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玉儿”才貌双全,皇太极却为什么独爱二婚的海兰珠?3种原因

“大玉儿”才貌双全,皇太极却为什么独爱二婚的海兰珠?3种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65 更新时间:2024/2/10 9:48:01

海兰珠,则相形见绌,嫁予皇太极时,已经是二十六的大龄女子,而且还是个二婚。可就是这样一个“残次品”,得到皇太极的宠爱却比大玉儿多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海兰珠小鸟依人,柔情似水,因此独得皇太极专宠,大玉儿不够温柔。

蒙古女子因生于草原,长于草原,整天与天地作伴,与羊马为伍,因此多有粗犷豪迈之气,大玉儿正是如此。

然而,海兰珠却像是一朵不染纤尘的雪莲花般,不仅没有沾染半分蒙古人豪放的性格,还小鸟依人,给人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当真是大草原上百年难得一见的一朵奇葩。

皇太极阅女无数,却大多是粗枝大叶的嫔妃,如今来了一位海兰珠这样温柔可亲的另类女子,顿时让皇太极眼前一亮,如沐春风,因此对她宠爱有加。

而且,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二十六岁,这样的半老娘没有几分姿色也是绝对不会被科尔沁部落入选送到皇太极的枕边,从而入了皇太极的法眼的。

而大玉儿虽容貌美丽,但皇太极后宫佳丽无数,从来不缺美人,所以大玉儿的美貌并不会给她带来皇太极过多的眷顾。

虽说大玉儿才华出众,但也因她过于睿智静,没有女子该有的温柔气,使得皇太极对她更多的是敬重,而不是爱情吧。

海兰珠温柔可亲的性格加之美丽的容貌,征服了皇太极。而大玉儿与后宫一众妃嫔并无二异的豪爽性格并不能引起皇太极对她过多的关注。

二、海兰珠将皇太极当作依靠一生的男人,大玉儿没有。

皇太极一生征战沙场,是誓要成就雄图霸业的。所以敢于挑战人生顶端的皇太极必定有很强的征服欲。

在外,众将士唯他马首是瞻,在内,众妃嫔对他唯命是从。这才是皇太极的理想状态。

恰好,海兰珠就是这样一位遵从在家从夫的女子。在海兰珠眼里,皇太极并非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她托付终生的夫君,二人之间只有夫妻关系,没有君臣之礼。

朝堂上见惯顶礼膜拜的大臣的皇太极,到了后宫,想必更想看到的是无拘无束的闲话家,而不是扭扭捏捏的俯首作揖吧。

海兰珠却像是降临在他身边的天使一般,在他面前毫不遮掩,高兴时则笑意盈盈,悲伤时则梨花带兩。真正像寻常百姓家烟火气十足的夫妻一般。

皇太极看她,她则笑脸相迎,皇太极不来,她则妒火中烧,生怕一不小心,皇太极的宠爱被别的妃嫔分了去。

这样的夫妻关系正是身在帝家的皇太极梦寐以求的。所以皇太极不宠海兰珠宠谁呢?

而大玉儿不同,她同后宫其妃嫔并无二异,将皇太极当作丈夫,更当作皇帝。这样没有新鲜感的相处模式,当然不能得到皇太极的专宠了。

而且,皇太极在大玉儿身上也感受不到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皇太极看她,她卑躬屈膝,皇太极不去看她,她也安之若素。丝毫没有寻常夫妻的烟火气。皇太极又怎么会给她盛宠呢?

海兰珠将皇太极当作人生依靠的伴侣对待,而大玉儿更多的是将皇太极当做皇帝对待,因此海兰珠更能讨皇太极欢心。

三、海兰珠一索得男,为皇太极绵延子嗣,大玉儿连生三女。

大龄的海兰珠能够得到皇太极的垂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兰珠一索得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信奉的使命,以保证自家血脉能够传承下去。

而能够继承香火的只有男丁。因此,在古代,生男孩是头等大事,特别对于王侯将相之家来说,更是如此,毕竟自家辛苦打下的江山不能因没有男丁继承而拱手让人。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第一胎便生下一位皇子,这让数十年未有皇子出生的皇太极来说,简直是一件令他喜极而泣的事。

而这,海兰珠功不可没。皇太极不仅对新诞下的皇子宠爱有加,还对海兰珠大加封赏,对她日后越发宠爱了。

而大玉儿,嫁给皇太极之后,连生三女。想当年,科尔沁部落挑选大玉儿给皇太极时,就是想她为皇太极生下男孩,绵延子嗣。

谁曾想,连生三女的大玉儿简直让他们蒙羞。小编认为,在重男轻女的古代,大玉儿的日子大概也不好过吧。

皇太极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有些意见吧。既然有意见了,那肯定对大玉儿日渐冷落,所以对她的感情自然不如后来居上的海兰珠了。

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男丁,使皇太极与她的感情与日俱增。而大玉儿连生三女让皇太极对她的感情逐渐平淡。

