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影响隋唐两朝历史的“鲜卑族”,它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

影响隋唐两朝历史的“鲜卑族”,它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07 更新时间:2024/2/6 20:23:48

晋末袭扰边郡的目的不单纯为了人口财货,更多是为了侵占土地,这一点唐长孺先生曾论及:鲜卑族和以上各族都不同,自从汉末檀石槐死亡之后,以后轲比能继起,虽然不能恢复檀石槐的规模,但始终保持塞外的势力,西晋初期慕容、宇文、段、拓跋诸部还是保持独立的形态,出入边塞内外,侵扰北境州郡,他们之入居北境乃是侵占中原土地,与其他各族之由于征服而内徙,受州郡管理的状况有别。

由此可见,鲜卑民族的迁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章从基本史料入手,综合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十六国至北魏时期三部鲜卑迁徙、分布情况。前燕的历史以东晋永和六年为界限,在此之前前燕只是割据辽东一带的区域政权,此年后赵天王石虎病死,国内大乱,慕容儁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征战,于永和八年消灭冉闵势力,占据中原广大地区,并正式独立称帝。

此前后,东部鲜卑的分布也有较大变化。慕容氏最早聚居于棘城,而棘城为昌黎郡辖县,晋愍帝建兴年间,慕容庳的势力己经包括西晋的昌黎郡和辽东国,不然晋愍帝不会封其为“昌黎、辽东二国公”,而此时慕容E尚未完全控制平州。

关于鲜卑族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永嘉五年控制幽州的王浚以“妻舅崔毖为东夷校尉”,东夷校尉是曹魏时设置的统领辽东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治所在辽东国襄平县,崔毖担任此职,并兼任平州刺史,也拥有相当的势力。晋元帝太兴二年慕容庚逼走崔毖,吞并其部众:“庳悉降其众,徙焘等于棘城,待之以宾礼。”

至此慕容庳完全控制平州,并于次年派裴嶷南赴建康,东晋朝廷承认这一事实,慕容庚所统东部鲜卑主要分布于平州的昌黎郡、辽东国、乐浪郡、玄菟郡、带方郡,由于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前燕政权还设置了一些侨州郡县以安置汉族流民。

此后段部鲜卑主要分布于辽西郡,段部鲜卑的聚居区域,《晋书?慕容庵载记》中有“段末波初统其国,而不修备,庚遣銑袭之,入令支,收其名马宝物而还”?的记载。

通过上述史料记载,段部自晋末入居辽西郡以后,主要分布于辽西、北平二郡,以令支为都城,段部所置北平、渔阳、上谷、代郡治所己不可考,北平相似为西晋北平郡,其余郡应为辽西、北平郡所分置之侨郡。

东晋永和六年后赵主石虎病死,国内大乱,前燕主慕容儁于此年击败后赵幽州刺史王午,进占幽州。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征战,于永和九年击败冉闵,占领原后赵的疆域后,前燕版图拓展至中原广大地区,原聚居于辽东地区的鲜卑族也大举内迁。

东晋永和八年前燕主慕容儁称帝,“因以永和八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建元曰元玺,署置百官”,五年后,前燕将都城从蓟迁往邺都,而此前前燕都城己经迁徙过两次,最早在棘城,慕容庑迁往龙城,进占幽州后慕容儁迁往蓟,中原形势稳定后又迁往邺都。

因此龙城、蓟、邺为辽东慕容氏鲜卑内迁后主要聚居地。而内迁慕容鲜卑的人口,《晋书慕容曄载记》记载“坚徙障及其王公以下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而这四万户鲜卑西迁后的分布,可从前秦淝水战败后,西迁入关中及附近鲜卑起兵反秦的情况加以考察:长安城内。鲜卑人口千余人,主要贵族有前燕末帝慕容障,慕容绍之兄慕容肃,慕容垂之子慕容柔,孙慕容盛。因慕容障、慕容肃“阴谋结鲜卑为乱”,因此苻坚“先杀肃,乃杀皞及其宗族,城内鲜卑无少长、男女,皆杀之”。

