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灭十族的人,方孝孺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灭十族的人,方孝孺究竟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38 更新时间:2024/4/5 23:25:51

显然诛灭九族就是为了斩草除根,因为秦朝是被六国旧贵族起兵灭亡的。所以以后的统治者们往往热衷于诛灭九族,这样直接斩草除根,彻底除去了子报父仇、孙报祖仇的实力和人脉,不为自己留下一丝一毫的后患。

明朝有这样一个人,他由于忠于建文帝朱允炆,不肯向朱棣就范,于是被朱棣诛灭十族(加上学生和朋友),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那么方孝孺究竟做了什么,才让朱棣如此愤怒呢?下面就待小编给大家细细道来。

一、 年少即名满天下

方孝孺祖上三代从儒,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其父方克勤从小就是神童,能熟读唐诗宋词,出口成章。后来被朝廷征召,做了官员,平日里清廉正直,办公做事一丝不苟,深受百姓爱戴。

方孝孺跟丫父亲一样,年少时正直敏捷,十分机警,而且他十分刻苦。每天读的书大约有一寸多厚,当时他被同乡人称为小韩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见其博学程度。

等到成年的时候方孝孺师从明朝第一学者宋濂,当时宋濂的很多门生学问都不及方孝孺。虽然师承第一学者宋濂,但方孝孺却并不喜欢辞藻华丽的词句,他反而喜欢宣扬以仁义治天下。他自己也以"明王道,至太平"为己任。

后来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因为"空印案"牵连被杀,是一桩冤案,但方孝孺从未因此表达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明洪武十五年(1382),方孝孺受到朱元璋征召,进入朝廷。朱元璋见到方孝孺,认为他举止严肃,学识渊博,便对太子朱标说此人可用。并派人把方孝孺送回家。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孝孺再次被征召进入朝廷,此时朱元璋因为"某些原因",还不能重用方孝孺,于是任命方孝孺为汉中教授。并对皇太孙朱允炆说道:此人可以重用,他会一生都忠于你,帮助你开创盛世,但是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

于是年少博学的方孝孺在家待了十年多。

二、 建文帝的左膀右臂

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遵循朱元璋的话,召回了方孝孺,将之任命为翰林侍讲,很快又将方孝孺提升为侍讲学士,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询问。

当时建文帝朱允炆喜欢读书,每逢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召方孝孺询问,方孝孺每次也都能对答如流。因此建文帝朱允炆认为方孝孺是一个机智敏达,足智多谋的人。但是朱允炆忽略了一个问题,他所询问的都是理论型知识,是四书五经上的,这都是方孝孺所擅长的,但是真正足智多谋的人并不仅擅长于此,他对于国家大事和军事也应该有所涉猎,显然方孝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此时建文帝朱允炆正被一件事困扰着:藩王们势力太大,长期任他们发展下去恐怕会威胁朝廷。于是建文帝决定削藩。但是建文帝的削藩智囊团成员为:首席智囊方孝孺,次席智囊曾泰、发小黄子澄

当时智囊团对于先削哪个藩王产生了争议,齐泰认为应该先削燕王朱棣(燕王朱棣势头最大),剩下的就方便对付了。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削诸王,避免他们和燕王联合,最后再解决形影单只的燕王。此时博学的方孝孺没有引经据典,而是站在了黄子澄这一边,事实证明黄子澄错了。

朱允炆在权衡利弊之下,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对河南的周王(因为他和燕王同父同母)下手了,又接连将代王,湘王等人贬为庶人。此时本无心造反的燕王朱棣警觉了起来,毕竟明眼人都知道下一个遭殃的就是燕王,于是燕王开始谋划起兵造反。并于建文元年以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

由于朱元璋杀光了朝中大将,建文帝朱允炆无人统兵,因此朱棣一路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沛县。建文帝眼看自己处于劣势,便召方孝孺问计,方孝孺以燕王长子朱高炽宽厚仁慈,次子朱高熙从军征战和长子不和这一特点,企图使用反间计来挑拨二人的关系,但是他忽略了朱高炽的决心,因此反间计没有成功。

后来燕王朱棣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攻到了江北,此时京师危在旦夕。此时朱允炆再次召方孝孺问计(这么看朱允炆还真挺信任方孝孺的),方孝孺认为此时军队再度集结已经很困难了,可以先割地求和来麻痹燕王,等各地擒王军队到了再进攻燕王朱棣。

但燕王朱棣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起兵,岂会为了几块土地罢兵,因此方孝孺的计策又失败了。燕军强行渡过长江,围攻京师,方孝孺建议建文帝朱允炆死守京师,实在不行就以身殉国,结果燕军真的攻破了京师,朱允炆在大火中自焚而死(一说逃走)。

三、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虽然方孝孺给建文帝出的招都是昏招,但是这也不妨碍他是天下文人的领袖。因此姚广孝(朱棣的左膀右臂)在进城前曾对朱棣说:方孝孺决不可杀,否则天下读书人的风骨就没了。朱棣见到事情这么严重,在进宫后便立即召见了方孝孺。

他让方孝孺写诏书,安抚天下人,结果方孝孺只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朱棣大怒,询问方孝孺:你不怕我诛灭你九族吗?

