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的父子拉扯:李渊有投杼之惑,李世民跪而吮上乳

玄武门之变后的父子拉扯:李渊有投杼之惑,李世民跪而吮上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84 更新时间:2023/12/14 10:00:34

李渊看到尉迟敬德后大吃一惊,但他到底是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人,很快镇定下来问:“今天是谁作乱了?你来这里干什么?”

尉迟敬德高声说:“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很担心陛下,就让我来护卫陛下。”

这话自然是李世民教他说的,而尉迟敬德此举也并不是真的保护李渊,不过是交代一下事情的结果,让李渊心里有个数,然后再拿出一个章程来结束后面的事情。

李渊甚至都没有时间去为两个被杀的儿子伤心,他必须尽快处理这件事情,不能让其影响到国政,所以他询问身边的重臣应当怎么办。

几个重臣都在官场沉浮数年,不用细想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所以萧瑀陈叔达都顺着李世民的意思,谴责太子和齐王谋反,赞扬秦王功绩大,理应被立为太子,都赞成将国政交给李世民。

他们认为,这样就不会再发生事端了。

这是不得以而有的站队,其实也算不上站队,不过是当时境况下做出的最好选择,李渊自然也明白,所以他也表示这就是他的心愿,于是李渊宣布敕令平定这件事,还特意派人去安抚东宫将士。

事情就这样暂时平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李渊如何对待弑兄杀弟的李世民,这是一个难题,毕竟李世民的身份太特殊,即便他杀了两个兄弟,李渊也不得不好好考虑怎么对待李世民。

李渊深知不能治罪于李世民,原因太简单了,李世民能力太强,倒不是说李世民强到李渊动不了他,而是李渊有不能动他的理由。

李渊在军事上可能没有李世民那么强悍,在英雄逐鹿的隋末征战天下,几近战无不胜,但他在政治上一定是比李世民成熟的。

他曾在隋朝为官数年,又在隋末谋划晋阳起兵,最终建立大唐,成为大唐开国皇帝,可谓谋略过人,他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为唐王朝的强势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

这样的一个人,很显然,当时的李世民在他面前还是稚嫩的,但是李渊深知李世民的才能,这种才能让他不得不考虑保下李世民,毕竟李建成李元吉已经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李渊再处死了李世民,结果会如何?

这里就需要先看看李渊其余的儿子,李渊儿子有22个,这个数量在整个古代的皇帝中都是极少见的,但有意思的是,李渊的儿子在年龄上出现了断层。

李渊为官的时候,子嗣并不多,儿子有5个,4个嫡子和1个庶子,其余17个都出生于李渊入主长安之后,妃子多了,儿子也就多了,毕竟有皇位要继承,儿子多是好事。

但前面说了,李渊的儿子在年龄上出现了断层,第5子比第6子大15岁,这在古代几乎就是换了一个辈分了,而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前面五子就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个。

此时李渊的第六子只有8岁,而当时的李渊整整60岁。

60岁即便在现在都算是老人了,60岁的李渊如果真的处死了李世民,他敢赌能将8岁的儿子培养长大吗?即便是能等到这个儿子长大,朝中原本属于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阵营的官员能真的臣服这个未来的小皇帝吗?

李渊不敢赌,他只能保下能力出众的李世民,他不仅不能处置李世民,还得找台阶给李世民下,这是无奈之举,也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李渊召见李世民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

投杼之惑这个成语和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曾子有关系,曾子和母亲住在费地的时候,当地有一个和曾子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就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参杀了人。”

曾子的母亲了解自己的儿子,也相信曾子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就说:“我的儿子不杀人。”然后继续若无其事的织布,结果一会后又有一个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杀了人。”

这一次,曾母吓坏了,扔掉手中的梭子,翻墙逃跑了,《战国策》记载:“投杼逾墙而走。”

这个故事是甘茂讲给秦武王听的,秦武王登基之后“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

而要通三川,就得先攻下韩国的宜阳来,宜阳不好打,在攻打宜阳之前,甘茂就将这个故事讲给秦武王听,讲完后说:

“曾参这样贤能的人,他的母亲也会产生疑惑以至于不相信他,而我不如曾参贤能,您相信我也不如曾母相信曾参,而且非议我的人有不少,到时候我怕您会因此扔掉梭子。”

听完甘茂的话,为了表示自己信任甘茂,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签订盟约。

后来甘茂攻打宜阳的时候,五个月攻不下,正如甘茂预料的那样,朝中不少人说甘茂的坏话,秦武王几乎相信了,要将甘茂召回来,辛亏有息壤之盟,最终秦武王坚定支持甘茂,宜阳最终被攻下。

后来就有了“投杼之惑”这个成语,意思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而造成的疑虑。

李渊在这里用这个词就是想说自己受了蒙蔽,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有后宫一些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拉拢的妃子都在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久而久之,李渊也就被李建成和李元吉蒙蔽了,对李世民产生了误解,然后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

听了李渊的话,李世民也就知道李渊的态度了,既然李渊已经在被动的局势下主动给了台阶,李世民自然就借坡下驴,但他并没有说话,而是做了一个让李渊都没有想到的动作:跪而吮上乳。

这是《资治通鉴》中的原话,我们这里不必细究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那样又会扯出很多,这里就简单看做一个可能的动作,即李世民扑进了李渊的怀中嚎啕大哭。

如果不去看李渊和李世民的身份以及年龄,这个对话和动作很像小时候,孩子犯了错,站那里等着父亲的责骂,父亲表示不怪孩子,孩子一下子扑到父亲的怀抱中撒娇大哭。

而我们结合李渊和李世民的身份以及年龄,这自然没有那么简单,不得不说,李世民是真的精明,什么都不说,一个动作就完美解决了这个事情。

李世民十分清楚一个事实,即理智上来说,为了大唐江山,李渊不会责怪他,反而会想方设法报下他。

但从情感上来说,李渊是一个父亲,眼看着一个儿子杀死了另外两个儿子,他怎么可能不气,怎么可能对李世民没有怨气?

