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亡根源,一场另类的财富搜刮,引发的打土豪运动

秦国灭亡根源,一场另类的财富搜刮,引发的打土豪运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4/1/20 13:06:38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强化对全国的绝对控制权,施行了全面的郡县制度。

政治上,秦帝国通过强硬的手段完成了大一统,可这大一统仅仅是开始,没有统一的东东很多。

比如每个国家都有自成体系的度量衡系统还有特殊的货币系统,甚至字也不同。

以上种种,都是很难处理的问题,但是秦始皇根本不管这么多,而是选择了强制推行一统。

原本七国各自的货币,如秦钱、楚贝币、齐刀币统一跟秦钱接轨,成了统一货币。

[var1]

(统一货币)

这却引发了更大更深远的问题,说这问题前先说个故事!

战国时期,经济和营商环境最好的无疑是天下之中的赵国还有滨海的齐国。

齐国曾经在春秋时代,用经济实力和鲁国弄了一出经济战,将鲁国弄的奄奄一息几乎要亡。同样,我们可以用商业逻辑,演绎一个商业场景。

战国时,赵国商贸发达,皮具出口业非红火,优质出口品充斥秦楚市场,贸易顺差之下,秦楚货币纷纷流赵国,赵国成了财富聚集地不说,楚秦的相关产业也百业凋敝,失业增加。

长此以往,随着货币的外流,国家财富的损失必然会造成国力的下降。

[var1]

(贸易关系)

如此状况如办?

秦国决定人为贬值货币价值,将原本含铜量充足的秦钱贬值,同样的货币兑换规律下,秦币对外购买力提升了,有效抵御了外部进口增加,也保护了秦国产业竞争力,财富外流趋势减缓,还吸引了赵国投资。

一举三得后,秦国人开心了,赵国人郁闷了。

他们发现自己的出口拳头产品不畅销不说,连不少赵国人都去秦国雇人生产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最后自己的财富外流趋势明显。赵国一看,这趋势不对,也有样学样,弄货币贬值以保护本国工业,最后大家互相贬值来贬值去,货币越发的不值钱, 反而弄的民间怨声载道。

无数人拿着不值钱的货币哭爹喊娘,经济环境也进一步恶化。

[var1]

(货币贬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按经济学规律而言,不过是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而已,顺和逆意味着进入和流出!

秦国货币坚挺时,赵国因为经济发达优势,生产工艺优势无疑占据了竞争制高点,可是秦国货币的贬值,却让这一切发生改变,秦国人虽然因货币贬值,成了赵国雇工,可产业流动产生的利润大部分却被留在了秦国,反而促进了秦国产业甚至国力的发展。

而赵国的跟进货币贬值,却成了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后弄的百业凋敝。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发达经济体,对发展中经济体的贬值打击,本身就是个相对伪命题,除非如今日美国一样,占据了结算货币主流地位,要不这行为等同于七伤拳。

[var1]

(七伤拳)

经济学逻辑故事告诉我们,战国七雄各不相同的经济环境区别。

战国时代按照经济而论,发展等级当如下。

首先:是发达区域,地处中部和滨海区域的魏韩齐三国最富裕!

魏韩地处中原,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区域,生产力当然最高,除三晋外,齐国也因滨海的优势还有盐铁专营的优势,和致力于商业发展的国策,成战国首富。

其次:则是经济次发达的赵国。

赵国是一个经济还有政治板块分化明显的国度,中西部区域因为靠近中原生产力发达,而北部还有稍许边缘的地区,则因为靠近胡人,还有太行山的阻隔,造成了经济欠发达。

[var1]

(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各不相同)

最后:经济相对落后国度,燕、楚、秦就属欠发达区域。

楚国:地域虽广大却开发度底下,到处都是待开发土地,地广人稀不说,政治上也呈现四分五裂的旧贵族弊端,改革不深入成了楚国后期萎靡不振的关键。

燕国:地处偏远人烟稀少,气候寒人口不足,要不是燕昭时开拓东胡,燕国实力将更不堪。

秦国:老秦人以勇力闻名,一般以勇气闻名,都可以用另一个话形容“穷山恶水出刁民”换个思路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正因穷,才有搏命勇气,才有秦人崛起。也因为穷,才有彻底的变法改革,进而在穷的刺激下,图强求富,吞并巴蜀,成就经济第二中心,最后统一六国。

