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淩轩
编辑 |
淩轩
●—≺ 前言 ≻—●
御前带刀侍卫是皇帝的近臣,时刻保护皇帝。他们恪尽职守,只要有人靠近皇帝五步以内,就会将对方一刀毙命。
他们的武功究竟有多高,特权又有多大?
●—≺
福利多多
≻—●
表面看来,御前带刀侍卫只是皇帝的保镖。他们常常同太监一起,出现在皇帝的身边,且时常要面临刀光剑影,地位不高。
但实际上,御前带刀侍卫的地位极高,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特权与荣耀。
御前带刀侍卫包括首领、一等到四等侍卫,而他们的品级一般在四品到五品之间,其中的一品带刀侍卫更是朝中三品大员。
像我们平时知道的监察御史,顺天府尹等,都属于正三品。
御前带刀侍卫不仅品级高,他们拥有的特权更高。
首先,御前带刀侍卫是跟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因此,除他们本身丰厚的俸禄外,各种福利和补贴也很丰富。
宫中举办大型宴会时,他们会受到赏赐;御前伺候皇帝舒坦了,他们也会受到赏赐;有时随皇帝出行,也经常受到奖赏。
其次,成为了御前带刀侍卫,就相当于坐上了升迁路的直通车。
带刀侍卫的的晋升之路主要有这几条:继续晋升为御前侍卫的领头侍卫;到各个军营里做军官;转为其他官员。
御前侍卫的统领通常由皇帝钦点,或从御前带刀侍卫中挑选。而御前侍卫统领就相当于一品大员。
清朝有一个规定,御前侍卫这个官职是朝廷给勋贵子弟的福利。且御前侍卫文武双全,所以他们不论转到哪里,品级都会自动升一级。
比如,二等带刀侍卫原本是正四品,但他们可以直接转任正三品的官员;一品带刀侍卫原先是正三品,但他们可以转任正二品的官员。
御前带刀侍卫除了做武官,他们还可以转为文官,且升迁速度也很快。
比如,和珅升迁为一品带刀侍卫后,仅一年就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三月后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
第三,带刀侍卫由于跟在皇帝身边伺候,他们也代表了皇家的威严。所以,御前带刀侍卫可以穿,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马褂。
黄马褂是皇权的象征,穿上就如同皇帝亲临,连郡王、亲王都不能穿着。
御前带刀侍卫,却可以在特殊场合下穿黄马褂,这对整个家族都是莫大的荣耀。
最后,每一位御前带刀侍卫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
为了更好地保护皇帝的安危,带刀侍卫门所佩戴的刀,都是又大匠们精雕细琢,根据每个人的武功特点量身打造而成。
御前带刀侍卫的品级如此之高,特权如此之多。但能够成为御前带刀侍卫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那么,想要成为御前带刀侍卫,究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
万里挑一
≻—●
想要成为御前带刀侍卫,首先,要先进入御前侍卫这个系统。
御前带刀侍卫文武双全,每一个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他们的选拔十分苛刻,不是普通人可以当的。
第一,要看家世。只有出身上三旗的子弟才可以担任御前侍卫,而上三旗无一不是皇亲贵族,世家权贵。
如果家世达不到,即便有再高超的武艺,也不可能成为御前侍卫。
其次,想要成为御前带刀侍卫,仅仅有高超的武艺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人的文采。
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就是康熙时期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习得一身武艺,写得一手好词。
他就是凭借着文武全才,才能获得康熙的赏识,并通过了一系列考察,成为了御前带刀侍卫。
除此之外,还需要又有一项特殊的天赋——容貌。御前带刀侍卫要跟随皇帝出行各种场合,象征着皇家的颜面。
就算不帅,长的也得说得过去。否则,一个御前带刀侍卫若是长得很丑,皇家的颜面又该往哪放呢?
