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宋时期退休官员的养老生活:思想文化不同,退休生活也有所不同

两宋时期退休官员的养老生活:思想文化不同,退休生活也有所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48 更新时间:2024/1/6 2:53:27

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最后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果那就是退休,古代的官员也的例外,不过古代对年老了不工作有一个更雅致的名字,那就是致仕。

古代官员们兢兢业业为朝廷操劳一生,在年老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养老抚恤金,就拿两宋时期的退休官员来说,商品经济发展得非常繁盛。

并且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养老体系,不管是国家负责养老,还是家庭负责养老,对于退休官员来说,这都是不错的选择,那这些退休官员到底是过着什么样的老年生活呢?

1、 退休官员关注点不同,社会活动不同

退休的官员,并不全都开始享乐,有的官员的关注点就很不一样,虽然是退休了,但还是会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上门来求教的人也是略微指点一二。

所以退休官员的关注点的不同,也会影响了他们退休生活中的社会活动有所不同。

(1) 超然于世外,享天伦之乐

作为朝廷的官员,有些事情是在为官期间不能做的,所以这些不能做的事情就被留到了退休以后。

而这样的人大多都是退休以后,不问世事,与三五好友整日结伴一起,游玩赏景,不亦乐乎。

北宋就有几位非常有名的退休官员,时人称"睢阳五老"。大概在公元1049年的时候,太子的老师杜衍就退休了,定居在南京养老。

而南京算是一个极好的养老地方,这里好几位德高望重的官员都在此养老,例如兵部郎中朱实,尚书郎冯平等四人,这几位退休官员将官场之事抛在脑后,整日就是寻欢作乐。

饮酒对诗,且这几人的身体都十分康健,也就会常常就都聚集到一起,这也算是当时南京的一道奇景。

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们是"睢阳五老",为了能够天天聚到一起开怀享乐,这几人还建立了"睢阳五老会",这样每天都可以有正当的理由出门了。

不仅仅是"睢阳五老会",退休官员为了能够志同道合的人一同说尽天下事,还建立了"嗜英会"。

将当时退休的有名有才华的官员都齐聚到洛阳,洛阳一时之间成为了最好的养老场所,不仅风景好,还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讲话,这样一来,退休官员的养老生活也就十分丰富多彩了。

(2) 停留于世内,燃尽最后光

有些退休的官员,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奉献着自己,即使在退休以后,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为的就是等到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不至于跟不上国家的脚步。

这些官员一直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生命的最后也都奉献给了国家。有些回到家乡的官员,离着朝堂有十万八千里。

虽然不能为朝堂奉献,但可以为自己的小县城奉献,时刻想着向这些地方政府提一些意见,而地方政府碍于这些退休官员的地位,就业不得不接受并且开始整改。

到了年纪的官员退休了,有的官员选择放纵自己,将自己前半生未尝之乐尝遍,未玩之物玩遍放浪形骸,不亦乐乎。

而有的官员选择继续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最后一点光亮,退休生活也算是非常值得了。

2、 经济地位不同,养老场所有所不同

古代的退休官员,在经济状况和地位上有所不同,进而在养老场所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在两宋亦是如此,只是在致仕条件上有所不同。

那就是不管什么品阶的官员都可以在年满七十岁以后进行提出致仕,有些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地位选择不同的养老场所。

(1) 地位不同

官员在官场上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官场影响力都影响官员在退休以后选择退休场所选择的限制或者是条件。

比如说地位高的人可能就被皇帝挽留或者自己愿意留在京城养老,地位低的人只能选择告老还乡,但大部分情况下,两宋的朝廷还是比较尊重致仕官员自身的意愿,不会强求于他们。

每一个朝代宰相的退休场所选择都是极其重要的,有的皇帝会暗示让宰相退休以后选择离京城较远的地方养老。

原因就是皇帝怕宰相退休以后影响到自己的统治,还有的皇帝就比较没那么极端,希望宰相退休以后能够留在京城。

当然这也是一种很安全的做法,可以在自己的眼皮下观察宰相退休后的生活,看看他有没有谋逆造反之心,北宋的宋太宗就是这样的人。

当时北宋有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宰相叫张齐贤,这个人为北宋可以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是调解了皇帝和弟弟赵光义之间的矛盾。