而以上三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各有问题。

楚国,经济上地广人稀生产力底下,政治上,旧贵族充斥全国,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最后也因为这经济还有政治环境问题,完全无法发挥全部实力。

燕国,则是生就了的弱国命,就算开拓了辽东也无济于事。

秦国,则是因为彻底的改革,在经济环境变化之后,成了最强国。

故事说完,分析完各国特点,我们在看秦始皇行事对于六国的经济影响。

秦始皇统一天后,为天下稳固,彰显权威收缴天下兵器,再咸阳熔铸十二铜人,除了供自己观赏外,估计也有获得货币储备金意味在内。铜矿意味着货币,充足的铜意味着货币储备金充足,有利于刚刚统一的秦国货币稳定,顺带这钱也是无数工程也好,征战也好的必要经济基础。

可秦始皇却在强制统一货币,甚至加强中央财政储备后,犯下一个致命错误。

[var1]

(操之过急秦始皇)

那就是全国一盘棋,政策一刀切,不论地域区别,经济发展区别,最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原因很简单,战争确实是消灭敌手的最佳最直接手段,可经济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用好了不战而胜,用的不好,则不败自败。

冷战时美苏争霸,苏联为何解体,原因就在于经济战打到最后,苏联人困马乏国穷民弱。

当美国挥舞着石油美元,控制全世界经济体系后,失去经济主动权的苏联只能跟随美国步伐,在经济战争中,处处受制于人。

前三次中东战争,苏联还可以通过扶持阿拉伯国家,掌控部分石油生产国话语权。进而发动经济战争,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倒台背后就有苏联的身影。

可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因为伊朗原政权瓦解,美国开始扶持沙特,进而通过沙特扶持伊拉克,表明上看仅仅是为了制衡伊朗新政权,其实质却是加强对于世界经济的控制权。

在沙特投诚伊拉克投怀后,美国在中东构筑了足够强的贸易和金权壁垒,进而控制世界经济血脉,石油资源。苏联经济就此受制于美国,渐渐一蹶不振,配合内部腐朽,轰然倒塌。

[var1]

(冷战最后打的就是经济战)

经济政治互动关系,在冷战中表现的如此明显,其实也是有历史经验可遵循的。秦始皇面临的问题,和美国冷战时期稍许不同。

政治上的强悍,让秦帝国开足政治资源,去进行不断的大一统尝试,通过行政命令,在哪个信息闭塞,通讯落后的时代,完成了统一货币的进程。可这统一货币进程,伴随着的还有无数事情。

修长城、北击匈奴、南征广越、修筑秦皇陵和阿房宫!

所有大事,全部集中在短短20年不到的时间去进行,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钱从何来?

答案就是货币统一之后的大规模洗劫。

任何一场大规模经济改革运动,如果非常激进,随之而来的必然都是大规模的洗劫。

洗劫的过程就是货币统一的过程。

[var1]

(十二铜人就是货币储备)

秦始皇统一货币,收集天下铜储,强制推行换币过程,就是洗劫的过程。

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让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欠发达区域,对于统一货币的认可度还有价值也是不相同的。

对于经济发达区域而言,新货币体系,在一刀切推广的过程中,原本价值更高的货币,被价值更低的货币替换,即便货币总值没变,可购买力却降低,无形中经济发达的三晋还有齐国无数有产阶级成了受害者。

对于经济欠发达区域而言,则会形成财富在分配的不均匀状况出现,原本的有产阶级,因为占据大量的货币财富,换币后,财富缩水问题相对更严重,而原本的无产阶级,则更难堪,钱原本就少,现在更不值钱,日子更不好过。

[var1]

(经济危机任何时代都有)

一场货币统一运动,在战国七雄引发了各自不同结局。

首先:搜刮者秦帝国,通过换币和搜刮兵器,在咸阳堆积了无数财富,这财富最后也被秦帝国用了,不过没有用到国计民生,而是四处征战修长城修宫殿,没有用于新增货币的供给,造成了全国货币短缺,进而成经济危机爆发关键。

其次:被搜刮的富裕国家,齐国和三晋则因为换币之后的货币贬值,不仅货币供给量不足,货币购买力也在下降,经济活动从繁荣变的萧条,民间百业凋敝,所有产业发展近乎停滞。

最后:被搜刮的欠发达国家,如楚国和燕国,则在换币过程中,受伤最重!

