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复辟,于谦明明有能力阻止,为何却坐视不管?

明英宗复辟,于谦明明有能力阻止,为何却坐视不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85 更新时间:2024/1/23 0:45:35

英宗复辟就此成功。明英宗复辟时,于谦明明有能力阻止,但他又为何坐视不管?

一、明英宗复辟势力

1、复辟集团人员分析

《明史纪事本末》则记载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张軏、王骥、杨善、陈汝言,进行复辟活动的。《明史纪事本末》多出了王骥、陈汝言两人。

那这两人有没有参加夺门事件?王骥是没有参加夺门的。王骥上奏章的时间是在英宗复辟后的第二个月。陈汝言,南宫复辟之前任户部郎中。复辟之后,在石亨的举荐下,陈汝言升任户部侍郎,后来又升至兵部尚书,以贪污下狱而瘐死。

与陈汝言一样据称参与夺门被升官的还有礼部郎中萧璁,萧璁被升为礼部侍郎,这二人官职不高,所居地位也不重要,石亨等人没有必要将他们拉入复辟集团,且萧璁得以升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贿赂过石亨,所以极有可能是在复辟后陈汝言、萧璁率先贿赂石亨,或二人与石亨一伙早有交往而被举荐。

杨善和许彬本来就是偏向于太上皇明英宗的,他们都曾经出使瓦剌迎过还是俘虏的明英宗,英宗复辟对他们会有好处,而此时景泰帝无子且寿命将尽,对于石亨等追求权贵的四人乃至杨善和许彬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主动揭发也未必会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密谋没有提前泄露,保证了计划的实施。

2、英宗与孙太后

孙太后是山东邹平人,是明宣宗的皇后。明宣宗即位时,立皇后胡氏,孙氏被立为皇贵妃。此前,明代只有皇后既有金册,又有金印,而皇贵妃则只有金册,没有金印。

这显示出皇后六宫之主的地位,表明皇后和皇贵妃在地位上的差异。而孙氏却能使明宣宗破格也给她这位皇贵妃赐予金印,可见明宣宗对孙氏的宠爱。但孙氏并不满足,她追求的是皇后。英宗即位,尊孙氏为皇太后。

英宗在土木之变时被俘,孙太后在群臣的要求下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景泰帝即位后尊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尊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孙氏依然是后宫地位最高的人。因为景泰帝此时已经没有儿子,皇位不出意外将仍然归于明英宗一系,孙太后此时并不需过分着急,她只需要时刻注意景泰帝的健康,等待景泰帝驾崩而迅速控制皇宫即可。

但这则谣言一旦属实,皇位将可能不再在明宣宗一系传承,这不但会引起朝野内外动荡,而且作为明宣宗皇后的孙太后的利益会大受损害,这是她所不能容许的。于是孙太后写敕旨给石亨等人,同意他们的计划,促成了南宫复辟。

二、英宗复辟后的明朝局势

1、于谦地位到底如何?

于谦任兵部尚书期间的权力既不次于赫赫有名的王振,也不亚于大名鼎鼎的魏忠贤。将于谦的权势提到与王振、魏忠贤并列的地位上,可以说是对于谦权势最高的论断了。

于谦借灾异委婉的上疏要求仅将“腹里地方”的宦官撤回都没有被允许,何谈“所论奏无不从者”!事实上的于谦真的权倾朝野吗?景泰帝在用人上甚至是在军事用人方面对于谦也并非是言听计从。

于谦曾经举荐兵部郎中王伟为兵部侍郎,但景泰帝表现的并不是很信任于谦。随着国家的安定,景泰帝地位的巩固,于谦的地位逐渐有了变化。

2、于谦其人

于谦出生在浙江钱塘,宋元以来的浙东学者讲求立身出处、气节风操的思想对于谦自然有极大的影响。气节在于谦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的。于谦还将文天祥的画像悬置坐侧数十年,可见他崇拜文天祥的为人,从于谦对文天祥像的题赞可以看出,于谦认为“难欺者心,可畏者天”,要求自己坚持原则,绝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