李世民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然也要卖卖乖,他还指望李渊后面好好将位子传给他呢,他还想要尽可能减少杀死两个兄弟给他带来的影响呢。

所以他这个动作不仅是想要认错,还唤起了李渊的孺慕之情,让李渊知道,他也是情不得已,做了这样的事,他也很害怕,他也很后悔。

尽管年近三十的李世民扑进六十岁的老父亲怀里痛哭,看起来很违和,但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

不久之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又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真正属于李世民的时代正式到来。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众生堂卢凌风的抉择,换作你,怎么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孟东老一面是悬壶济世的神医,一面是灭绝人性的恶魔。是他亲手炮制了前后两起惨绝人寰的杀人碎尸案。橘县苦头疾久已。孟东老为了研制治疗头疼的方法,雇凶杀人取头颅,来供他做实验。在他眼里只要能治愈橘县百姓的头疾,杀几个无辜的人又能算什么?总得有人为医学的进步做牺牲,仙魔只在一念之间。恶贯满盈的孟东老在落网后

  • 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1958年,林庚发表《盛唐气象》一文,首次以“盛唐气象”标举盛唐诗歌高潮,就基本将杜甫排除在“盛唐气象”代表诗人之外,后来更有人认为杜诗不属于盛唐诗歌(参罗宗强《唐诗小史》)。实际上,一部杜诗,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杜甫安史之乱以后的伟大创作,既根本得益于“盛唐气象”的深远影响,更代表诗歌史上“盛

  • 铜雀台并非是锁二乔,其实是深深的锁住了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曹植是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健,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自幼聪慧下笔成文,被曹操认为是最能成大事者,也是曹操的骄傲。然而一首七步诗留给后人的却是曹植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实际上曹植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才盖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那么是什么原

  • 李清照批评了三个人不会写词,最后三个人的成就却都不低于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这样一个才女,如果她认为的人不会写词,一般人也一定会认同李清照的观点,但是,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李清照在《词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晏殊、欧阳

  • 金兵抓走宋朝后宫上千宫女嫔妃,唯独此皇后幸免,只因两次火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不过在宋哲宗亲自接管朝政的前一年,也就是他老祖母皇太后去世前的一年,召了数百女子入宫进行选妃和皇后,但是宋哲宗的老祖母就看中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姓孟,当时16岁,跟宋哲宗刚好同岁。宋哲宗的老祖母下了一道懿旨,说“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孟氏就这样被封为了宋哲宗的皇后。但是这孟皇后(以下篇幅全部

  • 曹丕40岁,曹叡36岁,父子二人为何都早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曹丕曾经问相术大师朱建平自己能说多少岁,朱建平说是80岁,但是40岁时有小灾难,如果运气不好只能活40岁。40岁那年,曹丕亲征伐吴,被徐盛用火攻打败。当时秋冬交替,长江水雾弥漫,感染了风寒,曹丕一病不起,回到洛阳就去世了,恰好40岁。按现代医学判断症状,曹丕应该是得了肺结核。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判断曹丕

  • 蓝玉奸杀北元后妃后,才导致两万多人被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蓝玉被杀是哪一年,蓝玉占有北元王妃吻戏,山河月明中蓝玉羞辱北元王妃

    其一:蓝玉奸污北元皇妃这件事儿,在史料上却有。但与被朱元璋剥皮填草没有必然直接联系,5年后蓝玉才被杀。对敌人进行侮辱在古代很正常,蓝玉虽然这样做肯定有罪,但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只是对其进行教训而已。希望他有所收敛,但蓝玉不知进退终于导致被杀。其二,也无族灭两万之理。蓝玉家族怎么可能有两万多人?两万多人

  • 爱人才还是恨人才,三个功臣助刘邦赢天下,后来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功臣排名一览表,刘邦封赏功臣完整版,刘邦封的功臣

    刘邦周围有三位强大的将军,他们帮助提供建议和行动,他们是萧何,张良、韩信。按理说,这三个人在刘邦建设伟大事业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磨灭的角色,他们都应该在朝廷中拥有权力,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三个人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这样?看我们一起来。1、萧何在萧何,西汉的早期,西汉的政治家和首相是西汉的创始人,帮助

  • 宋代文人为何如此喜爱梅花?宋代文人墨客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宋代更喜欢梅花,宋代出名的文人墨客,苏轼最有骨气的梅花

    梅花为什么会被人喜爱?中国宋朝时期,梅花被视为一种高雅、高尚的花卉,备受赞赏和喜爱。宋代文人雅士常以梅花为主题,写诗作画,以表达他们对梅花的热爱和欣赏。梅花的高雅、清雅、洁净和坚强的个性,与当时儒家思想的要求和文化精神相契合,从而成为宋代文化和审美理念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梅花也在宋代文人雅士的笔下成

  • 把匈奴认为是祖先的四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我国虽然他不是重要的民族,但在外国匈奴这个民族就很火热,甚至一堆国家都强行将它们认为是自己的祖先。这不,就有四个国家认为匈奴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在笔者看来,匈奴不是我们华夏的民族吗,不是三皇五帝的后裔吗?跟外国有什么关系,难道他们承认自己是华夏民族的后人?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凭借猜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