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出现过几次托孤事件?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出现过几次托孤事件?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98 更新时间:2023/12/9 4:30:43

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白帝城托孤,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白帝城托孤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作为托孤大臣,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平定南中。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就白帝城托孤来说,无疑是三国时期成功的托孤。与此相对应的是,三国时期也有不少失败的托孤。其中,在笔者看来,就以下两次托孤来说,就直接导致皇帝被废甚至江山易主的后果,可谓三国时期最失败的两次托孤。

孙权托孤

一方面,就孙权托孤来说。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等大臣入朝,委托后事。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在孙权托孤时,总共指定了五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会稽太守滕胤、荡魏将军吕据、宗亲侍中孙峻。从孙权的角度来看,选择的五位托孤大臣中,不仅有文有武,还有东吴宗室孙峻,在互相制衡之下,这五位托孤大臣自然可以辅佐太子孙亮,以此确保其坐稳东吴皇帝的宝座。但是,孙权做梦都想不到,他的这一次托孤安排,却会成为三国最失败的托孤之一。他本来选好的这五个顾命大臣,竟全部死于非命,导致东吴动荡,托孤的皇帝更是被废。

在孙权去世后,孙弘因素来与诸葛恪不和,故而隐瞒了孙权的死讯,欲矫诏除掉诸葛恪,被孙峻告发。后诸葛恪请孙弘议事,于座中将其诛杀。然后是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为皇帝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峻死前,将后事托付给堂弟孙綝。吕据听说听说孙綝代替孙峻辅佐朝政,勃然大怒,与各都督联名上表立滕胤为丞相。孙綝知道后,派兵攻打吕据,吕据战败,自杀身亡,然后又派人攻击并诛杀了滕胤。就这样,孙权的五个顾命大臣都死于非命。

公元258年,东吴皇帝孙亮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由此,对于孙权托孤的幼子孙亮,并没有坐稳皇帝的宝座,反而失去了皇帝之位,甚至被逼自杀或者被毒杀。而这,自然是孙权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孙权托孤导致的内乱,直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各个托孤大臣之间的倾轧,也让东吴的人才严重损失,甚至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曹叡托孤

另一方面,曹叡托孤也是三国时期非常失败的一次托孤。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魏明帝曹叡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魏明帝拉着他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答应了魏明帝托付的嘱咐。当天,魏明帝曹叡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六岁。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即位。一开始的时候,司马懿、曹爽这两位托孤大臣共同辅佐曹芳,促使曹魏迎来了比较平稳的局面。但是,伴随着大将军曹爽的率先发难,两位托孤大臣展开了殊死较量。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从而执掌曹魏大权。同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朝政。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通过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

最后,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在司马师之后,司马昭继续执掌曹魏大权。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由此,魏明帝曹叡的这一次托孤,直接导致曹魏江山易主,促使司马懿后人建立的西晋王朝,取代了曹魏王朝。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东吴,从而彻底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

标签: 托孤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古代人们喜欢把东西装在袖中,为何不会掉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从很多古装剧当中,都可以看到古代人的东西都是装在两个袖子里面的,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片土地经过了无数次的分分合合,朝代也在不断更替中,并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局面。而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注定了社会发生变化。当然,这些变化有的比较轻微,没有给社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 为什么明朝不适合做武侠小说的时代背景?具体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武侠小说,历史解密

    有位网友说:“个人认为,最适合写武侠小说的历史时期,应该是各种矛盾激化最为激烈的年代。皇帝、忠臣、奸臣、宦官、锦衣卫、东厂、西厂、倭寇、百姓、民间组织、帮派,每一个元素之间都存在矛盾,都可以当作写作的材料。”显然,他说的这个时期就是明朝。但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明确以明代为背景的,

  • 杨广三下江南看琼花,历史上真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杨广三下江南看琼花,历史上真是这样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炀帝杨广,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隋朝第二任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史书记载,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

  • 北宋著名隐士潘阆,有哪些生平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著名隐士潘阆,有哪些生平趣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潘阆[làng]是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隐士,生年不详。听听他的名字就很奇葩,字梦空,号逍遥子,江苏扬州人(一说为河北大名人),性情疏狂豪放,放荡不羁。潘阆年轻的时候,在汴京讲堂巷开了一家药铺,按说你一个卖药的好好做买卖才是正事儿,可

  • 钟会的出身如何?他为何要起兵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钟会,历史解密

    钟会出身士族名门颍川钟氏,他的父亲是曹魏重臣钟繇。钟会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炼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别看当时钟会年纪不大,却与王弼齐名。二十几岁时,钟会就成为司马师的幕僚,司马师说他有王佐之才。钟会为司马师、司马昭出谋划策,平定淮南的叛乱,深得信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

  • 古代丫鬟的卖身契一般都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丫鬟的卖身契一般都写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剧里面常有这种情形,大小姐身旁总会跟着一个保镖丫环侍奉着,因此能够跟仇敌说说笑笑,没事两人还能一起嬉戏嬉戏,但这在古时是真实存有的吗?答案很大是否定的,假如是这种,那潘奥尔的封建制度就并非潘奥尔的封建制度了,直接就晋升为成法治,百姓还

  • 清朝御膳讲究“食不过三”,皇帝真的会照做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御膳讲究“食不过三”,皇帝真的会照做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甄嬛传》当中,皇帝前去景仁宫陪皇后用膳,尝到了一道鸭子汤觉得味道很好,于是就让剪秋帮自己再盛一碗,但被皇后宜修拦住,宜修的说法是“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这道鸭子汤虽好,可已经是第三碗,皇上若再要动筷,恐怕这道汤十天半

  • 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元帝生平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元帝生平有哪些事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宣帝之后的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元帝刘奭,陵墓又回到了咸阳塬,位于今天咸阳周陵镇新庄村东南,称作渭陵。汉元帝刘奭是刘询和民女许平君的儿子。刘询做了皇帝以后,不忘糟糠之妻,顶着霍光的压力,立许平君为皇后。 对于他们爱情的结晶刘奭,汉

  • 太平天国是“四不像”政权,为何这样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是“四不像”政权,为何这样说?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洪秀全原名仁坤,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一户普通农家,兄弟三人,长兄仁发,次兄仁达。父亲洪镜扬有几亩土地、两头牛,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洪秀全希望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光耀门第。嘉庆二十四年

  • 李存勖有哪些功绩?为后唐改善官制、开疆拓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代,李存勖,历史解密

    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袭破郓州,而后在德胜城、杨刘城等地与梁将王彦章、段凝交战数月,将梁军主力拖在山东一带。是年十月,李存勖采取降将康延孝之策,轻骑直取汴州,一路连破中都、曹州,仅用八天便进抵汴州城下,逼得梁帝朱友贞绝望自杀,灭亡后梁。后梁将帅纷纷来降,所属节镇州府尽归后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