其次是敢于上书直言劝谏,多次影响到皇帝的决策,再其次是还解决了部分社会民生矛盾,最后竟然还可以与辽兵进行对抗。

如此一个传奇的人就要退休了,皇帝有诸多不舍的同时,就向这位宰相发出了邀请让他留在京城养老,可张齐贤呢,却执意选择回乡养老。

所以在他的坚持之下,宋太宗也就放了这位宰相回他的家乡洛阳养老去了。由此可见,宋朝对于地位较高的官员的养老是比较重视的,而地位低的官员就可以直接选择告老还乡了。

(2) 经济状况不同

两宋的养老体系都是很不错的,每个月都会给予那些退休官员原本俸禄的一半作为养老资金,这些作为普通的养老金额是足够的。

但是有些官员为官多年,积蓄也攒了不少,就会在退休后大兴土木,给自己建个满意的园林建筑,供自己养老,而有些官员就只能选择在自己的老屋里安度晚年了。

上面说到宰相张齐贤执意选择回乡养老,原因之一呢,就是想摆脱皇帝的监视,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舒服惬意一些。

原因之二呢,就是他想要修建一座非常豪华的原因,毕竟张齐贤身居宰相之位,经济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他回到洛阳之后首先就购买了唐朝名臣的私家园林,这已经是一笔极大的开销了。

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张齐贤还又雇人将这个园林又重新整改一番,让这座园林更加符合自己的爱好,才最终在这养老,由此可见,有经济实力的人对自己的养老场所是极为挑剔又费心思的。

说了有经济实力的官员,那就肯定有没有经济实力的人,其实在两宋大部分的退休官员有钱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比较普通的家庭,例如南宋的杨万里,最后的养老场所就只是他的一间老屋。

经济状况的不同,决定了退休场所的富贵华丽与否,而地位的高低又决定了退休场所的选择,所以两宋的官员都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退休场所了,这是他们的退休生活之一。

3、 思想文化不同,文化生活有所不同

两宋的官员退休以后也不是全都待在家中过普通人的生活,也不是向上面所说的放纵自己或继续奉献,而是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

这是因为这些优秀官员的思想文化的不同,每个人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文化生活的选择也自然会有所不同。

有的退休官员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就在退休以后,没有工作的叨扰,就开始潜心读书,这跟当时两宋的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有文化的人就会高别人一等,并且"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话也并不是假的,这些官员就可以从书中获取生活的道理,来使得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圆满。

有的退休官员觉得自己的一生是个传奇,就想要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一本书,流传于后世,以供后世人的瞻仰膜拜,例如北宋的范镇,他就将自己的官场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东斋记事》。

有的人热爱佛教或者道教,会将自己的退休生活全权围绕佛教文化或道教文化展开。不同的退休官员,有自己的不同的追求。

思想文化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文化生活的不同,但这才让后世的人有机会去了解他们的退休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4、 结语

古代的朝廷官员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退休,两宋时期的官员退休年龄大概在七十岁左右,退休官员的养老场所会因退休官员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会有所不同。

有经济实力的官员会自己修建符合自己心意的园林建筑,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舒畅,而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也就只能回家养老,用一个老屋交代自己的一生。

退休官员的关注点的不同,也会影响退休官员社会活动的不同,有的官员就会选择把酒话桑麻,不问官场事,有的官员就选择奉献自己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都在为朝廷奉献。

而思想文化的不同,也会决定了退休官员文化生活的不同,有的官员专心读书,有的官员写自己的书,有的官员开始追求宗教。

总之,这些方方面面的生活就组成了两宋时期退休官员的养老生活了。

参考文献:

《宋史》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中国通史》

文/南宫钦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有多辽阔?上帝之鞭一响47国便是瑟瑟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演变,成吉思汗如何统治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区别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铁骑在飞驰。当哒哒的马蹄声响起,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便是感到了恐惧。成吉思汗狂笑而去,带走了他们的牛羊,收割走他们的生命。一路向西。成吉思汗的马蹄,踏遍了中亚跟西亚,一直来到了欧洲。此时的欧洲,不过是一些领主割据罢了,怎抵挡得住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于是大地沉沦,欧洲沦陷,臣服于

  • 单从战略上看,明朝在“广宁之战”中的失败是否与熊廷弼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熊廷弼为什么放弃广宁,明朝失败的政治军事,明朝广宁