方孝孺回应道:诛灭我十族又如何。朱棣气到浑身发抖,本没有十族,但是朱棣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将方孝孺的学生和朋友定位十族,并将其全部诛灭。

方孝孺其人,学识渊博胆识过人,虽然有纸上谈兵之举,但是这掩盖不了他的铮铮铁骨。其实方孝孺就是大明读书人的代表,虽然办事能力不足(八股文害的),但是在气节问题上毫不妥协,很像明朝的铮铮铁骨。

参考资料:《明史》、《明成祖实录》

更多文章

  • 南京出土锦衣卫墓,发现“天之蓝”酒瓶,专家看完:10多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京锦衣卫墓发现蓝瓶,江苏出土的锦衣卫墓,南宋长颈瓶真相

    对于绝大多数盗墓贼而言,盗墓的初衷是为了财。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十分发达,有钱没钱的人在死后都会将自己的一些财物一同放入墓中,表达对已故之人投胎重生的美好祝愿。出于对丧葬文化的重视,墓地就如同发财宝地,所以很多盗墓贼为了发家致富,铤而走险去盗坟掘墓,可见其里面宝物的诱惑力有多大。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文化

  • 两宋战胜不了游牧政权,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肃南游牧骑兵,两宋发展史,秦兵对付北方游牧骑兵

    纵观漫长的中国历史,其中曾涌现出诸多辉煌灿烂的王朝,周秦汉唐,无不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也正是因为这些朝代的出现,才使得整个中华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中华文明也因此更显古朴。而在众多的朝代当中,宋朝则是其中相当特殊的一个。虽然同为大一统王朝,但宋朝却以其“出色”的军事实力成为其中的另类,直至灭亡也未曾在与

  • 历史上的高俅:从苏轼书童逆袭成宋朝太尉,从未带兵与宋江交过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俅书童,高俅退役了搞笑段子,高俅之死视频

    应该说,高俅是施耐庵笔下刻画相当成功的一个文学反面人物,在传统戏曲中,高俅的反派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无人可挡的。老百姓们在听戏时,每每听到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三败高俅”,都会拍手叫好。然而到近代以来,人们对高俅的印象却有了改观,起因是1939年陕西省府谷县出土的一块珍贵石碑上的墓志铭。这是北宋末年一个叫范

  • 八年的执政生涯,伴随着无休止的政治交易-明代宗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重生到朱祁钰然后力挽狂澜的小说,朱祁钰和汪美麟吻戏,郕王朱祁钰重生的小说

    故宫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代兄监国的朱祁钰满脸惊惧地看着大殿里,正歇斯底里疯狂地殴打着马顺的大臣。皇兄亲征瓦剌,于土木堡大败被俘。消息一传回来,就出现了眼前的一幕。这一天,王振余党,时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马顺被朝臣殴打致死,也开启了对王振一党的清算,史称“午门血案”。同年十月,蒙古瓦剌少帅也先率

  • 蒙古灭金后,对待被俘女眷的手段,要比靖康之耻还要残忍的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靖康最惨公主是谁,靖康美女,靖康之变免费观看全集

    对于“靖康之耻”,相信很多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都是非常清楚的,每每提到这一段历史,一定也是感到非常的气愤和羞耻。当时宋朝的两个皇帝都被大金俘虏,皇宫内的女眷们也都被押送到了五千公里以外的上都。 在去上都的路上,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大金的士兵们都传的暖和,而这些大金的俘虏们却是一个个穿着单薄,冻得浑身颤

  • 蒙古灭金后,对待被俘女眷的手段,要比靖康之耻残忍的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亦菲靖康之变,靖康最惨公主是谁,靖康之变免费观看全集

    而在这样庞大的队伍里面,女性所占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她们所受到的屈辱也都是惨绝人寰的。当时宋钦宗的皇后也只有25岁的年龄,她实在是忍受不了金军的调戏,还被逼迫献唱助兴,甚至还遭受了“牵羊礼”最终实在是忍受不了,愤然自尽了。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风水轮流转,或者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在百

  • 朱祁镇为救王振,竟对孙若微说这两句话,被俘虏八年才知错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祁镇王振的小说,朱祁镇真的受王振影响吗,王振和朱祁镇是什么关系

    自从太皇太后接走朱祁镇留在身边养后,他就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仅宠信王振,任由他收干儿子,还用朝政赚钱,最后被孙若微发现要杀了他。可朱祁镇不满母亲的决定,为救王振,竟对孙若微说这两句话,“你从哪里来的我知道,我从哪里来的,我也知道,我的人我自己管”,孙若微没有想到这两句话会从儿子的口中说出来,当年靖

  • 余桂元:岳飞、文天祥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应将其移出历史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飞文天祥是永远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文天祥ppt,文天祥和岳飞认识不

    岳飞的这首词激励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有志之人,也让人们对他多有敬意,这位活跃于战场之上的将军,用自己的魄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至今,依然还留有岳家军的故事,供后人学习。而文天祥也同样是一位很有气节的人物,面对亡国之危,本可求和保命,但心中的底线让他从容赴死,发生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 元丰改制后宋代中央学官的迁转:官员无为,选拔能力和素质兼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丰九年,宋朝科举制背景,元丰改制后的官职

    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革的例子,其中尤以商鞅变法最为著名和影响最为深远。而这些实践经验也充分证明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宋朝时期,当宋神宗即位后,目睹宋朝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他毅然决然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元丰改制中的中央学官迁转便是其中的内容。一、元丰改制的发生拥有

  • 两宋时期退休官员的养老生活:思想文化不同,退休生活也有所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官员品级一览表图片,宋代退休后干什么,宋朝官员情况表图片

    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最后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果那就是退休,古代的官员也的例外,不过古代对年老了不工作有一个更雅致的名字,那就是致仕。古代官员们兢兢业业为朝廷操劳一生,在年老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养老抚恤金,就拿两宋时期的退休官员来说,商品经济发展得非常繁盛。并且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养老体系,不管是国家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