海兰珠正是懂得驿夫之道,才一直让皇太极神魂颠倒。由此可见,夫妻之间,才和貌并非相处之道的必备品,知他,懂他才是夫妻和顺正确的打开方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周第一猛将,因助纣王作恶被杀,后代子孙竟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关于恶来的史料记载,并不是很多,主要与那个时期史料缺乏有关,不过我们还是能够透过蛛丝马迹,来了解这位猛将的传奇一生。根据《史记》的记载,恶来的祖先是大业,此人是颛顼的苗裔,大业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伯益本来是要接替大禹,统领天下的,但是被禹的儿子启所杀。后来伯益的后裔子孙迁居西戎,生下飞廉,

  • 五枚一整套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的样币非常少见值得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120万的湖北光绪元宝当十稀有图片,光绪元宝湖北造五级币的价值多少,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白铜样币

    光绪元宝在我们清代时期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铸造,有的省份铸造的数量会多一些,有的省份铸造的数量会少一些。我们如果喜欢收藏的话就选择品相好的而且铸造数量相对少一些的省份收藏,钱币收藏两个铁律就是品相和版本,品相就是我们眼睛直观看到样貌,这种就是能看见的人都能分辨。版本就需要专业的人来分辨。今天我们要说的

  • 乾隆皇帝退位,膝下有6子能够选择,为何要将皇位传给嘉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所有皇帝的儿子们自然也是不同,选下一个继承人也是很重要的,在清朝的后宫,妃子有很多,自然皇子也是不少的,康熙皇帝的子嗣在历史的记录也是最多的,但同时,生存下来的皇子也是很少的,乾隆皇帝在临终前,也只有6个儿子是很健在的,子嗣凋零!乾隆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了,同治了60年的

  • ?光绪死后的20小时,慈禧紧跟着就去世了,为什么会如此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正值壮年,怎么突然就去世了呢?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相隔只有22个小时,仅仅是巧合吗?这就形成了一个历史谜案。光绪4岁被慈禧选立为皇帝,在位34年,但实际上却没有一天享受过真正的皇帝权力。他是慈禧的侄子,也是外甥,但却被迫称慈禧为“亲爸爸”。但从历史记载来看,光绪并不想任人宰割,他发动了戊戌变法,

  • 王阳明能打赢八国联军、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说“鸦片战争”,当林则徐提出“制船造炮”,被道光皇帝批为“一派胡言”,换做王阳明能怎么样呢?魏源作《海国图志》指出洋人的“奇技淫巧受之,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不一师其长技。”他认为应从三各方面师夷长技,“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但是人家“圣上”并不接受这些建议,换做王阳明又

  • 什么叫带杀气的眼神?战斗英雄杨启良毙敌18人后,留下这张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启良人物简介,杨启良经典战役视频,杨启良战士照片

    照片里的主人公名叫杨启良。这张照片是战地记者在访问前线时,不经意间拍到的,杨启良犀利的眼神直摄人心。杨启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军人,就在照这张照片之前,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人驻守在高地上,打退了敌人先是两个排后是两个连的进攻,一战毙敌18人。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但是当年的《台州报》就将此事真实地报道

  • ?慈禧的保镖有多厉害?53岁时和霍元甲比武,两招之后霍元甲认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的第一保镖有多强,霍元甲为什么甘愿做慈禧的保镖,霍元甲和慈禧的关系

    1894年,皇宫里正在为慈禧太后举办六十寿辰大典。载漪带着师父李瑞东和大师兄一起到宫中为慈禧表演助兴。李瑞东表演完一套拳术后,接着展示了轻功绝技等。慈禧被他高超的武术吸引了,看得出神。之后,经载漪等多个王爷的举荐,他入宫当了四品带刀侍卫兼武术教官,成了慈禧的保镖。慈禧西逃时,他也跟着离开了京城,前往

  • 《封神演义》这几个细节证明 纣王根本不爱妲己,难道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次见面,妲己纣王吻戏完整,封神演义王丽坤版纣王与妲己

    妲己因有子虚的帮助,顺利将纣王迷惑,只是纣王还是不够信任妲己。妲己养的鸟骂纣王的时候,纣王不是选择因为爱相信妲己,而是脸色大变,查明真相后才又哄妲己开心。包括姜子牙说皇宫里有妖时,纣王将妲己留在大殿派人彻查寿仙宫,这足以证明,纣王根本不爱妲己,只是将妲己当作宠物罢了,呼之则来挥之即去。纣王他贪生怕死

  • 慈禧26岁守寡后,经常深夜去密室擦拭身体,宫女偷看后大呼救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在完全掌控清朝政府大权后,她想的并不是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而是想着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职权来获取私利,她从来不是那种心慈手软之辈,对于她这种以权利来换取自己奢侈生活的作风,确实会让人觉得不齿,也难怪她会经常遭到后辈人的唾骂。慈禧在咸丰皇帝死后之时,她才26岁,对于这样的一个年纪,孤单寂寞空虚也是人之常

  • 历代五大名将(春秋战国至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十大名将战功排行,战国五大战神资料,清朝五大功臣排行

    一、春秋战国1·春秋:先轸、孙武、伍员、子玉、司马穰苴。2·战国:白起、廉颇、李牧、乐毅、吴起。二、秦汉三国3·秦朝:王翦、王贲、蒙恬、李信、章邯。4·西楚: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5·西汉: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赵充国。6·新朝:王邑、苏宪、梁方、梁林、艾章。7·东汉:吴汉、耿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