于谦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年任监察御史,到了宣德五年于谦被明宣宗御笔钦点为兵部侍郎,巡抚山西、河南,这年于谦年仅33岁,就由正七品升为正三品的大员。于谦自宣德五年被任命为巡抚,到了正统十三年回到兵部任职,一共在外十八年,这十八年于谦远离北京的官场,加上他本身的那种浙东地区的刚直之气,与当时官场的风气显得格格不入。

在此期间于谦不听别人的劝告,不去给王振等权贵送礼,导致王振借机将于谦下狱,甚至定为死刑,好在于谦巡抚之处的百姓和当地的藩王都上书要求释放于谦,王振在舆论压力之下,只好找了个借口释放于谦。

三、于谦对英宗复辟的态度

1、于谦自己的定位

在明英宗被瓦剌裹挟,到大同、宣府甚至北京要求开门的时候,守军的回应都是“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于谦甚至扬言“社稷为重,君为轻”,将英宗拒之门外。既然“君为轻”,那么作为大臣的于谦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他假如彻底倒向景泰帝或是坚持不懈明英宗的正统影响力不容置疑,都是会造成明英宗有生命威胁。一旦帝位交替,他即便不被置之死地,也会在权势的诬陷和和言官的进攻下而罢黜或放逐。

2、英宗凌晨夺门,于谦失职?

于谦在北京保卫战所立的是“社稷功”,自古功高遭忌,于谦不会不知道。自景泰元年开始,于谦就多次想辞官告老还乡。当时王直官居吏部,于谦官居兵部,都是重要衙门;王直自然年老力衰,于谦也有“痰疾”;王直已经年过七十,而于谦仅有五十多岁,王直尚且能够在朝,于谦请求致仕的理由很容易会被景泰帝驳回。

自愿告退者一般以养亲或有病为名,当时于谦双亲已经不在世,最好的理由就是借病推脱了。京营的大将像石亨、张軏等人,除了于谦,换一个兵部尚书也难以镇服,这是有悖于景泰帝的相互牵制策略的。

在景泰朝的七卿正官中,只有左都御史陈镒成功告老,像户部尚书金濂、兵部尚书仪铭都是死于任上,景泰帝怎么可能放还于谦呢?于谦不能告归,只能在兵部尚书任上继续尽其责任。但对于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前发生的夺门事件,觉得他在最后一刻渎职。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判。于谦尽管作为刑部尚书,可是显而易见沒有在京重臣的权利,而具备此权利的大明锦衣卫也没有打探到,他又能干什么呢?守护的军队归属于皇上亲军,并不会受到吏部管理。调兵须有皇上的旨意,于谦调兵沒有合理合法,另外这也不符他的“江山社稷为主”观念。

结语:

从英宗凌晨夺门成功复辟开始到于谦之死整个历史过程,对于谦,明英宗可能心存芥蒂,谋立外藩又查无实据,作为皇帝,且刚刚复辟,明英宗是不想背一个枉杀功臣的恶名的。于谦在凌晨夺门事件中的把握局势和态度上,不是坐视不管。

于谦虽然总督京营,但并不能直接调动京军。而保护景泰帝和加强看管明英宗属于皇宫防务,这不是一个兵部尚书应该干涉的。

石亨等人能够进入奉天殿,全凭明英宗的那一句“吾乃太上皇帝也”,而南宫就在皇城之内,英宗的安危本来就是敏感问题,于谦如果真有此建议,又与那些投机小人何异?

参考文献:

《明英宗实录》

《明史纪事本末》

《复辟录》

更多文章

  • 杨士奇是如何逆袭成为内阁首辅的?为什么能够历经五朝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士奇受敬重的原因,杨士奇文言文阅读答案,演员张浩杨士奇

    但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经过自己的奋斗,三十八岁进入内阁,从此一直担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更有二十一年担任首辅,并成为明朝为数不多的五朝老臣,那么他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杨士奇历史画像纵观杨士奇的一生,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第一次发生在建文初年,朱允炆要编《太祖实录》,杨士奇以精通史学得到大才子

  • 李善长被朱元璋赐死,临终前掏出免死铁券,朱:看清楚最后五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善长为什么死得最惨,开平王与李善长,定远李善长

    朱元璋称帝后,曾高度评价李善长,将他和汉初萧何相比,说道: “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

