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余桂元:岳飞、文天祥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应将其移出历史教材

余桂元:岳飞、文天祥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应将其移出历史教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41 更新时间:2024/3/9 0:14:57

岳飞的这首词激励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有志之人,也让人们对他多有敬意,这位活跃于战场之上的将军,用自己的魄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至今,依然还留有岳家军的故事,供后人学习。

文天祥也同样是一位很有气节的人物,面对亡国之危,本可求和保命,但心中的底线让他从容赴死,发生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

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和敬仰的,只是,这些人却因为一些事情而要被移出课本之中,而原因也是十分无奈。这到底是为何呢?

被人铭记的英雄

此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余桂元在编写新版历史教材时,将岳飞和文天祥剔除,并且声称这两人不能被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而这样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了质疑,毕竟一些既有形象早已贯彻到了大众的心中。

而人们对岳飞和文天祥的最多了解应该分别是“精忠报国”和《过零丁洋》,这些无数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作品让人难以忘记。我们不妨再回顾一遍关于他们的故事。

岳飞生活在南宋时期,那个常常被认为是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却也出现了不少有血性的爱国将领,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威名,而岳飞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当时的南宋,面对各种各样的威胁,南宋的对外态度一直是颇为软弱。而当时的百姓因为生活在战乱之下,十分凄苦,面对此情此景,一些壮志男儿更是渴望在战场立功,尤其是要将外敌赶出,争取恢复昔日的荣光。

而岳飞自小习武,家族的教训让他时刻铭记于心。而大众听到最多的版本便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在其后背刻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激励他一生完成对国家的忠诚。而他也完成了母亲的期待,在战场之上奋勇杀敌,带领”岳家军“让敌人闻风丧胆,打出了一片名声,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挫败了金军的士气。

但是,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并不这么想。北宋时期,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高宗赵构在临安又另立王朝。如果岳飞越战越勇,那就有救回二帝的可能,国无二君,这自然让高宗赵构极为忌惮。而当时的秦桧便是诬蔑岳飞的主力者。说起秦桧,其实早期也是一个主战者,至于他态度的转变是为何,学术界也是多有争议。在秦桧的建言之下,岳飞被诬陷有不臣之心,最终高宗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最终一代名将被枉死于狱中。

岳飞死后,秦桧在朝廷之中更加肆无忌惮,使得南宋政治颇为动荡。而在对外战事上,岳飞的枉死,更是打击了主战派的势力,也只能将兵权交出。最终,宋朝也无力发起对金朝的战争,南宋的处境岌岌可危。而之后的仁宗虽然有过北伐之战,但结果都不甚理想,收复失地的愿望最终也无奈放弃。

而关于文天祥的故事也同样可歌可泣。面对亡国之危机,他的决绝和大义凛然,让我们看到他身上的精神,而感念于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崇高气节。

文天祥生活的时代,正是南宋灭亡的边缘。当时元军南下进攻,南宋的抵抗实属有点乏力。文天祥在20岁的时候,在科举考试之中拔得头筹,成为了状元,这本是极为风光之事,但国家安危让他时刻铭记于心。后来他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当众人浑浊之时,一个人的清白便会成为一种过错。他因斥责宦官董宋臣而几度沉浮,最终在自己37岁之时,被迫致仕。

在元军大举进攻之时,有着深厚气节的他自然不会了然无事。他散尽家财筹集军饷,同时也加入了抗元队伍之中,因为突出的表现一路升任右丞相,但这一时期,南宋的气数也已尽。他被派去和元军议和,在面对元军主帅伯颜时,大声出言斥责,被元军拘留,最后在押解北上的途中逃脱。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不敬佩呢。

归来之后的文天祥依然奋力抗元,但这些在蒙古铁骑之下好像都没有多大作用。最终在1278年的时候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虏并押解至元大都,被囚禁长达三年之久,期间屡屡经受元军的威逼利诱,还包括各种酷刑加身,但始终是不屈不挠,并不妥协。最终在1283年1月时,结束了自己这一生,年仅47岁。

虽然他们两位的一生看似短暂,但却有着最辉煌的品格,也让无数人对他多有敬仰。宋朝之后,对于岳飞和文天祥的推崇也极为突出,无数文人墨客将对他们的敬仰寄宿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他们将自己的精神永远传递给了后人。

