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叶立三痛骂陈诚有历史依据:全听王耀武指挥,韩浚和李仙洲能不能跑掉?

叶立三痛骂陈诚有历史依据:全听王耀武指挥,韩浚和李仙洲能不能跑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80 更新时间:2024/1/16 0:58:51

这种猜测也并非全无依据,我们查阅史料可知:1947年2月下旬的莱芜战役,共歼灭蒋军一个“绥靖区前进指挥所”、两个军部(四十六、七十三,四十六军整编为四十六师,仍为军级单位)、七个师五万六千余人,跟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一起被俘的,还有这个被认为是叶立三历史原型的韩浚。

可能有读者会感到奇怪:莱芜战役歼灭两个军部,怎么只抓了一个军长韩浚?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七十三军军长是韩浚,四十六军军长是韩练成,而韩练成是我们的人。

[var1]

读者诸君想必还记得叶立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对“老长官”耀武说的一番话:“佐公(王耀武字佐民,称其为佐公是当时惯例,比如程颂公、李德公、白键公),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山东战区,你把最好的一个部队交给了我,让我全弄丢了!”

叶立三发起牢骚来,连王耀武都拦不住:“莱芜战役,李长官不听你的劝说,一味服从陈诚,才酿成今天的大败。失败不是我们的错,那是‘老头子’在军事上重用了奴才、庸才、蠢才,华东战场如果全交由您指挥,至于现在一败涂地吗?”

叶立三说的庸才、蠢才、奴才分别是谁,王耀武清楚,读者诸君也明白,咱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叶立三(或者说韩浚)怒斥陈诚和李仙洲一个胡乱指挥,一个盲目服从,那些话说得是否有道理?

[var1]

叶立三、刘安国、蔡守元都是以化名出现,这也很好理解:文强关系复杂,韩浚曾与陈赓一起赴苏联红军大学学习,还当过秋收起义副总指挥,隐去真名有历史原因,而蔡守元手中的罗盘,也能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罗盘将军”张淦。

且不管叶立三的历史原型是不是韩浚,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来聊一聊莱芜战役中的陈诚、王耀武、李仙洲,看看谁该为那两个军的覆灭负责。

那是在1947年的2月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力秘密北进并主动放弃临沂,最先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是老蒋,他当晚就在日记中沾沾自喜地写道:“克复临沂以后,陇海路两侧军事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以后的问题都在黄河以北了。”

老蒋高兴,被老蒋派往徐州督战的陈诚虽然知道陈粟大军必有大动作,但却不敢说实话,只能给王耀武打电报施加压力:“我军在苏北和鲁南与敌作战,歼敌甚众。敌军心涣散,粮弹缺乏,已无力与我主力部队作战,陈毅已率其主力放弃临沂,向北逃窜,有过黄河避战的企图,务须增强黄河防务,勿使其窜过黄河以北,俾便在黄河以南的地区歼灭之。”

[var1]

王耀武被评为“蒋军少有的明白人”,连粟裕认为他是蒋军两个能打的将军之一:“王耀武之指挥,经一年多了解,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

王耀武收到陈诚的电报,颇有哭笑不得之感:我们在苏北和鲁南从来没有消灭过一个整师或一个整纵队,陈粟部虽因作战勇猛伤亡很大,但他们补充迅速士气旺盛,陈诚所说的“已无力与我军主力部队作战”显然是吹大牛!

接到华东野战军北进情报的王耀武,十分担心陈粟会将他的南下部队聚而歼之,就不经陈诚批准而命令李仙洲收缩兵力,不得继续孤军冒进。

陈诚让李仙洲南下,王耀武让李仙洲北上,李仙洲只好谁也不得罪原地打转。王耀武在下令李仙洲火速北撤的同时,还致电请求陈诚“准予机动作战”,结果陈诚一份小报告打到老蒋那里,王耀武就挨骂了。

除了电话里痛骂,老蒋还给王耀武写了一道“手谕”——当年的蒋军都知道,电话里还可以申辩几句,但“老头子”一旦郑重其事地发手谕,不执行的后果就会很严重。

[var1]

老蒋的手谕说得很明白:“为了吸住陈粟,不使其北渡黄河得有喘息机会,而在黄河南岸将敌歼灭,以振人心,有利我军以后的作战,切勿失此良机,务希遵照指示派部进驻新泰、莱芜。新、莱两城各有一军之兵力,敌人无力攻下,敌如来攻,正适合我们的希望。”

据陈毅粟裕战后总结,当王耀武命令部队收缩的时候,他们着实紧张了一下,有部队怕走了这么远的路却让敌人逃脱了,建议追击或者截击,陈粟因为部队尚未完成预定部署而没有采纳,就在这关键时刻,老蒋的命令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陈诚添油加醋打小报告,老蒋昏头昏脑瞎指挥,王耀武只得命令李仙洲继续向南推进,这让陈毅和粟裕松了一口气:老蒋终于服从我们的调遣,把两个军送上门来了,我们不一口吃掉,岂不浪费了老蒋的盛情?