华阴。原秦北地长史慕容泓“亡奔关东,收集鲜卑,众至数千,还屯华阴”,后来慕容冲兵败投奔慕容泓,后来386年慕容永率领这支鲜卑东返时,已有“男女四十万口”,这四十万鲜卑应是苻坚灭燕后迁徙的“四万户”东部鲜卑的人数。

平阳。慕容冲为平阳太守,有众两万,后被前秦将领窦冲击败,慕容冲率八千鲜卑骑兵投奔慕容泓。西迁至关中的鲜卑四万余户四十万人,前秦败亡后经过几次分合,最终由慕容永控制,慕容永从关中东返后占据并州,在长子称帝,建立西燕政权。

西燕主要为原前燕慕容皇室、贵戚内迁入关中的力量组成,中心城市为长子、台壁。前燕残余势力的另一支为慕容垂,慕容垂依靠原前燕在中原、辽东地区的势力,于东晋太元九年重建燕国,很快恢复前燕的疆域,并于太元十九年攻灭西燕。

后燕时期,鲜卑主要聚居的城市,除邺都、龙城外,襄国、中山、信都、蓟、广固也都是鲜卑族聚居的重要据点。

通过对上述历史线索的梳理,可以大致得出西晋十六国时期东部鲜卑迁徙、分布的一般规律:辽东慕容庳以原西晋辽东国、乐浪郡为根基,先后讨平段部、宇文部,统一东部鲜卑。东部鲜卑350年起向中原地区发展,先是占领幽州,都城从龙城迁至蓟,击败冉闵后控制山东广大地区,357年都城迁至邺都。

370年前秦吞并前燕,邺城附近的东部鲜卑4万户被西迁至关中、河东一带。383年前秦淝水战败后,西迁之东部鲜卑在慕容泓、慕容冲、慕容永等人的率领下,攻占长安后东返,以台壁、长子为中心,占据并州8个郡建立西燕政权。

而原前燕吴王慕容垂,在河北、辽东鲜卑势力的拥护下,于384年建立后燕,394年攻灭西燕,再次统一东部鲜卑诸部。北魏向中原发展后,396年击败燕军主力,河北地区迅速被拓跋鲜卑控制,此后慕容氏鲜卑分为两部分,北部返回辽东故地建立北燕政权,北燕政权的性质,409年以前为慕容氏鲜卑统治,409年以后被汉人冯跋控制,436年亡于北魏。

北归鲜卑主要据点在龙城。南迁鲜卑由慕容德统帅,于398年南迁至滑台:“隆安二年,乃率户四万、车二万七千乘,自邺将徙于滑台。”此后慕容德控制了青齐地区,于400年建立南燕政权,南迁鲜卑主要据点为青齐地区的广固城。

410年东晋权臣刘裕北伐灭南燕后,南迁的慕容氏鲜卑大部被刘裕诛灭:“执超,斩其王公以下三千人,纳口万佘、马两千匹,夷其城隍,送超于建邺,斩之。”由此可见,以慕容氏为主体的东部鲜卑,西晋末据有辽东,从四世纪中叶起,曾两度控制以河北为中心的山东地区,建立过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五个政权,南迁之部分被东晋刘裕诛灭,北魏进入中原地区后,归附的慕容氏贵族在道武帝天赐末年被诛除殆尽,其余平民则融入拓跋鲜卑。

中部鲜卑之分布按照《魏书?官氏志》的统计,中部鲜卑的构成分三个部分:拓跋本部,即所谓“宗室十姓”;内入诸姓,共有98个部落;四方诸姓,共10个部落。中部鲜卑的分布变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代国时期,北魏平城时期,北魏洛阳时期。

北魏建立前中部鲜卑分布

北魏建立前中部鲜卑之分布中部鲜卑主要为拓跋部,拓跋部早期历史,包括其族源、内徙前的分布等问题,田余庆、李凭等学者己有较为完整的研宄成果,笔者就晋末十六国至北魏时期拓跋鲜卑的分布情况进行考证。

