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解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一切的起源-“士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08 更新时间:2023/12/19 4:26:01

图|来源于网络

〈八王之乱:诸王权力斗争示意图〉

八王之乱可以定义为西晋皇族司马氏内斗,其历时十六年之久,兵戈不断,极大的消耗了西晋国力,直接导致五胡乱华,使中国进入长达三百年的黑暗动乱时代。

是什么原因导致八王之乱爆发?

皇帝无能?后宫干政?政治腐败?诸王叛乱?

没错!这些都是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剥开这些表面的浮华,会发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形成一根线贯穿整个西晋,这根线就是“士族”,八王之乱的起源就是“士族”。

故事的开端:曹魏政权宗室弱、士族强

“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萌芽于先秦时期,贯穿整个两汉到隋唐,而其真正崛起则是在曹魏时期。

这一切还要从曹丕的皇位说起,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

曹操南征败于赤壁,从此吴蜀魏三分天下。曹操拥立汉献帝,自封为丞相,以丞相之身,有天子之实,被他人喻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而曹家内部则上演了一场夺位大戏,经过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后曹丕终夺得曹氏大位。

〈魏文帝:曹丕〉

夺得大位后的曹丕,心中所想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其为此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拉拢士族

原本无论汉献帝多么“有名无实”,名义上汉献帝仍是君,而曹丕则仍是臣。

曹丕强迫汉献帝退位,自己称帝,即使禅让诏书写的在华美,这仍然是十分明显的篡位行为。

“咨尔魏王:昔者帝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

曹丕的皇位来之不正,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来之不正则担忧,曹丕如何才能坐稳皇位呢?自然是要有人支持,而又要何人支持?这个人就是“士族”。

在当时“士族”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再加上曹丕本人的威望,两者相辅相成必然可以帮助曹丕坐稳皇位。

于是,曹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讨好、拉拢士族,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建立。

九品中正制影响了后世三四百年,使后世呈现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不合理状态。

〈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九品中正制也让“士族”力量彻底崛起,成为可以左右天下的一股力量。

二、排挤同宗兄弟

曹丕充分的继承了其父亲曹操多疑的特点,在其登上大位之后仍对自己的众兄弟保持足够的戒心。

曹丕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曹植的两个心腹丁仪、丁虡给杀害。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廩并其男口。——《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

之后遣返曹植让其回到自己的封国,不久借故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为鄄城侯,后封其为鄄城王,又改封雍丘王。

曹丕杀曹植亲信、不断改封曹植,使其劳于奔波,可见曹丕对曹植的态度。最后曹植诚恳的向曹丕认错,希望曹丕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自己痛改前非。

而曹丕面对弟弟的悲苦祈求却仍没有心软,最后绝望的曹植常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年仅四十一岁便发病而死。

面对曹植后期的凄凉遭遇,《世说新语》还引出一则关于曹植的故事,他就是曾写进我们小学课本中的七步诗。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尽人间世态炎凉!

这是曹丕对待曾与自己争夺大位的弟弟曹植的态度,那么曹丕对待其他弟弟如何呢?

这个我们在《三国志》曹植传中仍可看出,三国志中写到:

当时的法制,对待藩国十分的苛刻,藩王身边都是些鄙俗无才的人,军士也都是老弱残兵,且人数不会超过二百人。

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

由此可见,曹丕对待同宗兄弟很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是排挤。因此,曹魏时期的宗室、藩王形同虚设,并无实权。

西晋政权对曹魏政权的总结

吴蜀魏三分天下,最后却尽归司马家,这是三国故事的结束,却也是西晋故事的开端。

司马懿以“高陵平之变”,使司马家成为了三国斗争中最后的赢家,为之后的司马炎建立西晋打下了基础。

高平陵政变具体的细节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陈述,我们只谈两点司马氏对这次政变的总结:

〈高平陵之变〉

一、得士族者得天下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轻易成功?