余桂元将其移出教材,是从时代所考虑

对于许多人来说,岳飞和文天祥都是课本之中的经典,因为他们的作品是必备内容,故事也是多有传颂,所有人们对他们的了解很是清楚,也影响了不少有志之士,为了自己的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但是,在余桂元主持修建下的历史教材之中,将两人的“民族英雄“称号剥夺,还移出了历史课本。

而余桂元的解释则是,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岳飞所抵抗的金人和文天祥所抵抗的元朝人,在今天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民族英雄“则是那些为了抵抗中华民族以外的外来势力入侵而牺牲的人,才能被授予的。

因此,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岳飞和文天祥进行的战争,只是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内战,不算是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因而他们最多也只能算作是爱国将领,而不能说是民族英雄。

至于何为民族英雄,那林则徐等以及在近代时期为保卫中华民族所做出牺牲的人,才能有此评价,其他最多也只能算为“爱国英雄“。

金元侵宋到底是“内战“还是”外战”

其实这样的说话还是和时代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在宋朝时期,面对周边的威胁,是有着亡国之危的,如果仅仅理解为内战,那么宋朝可能会愤愤不平,毕竟自己被欺辱成这个样子,确实不能忍受。

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和而不同“自然是被大众所熟知,而宋、金、元之间的战争也只不过是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军事活动,自然算不上外战,最多也是小打小闹,算不上什么重要危机。

但这样的看法无疑是有点牵强。毕竟换做在当时的时代里,他们确实大有差异,民族虽然在不断融合,但并代表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自秦始皇一统天下,此后的王朝多有迭代更换,但最多的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纷战。如果按照余桂元的说法,那只有近代以来的抗争以及抗日战争算作外战,那么其他时间段内的也只能算是内战。

这自然是不合理的,“中华民族“一词也是近代才提出,而当时的他们多是不同的政权国家,之间的战争必然是属于着”外战的成分“,如果将今人的感受强加到古人之上,是不是属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分?

对于余桂元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更多的还是要考量一些历史的因素,如果多是从今天人们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那历史的面貌可能会大有改变。

结语

民族英雄虽然只是一个称号,但是他有着十分厚重的历史意义及价值。如果因为一些额外的因素,将岳飞和文天祥移出课本,是否符合文化教育的价值。就和今天一样,因为鲁迅的文章不符合时代,就要被剔除出去。那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从哪里来?难道就热爱于那些花花绿绿的娱乐活动才是正确的吗?

我们需要做好对英雄的宣传,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很多人不识我们国家的优秀人物,比如近代的一些著名科学家,更不用那些古代的英雄。在娱乐流量为王的时代里,我们要让教育体现出更多的国家情怀,而不是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虚浮里迷失自己。

更多文章

  • 元丰改制后宋代中央学官的迁转:官员无为,选拔能力和素质兼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丰九年,宋朝科举制背景,元丰改制后的官职

    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革的例子,其中尤以商鞅变法最为著名和影响最为深远。而这些实践经验也充分证明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宋朝时期,当宋神宗即位后,目睹宋朝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他毅然决然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元丰改制中的中央学官迁转便是其中的内容。一、元丰改制的发生拥有

  • 两宋时期退休官员的养老生活:思想文化不同,退休生活也有所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官员品级一览表图片,宋代退休后干什么,宋朝官员情况表图片

    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最后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果那就是退休,古代的官员也的例外,不过古代对年老了不工作有一个更雅致的名字,那就是致仕。古代官员们兢兢业业为朝廷操劳一生,在年老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养老抚恤金,就拿两宋时期的退休官员来说,商品经济发展得非常繁盛。并且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养老体系,不管是国家负

  •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有多辽阔?上帝之鞭一响47国便是瑟瑟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演变,成吉思汗如何统治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区别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铁骑在飞驰。当哒哒的马蹄声响起,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便是感到了恐惧。成吉思汗狂笑而去,带走了他们的牛羊,收割走他们的生命。一路向西。成吉思汗的马蹄,踏遍了中亚跟西亚,一直来到了欧洲。此时的欧洲,不过是一些领主割据罢了,怎抵挡得住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于是大地沉沦,欧洲沦陷,臣服于