  • 大一统王朝的皇帝都叫帝,而宋朝都叫宗,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为什么皇帝叫宗,宋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宋朝能不能算大一统王朝

    不仅仅是宋朝皇帝称“宗”,唐朝皇帝也是这么称谓的,比如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唐肃宗等等,原因只有一个。那是因为,唐朝以前的皇帝都称呼的是“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隋炀帝,其中“文”、“景”、“武”等都是“谥号。”唐朝到明朝由于皇帝的“谥号”太长,都称呼的是“庙号”也就是什

  • 曹皇后的家族究竟有多厉害?不仅有宋朝第一良将,还出了一位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宋仁宗的曹皇后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播出,也被很多观众认识到了这位北宋的贤后,虽然历史上的曹皇后容貌普通,并且不受宠没有子嗣,但是她的娘家可是非常厉害的,这也是为何曹皇后无宠无子还能够稳坐中宫二十八年,她的家族非常牛,不仅出了宋朝第一良将,而且还出了一位神仙。 其实曹皇后之所以能够被进宫中,也是因为

  • 明宣宗朱瞻基,花了10年时间打造仁宣之治,为何36岁就英年早逝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其实他老爹明仁宗在位只有8个多月时间,而朱瞻基在位却有10年时间,所以仁宣之治的主体,就是明宣宗时代。朱瞻基作为朱棣的嫡长孙,打小就非常聪明,因此朱棣甚至亲自册封他为皇太孙。意思很明白:朱高炽你小子听着,我立你为太子,纯粹是看在我这个好圣孙的份上!此后朱瞻基更是露脸,即使身处太平时节,依旧多次跟着朱

  • 唐朝开元年间,一起新娘命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北宋初年,学者李昉等人奉皇帝之命,编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史籍,其中的《太平广记》收录了发生在唐朝开元年间的一桩诡异惨案。事情发生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修武县(今属河南焦作)有一户人家嫁女儿,女婿家派车来迎接。新娘子的父亲担心村民围观造成堵车,于是就借了一匹骏马

  • 唐朝一囚犯留下一首诗,揭开武则天干过的一件残忍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武则天的大将有谁,刘晓庆唐朝女皇武则天,写唐朝的小说武则天

    事情要从李世民的逝世说起,在贞观23年,李世民因为身患重病离世。但是在临终前,他仍旧不忘对于皇位的传承,将太子李治和太子妃叫到跟前,交代了后事,传递皇位在世袭制的背景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武则天的野心却让历史出现了不同之处。她虽然在新皇帝即位时身份并不高贵,但是却很有手段,慢慢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凭

  • 从唐代“官”“吏”殊途来看《长安十二时辰》中姚汝能人设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连一部剧都不能好好看,人生真的太难了。前几篇文章中我从各个角度吹了几波《长安十二时辰》,有读者说剧方给我打钱了,纵横想说,如果剧方看到我写的文章,请自觉打赏,主动一点也许会更好。鉴于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剧方的劳务费,所以现在来挑点毛病。今天从唐代“官”“吏”殊途的角度来讲讲《长安十二时辰》中,姚汝能人

  • 为力挺此人,杜牧不惜与白居易为敌,一首千古名作证明自己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牧和白居易关系,题乌江亭唐杜牧,叹花杜牧

    杜牧当年写过一首名叫《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的七律,在诗中他写道“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意思是说白居易是个有眼无珠的人,这样的痛批不可谓不犀利了。那么杜牧为何会如此为难比自己年长31岁的前辈呢?为了好友张祜。张祜是杜牧好友,在当时名气虽不如杜牧白居易,但却颇有才华,杜牧形容他是“谁人得似张

  • 韩愈因磕碜被封杀;王艮殿试第一因难看无缘状元:以貌取人要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艮谢缙,江西吉安王艮,韩愈为何被贬至蓝关

    来看个段子。古时候男子上门提亲,若长得好看,姑娘满意,就会一脸娇羞的说:“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如果男的长得丑,就会说:“女儿还想孝敬父母两年”。父母:“必须嫁!”女儿:“我不活了……”古时候英雄救了美女,如果英雄长得帅,美女就会一脸娇羞的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