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友谅营中第一猛将,朱元璋唯一真正认可的敌军将领-张定边!

陈友谅营中第一猛将,朱元璋唯一真正认可的敌军将领-张定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17 更新时间:2024/2/6 7:47:58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身在红尘走一遭,是胜是负已无要,只求此生全力赴,只留身前身后名!

历史上有很多“打虎”英雄,以一敌十敌百的猛将,但是大多数却都是相貌粗鄙,行为野蛮。

而张定边英俊潇洒,行动飘逸,身材魁梧,留有五绺美髯,颇有一副武林中的“大侠”风范。

不,他就是武林中名副其实的“大侠”!

身在江湖,行江湖之事

很多人都看过金庸的小说

大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行为举止令人佩服,武艺高强万人莫敌,重情重义光明磊落。

张定边就是现实中的大侠!

他相貌伟岸,勇猛无敌,精通兵法,董天文,知地理,会医学,谈百家,急公好义,敢作敢为,他注定了不平凡!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张定边也曾有过三结义一段壮举。

陈友谅、张定边、张必先,黄蓬镇三结义

只可惜张定边虽是关羽,而陈友谅、张必先却不是刘备张飞

在元朝末年乱世中,张定边在未起事时就是一江湖大侠。

能文能武的张定边

自张定边投身陈友谅的起义事业后,随陈友谅转战各地……

定都武昌,征伐两江等地,所向披靡,屡战屡胜。

陈友谅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成为最强割据势力,这与张定边的能征善战是分不开的。

而由于

“史书往往都是胜利者著写的”

关于老张辉煌的历史记载并不多。

但我们可以想象,张定边能征善战,为陈友谅开疆拓土,迅速帮其坐稳第一割据势力,过程中的惊心动魄。

江以南惟友谅兵最强”——《明史》

即便是与徐达、常遇春等相比,也不逞多让。

可惜老张跟错了领导,导致最后无法建功立业,

我们可以从几件事情侧面的分析一下张定边!

第一件事:劝阻陈友谅称帝

陈友谅的皇位来之不正,是建立在血腥的政变之上。

陈友谅攻下太平城,成为了悬在朱元璋头顶上的宝剑

朱元璋何时人头落地,取决于陈友谅何时挥剑,陈友谅是这样认为的!

除掉了朱元璋这位大敌,夺天下便如探囊取物,陈友谅此时空前的膨胀。

于是他做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灭了他的老大徐寿辉“徐皇帝”!

陈友谅是这样想的,如今我兵威正盛,且今日也已扼住了朱元璋的咽喉

灭了“徐皇帝”,封赏自己身旁大将,则大家上下一心,气势最望,定可一举夷灭朱元璋,坐稳天下!

于是,陈友谅代替了“徐皇帝”,成为了“陈皇帝”!

对此,我们的主人公张定边出场了

“众人癫狂而唯吾独醒”

张定边就是那个唯一清醒的人,力阻陈友谅称帝,并为其说明称帝的种种弊端

大概内容如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老陈自起事起边开始做皇帝能,如今终于要成为皇帝了,哪里还听得进去其他之言

于是,不顾他人劝说,皇帝宝座,我来了!

陈友谅成为了“陈皇帝”。

陈友谅称帝后,封张定边为最高军事长官太尉

但张定边却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反而冷静的分析天下局势

几番劝阻陈友谅,不要急于称帝,可见张定边的远见卓识!

第二件事:劝阻陈友谅出兵江东桥

陈友谅称帝后,没多久便有一个“好消息”到来,朱元璋部大将康茂才要来投降自己

老臣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的“王霸之气”如此气势如虹,敌人主动前来投靠

喜的是自己即将一举破敌,消灭朱元璋,完成自己统一大业!

对此,很多人表示质疑,陈友谅的“王霸之气”真的有这么强吗,敌人主动来降,陈友谅没有怀疑吗?

答案还真是没有,老陈不是没有怀疑过康茂才,而是没有怀疑过自己

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无敌战舰,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百万雄师

在自己的绝对实力面前,敌人定会摧枯拉朽一般,被自己碾成碎末!

对此,张定边又扫兴的进行劝谏

康茂才无缘无故来投,恐怕有诈!

陈友谅对此,自然是说:

贤弟,不要过于谨慎嘛,此战定可一战定乾坤!