  • 单从战略上看,明朝在“广宁之战”中的失败是否与熊廷弼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熊廷弼为什么放弃广宁,明朝失败的政治军事,明朝广宁

    编者导读:公元1621(天启元)年,早已对辽沈(辽阳和沈阳)二镇觊觎已久的后金势力趁着明朝统治者将熊廷弼罢斥还乡期间正式发动了对辽沈的进攻。新上任的辽东经略袁应泰虽精敏强毅,但在排兵布阵方面确实并非其所擅长之事,这一点相较于熊廷弼来讲,袁应泰可以说是相差甚远。自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之后,率先否定了熊廷

  • 先憋住别笑,请把笑声留到最后-看宋高宗如何选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高宗女儿,宋高宗选太子完整视频,宋高宗书法洛神赋大字

    那就让我们来“领略”宋高宗立太子时的“风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宋高宗立太子路路受阻按照“封建宗法继承制”——有嫡则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不管是皇家,还是士大夫,或者封建官僚等,都是按此继承法传承爵位和官职的。也许你会说,宋高宗就以此原则传承皇位,不就行了?这有什么困

  • 北宋末期士风为何骤变:“乌台诗案“苏轼被捕,“正义“斗不过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被贬黄州心路历程,苏轼的东台诗案,乌台诗案苏轼写了什么诗

    北宋时期是一个文化精神发展最巅峰的时代,纵观整个宋朝时期兴起了酒文化,也诞生了很多精美的酒盏,所以在整个宋朝,文人骚客酷爱饮酒作诗,其中特诞生了非常多的大文豪,就例如:范仲淹、王安石、宋朝三苏;本文今天的主人公便是三苏之一的苏轼。北宋时期人文士气是最昌盛的时候,但因为变法导致苏轼深陷乌台诗案难以自拔

  • 包拯身边的公孙策、展昭、王马张赵,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有包拯公孙策展昭吗,小蛮和展昭逗公孙策,包拯和公孙策初识

    小时候一直有个疑问,歌词里为什么不写展昭展大侠,哪怕算无遗策的师爷公孙策也比王朝和马汉强啊?并且包大人每次都是先喊张龙赵虎,而不是歌词里的王朝马汉啊!现在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主要就是歌词押韵和传唱的需要,王朝马汉唱起来顺溜好听。如果唱公孙策展昭,或者张龙赵虎在身边总感觉别扭!那么,这六人组合在

  • 106岁的道士写了4个字,保大宋千秋万代国泰民安,宋太宗却看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此人就是陈抟,是道家历史上的有名的得道高人。陈抟,字图南,号希夷先生,亳州人。生于唐朝咸通年间,卒于北宋端拱元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正史《宋史》中专门为他立传,是唐末宋初名震一时的传奇人物。他一生勤修道学,遍访名山,一身历经唐朝、五代、北宋三个历史时期,三朝皇帝都曾召见他,他还给宋太宗赵光义留下了四

  • 明朝最著名的十位文臣,袁崇焕褒贬不一,张居正有明一朝真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十:或忠或奸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晚明时期的袁崇焕名气实在是太大,关于袁崇焕的功过一直被大众争论不休,挺袁派说其有轰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绝顶功绩,正是因为崇祯杀掉了袁崇焕才最终丢掉江山。倒袁派说正是因为袁崇焕擅自杀掉皮岛总兵毛文龙,才导致皇太极无后顾之忧,后金乃至清朝从而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多次入关劫掠,且他极

  • 宋高宗赵构生母,被掳走后受尽屈辱,归国后为掩盖丑事费尽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构生母谁带回来的,靖康之耻赵构,赵构吴氏吻戏

    除了朱皇后,在所有妃子中还有这么一位,她的人生经历同样传奇,她就是宋高宗生母韦太后。韦太后本来是宰相苏颂家的侍女,初次侍寝的时候太紧张导致尿床,苏颂认为这是大贵,便把她送入宫中,后来被选入端王赵佶府中。赵佶即位成为宋徽宗之后,韦氏成为宠妃郑氏侍女,后来结拜姐妹乔氏获宠,在她的推荐下韦氏得到皇帝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