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
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
1674年,因为削三藩用兵,朝廷财政吃紧,为了筹集军饷,康熙以4000两的价格,公然贩卖500个知县的名额,开了
贩卖实权官职
的先例。在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中,别说其中明君了,即便历史上的昏君在财政极度困难时,也不敢公然叫卖500个知县名额。
如委群羊于饿虎之口,虽有强弓毒矢在其后,亦必吞噬无所顾
所以说,康熙是清朝贪官多的始作俑者,一点都不冤枉他。至于《康熙王朝》中,康熙一本正经的感叹贪官多,其实还不是他自己造成的?
16世纪的意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被俘(见上图)。弗朗索瓦一世回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筹集资金准备再战。但国库空空如也,财政状况极其糟糕,怎么办?弗朗索瓦一世于是就公然卖官,而且与当时中国不同的是,直接买实实在在的官职,并非虚职。
1522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下令组建了卖官的专门机构,从此官帽可以像商品那样合法买卖,国王对卖官收入征税,尤其一段时间内法国的法官都是买来的。最终,
卖官收入最高占到了法国财政收入的51%,堪称当时法国绝对的支柱型产业
。
对于这一糟糕的卖官政策,西方学者如何评价的呢?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曾指出:“
当问题只涉及法官时,卖官鬻爵往往是有益的,因为好的司法的首要条件即是法官完全独立;但是当涉及行政制度本身时,卖官鬻爵却始终是十分有害的,在这里需要的是责任心、服从和热忱。
”托克维尔认为司法界卖官制是有益的,行政界卖官是有害的,耐人寻味,其实这与资产阶级崛起,希望掌握司法权有关。
除了托克维尔,更有很多学者赞美卖官制,学者帕热斯赞美卖官:“
它有利于低等阶级向上攀升,有助于领导阶层的新陈代谢
,
资产阶级因此能够行使公共权力并积极支持绝对君主制
”。
之所以有这么多赞美,与欧洲政治制度有关,秦朝时陈胜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欧洲到了16、17世纪,依然是“
王侯将相真有种
”的时代,很多官职被贵族垄断,而资产阶级有钱无权,所以卖官制出来之后,反而让他们看到了买到权力的可能,进而进一步促进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