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窑黄釉青花瓷器鉴赏

官窑黄釉青花瓷器鉴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1/16 13:48:56

比如中国汉民族喜红恶白,红色为喜庆之色,白色为丧葬之色。而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白为大吉之色。蒙古国俗尚白,以蓝天白云之色为最美。而蓝色,在汉族化中,多代表厉鬼,绝不是什么喜色。

黄色,谐音皇色,国人谓之皇帝专用色。<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1336年)四月丁亥的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可见最晚到元代,黄色已经成了皇室御用色,臣庶不得用。但此时黄色还不是满清那种明黄色。

清代皇宫,黄色釉瓷器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在用绿地红龙器。由此可知颜色釉的使用,在等级上是多么森严。

黄地青花瓷器始创于明宣德朝,是低温黄釉与高温釉下彩青花瓷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其制作方法为在已烧成的白地青花瓷器上,在白釉处以低温黄釉填满,复入红炉经850℃-900℃低温烘烤而成。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明宣德黄地青花花卉纹盘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宣德黄地青花花卉纹盘

清《南窑笔记》载曰“宣德有青花填黄地者”即指此工艺。以后明各朝均有烧造,以成化、弘治两朝烧制量为大。清代康熙雍正朝沿袭烧制黄地青花,器形纹饰更加丰富,此时的官窑青花器中尤以青花黄彩也就是黄地青花瓷器最为名贵。《匋雅》卷上有评“黄地青花,雍正窑之所重视者,匪独盘然也,大瓶亦有之。”

这种釉彩工艺自明宣德创烧,清康熙时继续烧造,并成为康雍乾三代瓷器文物的重要品种。其中尤以雍正青花黄釉文物最为新颖,青花多仿明永、宣时的晕散浓厚铁斑的苏麻离青艺术效果。乾隆时期黄釉青花文物更为多见,这与当时的督陶官唐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民国时,黄地青花瓷器制品较一般青花瓷文物更为昂贵,当时古玩市面上出现了在宣德青花瓷上后挂黄釉以牟利的现象。

宣德时期的黄釉青花瓷器文物非常少见。从陶瓷烧制的技术发展而言,此时应当还有一种黄底黑花瓷器存在,但目前尚未发现馆藏或传世品中有此类型。

所谓黄地青花,意思是直接把黄釉浇在青花瓷上,而不是采用填白的方法,露出青花原色不覆盖二次釉的技法。这种技法比在青花瓷器上用黄釉填空的办法更加简洁,而且也不会出现填色不满的缺陷,理论上比瓷面比黄底青花瓷器更为干净,精致。

元代就出现了孔雀绿地黑花瓷器文物,宣德朝也有孔雀绿地黑花瓷器文物。就是用孔雀绿低温釉直接在白底青花瓷器上覆盖然后入窑二次低温烧成的制品。黄地青花瓷器,理论上应该先采用成熟的孔雀绿地黑花瓷器技术烧成黄地黑花瓷器,然后在皇帝要求下,才改用更为复杂的黄釉填空的黄地青花工艺。这是笔者推断黄地黑花瓷器文物存在的重要依据之一。

再者,有学者研究表明,洪武青花瓷文物多数发黑灰,极有可能是洪武时期皇帝不喜欢蓝色,而喜欢黑色的原因。青花发黑是一种缺陷,主要是因为窑温不够高,没有能烧到出青的温度(1280度左右)。明初洪武时期的瓷窑技术,在元代至正十一年就已经能烧出大维德象耳瓶那种靓蓝的基础上,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从代定窑开始,1300度高温对于中国瓷业工匠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明宣德黄地青花萱草纹盘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明宣德黄地青花葡萄纹盘

所以,宣德时期如果出现黄釉黑花瓷器(青花在黄釉下呈现黑色),应该是理所当然,约定俗成的事情。但宣德时期瓷器文物距今已经600年左右,保存下来的文物百不存一,这种可能性只有等待后世发现黄釉黑花瓷器出现才行。

各朝黄地青花瓷器文物,一般都是官窑制品,民间绝无。低温黄釉目前尚属于明清瓷器文物鉴定的空门,由于缺乏大量的馆藏文物真品资料可供研究对比分析,对于各朝黄釉文物的区分目前尚属于高精尖领域。唯黄地青花瓷器,因为可以借用各朝青花瓷器文物的不同鉴定鉴别特征,所以鉴定起来难度远小于黄釉瓷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的霸王戟重达300斤,如今却没人能拿起,是今人不如古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霸王戟现在在哪里,历史上项羽真的用方天画戟吗,项羽300斤的霸王戟

