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揭秘:“民国第一奇案”故宫盗宝案背后的秘密

历史揭秘:“民国第一奇案”故宫盗宝案背后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52 更新时间:2024/3/12 13:39:30

位于北京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世界皇家园林的典范,无论从占地面积、建筑特色、收藏珍宝、历史意义等各个方面而言,都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但是也正是因为故宫本身名气极大,所收藏的文物价值极高,在历史上多次爆发盗窃案,甚至在清末时除了外国侵略者的掠夺,还有太监宫女偷窃故宫文物变卖,给故宫文物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

自从清帝退位,紫禁城变成了故宫博物院后,虽然历任馆长都各显神通,凭借自己的影响力阻止了各种军阀、战乱的影响,让故宫的许多文物以及故宫本身都能得以保存。但是也爆发出了多次震惊全国的故宫文物盗窃案。

本期以史为鉴就跟大家讲一讲,1933年让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含冤而死的故宫盗宝案,这件盗宝案因为影响极大,在当年甚至被称为“民国第一惊天奇案”,或者是“民国八大奇案”云云。

以史为鉴虽然查阅了大量资料,但恐怕依然有疏漏之处,如果各位读者发现问题,还请不吝指正。

一、惊天盗宝案

1933年,日军攻陷山海关,兵锋直指华北。在这样的危局之下,故宫决定实施国宝南迁计划。2月5日晚第一批文物2118箱通过火车安全运往南京。

?

随后几个月,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又监督第二、三、四批文物运出北平。到了5月初,故宫第五批文物即将起运时,易培基却被故宫副院长张继夫人崔振华控告私占故宫宝物,南京最高法院检察长郑烈是张继一手提拔。于是郑烈派出亲信南京最高法院检察官朱树森前往北平,调查易培基私占故宫文物一案,并查封相关账册和收据。

至此故宫盗宝案爆发。

易培基面对这种莫须有的指责,10月14日宣布辞职,并且以平民身份反诉郑烈。但是易培基的“以退为进”策略不但没有取得效果,反而使得舆论认为易培基的确有问题,不然为何要辞职?而且易培基五千余字,直指郑烈勾结张继夫妇“假借司法独立之权威,朋比勾串,贿买人证,蓄意诬陷”的反诉更是惹怒了郑烈。于是南京最高法院于12月3日下令通缉相关“案犯”,易培基被逼无奈之下只能逃入上海法租界避难。

没有了易培基阻碍,郑烈等人于是仅仅邀请两名珠宝商人就去上海突击检查故宫南迁文物。据随故宫国宝漂泊半生的那志良在《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一书中提到:

一次,鉴定人指着一块红色碧玺说是红宝石,急得那志良赶紧请他再看看。这位老先生仔细看过后说:“我说错了,是红碧玺。”

要知道,红宝石与红碧玺的价格天差地别。那志良在回忆录中无奈地写道:

“我不指正他不成,他们写成红宝石,就算定了案,将来他们向我们要红宝石,怎么办呢?”

除了上面闹出的笑话外,那志良记录中将铜镀金认成纯金、玻璃料器认作玉石的例子,不胜枚举。

鉴定完珠宝,张继夫妇又找来书画大家黄宾虹来鉴定南迁文物中的书画作品。据《故宫审画录》记载,黄宾虹曾在北平、南京、上海等地,对南迁书画文物进行了多达5次的大规模鉴定工作。

据当时的《国画》月刊记载,黄宾虹在中央银行保管库鉴定古画时期,每天至少要鉴定四五十幅书画。这样的鉴定速度可以说非常粗糙,这也引起了故宫文博专家的不满。

那志良在《故宫四十年》中直言不讳地写道:“一颗珍珠,一块宝石,真的就是真的,假就是假,只要内行人,所见一定相同。书画则不然。故宫博物院有书画审查会,时常有绝对相反的意见。法院只请了一位黄宾虹先生担任鉴定,难免发生错误。”

于是,在这样的鉴定下,江宁地方法院检察官于1934年10月正式提起公诉。起诉书开列的被告为易培基、李宗侗等9人,罪名为侵占、伪造、背售和妨害公务。宣称“易培基于民国十八年间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李宗侗(易培基女婿)充任该院秘书长,陆续将保管之珠宝部分盗取真珠1319粒、宝石526颗,以假珠调换真珠者9606颗,以假宝石调换真宝石者3251颗,其余将原件内拆去珠宝配件者计1496处”。

?

