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先灭此国

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先灭此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35 更新时间:2024/2/29 19:17:10

确实,鸿章身上带着的沉痛历史色彩使得后世对其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鸿章无疑是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国家忧患问题上,李鸿章是带着前瞻性的,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此国不灭,后患无穷。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灭此国。”

而李鸿章口中不得不灭的这个国家,便是日本。

日本与我国的改革路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都属于战败国,可以说与中国相似,都在沦为殖民地的路上痛苦挣扎的一类。

两个国家都在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中前进,但有一点是不同的,清朝统治者的策略一直都是在维持国内形势稳定的前提下发现现代工业,但我们知道,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洋务运动,都没能取得成功。

若要追溯原因,无论从出发,最终目光都要落到封建思想的落后性上。

清朝统治阶层进行现代化的一切前提,都是维护好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不坠,因此即使是变法与现代化,其目的也是保守的试探, 也更不可能接受现代化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这就注定了我们的现代化进程缓之又缓。

反观日本,若是从甲午战争的角度出发,日本无论是国力还是战斗力,或者从人数上来看,都是不如中国的,但与中国保守的进步不同,日本选择了另一条路。

日本明治维新,几乎是将日本现有的制度打碎了重新拼接,无论是从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甚至化文化上都在学习西方的制度,而这彻底的改革为日本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像盖一座房子,若是地基打稳了,打好了,之上甚至可以盖高楼大厦,但若是地基不稳,即使高楼盖起来了,也可能会因为一点风吹雨打而倾倒,一切努力都将化为齑粉。

更何况,日本在崛起道路上采用了与西方列强一致的方法,那就是侵略与扩张。曾经淋过雨的日本在有能力之后,没有进行深刻的人道主义反省,反而学起了撕碎别人伞的猎手,拿起了猎枪指了中国。

李鸿章与日本的纠葛

李鸿章其人,放在清朝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定是无出其右的俊杰英才。他25岁就一举中的,考上了进士,直接入了翰林院。能在如此年纪就考中进士,其才学也可见一斑。

但很可惜,李鸿章生不逢时,处在了乱世,国家风雨飘摇,简直是四面楚歌。

李鸿章仍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乱世中焕发出了光芒。他看到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也切实去做了,这才有了历史上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之时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自强求富”。这就意味着除了工业的发展之外,还需要连同商业发展一起,共同改革当时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

历史发展到此时,李鸿章身上被寄予的早已不是普通官员的责任,而是国家兴亡的重担。平息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身上的头衔又多了一个北洋通商大臣。

他开始建造工厂,生产军火,甚至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了“技”并非单方面的东西,它需要多方配合,所以李鸿章相继开始兴办一系列民用企业,向国外输送留学生以求之后可以报效清朝廷。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让中国现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但与此同时的日本,早已通过侵略逐渐强大,与之相比,我们只有落到下风。

日本的野心也不小,他们看到了东方这头尚未有强大能力崛起的雄狮。中国有句话非俗,但很符合当时日本的心态,那就是“趁他病,要他命。”

要说李鸿章关注到日本,那应该是很早之前了,李鸿章就是看到日本在引进新式武器后能够打败英法等强国后,明白了改革的重要性,才不断推进清廷改革的。

1870年李鸿章上任北洋通商大臣后,其外交官的身份似乎也就此确立起来,与日本的交涉也就此开始。

当时清朝廷已经签订了不少的不平等条约,统治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反抗之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清朝廷对列强的不断容忍与退让,只能让中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再落。

在日本眼中,那时的中国可能就是这样,因此面对怀着平等交往之心的李鸿章,日本人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这里要先提到一项政策,就是“利益均沾”,说的是清朝廷与一方列强签订条约后,本着“平等对待”的态度,其他列强也可以拥有这项利益,日本就是抱着拥有这项权力的心与李鸿章展开了谈判。

再加上除了中国,日本当时希望将朝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朝鲜是我国的藩属国,若是日本与我国建交,那就意味着日本也可以用上国的身份去与朝鲜交涉。

弱势者很难得到平等,因此,在日本没有获得自己期望利益之时,与其他列强一样,开始准备入侵中国的琉球,也就是台湾。

这次战争我们签订了《北京专条》,里面的条文尽显弱国的屈辱。条约中黑白颠倒,甚至将日本出兵台湾说成“义举”,而这也几乎意味着,台湾成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来到日本,目的便是与日本谈判。诚然,弱国无外交,日本并非抱着谈判之心,甚至还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我国的大片土地,甚至还提出赔偿白银三亿两。

这一要求,即使签订过许多不平等条约,与列强在谈判桌上拉扯了多次的李鸿章,也没同意这一狮子大开口的要求。但随之而来的并非日本的继续谈判,而是一颗枪子。

虽然没伤害到李鸿章的性命,但这一举措的威胁意味已经呼之欲出,只身行走在日本土地上的李鸿章也只好答应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而这多次与日本的交涉,也让李鸿章看到了日本的狡诈与无赖,也就有了后来“必须灭此国”之言。