于是,陈友谅十几万大军开向江东桥

张定边见此,没有办法,只好尽自己所能,准备好一切,希望此战可胜

事实证明,存在侥幸心理是不对的

在这里要提一下背景,康茂才来投诚信说:

“康茂才镇守江东桥,江东桥为应天(朱元璋老巢)门户,且江东桥为木桥”

陈友谅想法为里应外合,直接拿下应天的门户江东桥(木桥,大船一撞便可撞开),在直取应天,打败朱元璋。

但是,放陈友谅来到江东桥却发现,此桥本根本不是木桥,而是石桥铁桥,根本撞不开,且康茂才也没有个影子

此时,陈友谅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但陈友谅颇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令船队开向较宽阔的龙湾,准备建立“根据地”,再寻朱元璋主力决战

陈友谅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其下船呢,朱元璋各部迅速杀出,喊杀声、奔跑声、混战声不断

朱元璋以逸待劳、陈友谅部将士疲惫,朱元璋知己知彼、陈友谅部慌不择路

结果自然是陈友谅部大败,十多万部队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幸好张定边早有准备,挺身而出,边战边退,硬是带陈友谅杀出一条血路,逃之升天

陈友谅此战,元气大伤!

此战可看出张定边的临危不乱,是“主心骨”似的人物!

第三件事:擒贼先擒王,万军从中,猛攻朱元璋

陈友谅江东桥大败,很是愤怒,决定重整旗鼓,再战

起初,张定边力劝,理由是:

“新败不久,边防不稳,不宜再战,应强边御敌,等待战机”

但同上几次一样,陈皇帝认为应以雷霆之势,速灭敌军,于是筑大船,6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向应天

鄱阳湖大战即将爆发……

鄱阳湖大战,张定边显神威,发现朱元璋帅船后,“擒贼先擒王”,勇往直前,连斩朱元璋三元大将

而此时不巧,朱元璋帅船碰巧搁浅,形势十分危机,幸好有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

张定边不得不退,朱元璋方化险为夷

张定边在此次斩首朱元璋的过程中身中数十箭,也未曾吭声,可见他的勇猛

张定边,此次虽然失败了,但他“万军丛中取敌将”的气势却令无数人胆寒,无数人敬佩,包括敌人。

无奈,朱元璋“火攻”陈友谅,陈友谅部大败,无力回天,被困于鄱阳湖

“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明太祖实录》

最后,陈友谅本人也在突围途中被流矢射中眼睛、贯穿头颅而死

“友谅在别舸,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明太祖实录》

陈友谅部大多数投降朱元璋,张定边痛定思痛,硬是待着陈友谅的尸体以及他的儿子陈理,杀出一条血路,逃回武昌。

此战,可见张定边的勇猛与忠义!

终是一场空

张定边带陈友谅的儿子回到武昌后,立陈理为帝,严防死守,准备做困兽之斗

朱元璋率大军围困武昌城,长达四个月之久,后张定边的的三弟张必先也被朱元璋擒获

武昌城中,弹尽粮绝,皇帝陈理等人也再也坚持不住,宣布投降

陈汉王朝覆灭!

关于张定边最后的归途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是,随小皇帝陈杰理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为赢得人心,以及私人对张定边的欣赏

并未为难这个曾经一心要取自己性命的人

而是封了他一个爵高位低的职位

张定边投降后心如死灰,再无心于纷争

归隐于山野之间,终年九十岁!

二是,张定边不甘心失败,率领一支效忠于他的军队,誓死突围

起初还无朱元璋打游击战,但是张定边认识到已经无力回天

最后只好解散了军队,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天涯,成为一名江湖中的大侠,享年九十岁

三是,遁入空门

张定边失败后,再也无心红尘,隐姓埋名,遁入佛门,成为了一位得道高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寿终正寝,享年九十岁!

无论是那种结局,均有一个共同点,“寿终正寝”!

这也是人们对这位“有情有义、不同凡响、英雄人物”的美好祝愿吧!

时刻录品历史

张定边作为失败者,却被所有人所尊敬,即便是一向“成王败寇”的史书,也不忍心对张定边进行抹黑。

虽然正史中记载张定边的史料不多,但我们可以想象,张定边为陈友谅开疆拓土的那种豪情与辉煌。

倘若,张定边跟对了领导,他一定是那种可以与徐达、常遇春等名将争锋的人物!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轼当年“高考”,欧阳修是主考官,两个人有点矫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的高考又快到了,我想起了当年苏轼参加“高考”的逸闻轶事。大家知道,苏轼是千古有名的学霸,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诗文写得好,琴棋书画酒诗茶无一不好。苏轼18岁结婚,第二年便启程上京赶考,也就是去参加当年的高考。事有凑巧,那年正巧欧阳修被任命为主考官,那个时代流行的是华丽奢靡的文风,苏轼的父亲苏洵最讨

  • 朱元璋去世,藩王不准进京,朱棣:我派3个儿子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太子朱标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朱元璋被迫培养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而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们都在外地就任藩王,建文帝虽然已经成年,但毕竟是晚辈,朱元璋死之前,为了稳定大局,下令各位藩王不得来南京奔丧。但父亲去世,儿子不来,怎么也说不过去,所以,在建文帝的建议下,朱元璋同意,允许藩王派儿子