除了司马懿本身的威望、权谋手段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民心,此“民心”即为士族的支持。

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而由于曹芳年幼,此时的实际掌权者是大将军曹爽

据说这个曹爽是个酒囊饭袋,做了很多巧取豪夺、徇私枉法的荒唐事,但是其生平也做了一件十分有远见、大略之事,而正是这件事将他推向了深渊。

曹爽当上辅政大臣后,逐渐的意识到“士族”的可怕,士族不利于皇权,也不利于自己,于是曹爽做出了行动。他任用不得志的“非士族”何晏、邓飏等人,改革九品中正制、简并郡县,企图打破士族们的封锁,而这触及到了士族们的根本利益,使士族与曹爽成为对立面。

反观司马懿则是士族的代表,司马懿即代表士族的利益。所以,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住曹爽等相关人士后,天下几乎再没有什么抵抗,司马氏顺利继承大位。

这便是“得士族者得天下”!

二、宗室弱不利于司马家

高平陵政变司马氏获胜,其总结出来的第二点经验就是“敌人太弱”。

曹魏政权经过曹丕对宗室的打压后,几乎没有什么宗室力量,曹氏宗室名存实亡,所以一但国家中央发生变故,曹氏只有束手就擒。

〈曹魏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

因此,司马氏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宗室力量,才能保证西晋江山永远姓司马!

为制衡士族,培养更大的“士族”

司马炎登基后,即认识到了士族的重要,也认识到了士族的可怕,“士族”是一把双刃剑。

士族很重要:所以司马炎又进一步拉拢士族,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又制定了荫亲属制,从而保证了士族阶级的经济利益,使其彻底靠向自己。

士族很可怕:司马家就是以士族之身“谋反”成为帝王,司马家自然不允许再有第二个“司马氏”代替自己。

于是,司马氏想到了一个办法,大力培植宗室力量以对抗士族力量,这也是司马氏对曹魏政权弊端总结的一个应用。

司马炎大封宗室王,晋武帝司马炎建国之时便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并且不断的扩大诸侯王的权力,诸侯国可以自己任免官员、可以自己收取赋税、可以自己组建军队。

诸侯王权力的不断扩大,使他们成为士族之上的“士族”,他们拥有行政权、拥有土地、拥有军队,他们比士族可怕数倍。

倘若西晋一直拥有一个类似司马炎这样权威的统治者,西晋不会发生大乱,但是纵观历朝历代历史的发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一但没有了这个权威的统治者,各割据势力便会群起而争之,致使天下大乱。

〈八王之乱:各势力争斗图〉

司马炎的继承者是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显然不具备司马炎的能力,而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则成为了八王之乱的导火索,八王之乱一触即发。

结语

曹丕靠拉拢士族稳定地位,司马氏以士族之身谋得地位,司马氏又为打压士族而培养出更大的“士族”,致使八王之乱爆发,西晋走向灭亡。

士族贯穿整个曹魏后期以及西晋,他似一种无形的力量操控西晋的走势,“成也士族,败也士族”,士族是一切的起源。

喜欢历史时刻录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参考资料:《三国志》《世说新语》《原来你是这样的西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明朝朱棣曾派人寻找,雍正年间有人见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是否找到张三丰这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武当山宫观已经成了一大名胜古迹。据野史记载,张三丰是生于1247年,死于1464年,这样算下来他竟然在世上两百多岁。这肯定会让皇帝们眼红,哪个皇帝不想长寿呢?还有就是张三丰的武功盖世,有很多的剑术还有内功,这些他们得祖宗朱元璋都是看到眼里的,所

  •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宋朝福利性公墓“漏泽园”——大宋的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只有文明的人类社会,才会为死去的同类举行葬礼,关怀死者是否安息。而任何时代,总是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亡故之后没有亲人收葬,暴尸荒野、街头。所以历朝政府都有设义冢助葬贫民、流民的善政,制度化的福利性公墓体系要到宋代才形成。宋真宗年间,朝廷在“京畿近郊佛寺买地,以瘗死之无主者。瘗尸,一棺给钱六百,幼者