    古代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等这些著名的故事,都是跟项羽有关,可见他当时的处境之艰难。也对得起古人对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我们都知道,常年征战沙场,士兵没一件宝贝利器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像项羽这样的大英雄,而项羽的贴身武器就是著名鼎鼎的重达300斤的霸王戟。有人可能会说,重达300斤

  • 《大明王朝1566》电子书版PDF.Epub.mobi.azw3格式下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文章来源于 GongZhong号【阿阳代找资料】 了解获取更多刘和平著的《大明王朝(1566上下)》对宦官的描写真绝!将“王权主义”写到他们骨头里去了。书中有两个最具命运感的人物,一个是海瑞,一个是嘉靖帝,他们在命运的催化下复活。作品用一出出可歌可泣的好戏,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儒道互补的运作规律。本

  • 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是如何对待哥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和朱标真实关系,朱棣对朱标的态度,朱棣对朱标儿子怎么样

    他精心培养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为了表达对自己儿子的怀念,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这一点做的确实比较特殊。朱标如果当皇帝的话,他肯定也是一个好皇帝,而且没有他父亲那样太重的杀戮。作为朱元璋的老大,朱标早早的就成为了太子,而且朱元璋还将自己手下大将常遇春的女儿嫁给给太子。然而,这个非常优秀的太子,活

  • 朱元璋生在三国时代,能搞定曹操刘备孙权,成就大一统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开局一个碗,却能力非常的朱元璋,如果换个时空,从元末明初变到三国末年,是否能在脸皮厚刘备,心肠黑曹操,厚黑兼具孙权那谋取一席之地,进而成就天下人伟业。天下人,言外之意就是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帝国!而曹刘孙这三国三雄主,其实最后成就都和能力相较,是被低估了的,至于原因很简单,他们离统一大业都差不少,最

  • 朱标当了25年太子,朱元璋因一女人和一幅画没废除他,结果仍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太子朱标简介,朱标跟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朱标死后朱元璋让谁拱卫京师

    ?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嫡长子朱标仁慈宽厚颇有明君风范,其他儿子也很优秀,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按理说这其中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朱元璋偏偏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朱元璋最开始定太子时,还是按传统的嫡

  • 司马懿走的每一步棋,如今看来步步都堪称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棋司马懿,司马懿最经典三句话,司马懿拿着棋图片

    关于司马懿,我们知道,这位能人仅仅依靠自己,便将曹操积攒几十年的实力,建立起的强盛的魏国政权尽数握在手中,空手套白狼的本事,三国当属司马懿第一。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既然司马懿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定然也早就将曹魏的兵权牢牢掌控着,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司马懿是如何,把曹魏大军的兵权,从曹家

  • 明朝囚犯越过五重门墙,胜利大逃亡,引发官场地震,真相到底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北京,大明刑部衙门。一封来自山西太原府的紧急公文送交到了 大明刑部衙门。刑部尚书也算见过“世面”的,当看到这份公文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这太原府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刑部尚书根本没有请旨。直接让太原府知府进京请罪待审。并派专人来太原府审理此案。那这是怎样一份公文,让堂堂刑部尚书如此震怒呢,原来在太

  • 长城那么矮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学者:秦始皇长城可把欧洲害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英雄你以为长城起源于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的秦朝吗?众所周知, 长城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防御工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长城代表了中国形象。 我们都以为长城最

  • 朱元璋不想打的国家,被朱棣1年灭掉,学者:越南史书不愿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交趾从秦朝开始,归中国管理 ,然后从汉朝到唐朝,虽然交趾屡有叛变,但始终属于中国的领土,不过,名字从交趾改成了“交州”。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交州当地有一个叫吴权的贵族,从南汉皇帝麾下自立,在越南建立吴朝。从此,越南地区告别了1000多年来华夏的统治,正式独立。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因为宋朝重文

  • 一代奸雄曹操的临终遗言是啥样的?听完方知其乃真豪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这真可以说是豪迈非常了,真不愧是大好男儿!但还有些遗言听起来则让人感到有些怪,比如曹操的遗言。曹操是何等人物?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气魄豪迈雄浑,按照常理分析,那他的遗言自然应该是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吧,呵呵,还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