  • 靖康之耻有多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这两个皇帝的无能,他们被女真族打败并且俘虏。当时整个皇室里,加上皇亲国戚,以及宫女太监共计一万多人,全部被女真人,给俘虏到了他们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境内。当然皇室里的人,也不是一个都没逃走,至少当时的康王赵构就成了漏网之鱼,他在逃跑之后,被大臣们拥立为了皇帝,赵构就是南宋的开国之君宋高宗。

  • 老三晋王朱棡突然去世,导致朱元璋不得不在临终前出手对付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王朱棡简介,晋王朱棡扮演者李雨轩,朱元璋三儿子朱棡后代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事,从第十子鲁王朱檀、第八子潭王朱梓、嫡长子皇太子朱标再到嫡次子秦王朱樉,朱元璋已经承受了好几次,多一次不多少一次不少。但是这次嫡第三子朱棡的突然去世,让老皇帝此前为了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继位而做的布置,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在后来的历史中被证明是致命的。朱元璋剧照内有皇

  • 此人自称乾隆七代孙,手上扳指价值千万,每年穿龙袍戴皇冠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亲后裔手戴乾隆扳指,金扳指图片,清代扳指价格

    这个人接受采访的时候,自己告诉大家,他的一个名字叫爱新觉罗·恒绍。而他出生的地方刚好是曾经的皇族的一处地方,而那里也的确出现了不少的皇帝。只不过现在的这个年代,人们已经不相信这些了,所以大家都怀疑这个人是不是骗子。但是这个人也没有去反驳别人的,而是用一些行动来告诉大家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他向外人展示了

  • 大清秘史之-勤政皇帝雍正为什么发大义觉迷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反贼罪证,《大义觉迷录》的由来雍正六年(1728年),秋,西安城。一顶八抬绿呢大轿正晃晃悠悠地向总督衙门行进,轿上坐的非是旁人,正是大清王朝三等公爵,参赞军机大臣,陕甘总督岳钟琪。岳钟琪的轿子眼看就要进入总督衙门了。这时候,斜刺里忽然窜出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汉子,手捧一封书信高声喊喝,说有重要书信要递

  • 一枚普通版本的“鄂”字大清铜币收藏空间却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是普通的钱币但是里面也有比较值得我们收藏的钱币,我们如果有关注拍卖会的话就会发现里面也有一些普通版的大清铜币居然也能过五位数成交,上面这枚钱币就是当时在北京一家比较知名的拍卖行在2020年秋季拍卖会上成交的一枚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鄂”二十文。它的介绍是,铸造深峻精美,版底原光大部留存,如此完好

  • 延禧攻略:袁春望身世揭秘,他不但是乾隆的兄弟,母亲身世更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袁春望个人简介,延禧攻略袁春望的大结局,袁春望电视剧全集观看

    其实太后就是乾隆的生母钱氏,她在太行山舍身救夫,被土匪玷污后生下了袁春望。雍正感念钱氏的大恩,就将其名义上刺死,实际上改名成为了钮祜禄氏。这其中的设定,明显参照了《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这本史料记载雍正登基后,他的嫔妃也各有封赏,格格钱氏就被封为了熹妃。这熹妃,其实就是乾隆的生母,也就是钮祜禄氏。乾

  • 淳儿第一次邀宠时,甄嬛暗示地说了一句话,雍正眼睛一亮当晚宠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甄嬛用什么哄淳儿,雍正养淳儿的真实原因,淳儿对甄嬛的评价

    淳儿在甄嬛传里面算是很倒霉的一个妃子,和被皇子看上,却被雍正拖下去打死的瑛贵人不相上下了,都是含冤而死的。只是瑛贵人好歹还活了三集,淳儿却是只露了个脸,侍寝之后就被害死了。简直不能更憋屈了。不过淳儿是不是真的毫无心机呢,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后宫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如果真的毫无心机,估计也活不了多久

  • 她曾为如懿报仇,历史上陪伴了乾隆一生,最终活到了92岁高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最后对如懿说的话,乾隆与如懿恩怨,如懿死前对乾隆说的四个字

    历史上的乾隆可不似电视上那么深情,在乾隆还是皇子时,就很好色,但是府邸里就有许多女人,陈氏也是在乾隆还是皇子时就已经入府,不过地位却很低下,只是位格格而已!后来乾隆登上皇位,自然这些跟随自己的女人也要进行封赏,因为陈氏没有家庭背景做支撑,也不受宠,所以只封了个常在,仅在答应之上!第二年,陈氏晋升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