不仅如此,成为御前带刀侍卫,还要有一项特殊的积累——人脉。尤其是和皇帝的交情。
御前带刀侍卫说到底,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和皇帝的交情越好,皇帝越信任,成为带刀侍卫的可能性越大。
一个和皇帝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和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武林高手,皇帝当然会选择玩伴作为自己的侍卫。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家伙,会不会那天搭错了筋,去刺杀皇帝。
御前带刀侍卫的福利待遇如此优厚,挑选过程又如此繁杂。朝廷选出来当然不是用来看的,带刀侍卫有着很大的作用。
御前带刀侍卫武艺高强,承担着保护皇帝的重任,是皇帝身边最高级别的贴身保镖。
一旦皇帝出现被刺杀这种危机的突发事件,御前带刀侍卫就是皇帝安全的最后一重保障。
少量的刺客带刀侍卫可以轻松解决,若是遇到了千人级别的军队,这些带刀侍卫也能迅速由皇帝的贴身保镖,转化成战斗力一流的精兵。
若是出现了反贼逼宫这种大型恶性事件,御前带刀侍卫完全可以带着皇帝突围,或帮助皇帝平叛。
除了有贴身保护皇帝的作用,带刀侍卫也是给朝廷输入精英的一个便捷渠道。
带刀侍卫文韬武略无所不强,不论是输送到军队中,还是打入文官队伍内,他们都可以直接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是头领。
所以,不论是带刀侍卫本身,还是带刀侍卫出身的文官武将,对于皇帝的忠诚度一般都比普通官员高。
并且,御前带刀侍卫都是勋贵子弟,且贴身伺候皇帝。皇帝就更容易通过他们交好勋贵,或探知各大家族的情况。以便皇帝更好地掌控朝政。
●—≺
知名带刀侍卫
≻—●
清朝有很多名臣,都将御前带刀侍卫作为自己视图的起点。
纳兰明珠出身叶赫那拉氏,从小接收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文学和武功方面都很精通。
在他28岁的时候,纳兰明珠被康熙皇帝擢升为的蓝翎侍卫。
蓝翎侍卫在御前侍卫的等级中,属于最低等的四等侍卫。但即使是蓝翎侍卫,他就已经坐上了升迁的快车了。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纳兰明珠先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和内务府总管,自此,他成为掌管宫廷大小事务的决策者。
一年后,纳兰明珠32岁,担任弘文院学士,正式成为康熙皇帝的重臣
。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连年升官,为康熙做成了不少大事,终于成为康熙的肱骨之臣。
康熙初年,康熙平定云南,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几人仗着自己在清朝占领中国上,立下赫赫战功。
他们骄傲自大,在封地上为所欲为,成为了各自藩地上的土皇帝。
十几年来,几人暗养精兵,在封地上成立了自己的王国,势力庞大,对康熙的统治形成巨大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康熙自然想要撤藩。可三藩势力强大,连朝中大臣都惧怕他们的威势,面对皇帝撤藩的提议严词拒绝。
面对重臣反对的局面,纳兰明珠毅然挺身而出,坚决支持皇帝撤藩。
既然藩王势力强大,现在撤藩,他们会造反;现在若是不撤藩,他们也一定不甘心只是一个藩王,往后就会造反。
撤不撤藩,他们都会造反,那何必要再多给他们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
纳兰明珠的这一番言论,说得朝上的大臣们哑口无言,康熙撤藩的旨意也陆陆续续开始下达。
不出众位大臣所料,吴三桂等藩王收到撤藩的旨意后,果然拉旗造反。朝堂的大臣们见三藩势力强大,竟然不敢与他们对抗。
他们强烈要求处死纳兰明珠,以平息三藩的怒气。
好在康熙皇帝并不畏惧三藩的军队,力保纳兰明珠。在之后撤藩的行动中,纳兰明珠也为康熙献上了许多奇策。
君臣相宜,事半功倍,很快,康熙就成功解决了三藩这个心头大患。
虎父无犬子,纳兰明珠由御前侍卫起家,走上了他的升迁之路。而他的儿子纳兰性德,也是由御前侍卫迅速升迁。
纳兰性德与父亲一样,自幼聪慧,文武双全。17岁入国子监,18岁考中举人,十九岁成为贡士。
二十岁他因生病耽误了科举考试,三年后就一朝中举,走入仕途。他的才华让康熙十分赏识,就让他担任三等御前侍卫的职位。不久后,他就升迁为一等御前侍卫。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除纳兰两父子外、和珅、海兰察、福康安等人也是由御前侍卫起家。
福康安出身富察氏,是乾隆孝贤皇后的侄子,也是《还珠格格》中福尔康的原型。
福康安出身尊贵,从小就深得乾隆的喜爱。年仅十三岁就成为了御前三等侍卫,三年内连连升官,由御前三等侍卫升为御前一等侍卫。
福康安在十七岁的时候,正式踏入仕途,并在军事上颇有天赋。这一年,大小金川屡次发动叛乱,福康安在平定金川的过程中,屡建奇功。
大小金川处于青藏高原,地形崎岖,天气苦寒,将士们作战得十分艰辛。十七岁的福康安却连败敌军,小小年纪就成为了清军将士们的信仰。
有一次,敌军趁着风雪夜色,偷偷登山,袭击友军。友军在夜间突然遭到敌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福康安作为一军将领,日夜戒备。这一夜,他正在营帐中巡视,突然听到远处隐隐有呐喊声传来,福康安仔细辨认了一阵,确认这就是友军在与敌军作战,当机立断,派军支援。
因为福康安的果断决定,友军虽然遭受了敌袭,损失却并不严重,福康安乘胜追击,一连打下了敌军的几处营地。
金川战役打了四年,福康安也由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
他成为清朝的一员镇国大将,平定民乱、平叛台湾、支援西藏……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了战场上。乾隆也给了他和他的家族应有的荣耀与恩宠。
清朝许多封疆大吏、国之重臣,都曾担任御前侍卫之职,也因此一路升迁,立下大功。
●—≺
笔者观点
≻—●
御前侍卫地位高、福利待遇好、有前途。它的考察严格,选出来的都是精英。
与其说御前侍卫是一个肥差,不如说他是一个中转站。他就相当于清朝的一个人才储存库,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这些富家子弟成为御前侍卫后,仕途确实会顺利一些,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他们还需要通过许多磨练,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国之栋梁。
这就是典型的比你优秀,比你家世好的人还比你努力,那普通人只有更努力才能赶上他们的步伐。
或许我们没有他们那样卓越的家世,也无法创造他们那样大的功劳,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属于自己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