在长达三年之久的文物检查中,易培基财产大半已被没收,连诉讼费都难以筹措,精神上压抑难忍,心中积愤无处宣泄,导致新病旧病一起发作,在上海含恨离世,终年57岁。

他在终前遗嘱中感叹:“惟有故宫一案,培基个人被诬事小,而所关于国内外之观听者匪细。仰恳特赐查明昭雪,则九幽衔感,曷有既极!” 更令人心酸的是,法院方面竟派人去调查说易培基是假死。有人还在报纸上宣传说易培基是逃到大连投降了日本人。

在易培基死后,南京最高法院于1937年9月对易培基等人第二次提起公诉。法院认为:故宫收藏的都是真品,不应该有赝品,更不会有假冒伪作,现在查验出的60余箱有问题的文物,原因就是院长易培基盗卖!

可是众所周知,故宫文物中赝品、临摹作品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据记载,康熙时期宠臣高士奇,仗着跟皇帝感情好,经常用名画充贡。老年高士奇写了本《江村书画目》,对自己过手的作品做了记录,呈送给康熙的,有不少题写着“赝迹且值极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幸存的当事人打算为易培基平反,但是却发现案件的卷宗、封存的文物全都消失一空……

二、同僚相侵轧

为何同为党国要员,故宫博物院首任副院长张继夫妇,非得至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于死地不可呢?

其实无外乎权势、面子之争。

易培基,1880年2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毕业于湖北方言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曾留学日本,是同盟会的元老。

回国后历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顾问、北洋政府内阁教育总长、国民政府农矿部长,1928年主持筹建故宫博物院,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1916年,易培基在湖南第一师范任职,他的学生中其中一个就是毛主席;)

?

而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张继,字溥泉,也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同盟会元老。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参议员、中国同盟会本部交际部主任。1914年被选为参议院议长。1928年后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北平临时政治分会主席,中央监察委员、国史馆馆长等职。

易培基和张继夫妇的矛盾始于1928年。

当年政府公布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名单时以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字煜瀛,李宗侗之父,易培基的亲家公)为理事长,易培基为首任院长,张继(溥泉)为副院长;但院长易培基因病没有到任,却拒绝副院长张继主持工作,事后易培基解释道:“溥泉神经,又要听神经太太的支配,不能让他当家。那是石曾的意思。”

张继的太太崔振华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河东狮,所以易培基这一番话,就和张继夫妇搞得很不愉快。

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宋庆龄何香凝提出了“联俄抗日”的提案。张继先也在上面签了名,回去被老婆一顿臭骂。第二天,张继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去掉,面对众人责问,张继红着脸承认:“是老婆不让我签字!”

而九一八事变后,故宫文物迁移问题上,双方矛盾进一步加剧。

当时对于故宫文物的迁移方向有大致两种路线,一种是以易培基等人为首的南迁路线(迁往南京、上海);一种是以张继为首的西迁路线(迁往西安);

但是当时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否决了北平故宫文物分运西安的计划,要求古物全部迁往上海租界。

据说这几件事情让元老张继大丢颜面,加上之前的种种不和,所以张继夫妇才动用自身关系开始指控易培基等人倒卖文物。

三、真相谁能说?

1948年1月9日,南京四开小报《南京人报》刊登了一则短小的消息:易培基案不予受理!

在这则消息中说明主犯易培基已经死亡,故不予受理。但是又将李宗侗、吴瀛升格为主犯,这两位新主犯未经任何审批,早在1937年就被赦免。短短百余字的消息,矛盾之处就如此之多,此后此事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

在当年那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代,个人的命运是渺小的,就算故宫也差点遭到战火,虽然赶在日本占据华北前,将大批文物南迁上海,但是随着上海战事的爆发以及南京的沦陷。还是有相当的一批文物沦陷在日本人手中。

1938年,日伪宪警多次劫夺销毁大批图书杂志。1944年,日本侵略军又以铸造枪炮子弹为名,强制故宫“献纳铜品”,不少铜缸、铜炮、铜灯座因此毁于敌手。

?

时至今日,这桩故宫盗宝案依然没有最终的结局,虽然目前的主流舆论都认为这个案件是张继夫妇侵轧打击同僚的手段,但是在乱世之中易培基、李石曾、李宗侗一家人同时在故宫任要职也给媒体增加了不少用人唯亲的口实。

而且当年由于经费不足,易培基的确变卖过故宫中的金、银、茶叶、皮货等与历史文化无关的物品。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故宫博物院虽然也偶尔有盗宝之事发生,但故宫文物再也没有了外敌入侵的忧虑,故宫博物院也随着国家的强盛即将迎来建院600年大庆。

如今故宫还是那个故宫,中国人早就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中国人了。希望大家以史为鉴,也希望故宫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盗宝案”!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易培基传略 》

