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大国晋国历史的结束。
而分裂晋国的三家:韩、赵、魏也分别成为了“战国七雄”。
早在战国初期,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还成为了能够和秦国相媲美的军事大国。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得出晋国曾经的强大。
而且晋国也确实在“实战”上吊打了秦国。
1.晋国到底有多厉害?
[var1]
抗衡楚国,恢复中原。
春秋初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国日益强大,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成为了南方势力范围最大的国家。
之后的楚国也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继续依靠其强大的军事作战能力肆虐中原。
黄河下游的国家深受其害,包括宋国、齐国等曾经的老牌强国都受到了它的攻击。
一些小国,诸如鲁、卫、陈、蔡、郑等更是直接投降了楚国,成为了楚国的附属国。
就在楚军兵锋不可挡的时候,晋国的崛起成为了北方国家最后的救命稻草。
[var1]
PS:如果不是晋国的崛起挽回了局面,楚国势力会进一步增大,甚至有可能提前统一,建立楚朝。
公元前632年,楚国和晋国爆发城濮之战,让在中原无往不利的楚国军队吃了一个大亏。
[var1]
之后晋国乘胜追击,大破荆楚入侵中原的势力,逼迫楚国不得不灰溜溜的逃回了铜钹山以南的地区,让中原再次有了安宁。
而那些小诸侯国本来就是畏惧楚国的武力才被逼无奈选择了依附,如今楚国战败,它们纷纷选择了反水,脱离楚国的掌控,回到中原的怀抱。
之后的这些小国感念晋国的救援,选择了让晋国成为“领导国”。
[var1]
与此同时,晋国国君还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获得了代行“天子权力”的“假节钺”,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周天子实行讨伐“不臣”诸侯的权力。
这个时期的晋国,单凭国力,无疑是吊打所有诸侯国的存在,哪怕秦国也不例外。
公元前627年,秦与晋爆发了崤山之战,这是秦晋争霸时期最重要的战役,晋国最后以微弱优势获得了胜利。
[var1]
之后的晋国一路开挂,公元前625年、公元前620年令狐之战,晋国全部都是大获全胜。
屡次失败的秦国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努力,想要一雪前耻。
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秦国再次出兵攻打晋国,双方爆发了辅氏之战,晋将魏颗大败秦国。
晋历公继位之后,与秦恒公签订了“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后来由于秦恒公急功近利,撕毁了盟约。
公元前578年,晋国率领小弟诸侯国讨伐秦国,大败秦军。
[var1]
之后要不是楚国不甘心之前的失败,卷土重来,可能就不会有秦国后来一统天下的局面了。
综上所述,在春秋时期,晋国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基本上吊打了所有诸侯国,包括秦国在内。
可惜晋国国内存在“公卿权力过大”的问题,并且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终导致三家分晋发生,曾经叱咤中原的晋国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过去。
[var1]
三家分晋之后初期,由于对晋国的强烈认同感,所以三家保持了基本上的“和平”。
其中,魏国作为主导国更是成为了“风光一时”的存在。
到了魏文侯时期,魏国制定了“先灭秦国,然后争霸天下”的作战策略。
这个策略很有远见,公元前419年,魏国一路向西,渡过黄河,排除万难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地区)地区构建城池。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战斗,魏国终于彻底掌握了河西地区,此时的魏国已经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var1]
后来由于中山国战争的爆发,使得魏国只能两面作战,再加上赵国的阻挠,三晋联盟也因此彻底瓦解了。
PS:魏国与中山国并不接壤,中间横插着赵国的土地。
如果魏国一意孤行,势必会侵犯赵国的利益,让赵国陷入尴尬的局面。
这次的矛盾使得赵国对魏国的好感荡然无存,也使得“三晋联盟”成为了一纸空谈。
如果魏国可以坚持他们之前的国策,一路向西,灭掉秦国,使得魏国从此拥有一个稳定且坚固的大后方,又怎么会让他们如此被动呢?
后来魏国坐视秦国发展,并成为了秦国的主要打击对象,国力不断衰弱,最终成为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奠基石。
[var1]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