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因是朱元璋嫡次子之后,故朱棣登基后对秦王不断打压

秦王因是朱元璋嫡次子之后,故朱棣登基后对秦王不断打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15 更新时间:2024/3/7 20:47:37

朱棣勃然大怒,立刻又派人送了一道敕书去给秦王,里面有一句话充满了威胁的口气:“齐王拜胙,遂以国霸;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王勉之”。这里的齐王指的是齐桓公,他当年因为接受周天子所赐的祭肉时态度恭敬,齐国才能成为春秋霸主。后面的晋侯指的是晋惠公,他在接受周天子所赐玉惰时态度懈怠,被讥讽为国祚不会长久。

朱尚炳为何敢如此狂妄?朱棣又为何对秦王府如此重视?自然要从秦藩在大明宗室中的地位说起。

打压秦藩,朱棣不遗余力

大明的首封秦王,是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子朱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朱樉被王府宫人毒死。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朱元璋虽哀痛于他不得善终,却也厌恶其素日的所作所为,故而仅以国公的规格操办儿子的丧事,又赐了一个不好的谥号:“愍”。

当年六月,16岁的秦世子朱尚炳袭封秦王,成为第一个袭封亲王的皇孙。洪武三十年(1397年)陕西爆发高福兴之乱,朝廷调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平乱。而年幼的嗣秦王朱尚炳则率领王府护卫“巡边境上捕盗”,表现不俗,颇受祖父好评。

[var1]

朱尚炳

靖难战争爆发后,朱尚炳的态度如何,史书中未曾记载。由于朝廷和燕王朱棣大部分时间内都呈僵持状态,想来这位嗣秦王打的也是从中渔利的主意。但是等到靖难大军攻下京师后,朱尚炳还没有即刻表态,精明强干的四叔朱棣就必须要对这个侄子敲打一番才行。而削弱秦藩的实力,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第一步:从内部瓦解

八月初八日,朱棣派人带着敕符征召秦王进京。此时京师里面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几乎都被清洗一空,朱尚炳也明白四叔已经成了气候,硬顶不是办法。于是他在收到敕符后立刻动身,并在九月初二日抵达京师。

秦王既然服软,百废待兴之际,朱棣自然也不吝赏赐。九月初四日,秦愍王第四子朱尚烐封兴平王、第五子朱尚灴封永寿王、第六子朱尚炌封安定王。九月初十日朱尚炳辞归,当月二十八日,其二弟朱尚烈和三弟朱尚煜来朝。而这二人,将会成为朱棣用来分化秦王府的棋子。

[var1]

朱棣

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朱棣封朱尚烈为永兴王、朱尚煜为保安王,并在南京为他们主持了婚事。永兴王妃高氏是兵马指挥高志之女,保安王妃孙氏则是饶州致仕千户陈壐的孙女。婚后兄弟二人辞别四叔,但回去的目的地却不是西安,而变成了巩昌府。“丙午,赐秦王尚炳书曰:‘比以尔弟永兴王尚烈年长,令暂居巩昌。讲诵诗书,练习武事,以成德器。’”巩昌府的府治为今甘肃省陇西县,朱棣这样做,自然是想把实力强大的秦藩一分为二。

然而朱尚炳、朱尚烈兄弟情深,一眼就看穿了四叔的挑拨离间之计。为了共保先王基业,朱尚烈先是自污,在路过凤阳之际突然冲着留守司所有官员大发脾气,让朱棣发出了这样的怒吼:“凤阳祖宗肇迹之地,过其地虐其臣民,岂贤子孙所为乎”?可是永兴王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还不是借着祖宗给四叔施加压力么?而在回到西安之后,朱尚烈又借故拖延,逼得朱棣最后以“水旱蝗蝻,道殣相望”的理由让永兴王留在西安,不用去巩昌府了。“敕至,如永兴王未行,且令在国。候一、二年岁谷丰登,然后遣行。其所修治居室,即日停罢。”

至此,分化秦王府的策略彻底失败。

第二步:正面施压

内部瓦解既然实现不了,那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也只能对秦藩徐徐图之。好在各地藩王们虽然在建文朝吃了亏,但朱棣登基之后信誓旦旦要恢复洪武旧制,大家伙也就像以前一样飞扬跋扈起来。

永乐三年(1405年)五月,朱棣给弟弟周王朱橚写信,将秦王和永兴王大大鞭笞了一番,里面指责二王“稍不顺意,内怀怏怏”。这顶帽子可不小,说明朱尚炳兄弟对朝廷有怨言。消息传到秦王耳朵里面以后,确实也把他吓了一跳,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朱尚炳也颇为注意自己的言行。

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秦王朱尚炳来京师朝觐,朱棣让皇太子朱高炽出面在文华后殿设宴招待这位侄子。等到朱尚炳辞归之时,朱棣当面对秦王府长史官进行了表扬,“辛亥,以秦王尚炳将归,上召其从臣谕之曰:‘王前在国中言动时有错谬。朕遣书诫之,颇闻克自省改。今日见王应对进退,循循合度,甚适朕意,此皆尔等辅导之力。’”说明秦王这段时间的表现得到了永乐皇帝的认可。

