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结合历史背景,来说一说《二十四孝》中与三国时期有关的人物

结合历史背景,来说一说《二十四孝》中与三国时期有关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63 更新时间:2023/12/13 21:52:07

这些人物对三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可能并不是很高,但是身上仍然有较高的魅力和值得一提的故事,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些这些进入《二十四孝》的三国人物。

怀橘遗亲:抑郁不得志的汉臣陆绩

《怀橘遗亲》的故事可能大家有所了解,不过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的程度可能要少一些。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陆绩,他的父亲叫做陆康,是东汉末年的庐江太守,陆绩还有一个亲戚大家更加耳熟,就是后来的东吴丞相陆逊,是陆绩的子侄辈,不过年龄要比陆绩大一些。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来,陆绩出身是比较显赫的,是位列"吴郡四姓"之一的地方望族。

袁术最早占据南阳郡,

南阳是东汉时期第一大郡,但是位置不太好,处于刘表与曹操两个势力之间。袁术北上进攻曹操失利,转移到了淮南地区。袁术的新根据地是九江郡,与庐江郡相邻。"怀橘遗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陆绩跟随陆康去见袁术,陆绩偷偷藏了三颗橘子,临走的时候掉在地上败露。袁术嘲讽陆绩,陆绩回答说想回去带给母亲吃,因为这件事而得名。这个时候的陆绩才六岁。

后来袁术与陆康发生战争,消灭陆康吞并庐江郡;陆康在失败之前将陆逊、陆绩等人送到吴县避难;孙策以袁术部将的身份进入江东,又脱离袁术,开创江东基业。陆绩也加入了江东集团(进攻庐江郡的执行者是孙策)。孙策被刺杀,孙权成为江东集团二代目,陆绩因为性情耿直被任命为郁林太守,在偏远的交州。

陆绩不好军事,喜欢文化事业,研究《诗》、《尚书》、《礼》、《易经》等经典,制作天象图——《浑天图》。另外陆绩对占卜一道似乎有所研究,不仅预测到自己的死期,还预测到"车同轨,书同文"的三家归晋。值得一提的是,陆绩在临死前是以"汉志士"自称的。

哭竹生笋:东吴重臣孟宗

《哭竹生笋》也是东吴发生的故事,主角叫做孟宗,后来叫做孟仁,是因为东吴后主孙皓的表字元宗而改名。孟宗的母亲爱吃竹笋,但是冬天没有竹笋,孟宗进入竹林哀叹,竹笋就长了出来,带有一些神异色彩的故事,出自《楚国先贤传》。

其实孟宗并不仅仅有"哭竹生笋"一件能够体现孝心的故事,或者换一种话来说,小编认为入选《二十四孝》应该是另外一件事:冒死奔丧。

三国时期是一个乱世,越是乱世越是需要努力维持秩序。无论曹魏、蜀汉、东吴,都对官员弃官奔丧这件事有所遏制,但是屡禁不止。孙权特意因为这个问题开过会,会议结果就是以杀畏之,严禁弃官奔丧。结果不久之后,孟宗的母亲去世,孟宗当时为吴令,无视法律弃官奔丧,然后在武昌听候发落。因为陆逊的求情,才免除一死。后来孟宗做到东吴司空,位列三公,卒于官。

恣蚊饱血:充满神异色彩的道士

在这些人物当中,吴猛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的事迹记载于《搜神记》,无疑带有非常浓重的神异色彩。首先还是来说说吴猛的孝顺的故事——"恣蚊饱血"。

吴猛自幼非常孝顺。吴猛的家里很贫困,没有经济条件来准备帷帐。没到夏天夜里的时候,蚊虫特别多。吴猛让蚊子落在自己身上,放纵它们吸血直到吸饱,目的是为了不让蚊子去吸自己的至亲。当然这个小编还是不提倡的,毕竟蚊子身上可能会携带很多病菌,有染病的风险。吾血而有涯,而蚊也无涯,以有涯喂无涯,殆已!

