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宪法案》:一部清朝的宪法草案

《大清宪法案》:一部清朝的宪法草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4/1/25 6:37:56

叙拉古之惑

《大清宪法案》的写作动机猜测

一个日本人,为会写一部与中国宪法相关的书籍?

俞江曾经认为北鬼三郎是因为受清廷委托而写《大清宪法案》,但当看到《大清宪法案》例言第一条的时候,他放弃了这一说法。

这一条例言写道:“本书是我数年来私下研究的一个问题,与将于宣统八年(明治四十九年)宣布的清国宪法没有直接关系,唯借清国为题材,作为钻研学问之一端而已。”

俞江之所以一度认为北鬼氏是受了清政府的委托,大概是因为他认为北鬼氏是一个著名宪法学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北鬼氏实在算不得著名宪法学家。即使清政府要委托一个日本学者来制定宪法草案,那也应该请一个著名的学者才对,怎么会找一个没有名望的人来为帝国起草宪法呢? 因此,北鬼三郎确实不是因为受清廷委托而写《大清宪法案》。

那么,他写作此书的动机究竟何在?是不是像他在例言第一条中所言,纯粹出于钻研学问的目的?《大清宪法案》初稿完成于1908年2月,正式出版于1909年6月,为何在二者中间还有一份手抄的《大清宪法案理由书》?并且,《大清宪法案理由书》为什么最后出现在中国?联系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意识到,其写作动机,似乎不会如此简单。

《大清宪法案理由书》的《例言》最后一句值得注意:“兹届临近完工,谨祝阁下身体健康,且特表敬意。”

这一句提示我们,在初稿完成之后, 北鬼三郎之所以要制作这么一份手抄本,乃是为了送给某一个人。那么,他特表敬意的这位“阁下”会是谁?考虑到书稿是关于中国的,并且书稿最后流落到了中国, 笔者目前倾认为,北鬼三郎是将手抄本送给了一个中国人。

这一猜测,可以从《大清宪法案理由书》与《大清宪法案》的一点细微差别得到印证:《大清宪法案理由书》中几乎没有照顾日本人阅读习惯的表达,而《大清宪法案》则加上了许多这种表达。

《大清宪法案》在日本出版,主要面对的是日本读者,故在行中特意加上有助于日本人理解的表达(如在中国官署名称后面加一个注释,告诉读者,这个官署相当于日本的什么官署;又如,在光绪某某年之后加一个注释,告诉读者,相当于明治某某年之类),《大清宪法案理由书》没有这种情况,正好说明在北鬼三郎心中,它的读者对于书中的内容不存在跨文化的难度,能轻松理解。

如此,《大清宪法案理由书》应该是被送给了一个中国人。

那么,会是谁?

如前所述,手抄本的第二册上显示,它是容庚在1928年送给燕京大学图书馆的。受其影响,笔者曾经怀疑是不是送给了容庚的先辈,因而成了容氏家藏。

但是,经查,容庚的祖辈、父辈并不显达,似无缘接受北鬼氏的“敬意”。此书很有可能并非容氏家藏,而只是因为容庚喜欢收藏古物,在市场上看到此书,顺手购得,捐赠给自己任职的燕京大学了。

北鬼三郎等不及正式出版,花费心血手抄书稿送人,受书者应该不会是等闲之辈。1908年秋天,在日本的中国官员中,与制宪问题最为相关的,当系家驹。

李家驹原本是中国驻日大使。1907年,清政府派遣三个大臣分别前往日本、英国、德国考察宪政,受命前往日本考察的是达寿。但是,尚未考察完毕,达寿就因故回国,继续考察的使命落到了李家驹的头上。李家驹的考察工作,是在1909年完成的。

宪政编查馆在宣统元年(1909)八月奏派李家驹为本馆提调的时候说他“新由日本考察宪政回国”。手抄本完成的时候,李家驹正在东京。 因此,《大清宪法案理由书》送给李家驹的可能性比较大。

很有可能,李家驹接受了北鬼氏的馈赠,并且带回了中国,然后在某个时间因某种原因,书稿流落到了市场上,后被容庚发现,购买了下来,写上“民国十七年三月赠燕京大学图书馆保存”,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自己的图章,送给了燕京大学图书馆。

如此推测,似乎很圆满,但是没有证据,只能是推测而已。

不过,从北鬼三郎将书稿手抄一份送人,还对受赠者恭恭敬敬地说“特表敬意”来看, 他写作此书的动机,应该不仅仅是“钻研学问”。在钻研学问的同时,他似乎也希望引起中国高层的关注。