你对此有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文史观点#晚清名臣李鸿章1896年访美,9月0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There are newspapers in China, but the Chinese editors, unfortunately, do not tell the truth. They do not, as yourpapers, tell ‘the truth.’ The edito

  • 清朝第一“巨贪”,古代又没有银行账户,就不怕小偷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巨贪站水牢而死,清朝最珍贵的金库,世界第一巨贪的名人

    和绅实际上贪了多少钱,没有一个具体的数, 不过从“和绅倒、嘉庆饱”这句俗语当中就能看得出来,相当于是“富可敌国”?那么和绅到底是怎么保管这么多“巨款”的?民间有流传着两种方法,分别是“铸造黄金”和“利用墙壁”。第一:重新铸造黄金。古代最流行的是金元宝,银元宝,哪怕放到现在黄金都是市场最流通,最保值的

  • 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他为何要主动请辞?用意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曾国藩带领湘军收复湖北全省后,咸丰皇帝命他署理湖北巡抚。巡抚是一省的最高长官,如果能有地方实权,就能让湘军源源不断得到兵源、粮饷、武器补充。曾国藩组建湘军以来,处处受人排挤,就是因为手中没有实权。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对湘军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可是,曾国藩接到

  • 他是武器发明家,康熙年间就研发出机枪,只可惜没被重用反被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名叫戴梓,出生在康熙年间,在当年这位戴梓则是成功地制造出了连发的枪,当时也不能说是机枪,总之这样先进的武器,肯定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排列前茅的。因为自己的家境非常优越,每天也是有闲时间闲工夫搞这些机械化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是成功将这样的武器制造出来,只不过当时不叫什么机枪,而是叫做“连珠火铳

  • 作死!这位捻军将领的叛变让天京陷入包围 他自己最后被清朝捕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捻军简介,太平天国最惨的叛将,戴氏被捻军灭门

    之前小佛给大家讲过韦昌辉这个人,太平天国有首义六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无一例外都是清廷眼中的叛国者,但是韦昌辉属于其中的特殊分子——不仅被清廷否定,后来还被自己人否定。今天小佛要给大家讲另外一个人,他一会和清朝为敌,与太平军为友,一会又是与太平军

  • 一组清朝官员和家眷的真实照片,都是很珍贵的影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晚清时期的蒙古亲王,他的名字叫那彦图,字矩甫,姓博尔济吉特氏。 当时慈禧太后非常重要他,当时的庆亲王奕劻还是他的岳父晚清时期蒙古亲王那彦图的王妃和世子,这个王妃人长的还不错,她的儿子也长的很端正照镜子的女子是清朝末年是肃忠亲王善耆的王妃,她也是肃忠亲王那一脉的最后一个王妃,因为后面清朝就灭亡了这

  • 太平天国史:水兵闹情绪,杨秀清小题大做,杖责韦昌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杨秀清为何要杖责韦昌辉呢?这事得从头说起,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是劲敌,关系很差,最后兵戎相见。1848年,杨秀清凭借“跳大神”,取得“天父传言”资格,一跃而起。洪秀全、冯云山为了平衡内部势力,便栽培韦昌辉、石达开等新秀,依靠他们的家族力量制衡“天父”。韦昌辉、石达开家族背景强大,让出身寒微的

  • 清朝历史上仅7人获得的官帽,位高权重者得,但和珅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先不说尴不尴尬的问题,就炫耀身份的问题来说,面子工程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我们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毕竟我们是一个礼仪之邦嘛。那么清朝是怎么解决大小官员的面子问题的呢?说起来还真是有点讲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凸显达官显贵身份的方式就比较高大上了。从头到脚,可谓是面面俱到,由于我们的时间

  • 大清有12帝,故宫牌位为何只有11个?专家:因为有个人没有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持续了三百多年,其中共有十二位皇帝,这十二位皇帝中,既有心怀天下为老百姓的人,也有只顾歌舞升平,荣华富贵的人。这种腐败落后的统治制度,遭到了国民严重反抗。就这样清政府的统治结束在高呼的改革浪潮之中。根据习俗,不论皇帝生前是否有所作为,都要给他们立牌位。但是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大清有十

  • 雍正继位登基后,八阿哥下场悲惨,那么十四阿哥为何能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为啥没杀十四爷,雍正夫妻唱双簧忽悠十四爷,雍正十四爷对话

    先来讲一下九龙夺嫡分别是什么,九子夺嫡是指康熙儿子争夺皇位的事件。康熙有儿子24个,其中参与皇位争夺的有9个,所以称为九龙夺嫡。在这一场九龙夺嫡的中,其九个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后期得势的主要是八阿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