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易培基的曲折人生

易培基:莫辩清白的风雨人生

往事|黄宾虹赠张继画作见证了一段鉴定故宫书画背后的旧事

由《鲁迅全集》的一条注释谈故宫盗宝案

更多文章

  • 脱离清朝的统治,外蒙古被苏联坑的有多惨?连蒙古历史都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外蒙古怎么评价清朝,苏联解体时我国的反应,苏联为什么帮中国打日军

    或许出于爱国的教育,蒙古国对自己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匈奴时期,北方的匈奴王朝,不知不觉已成为蒙古历史的一部分。在蒙古国的教科书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蒙古国建立前,是明清时期到建国这段时间。第二部分是蒙古帝国时期,是蒙古帝国和元朝这段时间。第三部分是蒙古帝国建立前,北方出现的游牧民族,他们都和蒙

  • 苟延残喘?左宗棠做出的努力只是昙花一现?谁能救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860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由运筹帷幄的书生,一跃而为决胜疆场的大将。同年9月,他亲率楚军自长沙赴赣、皖交界地区与太平军作战,后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督率楚军攻陷金华、富阳、杭州和嘉应州,帮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军,被封为一等恪靖伯,诏赐黄马褂、双眼花翎。1866年7月,创

  • 若将和珅的家产放到现在,能在福布斯排上名吗?答案让人出乎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清王朝发展的历史中,曾经出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大贪官便是和珅,他不仅仅在清王朝是大名鼎鼎的贪官,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中也是位居贪官前列的一个人物。在跟随乾隆的多年时间中,他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手段不断的进行钱财的收敛,那么这样一个大贪官手中的财富放到现在的话,到底拥有多少的财富?如果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湘军悍将急要去勤王,为何曾国藩强烈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勤王是什么意思啊,进军勤王,曾国藩打南京的兵力

    此时最高统治者咸丰皇帝早在英法联军打到通州之时,便从圆明园已经逃往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去了。他被英法联军从大沽炮台一路打过来的战争讯息给吓怕了,他不仅闻风而逃,而且在英法联军打到通州之时,便下令各地将领率军勤王。作为当时最为精锐的湘军,自然是也接到了这条命令。但所不同的是,上谕要求的,并不是相军的最高

  • 袁崇焕一手筑建一座孤城,竟让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望城止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是谁保护袁崇焕的墓,袁崇焕怎么打败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凭啥说能五年平辽

    天启二年,北京城皇宫大殿内,接连的坚城失守的报告使得上到皇帝,下至百官无不惊慌失措,一时间北京城内人心惶惶。努尔哈赤率领清兵接连攻下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明帝国坚城,现直逼山海关,若山海关一破,北京城在外则在无门庭,到那时,在谈及北京城的命运,恐怕只有一句叹息!就在北京城内人心惶惶之际,一人

  • 硕塞作为皇太极第五子,为何在史书中的记载比别人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记载,太极,史书中

    爱新觉罗·硕塞,又名硕色,号霓庵,他是清朝宗室,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太宗皇太极,一生共有十一个儿子,十五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女儿是养女。皇太极的儿子中除去三个没活到成年的,就剩下了八个。在这八个子女当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大阿

  • 贾诩一生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被人叫做"毒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叫做,事情

    众所周知贾诩是一位杰出的谋士,此生所献的计策无一例失败,同时他还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可以说他是汉末三国时期里,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才,但为什么这样的人才被称为“毒士”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计谋虽然有用,但是都太阴险了,登不上大雅之堂。历史上的贾诩虽然才华横溢,却不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 孙权为什么不给小霸王孙策追加帝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追加,小霸王,帝号

    历史上的小霸王孙策文武双全,先前没有实力的时候投奔了袁术。之后他又从袁术手中要回了父亲的旧部,并借出征之名,打下了自己的地盘,那么孙权为什么不给小霸王孙策追加帝号?天嫉英才,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更多的功业,就惨遭暗杀,江东地盘和诸多人才都交付给了弟弟孙权。后来孙权凭借这些基础,建立吴国并称帝,却没有为

  • 关羽和张辽投降都没事 于禁投降为什么会被谴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投降,谴责

    对于禁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于津的污点就是不讲义气。如果说一个人的忠诚度是有等级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于禁的投降也让人意外。反倒是关羽和张辽的投降并没有受到批评。忠诚是对君主仁慈的回应。于禁是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老将,其他人少之又少。

  • 公孙瓒的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暂崛起又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实力,短暂,崛起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公孙瓒以武力起于河北,短短数年之内便坐拥幽州、青州大部,以及冀州部分地区,甚至渗透进徐州、兖州之地,势力远在刚刚夺取冀州的袁绍之上,俨然河北第一军阀割据势力。然而,公孙瓒在短暂崛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