团本来就是外来势力,益州本土世家大族对他们非常不满,之前之所以不敢表现出来,就是因为刘备集团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连刘璋都不是其对手,现在关羽被杀,刘备被打得大败,损兵折将,这让益州本土派看到了击败刘备的希望,所以益州内部出现了不少的叛乱。
刘备待在白帝城,一方面可以天子守国门,鼓舞士气,让吴军无法顺利杀入,另一方面也让益州本土派忌惮,不知道刘备的虚实。然而没过多久,刘备自己的身体也扛不住了,一旦他病故,那么益州本土派必定揭竿而起,这种情况下,刘备怎么敢更换原定好的皇帝人选?让刘禅继位,都不一定能够彻底压服益州派,还蜀汉一个太平,要是换上刘禅的弟弟们继位,年幼的君主,只会更加让人失去敬畏之心!
所以说,以当时蜀汉的处境来看,要想蜀汉不陷入大乱,刘备决不能随意更换继承人,更加不能给蜀汉立下一个年幼的君主!刘备的最佳选择就是立刘禅为皇帝,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荆州派上下一心,维护蜀汉的稳定!
结语
刘备明明有四个儿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却为何选择扶不起的阿斗做皇帝?诸葛亮心知肚明!一、阿斗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刘备早就选定了阿斗做接班人;二、阿斗根基已成,荆州派都支持阿斗;三、蜀汉当时的局势很危险,刘永、刘理是益州人的后代,且年纪较小,为了蜀汉的安稳,刘备只能立刘禅为皇帝!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