大贵族因换币还有被迫迁徒,经济受损严重,还受到政策惩罚,他们不满最大危害也最大,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则更惨,有产阶级财富缩水,无产阶级工作机会也没了,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圈。

[var1]

(货币供应短缺最容易出问题)

?如此首先其次最后分段解析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货币改革运动,受益者到底是谁?答案是谁都不是受益者!

搜刮财富的秦帝国,因为一刀切的搜刮政策,确实累积了巨量的财富和货币储备,却没有用在国计民生,而是在财富充盈后,用在了无数征战和修筑上。留下了横征暴敛和滥用民力的刻板印象给后世无数人。

被搜刮的富裕地区,原本良好的经济环境,因为货币供应量不足,货币贬值,生产环境恶化,失去了财富再生产能力,最后陷入经济危机,被搜刮的欠发达地区则更惨,原本就生产力不足,还陷入了货币短缺购买力下降的循环圈,必然结果就是越发的不发达。

这一轮逻辑循环后,统一货币过程,成搜刮财富过程,进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蔓延全国的经济危机之下,货币不足让人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时代,商品经济活动也同步退化,谁都不是受益者。这货币改革的失败可谓显而易见。

秦始皇用一刀切主导了经济改革,也用一刀切获得的财富成就了无数丰功伟绩,却留给了世间一片萧条的土地。得不偿失啊!

得不偿失之后,无数利益受损者最后结成同盟,开始了一轮纠错之举,而同盟的领头者就是在搜刮中被压榨最深的楚国人。

[var1]

(亡秦必楚的必然性)

楚国人为何会当这个出头鸟?原因也很简单。

政治上:楚国一直是春秋战国的强国大国,对于秦的统一深感不服气。

文化上:楚国和战国其他诸国,一直有文化隔阂,虽然交流频繁可楚国的自傲一点都不少。

地理上:楚国地广人稀,本就是东方六国最难管理国度,人口分布广泛,造成有效控制力缺失。

经济上:楚国在货币统一过程中,受伤最深,一个个土皇帝一样的旧贵族从利益集团成被搜刮者,甚至囚徒,他们的影响力贯穿楚国,贫民百姓也因搜刮行动,成了受害者,民心可用。

如此四层效应,层层递进之后,活不下去的楚国人,开始了抗争之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配合着“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话语,敲响了秦国灭亡的丧钟。

贫民呐喊,我的命运不该如此,旧贵族高呼你凭什么颐指气使,流氓则对于秦皇充满了羡慕。

然后就是无数阶级在这口号下的撒气之举,这无疑是一场另类的打土豪运动!

运动过后,秦帝国二世落幕。

秦帝国被打土豪分田地后,建立的汉朝,则在这轮激进经济改革中,找寻历史经验。

汉朝开国之初施行的分封郡县制结合制度,表面上看是政治格局考量,其实也有经济因素考量!

将关中,还有三晋大部分地区作为郡县制核心区的根源就是这一块原本就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便于统一货币,统一经济活动。

[var1]

(郡县和封国,经济水平截然不同)

?而将其他待开发,甚至欠发达地区分封成诸侯国。

除了经济区域差距会引发经济危机之外,也是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经济特权,让他们在后续获得的特权上,赶上全国平均水准。

后续七国之乱时候的吴国不就是如此吗?单独的货币铸造权,还有铜矿的开发,让吴王刘鼻富甲天下,最后,附带着吴越地区经济终于赶上全国水准,最后统一货币也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数目:

《史记》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得失》

《汉书-食货志》

更多文章

  • 老妈被关羽相中,老爸被张飞砍死,但他却很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秦朗!说起秦朗与关羽、张飞的渊源,还得从他的父亲秦宜禄说起。秦宜禄原本是吕布手下的谋士,后来吕布与曹操交战,他奉命出使袁术,请求援兵。袁术为拉拢秦宜禄,就把汉朝宗室的一个女孩嫁给秦宜禄。但秦宜禄的前妻杜氏,还有儿子还留在下邳城中。之后曹操率大军围攻下邳,刘备也率关羽、张飞助阵

  • 吕不韦和李斯,他们都是玩权谋的高手,为何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斯个人简介,李斯碑图片,李斯的女儿结局

    吕不韦本是一个商人,最擅长的就是投资。他因为投资秦国公子异人,改变了异人的命运,让异人成为了秦国的太子。随着异人的水涨船高,吕不韦的身份也大变样了。最起码他不再是贱商了,不会被人看不起了,他有从政的可能了。异人被立为太子时,爷爷秦昭襄王还在世,他的父亲还是安国君。不过,他们并没有让异人等太久,毕竟秦