由此可见,西晋末年,拓跋部首领拓跋骑驰曾率部众在晋阳附近救援司马腾,永嘉三年拓跋猗卢率领拓跋部从云中进入雁门,并利用当时北方大乱的政治形势,迫使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把楼烦等五个县封给他,而楼烦等五县之地就是拓跋鲜卑内徙后最早的聚居地,晋愍帝时期又把常山郡封给拓跋猗卢。

东汉时期雁门郡基本区划

东汉时期雁门郡基本区划与西汉时相同,《续汉书?郡国志》记载雁门郡所辖十四县中仍有楼烦县,对此李晓杰考证,“盖在建武二十六年以后,雁门郡己达《续汉志》所载十四城规模。此后至东汉末年以前亦未闻雁门郡领域有何更动。”

根据《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史料的记载,雁门郡在东汉末期荒废,楼烦县也于此时废弃。曹魏时期曾复置雁门郡,根据谢钟英《补三国疆域志补注》考证:“今据《三国志》补阴馆、楼烦,移新举之平城来属。

据《晋书》补剧阳,据《一统志》删后人为七县。其境东界代郡,南界新舆,北逾句注。今山西大同府之浑源州、应州、山阴,朔平府之朔州及代州繁畤皆其地。”?针对谢钟英的考证,胡阿祥师指出:“今二县不见于《晋志》雁门郡,其或省或存,又无文献予以旁证,故今不从。”

可见曹魏复设雁门郡后,没有恢复楼烦县、阴馆县的行政区划。西晋时雁门郡在曹魏基础上有所拓展,《晋书?地理志》载西晋雁门郡有“广武、原平、汪陶、崞、繁畤、平城、葰人、马邑”,因此《晋志》所载八县符合西晋政区设置。

由于缺乏文献记载,综合上述学者的考证,晋末应无名为“楼烦”、“阴馆”的县级政区,因此拓跋猗卢所占据的“楼烦”、“阴馆”应为汉末楼烦县、阴馆县的废城。根据谢钟英考证的曹魏雁门郡区域,以及西晋雁门郡所领县,可以看出,拓跋骑卢所占“楼烦等五县”的区域,大体在今天山西的朔县、应县、浑源、宁武一带,即晋北地区,呈“西南一一东北”向的狭长型分布。

而这片区域也是鲜卑拓跋部内徙后最初分布的区域。拓跋猗卢占据雁门郡以后,至339年其孙拓跋什翼键正式建立代国,并以盛乐为首都。定襄原为汉郡,汉末陉北郡县荒废后,魏晋复设的部分郡县中没有定襄郡。

《晋志》记载西晋新兴郡辖有定襄县,故笔者推测盛乐可能为定襄县下之城邑。因此在拓跋什翼键正式建立代国后,除塞北草原地区外,拓跋鲜卑主要分布在原西晋雁门郡、新兴郡、常山郡部分区域。此后直至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拓跋鲜卑再未向中原拓展,而是局限在原西晋雁门郡以及陉北地区。

拓跋鲜卑长期局限于代北地区,一方面是迫于当时中原的形势,后赵、前燕、前秦的武力都很强盛,前秦还在376年一度灭亡代国,实力弱小的拓跋部无法再向内地发展。

由此可见,在386年以前,拓跋鲜卑主要分布在雁门郡的楼烦、阴馆、繁畤、崞、马邑五县,其中楼烦、阴馆据上文考证并非西晋政区,疑为拓跋猗卢所部占据了汉末的废城,重设的政区,新兴郡的定襄、盛乐以及常山郡的真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没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事件,晋国能不能吊打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大国晋国历史的结束。而分裂晋国的三家:韩、赵、魏也分别成为了“战国七雄”。早在战国初期,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还成为了能够和秦国相媲美的军事大国。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得出晋国曾经的强大。而且晋国也确实在“实战”上吊打了秦国。 1.晋国到底有多

  • 唐代贵族有昆仑奴仆,新罗奴仆,菩萨蛮“三大享受”,有何妙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的奴仆,唐朝被贬为奴籍的有哪些人,唐代贵族的奢侈生活