[var1]

朱樉

但是到了永乐六年(1408年),一桩突如其来的“愍烈妃”事件,让秦王和朝廷之间的关系重新紧张起来。当年朱樉薨逝后,朱元璋让王妃王氏殉葬,并赐谥号愍烈。王氏是北元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这桩婚事本来就是一场政治联姻。王保保死后,王氏虽然失去了利用价值,朱元璋却也并未将她废黜,只是给儿子又娶了一位次妃:开国元勋卫国公邓愈的嫡长女。

邓氏接连为朱樉生下朱尚炳和朱尚烈两兄弟,可见她深得秦王的宠爱。以她卫国公嫡女的身份,居然要屈尊于王氏这样一个异族女子之下,如何不令她心怀怨恨。秦王宠妾灭妻,最终给邓氏惹来了杀身之祸。“偏妃邓氏,因妒忌被责,自缢身死。”

消息传到南京,朱棣自然是龙颜大怒。但鞑靼大汗本雅失里正在边境上蠢蠢欲动,此时不宜在宗室内横生波折。朱棣咬了咬牙根,硬生生把这件事的责任打在了王府官员的屁股上。“皇考妣是朝廷尊称,藩国岂得僭用?既于礼有违,且尔于冥冥之中,亦不自安。况愍烈之谥,果朝廷所赐乎?抑尔自加之乎?尔年少寡学,未诣大体,此必俗学腐儒所为。陷尔于僭妄而尔不能察也。自担据实书之,庶不贻讥有识之人。”

永乐七年(1409年)八月,总兵官、淇国公丘福北伐兵败,本人殉国。这就像是一个巴掌打在朱棣脸上,这事要是不报复,那这皇帝也不用做了。朱棣写信给留在南京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告诉他自己决心明年春天亲征。但是这么一个大好机会,自然要把各地亲王的羊毛好好薅一把,秦王府自然也在其列。九月二十日,靖难元勋宁阳伯陈懋奉旨选练陕西属卫及庆、秦二王府护卫步骑一万九千人,以来年二月至北京随征。

[var1]

朱棣

也许是压力过大,朱尚炳在永乐十年(1412年)三月十一日薨逝,年仅33岁,谥曰隐。谥法“违拂不成”曰隐,秦藩两代秦王的谥号,都称不上是佳谥。当年九月,秦隐王嫡长子、年仅9岁的朱志堩袭封。秦藩交到一个娃娃手里,朱棣总算是松了口气,当然他没想到还有胆大包天的人物。

安定王之乱

两个哥哥兴平王和永寿王身体不佳,两个侄子则尚未成年,年富力强的安定王听信术士的胡扯,“意希望大位”。当年朱棣靠造反起家,自然怪不得别人也会觊觎自己的皇帝宝座。朱尚炌“招纳逃亡,私造印信,编立字号”,暗中筹划造反。

不过朱棣此前多次征召秦王府护卫随同北伐,早已把里面渗透成了筛子。很快西安中护卫百户张诚、小旗孙成就把安定王招募军士文书送到了北京。而通过内官朱兴的调查,朱棣发现朱尚炌还有一个布置缜密的叛乱计划,倒是有些小瞧这个侄子了。总的来说,安定王的造反战略分四步走。

[var1]

王通

第一步:使用毒药杀害秦王、渭南王、兴平王和永寿王,接管秦王西安三护卫的指挥权。第二步:擒杀陕西都司、布政司及按察司等三司官员,彻底控制西安府。第三步:偷袭成山侯王通镇守的潼关,封锁关中的东大门。第四步:率领三护卫及陕西都司官兵突袭宁夏,杀其十六叔庆王朱栴和靖难功臣、宁阳侯陈懋,吞并庆王府护卫和朝廷在宁夏的驻军。

这个计划和当年的靖难还真有几分相似。西安府就好比是北平府。陕西三司官员就是当年北平三司官员。庆王就如同之前的宁王一样。而在这个时间点上朱棣人在北京,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野心勃勃的汉王刚刚被打发去山东乐安州,朝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真能割据西北的话,未尝就没有机会复刻靖难之役。

只可惜朱棣不是朱允炆,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发动,就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永乐十七年(1419年)正月,安定王朱尚炌抵达北京,认罪之后被废为庶人,发泗州守祖陵。朱棣趁机对西安三护卫做了一轮清洗,短时间内秦藩再无可能兴风作浪。“至是,上面诘之,尚炌皆引伏。廷臣交章劾奏请诛之,上以秦愍王故,不忍加刑。但免为庶人,令往泗州守祖陵。升告者张诚登州卫指挥同知,孙成为义州卫指挥佥事,赐冠带、衣服。”

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朱棣亲率大军第三次北伐。在此之前,西安三护卫又被抽调了步骑一万四千三百人到北京随征。秦藩这只羊,都快被薅秃了。

