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2年出生,二十四岁起兵,二十六岁自立为西楚霸王,自刎时三十出头,项羽的一生是短暂的,死时不过三十岁,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他的死是一种高贵精神的死去,更是一个英雄时代的死去。
项羽很小的时候便心怀大志,见到秦始皇的仪仗,发出了“彼可取而之”的怒吼,从那时起,那个小小的少年就注定会创造历史。后来,天下大乱中,他大旗一扬,愤然起兵,带领他的军队攻城略地,战无不胜。
巨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倾尽全力率军一战,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这种撼天之举。一场战斗打得风云变色,气壮山河,也让他在诸路兵马中脱颖而出,“无不膝行而前,莫不仰视”,这是一种对英雄的仰视,也是只有真正的英雄才配得上的待遇。
后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展开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一个率直任性的英雄和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这场斗争从一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历史并没有给人什么意外,一场垓下之战潇洒漂亮的结束了这场斗争,也结束了这个英雄的一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生死关头,这位英雄悲歌慷慨,美人和之,众人泣泪,他该怎么安置他的美人?英雄的儿女情长莫过于此了吧,至死不渝,她和项羽,他和虞姬。
项羽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哪里等他,“江东虽小,亦足王也。”项羽谢绝了亭长的好意,请亭长将心爱的战马送过江,自己和部下下马步行,与汉军短兵接战。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争,更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争,但项羽没有放弃斗争,他没有放下他的武器,从那个二十四岁的男人拿起武器的那天起,他就没想过放下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高高举起他的武器,就像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谢幕也要足够完美。“吾为若德”,他持剑自刎。
一个英雄就这么走了,死得壮烈,死得气势磅礴,在乌江之水的洪波呜咽中,他结束了生命。项羽的一生是成功的、高贵的。作为一个将领,他冲锋陷阵,英勇无比;作为一个男人,他柔肠百转,至死不离。
后人总问项羽为何不肯过乌江,过不去的不是乌江,而是项羽的内心,或许是多年战乱对江东父老的亏欠,或许是对时局的慨叹,抑或是对生死功名的看透。乌江他是无论如何也过不成了,死是他的选择,最好的选择。
易中天说:“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征的。与之相对的,则是犬和羊。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虎和豹的时代结束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那狼也会退化为狗。走狗。”项羽是不合时宜的,他的失败确实是“天之亡我”。项羽无罪,历史从来都是这样,只有在乱世,英雄才是用来歌颂的,而在盛世,英雄只能成为太平殿前的石阶。
天真任性也好,不合时宜也罢,项羽之后,再无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