    编者导读:公元1621(天启元)年,早已对辽沈(辽阳和沈阳)二镇觊觎已久的后金势力趁着明朝统治者将熊廷弼罢斥还乡期间正式发动了对辽沈的进攻。新上任的辽东经略袁应泰虽精敏强毅,但在排兵布阵方面确实并非其所擅长之事,这一点相较于熊廷弼来讲,袁应泰可以说是相差甚远。自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之后,率先否定了熊廷

  • 先憋住别笑,请把笑声留到最后-看宋高宗如何选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高宗女儿,宋高宗选太子完整视频,宋高宗书法洛神赋大字

    那就让我们来“领略”宋高宗立太子时的“风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宋高宗立太子路路受阻按照“封建宗法继承制”——有嫡则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不管是皇家,还是士大夫,或者封建官僚等,都是按此继承法传承爵位和官职的。也许你会说,宋高宗就以此原则传承皇位,不就行了?这有什么困

  • 北宋末期士风为何骤变:“乌台诗案“苏轼被捕,“正义“斗不过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被贬黄州心路历程,苏轼的东台诗案,乌台诗案苏轼写了什么诗

    北宋时期是一个文化精神发展最巅峰的时代,纵观整个宋朝时期兴起了酒文化,也诞生了很多精美的酒盏,所以在整个宋朝,文人骚客酷爱饮酒作诗,其中特诞生了非常多的大文豪,就例如:范仲淹、王安石、宋朝三苏;本文今天的主人公便是三苏之一的苏轼。北宋时期人文士气是最昌盛的时候,但因为变法导致苏轼深陷乌台诗案难以自拔

  • 包拯身边的公孙策、展昭、王马张赵,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有包拯公孙策展昭吗,小蛮和展昭逗公孙策,包拯和公孙策初识

    小时候一直有个疑问,歌词里为什么不写展昭展大侠,哪怕算无遗策的师爷公孙策也比王朝和马汉强啊?并且包大人每次都是先喊张龙赵虎,而不是歌词里的王朝马汉啊!现在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主要就是歌词押韵和传唱的需要,王朝马汉唱起来顺溜好听。如果唱公孙策展昭,或者张龙赵虎在身边总感觉别扭!那么,这六人组合在

  • 106岁的道士写了4个字,保大宋千秋万代国泰民安,宋太宗却看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此人就是陈抟,是道家历史上的有名的得道高人。陈抟,字图南,号希夷先生,亳州人。生于唐朝咸通年间,卒于北宋端拱元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正史《宋史》中专门为他立传,是唐末宋初名震一时的传奇人物。他一生勤修道学,遍访名山,一身历经唐朝、五代、北宋三个历史时期,三朝皇帝都曾召见他,他还给宋太宗赵光义留下了四

  • 明朝最著名的十位文臣,袁崇焕褒贬不一,张居正有明一朝真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十:或忠或奸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晚明时期的袁崇焕名气实在是太大,关于袁崇焕的功过一直被大众争论不休,挺袁派说其有轰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绝顶功绩,正是因为崇祯杀掉了袁崇焕才最终丢掉江山。倒袁派说正是因为袁崇焕擅自杀掉皮岛总兵毛文龙,才导致皇太极无后顾之忧,后金乃至清朝从而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多次入关劫掠,且他极

  • 宋高宗赵构生母,被掳走后受尽屈辱,归国后为掩盖丑事费尽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构生母谁带回来的,靖康之耻赵构,赵构吴氏吻戏

    除了朱皇后,在所有妃子中还有这么一位,她的人生经历同样传奇,她就是宋高宗生母韦太后。韦太后本来是宰相苏颂家的侍女,初次侍寝的时候太紧张导致尿床,苏颂认为这是大贵,便把她送入宫中,后来被选入端王赵佶府中。赵佶即位成为宋徽宗之后,韦氏成为宠妃郑氏侍女,后来结拜姐妹乔氏获宠,在她的推荐下韦氏得到皇帝临幸,

  • 李瀚莹:协助两岸《清明上河图》合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 清平乐:曹皇后独守空房时,是张茂则陪伴左右,赵祯在陪小张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赵祯不喜欢未曾谋面的曹丹姝,在新婚之夜冷落她有两个原因,第一,身不由己的政治婚姻没有幸福可言,第二,曹丹姝丑名在外,听说上一任夫君看到的的容颜,吓得跳窗而逃,赵祯自然也是觉得有些食不下咽的。当天晚上赵祯并没有在忙公务,他只是单纯的不想与皇后同房。在经过后花园时,他看见一个正在为小白兔报仇的小女孩,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