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铜雀台并非是锁二乔,其实是深深的锁住了曹植

铜雀台并非是锁二乔,其实是深深的锁住了曹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6 更新时间:2024/3/11 0:58:58

曹植是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健,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自幼聪慧下笔成文,被曹操认为是最能成大事者,也是曹操的骄傲。然而一首七步诗留给后人的却是曹植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实际上曹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才盖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文武双全的曹植压抑了心中的英雄气概呢?

在小编看来,除了曹植狂放的文人秉性之外,《铜雀台赋》的问世也成为他心中难以言说的宿命。在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了袁氏三子,北征乌桓,基本平定了北方。就在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了这个铜雀台。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架设飞桥相连。曹操召集文武大臣在台前进行比武大会,也令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曹植下笔成章,作出了这部传世之作品,就是《铜雀台赋》。曹操一看,自己的三儿子还真给他长脸,听完之后也感觉非常不错,于是大加赞赏,并当场封曹植为平原侯,还勉励说“斯当之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何不免哉”。但是曹操没有料到自己的一句话给儿子带来什么样的人生灾难。自打《铜雀台赋》的问世,20岁的曹植便身不由己的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阴谋陷阱之中。

少年时的曹植有冲杀战场的凌云壮志,所以从小他勤学武艺,学得剑术,刀法,骑射等诸多本领。青年时的曹植曾经多次随父出征,去后又独自率兵打仗。几乎每次都能够凯旋而归,不愧是一名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曹操一向都非常重视人才的,但是曹植不是长子,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的话就必然要打破立长不立幼这个老规矩,曹操对曹植表现出了特别的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其为嗣”。

曹操对于《铜雀台赋》的褒奖,即让曹植感到了无比的陶醉,还有对王位的憧憬。同时也让身为长子的曹丕对这个弟弟产生了记恨之情。也为以后曹植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三国志》里面并没有杨修帮助曹植谋划的记载,但是却对曹植的文人秉性进行了传神的刻画,里面有这样一段“有一次曹操想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兵权的象征,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啊。结果曹植在出征之前是伶仃大醉。曹操派人去传曹植,传了好几次都没有传来,曹操一气之下就取消了曹植带兵出征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标签:

更多文章

  • 李清照批评了三个人不会写词,最后三个人的成就却都不低于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这样一个才女,如果她认为的人不会写词,一般人也一定会认同李清照的观点,但是,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李清照在《词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晏殊、欧阳

  • 金兵抓走宋朝后宫上千宫女嫔妃,唯独此皇后幸免,只因两次火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不过在宋哲宗亲自接管朝政的前一年,也就是他老祖母皇太后去世前的一年,召了数百女子入宫进行选妃和皇后,但是宋哲宗的老祖母就看中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姓孟,当时16岁,跟宋哲宗刚好同岁。宋哲宗的老祖母下了一道懿旨,说“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孟氏就这样被封为了宋哲宗的皇后。但是这孟皇后(以下篇幅全部

  • 曹丕40岁,曹叡36岁,父子二人为何都早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曹丕曾经问相术大师朱建平自己能说多少岁,朱建平说是80岁,但是40岁时有小灾难,如果运气不好只能活40岁。40岁那年,曹丕亲征伐吴,被徐盛用火攻打败。当时秋冬交替,长江水雾弥漫,感染了风寒,曹丕一病不起,回到洛阳就去世了,恰好40岁。按现代医学判断症状,曹丕应该是得了肺结核。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判断曹丕

  • 蓝玉奸杀北元后妃后,才导致两万多人被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蓝玉被杀是哪一年,蓝玉占有北元王妃吻戏,山河月明中蓝玉羞辱北元王妃

    其一:蓝玉奸污北元皇妃这件事儿,在史料上却有。但与被朱元璋剥皮填草没有必然直接联系,5年后蓝玉才被杀。对敌人进行侮辱在古代很正常,蓝玉虽然这样做肯定有罪,但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只是对其进行教训而已。希望他有所收敛,但蓝玉不知进退终于导致被杀。其二,也无族灭两万之理。蓝玉家族怎么可能有两万多人?两万多人

  • 爱人才还是恨人才,三个功臣助刘邦赢天下,后来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功臣排名一览表,刘邦封赏功臣完整版,刘邦封的功臣

    刘邦周围有三位强大的将军,他们帮助提供建议和行动,他们是萧何,张良、韩信。按理说,这三个人在刘邦建设伟大事业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磨灭的角色,他们都应该在朝廷中拥有权力,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三个人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这样?看我们一起来。1、萧何在萧何,西汉的早期,西汉的政治家和首相是西汉的创始人,帮助

  • 宋代文人为何如此喜爱梅花?宋代文人墨客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宋代更喜欢梅花,宋代出名的文人墨客,苏轼最有骨气的梅花

    梅花为什么会被人喜爱?中国宋朝时期,梅花被视为一种高雅、高尚的花卉,备受赞赏和喜爱。宋代文人雅士常以梅花为主题,写诗作画,以表达他们对梅花的热爱和欣赏。梅花的高雅、清雅、洁净和坚强的个性,与当时儒家思想的要求和文化精神相契合,从而成为宋代文化和审美理念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梅花也在宋代文人雅士的笔下成

  • 把匈奴认为是祖先的四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我国虽然他不是重要的民族,但在外国匈奴这个民族就很火热,甚至一堆国家都强行将它们认为是自己的祖先。这不,就有四个国家认为匈奴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在笔者看来,匈奴不是我们华夏的民族吗,不是三皇五帝的后裔吗?跟外国有什么关系,难道他们承认自己是华夏民族的后人?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凭借猜测罢了。

  • 宋朝地方政府对属官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前言宋朝的职官制度,基本上承袭唐之旧制,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宋朝初期,沿袭唐制,地方上有较多的职官由中央派遣,地方政府所能任命的职官很少。宋代中前期,中央和地方上都发生了一种“冗官”的现象。“冗”就是多了。有宋一代,中央和地方上共派遣过三次官员到地方任刺史、知州、同知、提举等职。在北宋

  • 宋朝公使钱制度,通途和管理 以及公使钱与其他财政制度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宋朝公使钱制度,是指政府为满足官吏公务活动而发行的一种货币。宋代的公使钱,最初由太宗朝开始设立,其发行的对象为各级政府官员,亦包括中央各部门长官、地方官等,后来发展到“不分文武”。宋人关于公使钱的记载,多见于《东轩笔录》和《宋史》等文献中,但均语焉不详。笔者在阅读文献时发现,宋人对此制度多有研究。如

  • 秦始皇、汉武帝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比较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思维导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措施

    前言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们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们不仅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们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杰出人物,但其文化政策却迥然有异。他们都在自己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文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