  • 作为司马懿的老对手,诸葛亮明知蜀汉疲弱,为何还执意六次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然而每每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为何在“益州疲弊”的情况下,接连六次出师北伐?他明知北伐不可为却仍一意孤行,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个人认为不外乎下面几点原因:1.法统之争。法统又称正统、道统,按照中国古代的观念,就是在国家出现分裂的情况下,应该由哪个集团来代表国家来进行

  • 他拿出了中国3000多年前的证据,成功阻止了韩国人“申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很多人都知道,韩国历史非常短暂,甚至可以说"韩国没有历史"。韩国曾经为证明自己有过悠久的历史,出版过一本叫做《桓檀古记》的荒唐的历史书。满篇满页都是胡编乱造,拿中国的历史去虚构他们韩国的历史,这不过就是一场可笑的闹剧罢了。2006年的时候,韩国人又对中国几千年来的"风水"文化打起了主意,

  • 《大秦赋》王翦能帮嬴政统一六国,白起和他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赵是白起还是王翦,秦国名将白起王翦,白起pk王翦

    另外两个在赵国,分别是廉颇和李牧。白起的功劳,基本上都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立下的,同样,当时廉颇也是赵国最著名的将领。王翦主要是在嬴政时期立下的功劳,和他对标的是赵国的李牧。很显然赵国的两个名将,在历史功绩上,没有白起和王翦功劳大。这倒不是说廉颇和李牧比不上白起和王翦,主要是赵国的君王太昏庸了。没有一个

  • 韩信死后,刘邦为什么不杀当年劝韩信谋反的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信死的时候刘邦当上汉祖了吗,刘邦抢韩信老婆,刘邦评价张良韩信萧何的三句话

    所以,这时候关于韩信被杀的相关情况,刘邦还是一无所知的。等到刘邦平复叛乱回到都城时,吕后把谋杀韩信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到韩信死的消息后的反应竟然是,又高兴又感觉有点惋惜。这么一个不世处的英雄,为大汉的建立,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最后竟然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刘邦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问吕后道:“韩信死

  • 嫪毐是什么人,秦王嬴政为何掌权后,第一个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下面我们就开扒一下嫪毐这个人,他究竟是如何当上男宠的,然后又是如何被秦王嬴政给杀掉的?说到男宠嫪毐,就不得不说吕不韦、赵姬(秦始皇嬴政的母亲)和异人(秦始皇嬴政的父亲)。早年的异人,因为不受老爹的喜爱,就被派到了赵国当人质去了。就是他在当人质的时候,吕不韦发现异人奇货可居。若是能把异人给推倒秦国的国

  • 财宝无数,没有机关密道,为何关羽的两座陵墓千年没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生平简介,关羽的墓为什么没人盗,关羽老婆真实照片

    话说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名大震,攻破樊城指日可待。这消息很快传到了当时的洛阳皇宫,曹操闻听大惊,急召大臣商议迁都以避关羽的兵锋。司马懿出班奏道:“臣有一计可解樊城之围,丞相可派一能言巧辩之人,使孙权出兵荆州,到时关羽必定回救,则樊城之围可解也”。事情果然如司马懿所料,孙权大胆起用无名书生陆逊

  •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风光一时,他的结局是被冤枉还是有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谢灵运简介,谢灵运最牛的一首诗,湛江国资委谢灵运

    世族与儒学一以陈郡谢氏为例陈郡谢氏家族儒学渊源深厚,但传至谢鲲时因世事已变,习儒风尚渐衰,其便开启了玄虚自然、隐幽山水的名士新风。虽说以后代代相传,但是,在进入新的王朝刘宋之际,崇儒风尚在谢氏家族中没有消失,恰恰相反而是崇儒风尚愈加明显。家族祖训“雅道”永传,子孙追“儒”颂“雅”,他们满怀济世之情积

  • 唯一完胜李世民的名将,若他还在,恐怕就没有唐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很多朋友应该很熟悉吧。他文武双全,风度翩翩,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今天,我们要讲得并不是他,而是一个曾完成李世民的名将。若他还在的话,恐怕就没有唐朝了,历史也可能会被改写。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人就是西秦霸王薛举,听到这西秦霸王,很多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