并且,他如果要送给中国高层官员,还是可以找得到门径的。

据1899年发行的《东京法学院大学学制一览》(其时北鬼三郎在学),在该校任教的学者中,有穗积八束、冈田朝太郎等人。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到日本的时候,穗积八束曾经给考察大臣载泽等人介绍日本宪法;数年后,达寿李家驹在日本考察的时候,穗积八束是负责给他们讲解日本宪法的最重要的日本学者之一。

至于冈田朝太郎,则从1906年起受聘于清政府,任职于修订法律馆等机构,1911年,奉命起草宪法期间,荣宝曾经向冈田请教有关问题。

另外,前已述及,北鬼三郎在1906年曾作为来宾参加东京法学院大学的毕业典礼,这次毕业的人中,有一个中国人高种,此人从1907年起任职于宪政编查馆。老师和学弟,都是可以借力的重要资源。并且,那次毕业典礼的来宾中,还有很多校友和政界高官等,说明北鬼氏至少是有机会认识这些人的,而这也可能成为他将手抄稿送给中国某位“阁下”的渠道。

《大清宪法案》

为什么一位日本学者下定决心要给衰朽的中华帝国写一部宪法?本书从法律文本出发,呈现一位日本学者对晚清中国宪制的全面思考,从法制层面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大学问出品

著者:[日]北鬼三郎

彭剑 译 ;霍耀林 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品牌:大学问

作者:北鬼三郎,1904年毕业于东京法学院,1912年病逝,著有《大清宪法案》。

译者:彭剑,1975年生,湖南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从事辛亥前后的史事研究,著有《钦定、协定与民定:清季制宪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学者研究清末宪法的学术作品。

作者在清末起草了一部《大清宪法》,共10章,76条。按照宪法草案的结构顺序,北鬼三郎给每一条都注明所参考的对象,并加上或长或短的法理说明,法律叙事皆植根于晚清的衰变,从多个面向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

《大清宪法案》出版后,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成为清末制宪官员的囊中书,而且还成为民初修宪者设计国家体制时的理论依据。本书可作为清末民初政治史、法律史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参考,也可见当时中日学术交流的情况。

名家评论

著者发议论的时候论理颇为敏锐,能证明著者头脑明晰的地方不少。若更进一步涉猎外国名著,将来的造诣当不可限量。

《国家学会杂志》第23卷第9号,明治四十二年(1909)

饭后三时到宪政编查馆,达侍郎见示日本北鬼学士三郎所著《大清宪法案》,浏览一过,觉其精实,请得借归细读之。六时顷回寓,阅北鬼氏宪法案。

《汪荣宝日记》宣统元年(1909)五月二十八日

其说之当否虽不易判断,但它不是一朝一夕的轻率之举,可以看出作者认真锤炼思想、详密考察,想编成一部首尾一的草案的辛劳……

《外交时报》总第140号,明治四十二年(1909)

北鬼氏撰拟吾国宪法案凡七十六条,以非本国人而拟本国之宪法,未见其当。然其精勤缔构,自成首尾,不可谓非好事之尤者。

《宪制日刊》宣统二年(1910)八月二十七日

本书亮点

  1. 本书可作为清末民初政治史、法律史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参考。《大清宪法案》系北鬼三郎所作的法律拟制,在晚清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清末制宪官员的囊中书,书中的法律条文从多个面向展现了晚清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

2. 1909年《大清宪法案》全书收录,呈现法律文本全貌。该书完整收录了北鬼三郎从学理层面对晚清中国所作的宪法草案,共76条,此外,附上其针对每一条“法律条文”所作的法理说明,在还原法律文本的同时,力求展现北鬼三郎针对晚清中国旧邦新造的宪制思考;

3.译本精准流畅,贴合时代语境。该书的翻译难度较大,既要求译者长于语言又熟悉史实,译者用时5年,对原稿进行“本土化”的处理,反复校译,甚至前往日本鱼津,造访北鬼三郎故乡,最终呈现出一部精准流畅的译本;

4.不仅是法律叙事,更是历史写作。作者不仅着眼于拟制的76条宪法条文,更以西方法制为参考,强调了法律条文背后的时代含义,在法律叙事中体察晚清变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呈现晚清援西法以自强的衰世景象;

5.装帧精美,设计与内容契合。本书采用内外双封的精装设计,就设计思路而言,晚清之衰,始于战乱,本书为了更好地贴合本书的主题,封面采用日清战争的版画元素,从“外患”入手,展现晚清中国的窘境。

目录

《大清宪法案》

立宪预备上谕

立宪继述上谕

例言

《大清宪法案》目次

《大清宪法案》正文

《大清宪法案》法理说明

译者附录

附录一 《大清宪此(法)案》(书评之一)

附录二 《大清宪法案》(书评之二)

