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诡事录》众生堂卢凌风的抉择,换作你,怎么选?

《唐朝诡事录》众生堂卢凌风的抉择,换作你,怎么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06 更新时间:2024/3/11 0:56:46

孟东老一面是悬壶济世的神医,一面是灭绝人性的恶魔。是他亲手炮制了前后两起惨绝人寰的杀人碎尸案。

橘县苦头疾久已。

孟东老为了研制治疗头疼的方法,雇凶杀人取头颅,来供他做实验。

在他眼里只要能治愈橘县百姓的头疾,杀几个无辜的人又能算什么?总得有人为医学的进步做牺牲,仙魔只在一念之间。

恶贯满盈的孟东老在落网后,大言不惭地对卢凌风说:““朝廷对死囚的处决都在秋后,尚有一月时间,你们将此地当作囚牢,让我在此精研医术,不出一月,我定能研制出治愈橘县百姓头疾的方法来。”

卢凌风天性疾恶如仇,对孟东老的妄言不为所动,即刻上书朝廷,将孟东老速斩。

几日后,孟东老被正法。头疼病依旧肆虐橘县父老。卢凌风反思孟东老所言,愧疚不已。悔不该意气用事,从速处决孟东老,错失了治疗橘县百姓的机会。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在想:“如果是苏无名,会怎么处理?

会让卢凌风有这种感觉的是因为,孟东老的一番话让他陷入在“杀一人而救千万人”的悖论里。这个悖论和列车悖论是异曲同工的。

列车悖论是伦理学领域里,很有意思的一个思想。

大致内容是:一个疯子,在铁轨的一边捆绑了5个无辜的人质,动一辆失控的列车去碾压这五个人。幸运的是,铁轨旁有一个拉杆,你可以拉动拉杆,让列车改道去另一边的轨道,不幸的是,疯子在另一边的铁轨上也绑了一个无辜的人。这拉杆你是拉,还是不拉?

杀一人而救五人,孟东老的行为和这个疯子如出一辙。

他对医学有着近乎执着的狂热,但对生命却带着极其残忍的漠。

年轻时孟东老就因为盗窃尸体用作医学研究,被师傅逐出师门。

脱离师门后,孟东老更是后变本加厉,唆使采花盗奸杀年轻女子,拿来死者的头颅共他研究,亲手谋杀花季少女后碎尸,只为了钻研人体的经络。

他所有医学上的成就,是建立在对生命血迹斑斑的践踏上的。他甚至还想通过治愈橘县的顽疾,让自己流芳百世。简直是荒谬!

为了自己的学术和名声,置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于不顾,置死者身后破碎的家庭于不顾,致橘县民众的恐慌于不顾。孟东老的行径与恶魔无异!

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一件坏事被做成了,而是这件坏事被当成了好事。更可怕的不是坏人,而是这个坏人还自居是好人。

”杀一人而救千万“人这个悖论究竟对不对?其实答案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

景公问管子:“杀一人,以利天下,可以吗?”

管子答:“不可以”

“景公问:“为什么”

管子答:“杀人是法律,不应肆意剥夺任无辜人的生命”

景公又问:“杀一人可以救千万人性命,也不应该做吗?他无辜,其他一万人也无辜,一个人的无辜和一万人的无辜,谁重呢?”

管子答:“一样重.”

不语

管子继续说:“杀戮无辜,有害国法,害国法而不知,却以为是行理所当然的事,臣为国君担忧。

管子说得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除了法律,谁也不能僭越上帝的权力,剥夺无辜的人生命。“杀一人而救天下”这种披着善良外衣的罪恶更不行。孟东老你死有辜!卢凌风你无需自责!