[var1]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初七日,秦王朱志堩薨逝,年仅21岁,谥曰僖。朱志堩无嗣,秦王爵位由谁承袭成了一个问题。由于此时朱棣正在第五次北伐途中,一时无暇顾及此事,因此直到当年八月皇太子朱高炽登基之后,才让渭南王朱志均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秦王。

作为靖难之后事实上的朱家大宗,为了抑制秦藩,朱棣可谓想尽了办法。内部分化不成,便正面打击,再通过北伐和安化王之乱渗透瓦解秦王护卫,最终彻底解决了秦王一脉对皇权的威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万里长城不会倒塌?嬴政用了“这个”方法,现在人们拒绝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是八大奇迹之一,非常的宏伟,它历经千年来,依然屹立不到,令人不得不惊奇,感叹长城的气势,但是毕竟有上千年的历史,肯定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能这么久保存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一下为何万里长城不会倒塌?嬴政用了“这个”方法,现在人们拒绝使用。说道

  • 说春秋,东周君向吕不韦请降,为什么口中含玉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这时候的吕不韦因为是刚刚当上秦相,为了获得军功,增加自己的权威,就主动请求去攻打东周国。[var1]当吕不韦带领的秦军打到东周国的时候,和东周君约定好的军队只有魏国和韩国到了,东周君开始还觉的信心满满。[var1]却没有想到韩国和魏国都是来抢东周国土地来的。在没有和秦军开战之前,韩国和

  • 诸葛亮一生中,最畏惧的两人,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却是曹操养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导读:诸葛亮一生中,最畏惧的两人,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却是曹操养子,曹真字子丹,魏武帝曹操的族子。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曹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害,曹操于是收养丧父的曹真。但另据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记载,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

  • 说春秋,吕不韦竟然是历史学家,成语“一字千金”和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战国时期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偿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很是有名。[var1]吕不韦因为自己是商人出生,地位低贱也想扩大自己的名声。吕不韦也开始大规模的招揽人才,他招揽的人大多是以文人墨客为主。他本人就以谋略见长,本身就瞧不起头脑简单的武夫。[var1

  • 周瑜临终大喊12字,说出一个秘密,刘备不懂,诸葛亮听一次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魏蜀吴三国之中,大家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当时的蜀国刘备坐镇,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上将实力远超东吴,但是大家要知道罗贯中先生有着鲜明的尊刘贬曹的思想,想比这两个国家对东吴的记载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其实,当时的东吴,不论是人才,领土面积,财力等方面就算比不上曹魏,也是远超蜀汉的。吴主孙权

  • 说春秋,甘罗成为历史最小的丞相,死因只为捏了王后的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甘罗十二岁的时候,吕不韦打算联合燕国攻打赵国,以扩大自己的封地。吕不为要派张唐去燕国为相。可是张唐因为曾经欺骗过赵王,害怕路过赵国被赵王杀死。而拒绝了吕不韦。正在吕不韦忧虑之际。[var1]十二岁的甘罗站了出来,去张唐家里用白起因得罪秦相范睢被杀的事,让他意识到得罪吕不为就会和白起一样

  • 吕不韦灭掉的东周国根本就不是东周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后又传到周幽王,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诸侯大败犬戎立太子宜臼为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var1]之后周天子的权势日益缩小,诸侯的权势日益高涨,先后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可谓是风雨飘摇。[var1]公元441年周贞王去世,留下四个儿子。先是老二姬叔杀死老大姬去疾,又是老三姬嵬杀死老二姬叔

  • 诸葛亮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乱!结果此人一死,蜀国更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死后蜀国的情况,诸葛亮不死蜀国还会灭亡吗,如果诸葛亮没死蜀国能一统天下吗

    今天我们论说三国人物,已经比之前或者传统的看法要更理性和科学了。至少在评鉴一个人物的时候,我们会在演义的基础之上,更多参看历史记载的实际情况。鉴于此,三国人物的争议性也就更大了,比如曹操,比如周瑜,比如刘备,比如吕布,比如诸葛亮。当然,三国名气最大的人物还要算诸葛亮,在演义中,诸葛亮基本算是男一号,

  • 作为一代谋士诸葛亮身边最优秀秘书?为啥害苦姜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胡济为人不避嫌疑,敢于直言,多次向诸葛亮进谏,诸葛亮将他与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能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胡济后任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六月,因粮草不继,汉军退回蜀中。八月,北伐大军退还后,负责粮草运输的李严弄虚作假,想逃

  • “不击半渡之敌”的宋襄公,究竟是真仁义还是死脑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五霸”包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宋襄公,“五霸”之中,秦穆公治下的秦国最强,齐桓公治下的齐国次之,最弱的霸主当属宋襄公和他的宋国。[var1]尽管宋国在“五霸”之中比较弱,但是在所有的“五霸”之中,其他四大霸主加起来,也不如宋襄公一个人出名,因为在这位宋国霸主身上,实在有太多话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