接下来是《搜神记》的内容,吴猛在东吴做过县令,遇到一个叫做丁义的人,传授给他方术;又得到所谓的"秘法神符",成为有名的道士。《搜神记》中记载了几件事,比如遇到大风把符纸扔到房顶,有个青色乌鸦叼走,风就停止了,别人一问才知道是另一个道士在湖上遇到风浪求救;比如一个叫于庆的人去世三天,吴猛说他阳寿未尽,躺倒于庆尸体旁,过了几天于庆就复活;再比如分开江水渡江,等过去之后江水再合流。这些故事其实参考一下就行了。

卧冰求鲤:饱受争议的"忠臣"

接下来这个人物叫做王祥,他的故事可能知名度比较高一些,就是"卧冰求鲤"。王祥早年丧母,后母朱氏对王祥不好,经常在王祥的父亲王融面前说王祥坏话,导致王融也不怎么待见王祥。有一次朱氏想吃生鱼片,当时水都冻住了,王祥脱衣服打算破冰抓鱼,结果冰自己破了,有两条鲤鱼自己蹦上来。

朱氏又要吃黄雀,于是就有几十只黄雀自己飞进来。

这些内容是正史《晋书》当中记载的,大概源于孙盛《杂语》,所以《晋书》被人诟病也是有原因的。

王祥在东汉末年避难庐江,隐居了三十多年,在曹丕时期被徐州刺史吕虔辟请为别驾从事,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在曹髦时期,王祥成为太常;曹髦时期的时候,司马昭对曹魏的控制已经很严重,曹髦不甘心作傀儡,发兵进攻司马昭被反杀,王祥表现得非常悲伤和自责;曹奂时期王祥成为太尉,加官侍中。

司马昭去世,司马炎成为晋王。这个时候司马氏对曹魏的篡代已经不可阻挡。而王祥还是以魏臣自居,不肯对司马炎下拜。司马炎开创西晋后,也没有苛责王祥,反而倍加尊崇。

王祥不肯向司马炎下拜成为他忠诚、正直的体现,然而王船山先生却不这么认为,认为王祥是首鼠两端,装模作样,给自己留下余地。当然这个是主观性的东西,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闻雷泣墓:因父亲被司马昭所杀而终生不仕的隐士

最后的人物叫做王裒,王裒是一个隐士,对三国时期或者西晋的政治、军事没有什么影响。王裒的父亲叫做王仪,做过司马昭的司马。

三国时期有一次著名的战役"东关之战",司马昭等人率军与诸葛恪争夺东兴堤,此战中老将丁奉"雪中奋短兵",把曹魏军队杀得大败,可以说是吴、蜀两国北伐鲜有的大胜(蜀汉与之相匹的是姜维的"洮西之战")。

事后大家开始分锅,王仪口直心快,说责任应该在于主将,于是王仪就很不幸地被司马昭杀掉了。因为这个关系,王裒终生不仕,也不承认西晋的统治,当然只能是"独善其身"而已。

王裒在历史上的风评还是不错的,家中贫困但不愿意受嗟来之食;形象风流倜傥还有文化,在家中开学授业。而且王裒还非常孝顺。王裒在母亲的墓前搭了一个小屋,每天到墓中跪拜号哭。王裒的母亲生前害怕打雷,每当有雷电天气的时候,王裒都会到墓前陪伴母亲。

后来西晋都城洛阳陷落,北方发生大乱,大家都到南方避难,王裒因为留恋家坟,拖慢了南渡的进程,最后死于乱兵之中。

以上就是《二十四孝》中关于三国时期的人物,他们的身份不同,有重臣有隐士还有道士;他们的事迹也不同,都十分孝顺。孝顺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人们需要树立的品行,但是有些榜样是可以学习的,比如"怀橘遗亲"、"闻雷泣墓",有些伤害身体的行为比如"卧冰求鲤",小编认为还是有商榷的余地。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二十四孝》、《读通鉴论》、《搜神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尊刘备,贬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本期我们聊聊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著名的《三国演义》中,作者的立场非常明确,通篇就是尊刘贬曹。以史为鉴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罗贯中会提出尊刘贬曹这样一个创作理念呢?为什么不能做到像《三国志》一样比较公允的评价曹操、刘备?本期《墨说三国》刚好聊聊这个问题。首先“尊刘贬曹”这并不是罗贯