  • 能将李隆基迷得神魂颠倒,杨贵妃究竟有何魅力?其中这一点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君王旁边的美的人们真的很痛苦。 君王如果明智勤奋还说得过去,君王如果无精打采、腐败、残忍、无价值,工作日经常与美人接触,美人就必须被扣上“误国”的帽子。古代最典型的“美人误国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开元年。故事的主角是当朝圣上李隆基和寿王妃 杨玉环。李隆基即位前,还有两把刷子。 虽然开元继承

  • 一个国家在明亡之后,沿用崇祯年号248年!可惜后来还是背叛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崇祯简介,崇祯年号使用了多久,明崇祯年号是什么

    崇祯帝自缢煤山 但是,“崇祯”年号并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而消亡,反而又延续存在了248年,总共 存在了265年,这个长度远远超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被普遍认为使用时间最长的清朝“康熙”年号(它共使用了61年),堪称被中国皇帝年号使用年限之最。这个使用崇祯年号的就是朝鲜国。明朝立国后就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

  • 隋文帝杨坚篡位时,一个小女孩决心复仇,37年后竟然实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北周皇室被灭门,这个小女孩为啥悲伤,甚至想复仇呢?原来这个女孩和北周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小女孩的父亲名叫窦毅,虽然自称是东汉大鸿胪窦章的第十二世孙,但其实他的祖上是鲜卑人,祖上也不姓窦,而是姓纥豆陵氏!北魏孝文帝时期,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纥豆陵氏改为窦氏。窦毅在西魏、北周历任高官,先后担任总管、上

  • 中国历史上的诗人,假如李白杜甫打一百分,那张宗昌能打多少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宗昌生平简介,张宗昌雪诗,朱凤霞与张宗昌

    反之,现代人写古诗,无论怎么后天努力,也攀越不了古体诗词的那一座座高峰,没办法,唐朝过后,谁也写不出唐诗的韵味了,宋代以后,谁也写不出宋词的豪迈或婉约了,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写诗词也概莫能免。有不服气的,比如乾隆,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他数学好,心里盘算的是,算概率也能蒙出几首不错的吧?可惜一首

  • 赵匡胤死因成谜?医学专家隔空把脉还原:很可能是酗酒诱发脑溢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在《太祖实录旧录》中史官基本就没有提这件事,显然有问题,而在《宋史》中,也只有草草几字,实在是让人无法不猜测。我们知道,从唐朝开始就进入了官方修史时期,历史作为统治者的一种统治工具,只向着他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官方修史中的“态度不明”,大家纷纷转向当时的记载。关于赵匡胤的死因,民间大概有三

  • 靖康之耻有多耻?皇帝、妃嫔、公主的命运,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发生在北宋末年的一件事,当时的女真人不断的挑衅大宋。这个时候宋朝的皇帝是宋徽宗。宋徽宗我们都知道,他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是一个艺术家,他的绘画以及字迹,都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让他当皇帝真的是为难他了。在他当皇帝的时候,他找的臣子,也都是混艺术行的,让这样的一群人治理天下,不把天下治理亡

  • 蓝玉被朱元璋剥皮后,那个皮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功臣蓝玉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他仗着自己立有大功,曾多次违抗朱元璋的命令,还擅自带着自己的军队夜闯城们,这在古代就是犯了谋逆的死罪。但是,当时朱元璋并没有处罚他。只不过对他的做法很是不满,本来之前朱元璋答应封他为梁国公,最后改成了凉国公。没想到蓝玉还是不知悔改,反倒是变本加厉,得寸进尺。朱元璋本来

  • 神秘的西域在唐朝是什么状况?为什么唐朝得而复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也许在古人的心目中,西域远在天边,只要站在它的身体上,伸手就能触碰到天。而如今,我们知道西域离天还很远,但是它对我们如磁铁般的吸引力丝毫不减,因为它永远如一个美丽含羞的姑娘,从不轻易揭去头上朦胧色的轻纱。时至今日,当我们耳边每每回响起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的歌曲时,心绪就如奔峡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