附录三 节译日人所著《大清宪法案》

附录四 李景铭节译之《大清宪法案》残件

附录五 《清国中央集权问题》

附录六 《中国中央官制改革案》

附录七 读北鬼氏《中国中央官制改革案》书后

附录八 《清国新内阁官制之公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坑惨曾国藩的天津教案,泥坑是如何被捣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现实的压力、数百年的自我封闭以及两次惨败于洋夷的耻辱,让这两派在皇朝各有拥趸。朝堂中枢以及东南督抚大多倾向洋务派,而理学派仇洋、主张对洋强硬的观念则在朝廷中下层以及民间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因谣传教会诱拐、残杀婴儿做“药引”加上官府处置不当,天津民众与在津洋人发生激烈冲突。民众火烧

  • 民国老照片:都是青春美少女,还穿上了泳装,十分性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颜值老民国照片,民国街,民国三十八年是哪一年

    这是一张民国老照片,照片上的少女穿着泳装,站在楼梯上,矜持地望着镜头。看起来十分清纯。这是一张拍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上的女子穿着泳装,慵懒地斜躺在沙滩上,一把遮阳伞遮住了太阳。那年月,能如此享受生活的,大概是富裕人家的太太吧!正在泡温泉的女孩子。这女孩身穿性感泳衣,慵懒地躺在温泉边,娇嫩

  • 话说杨浦丨蔡元培与同济大学二十周年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同济大学校史,蔡元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在1927年学校面临被改组、停办之际,力挽狂澜,使同济大学不仅得以继续办学,更由私立大学改组为国立大学。蔡元培1927年是同济大学建校20周年,理应有些纪念活动,但一直以来,关于同济大学建校20周年校庆语焉不详,连具体时间也说法不一。这段往事,在史料中

  • 乾隆时期漆器真品图片和鉴赏技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漆器的发展史上,乾隆朝可谓是黄金时代。百工炫巧争奇,漆器种类繁多,制作上工不厌精、料不厌细。那是因为乾隆皇对自家的漆器特别上心,对漆器的胎骨、样式、色彩、髹漆工艺等方面亲自指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总汇》记载,乾隆皇帝对于自己不满意的漆器会用『蠢』和『粗糙』形容,这些漆器会被要求往『秀气』、『细微

  • 十分难得,清朝版本的中国历代钱币样式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海报正面描绘了中国朝代历史上每个朝代发行的每一枚钱币。插图包括每枚硬币的正面和背面,以及硬币表面图案的清晰图像。下面为局部截图:上半部分一段注释是有关历代钱币称谓的文字介绍。其内容如下: “按通志,太昊氏谓之金,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谓之布,齐莒谓之刀,周九府圜法始谓之钱。又按管子上古

  • 被光绪视为父亲的翁同龢,为什么在死后,却连个谥号都得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两位帝王的老师。他温文尔雅、举止有礼,被光绪当作父亲一样的存在,甚至在翁同龢告假的时候,光绪也曾哭闹着不让他离开。然而翁同龢死后,光绪却连一个谥号都不愿给他,为什么?据说主要还是因为翁同龢在甲午战争时的表现。为了扳倒李鸿章,不择手段,连国家利益都不顾,这样的翁同龢,确实让光绪很失望

  • 彩色老照片!坐船看花的慈禧太后,穿高跟鞋的青楼花魁,称帝前祭天的袁世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大帅哥,有不认识的吗?科普下他的逸闻趣事】晚清,四位公子哥在雅舍抽大烟,功名已是身后事,“去到考场放个屁,也替祖宗争口气”成了当时流行的谚语。清末,大清王朝已经让鸦片搞得乌烟瘴气,大烟瘾风靡全国,再殷实的家也会被倾家荡产。在清朝有点手艺,基本不会挨饿,哪怕是小小的一点手艺,就像图片上这位给人剪

  • 王阳明是个怎样的人?他提出了哪些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怎样,观点,王阳明

    王守仁,字阳明,他在我国的政治历史、思想史、军事史、文学史、哲学史以及教育史上,都是一座无法绕过去的丰碑。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般的历史人物,能够在以上任何一个领域当中,取得一些成就,就足以名留青史了。能够在两个领域取得成就,那绝对是我们耳熟

  • 朱棣在位22年,为何没能再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再生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一生先后育有四子五女共九个孩子,从子女数量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查阅这些子女的出生日期却很容易发现蹊跷,那便是九个孩子全部生于靖难之役之前,而在其登上皇位后的二十二年中,却再也没有诞下子女,这是为什么呢?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

  • 朱亮祖作为明朝开国猛将又有丹书铁券,为何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猛将,丹书铁券,朱亮

    朱亮祖是明朝开国猛将,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亮祖本为元朝将领,甚至还曾击伤猛将常遇春,战败后归降朱元璋,后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等战争,因功获封永嘉侯,获赐丹书铁券,位列钦定三十四功臣第二十七位。而朱亮祖后来之所以被杀,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