  • 北宋时期,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十大叛军首领,北宋江南起义,宋朝中期发生的战争

    狄青知道当时的宋兵对侬智高有胆怯畏战心理,极需提高军队的士气。平叛途中,士兵们听说当地有座大庙里的菩萨非常灵验,就希望狄青到庙中祷告神灵,保佑他们旗开得胜。大将军狄青欣然同意,召集全军将士,在庙中正殿敬香祈福,虔诚祷告。同时,狄青又从口袋里拿出一百个铜钱,对大家说:人们都说此庙菩萨灵验,为了打败侬智

  • 网上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中收了三个徒弟,他们能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作为满腹经纶的大学者,当然也不免会想找个传人,好继承衣钵。网上很多人说诸葛亮有3个徒弟,然而,正史上是没有记载诸葛亮收过姜维为徒的,说姜维是诸葛亮徒弟的多出自演义、小说、戏曲。史书有记载,诸葛亮中意的后生,只有2个人:马谡和姜维。刚开始,诸葛亮是看好马谡的。当时马良的家乡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

  • 元军攻陷宋朝长沙,当地一所书院顽强抵抗,全部被杀造就一段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军图片,南宋五支军队,秦军和元军谁厉害

    先来介绍一下这所书院,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曾经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是成立,名叫岳麓书院,很多人想必都听过这样的一个名称,因为在这里培养出了很多思想大家,位于湖南长沙的它,也是一直被人们说尊敬,也许是因为它的那段传奇故事。曾经南宋没落,蒙古族入侵中原,这个时候的国家动乱,眼睁睁看着无数的汉族百姓被蒙古人屠

  • 马谡明明是死在狱中,为何诸葛亮还要把他挂出来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搞笑配音骂马谡,诸葛亮和马谡什么关系,诸葛亮痛斥马谡炒股

    但在正史记载中,马谡丢了街亭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自缚请罪,也没有打算自杀明志,反而畏罪潜逃了。据《三国志向朗传》记载:“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向宠,正是向郎之侄,他们都是荆州士族出身。换言之,马谡逃亡后,向郎等荆州士族非但没有阻拦,反而知情不

  • 王翦的军事能力有多出众?既能取胜又能保存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出众,能力,军事

    在我国陕西的富平县中,蕴藏着一位古代名将的坟墓,人们对他的陪葬品传得神乎其神,而此人也正是战国时期,立下赫赫功劳的秦国名将——王翦。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人提起王翦,就不得不提到那三位,白起、李牧、廉颇,此四人被共同誉为“战国四大名将”。而他们在战争的故事和

  • 范雎在长平之战之后为什么要阻止白起灭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阻止

    根据历史记载“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并且元气大伤。那么范雎在长平之战之后为什么要阻止白起灭赵?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原因。当时秦军统帅白起下令乘胜追击,迅速夺取了赵国的武安、皮牢、太原等地,并对赵国国都邯郸形成合围之势。然而就在赵国危在旦夕之际,秦国相范雎却极力反对灭赵,并成功说服秦

  • 多尔衮生母孝烈武皇后阿巴亥为什么会被逼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皇后,殉葬,生母

    多尔衮生母孝烈武皇后阿巴亥拥有宠爱,拥有有实权的儿子,为什么还被逼殉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是实实在在的贵族家庭出身,他的父亲是“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的贝勒满泰。作为乌拉部的公主,其实从出生开始起命运就是注定好了的

  • 孟古哲哲为什么被追封为皇后?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后,怎样,经历

    孟古哲哲,即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她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追封),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叶赫部长杨吉砮之女,叶赫老女堂姑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所有后妃中,最为著名的要属阿巴亥了,阿巴亥知名度较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当然还有一个

  • 阿巴亥生前备受宠爱,为何死后几起几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生前,宠爱

    阿巴亥,即孝烈武皇后,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清太宗继妃堂侄女。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共有十六个妻妾。在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要数阿巴亥了。阿巴亥之所以能在努尔哈赤众多的妻妾中,脱颖而出,除了因为她有多尔衮和多铎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