各位觉得卢凌风做的到底对不对?欢迎在末留言探讨。

标签:

更多文章

  • 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1958年,林庚发表《盛唐气象》一文,首次以“盛唐气象”标举盛唐诗歌高潮,就基本将杜甫排除在“盛唐气象”代表诗人之外,后来更有人认为杜诗不属于盛唐诗歌(参罗宗强《唐诗小史》)。实际上,一部杜诗,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杜甫安史之乱以后的伟大创作,既根本得益于“盛唐气象”的深远影响,更代表诗歌史上“盛

  • 铜雀台并非是锁二乔,其实是深深的锁住了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曹植是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健,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自幼聪慧下笔成文,被曹操认为是最能成大事者,也是曹操的骄傲。然而一首七步诗留给后人的却是曹植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实际上曹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才盖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那么是什么原

  • 李清照批评了三个人不会写词,最后三个人的成就却都不低于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这样一个才女,如果她认为的人不会写词,一般人也一定会认同李清照的观点,但是,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李清照在《词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晏殊、欧阳

  • 金兵抓走宋朝后宫上千宫女嫔妃,唯独此皇后幸免,只因两次火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不过在宋哲宗亲自接管朝政的前一年,也就是他老祖母皇太后去世前的一年,召了数百女子入宫进行选妃和皇后,但是宋哲宗的老祖母就看中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姓孟,当时16岁,跟宋哲宗刚好同岁。宋哲宗的老祖母下了一道懿旨,说“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孟氏就这样被封为了宋哲宗的皇后。但是这孟皇后(以下篇幅全部

  • 曹丕40岁,曹叡36岁,父子二人为何都早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曹丕曾经问相术大师朱建平自己能说多少岁,朱建平说是80岁,但是40岁时有小灾难,如果运气不好只能活40岁。40岁那年,曹丕亲征伐吴,被徐盛用火攻打败。当时秋冬交替,长江水雾弥漫,感染了风寒,曹丕一病不起,回到洛阳就去世了,恰好40岁。按现代医学判断症状,曹丕应该是得了肺结核。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判断曹丕

  • 蓝玉奸杀北元后妃后,才导致两万多人被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蓝玉被杀是哪一年,蓝玉占有北元王妃吻戏,山河月明中蓝玉羞辱北元王妃

    其一:蓝玉奸污北元皇妃这件事儿,在史料上却有。但与被朱元璋剥皮填草没有必然直接联系,5年后蓝玉才被杀。对敌人进行侮辱在古代很正常,蓝玉虽然这样做肯定有罪,但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只是对其进行教训而已。希望他有所收敛,但蓝玉不知进退终于导致被杀。其二,也无族灭两万之理。蓝玉家族怎么可能有两万多人?两万多人

  • 爱人才还是恨人才,三个功臣助刘邦赢天下,后来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功臣排名一览表,刘邦封赏功臣完整版,刘邦封的功臣

    刘邦周围有三位强大的将军,他们帮助提供建议和行动,他们是萧何,张良、韩信。按理说,这三个人在刘邦建设伟大事业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磨灭的角色,他们都应该在朝廷中拥有权力,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三个人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这样?看我们一起来。1、萧何在萧何,西汉的早期,西汉的政治家和首相是西汉的创始人,帮助

  • 宋代文人为何如此喜爱梅花?宋代文人墨客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宋代更喜欢梅花,宋代出名的文人墨客,苏轼最有骨气的梅花

    梅花为什么会被人喜爱?中国宋朝时期,梅花被视为一种高雅、高尚的花卉,备受赞赏和喜爱。宋代文人雅士常以梅花为主题,写诗作画,以表达他们对梅花的热爱和欣赏。梅花的高雅、清雅、洁净和坚强的个性,与当时儒家思想的要求和文化精神相契合,从而成为宋代文化和审美理念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梅花也在宋代文人雅士的笔下成

  • 把匈奴认为是祖先的四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我国虽然他不是重要的民族,但在外国匈奴这个民族就很火热,甚至一堆国家都强行将它们认为是自己的祖先。这不,就有四个国家认为匈奴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在笔者看来,匈奴不是我们华夏的民族吗,不是三皇五帝的后裔吗?跟外国有什么关系,难道他们承认自己是华夏民族的后人?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凭借猜测罢了。

  • 宋朝地方政府对属官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前言宋朝的职官制度,基本上承袭唐之旧制,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宋朝初期,沿袭唐制,地方上有较多的职官由中央派遣,地方政府所能任命的职官很少。宋代中前期,中央和地方上都发生了一种“冗官”的现象。“冗”就是多了。有宋一代,中央和地方上共派遣过三次官员到地方任刺史、知州、同知、提举等职。在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