    富人也有享受生活的要求,上层社会的人享受生活是有节制的,奢侈的,有意义的。现代人希望用各种各样的奢侈品来装饰他们的富裕生活,从衣服、珠宝到豪华汽车和行李,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的许多方面。例如,在唐朝,人们问你是否认识昆仑奴,新罗国的伴娘和菩萨。在唐朝人眼里,这三样东西是贵族家庭的标准,如果一个贵族家庭

  • 商丘宋国故城墓志铭实证“城摞城” 墓主人叫“阎大娘”或许不超16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现场考古发掘的墓志铭可以看到,被清理出来的两块墓志铭字迹清晰可见如下字样:“维天宝十二载,岁次癸巳九月……睢阳郡柘城县故人阎大娘记。”墓志铭砖完整记录墓主人的身份、出生地、去世年代等,为明确宋国故城“城摞城”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佐证。[var1]“墓志铭上的时间写的是‘天宝十二载’,

  • 商丘宋国故城墓志铭主人“阎大娘”是个年轻姑娘 年龄在13岁到16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3月26日,《河南日报》以《商丘宋国故城考古现场发掘出唐代墓志铭》为题,报道了宋国故城考古现场发现了6座唐代墓葬,并发掘出唐代墓志铭,为明确宋国故城“城摞城”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佐证的消息。[var1]3月28日,商丘宋国故城考古现场又有新进展,发现墓志铭的墓葬主人

  • 魏晋南北朝复原图,我们的服饰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谈谈魏晋南北朝服饰,赵姬相貌复原3d图,服饰复原

    这是南北朝的服饰!配色比较鲜艳,有透漏出古典美,而整个服饰显得仙气缭绕!整个服饰都是宽衣大秀,衣袂飘飘,这就是“魏晋风度”在服饰上的体现!

  • 说春秋,秦国名将王翦灭掉六国中的三个,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翦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灭赵燕和楚国的战争中。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秦军打算消灭赵国,这是赵国大将李牧带兵阻挡,让秦军将领很是忌惮。于是王翦采用反间计,利用郭开除掉李牧,然后顺利消灭赵国。[var1]公元前227年在荆轲刺秦后,秦王大怒,派王翦消灭燕国,王翦在易水河畔大败燕军消灭燕国。公

  • 说春秋,李斯太过有才惹吕不韦嫉妒,差点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李斯刚到秦国就抱着养去投靠他。当吕不韦得知郑国之所以会修郑国渠都是李斯在背后筹谋的时候,他就非常的生气。之所以吕不韦会生气,是因为他很嫉妒。李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能悄悄地干出这么大的一件事,足以说明李斯的才能很不简单。[var1]吕不韦很害怕他来到秦国会把自己取而代之。但是他又不能直接杀

  • 异兽形汉白玉镇,唐代,高13厘米,底座长14厘米,宽11.5厘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床、榻铺席后,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还要在席子的四角上放置镇。唐代镇发现较多,大多数的材质为珉(mín)玉或滑石。根据史料记载,长庆年间蔡州进贡过珉玉棋子。从出土的唐代围棋子等文物来看,这种所谓的珉玉就是现在俗称的汉白玉,由于真玉难求,所以珉玉在唐代使用很多。汉代到隋唐时期,玉镇上经常出

  • 李斯吐槽六国,高瞻远瞩不同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说道:”韩国,自申不害变法失败之后便无大争之心,朝秦暮楚,苟活于世,可惜韩非一身才学不被重用。魏国商鞅,张仪,公孙衍、,范睢等人才不能为魏国所用,却都跑到秦国为秦国服务。[var1]楚国地大物博,但贵族之间,勾心斗角,使楚国成为一盘散沙。齐国偏安一隅只求自保。燕国无能臣良将,又无明君雄

  • 说春秋,郭开杀掉廉颇和李牧亡掉赵国,赵王还以为他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郭开本来是太子赵偃的伴读,很会阿谀奉承深受赵偃的喜爱。在赵偃成为赵悼襄王后,更是倚为心腹。由于以前老将廉颇曾过他,他一直怀恨在心。在一次廉颇攻打魏国已经取得胜利的情况下。郭开向赵王进谗言说廉颇功高镇主向来就有野心,要赵悼襄王收回兵权。[var1]赵悼襄王对他言听计从,让武襄君乐乘去前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