[var1]

李仙洲一看王耀武也顶不住陈诚和老蒋的压力,只好带着部队出发,等他陷入重围,陈诚才从航空侦察情报中得知情况不妙。

陈诚不好意思给李仙洲打电话推翻自己前一天的命令,就让王耀武给李仙洲下令,结果是陈诚要保住自己的面子,李仙洲却连命都难保了。

撤退命令拐弯抹角传达到“前进指挥所”的时候,华东野战军主力已经在莱芜地区织好了一张大网,最先挨打的就是韩浚的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

2月19日从上午打到黄昏,七十七师师长田君健、参谋长刘剑雄被击毙,副师长许秉涣被俘,陈粟大军以歼敌一个整师揭开了莱芜战役的序幕。

李仙洲一仆二主,数万人马被包围在莱芜城内,只能指望王耀武“拉兄弟一把”,精明人王耀武当时就做出了准确判断:即使陈诚派出部队前去解围,也会在半路遭到截击,不等援军到达,莱芜守军就会被歼灭。

王耀武左算右算,都没有半点胜算:援军过不去,莱芜守军粮弹缺乏,几万人的部队指望空投无济于事,如果弹尽粮绝,莱芜守军只有死路一条。

做生意很精明的王耀武终于做出了取舍:被围困在吐丝口的新编三十六师得要,莱芜的主力部队也得要,但是莱芜不要了,李仙洲韩浚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到十三公里外的吐丝口与三十六师会合,大家抱成一团,东可支援淄博,西可保卫济南。

[var1]

按照王耀武的估算,四五万的莱芜主力即使有一半到达吐丝口,这场仗也不是满盘皆输。

但是李仙洲撤不撤,王耀武说的不算,向陈诚请示,也得不到回话,打电话给老蒋,线路正忙(老蒋很少接部下打来的电话,他认为有必要,会主动给部下打电话)。急得脑门子冒火的王耀武只好派他的副参谋长罗幸理飞往南京,将突围部署当面送请老蒋审定。

老蒋一抓瞎反应就慢,他看完罗幸理的报告,居然没有电话通知王耀武批准,而是写了一封回信:“罗副参谋长带来的信已收阅。敌前撤退如部署不周密,掌握不确实,就会受到挫折。应作周密部署,并派强有力的部队担任后尾及侧尾的掩护。固守吐丝口的新编三十六师必须坚守原阵地,以作北撤部队的依托。”

王耀武忙乎了半天,老蒋的回信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啥也没说,李仙洲直到2月23日才接到正式命令,准备以第七十三军为左纵队,整编四十六师(军)为右纵队,指挥所与全部辎重跟随整编四十六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并行向北突围。

撤退计划布置好了,韩练成找不见了——就在这关键时刻,韩练成在地下党带领下,在莱芜城找个地方躲了起来。

韩练成“失踪”,李仙洲在突围时左腿中弹跑不动,原本就一肚子气的韩浚丢下他自己走了。

[var1]

韩浚抛下李仙洲,自己也没跑远,他也成了陈粟大军的战果: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第七十三军军长韩浚、副军长李琰、参谋长周剑秋,第七十三军十五师师长杨明、副师长徐亚雄,第七十三军一九三师师长萧重光、副师长柏柱臣,整编四十六师副师长陈炯、副师长兼整编旅旅长海竟强、整编旅旅长甘成城、整编旅代旅长曹威,五万多人一个都没跑出去。

王耀武得知李仙洲韩浚全军覆没的消息,刚发出“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的悲叹,老蒋就坐着飞机来到了济南,劈头盖脸提了四个问题:莱芜既已被围,你为什么又要撤退?李仙洲的指挥能力差,你不知道吗?撤退时他连后卫也不派,这是什么部署?你为什么派他去指挥?

王耀武被老蒋的连环四问整蒙圈了,他一肚子苦水没处倒,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叶立三(或者韩浚)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那个问题: 如果不是老蒋在军事上重用了奴才、庸才、蠢才,而是把华东战场交由王耀武指挥,李仙洲和韩浚能否免于一败涂地?

标签:

更多文章

  • 与孔子坐而论道的楚国贤相叶公为什么被黑化成叶公好龙中的主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楚相叶公,鲁阳公与叶公的关系,叶公向孔子汇报

    叶公是谁呢?这个人在历史上还真的存在过。叶公名诸梁,字子高,是楚国人。他的封地在叶邑,所以也被称为叶公。叶公最大的功绩是平定了白公胜在楚国制造的叛乱。说到白公胜,必须要从伍子胥说起。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谗言,被楚平王杀害,死的还有他的大哥。[var1]因为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人,逃跑的时候

  • 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下周六正式开馆 三大精彩看点抢先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4月29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正式开馆 河南日报客户端/图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晨光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4月19日,安阳市政府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于4月29日正式开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都有哪些看点?票价如何?一起来先睹为快吧!

  • 柬埔寨活过80岁的达官贵人有几个?韩桑林和乔森潘谁能拔头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近来洪丞相的哥哥洪能也病故了,年仅72岁,西哈莫尼国王还下令追封洪能为亲王,洪氏家族真的可谓“一门英烈”了,全家族都是达官贵人,满满的荣华富贵。再看看柬埔寨的其它达官贵人,洪丞相的两个亲家(女儿的公公)都没有活过70岁。宋安只活到66岁,霍伦迪才活到50多岁。[var1]西哈努克国王活到90岁,可是

  • 他在战国七雄里最没存在感,八百多年的历史就被人们记住两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对于此间的历史,很多名人轶事,很多战争吞并,都够现在人品头论足一番,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小小的故事就足以喝一壶,就像现在流行的言语,我有酒你有故事吗,那么战国就可以自豪的说,酒我有,故事你读不完。战国的历史,我们熟知的总是秦国的由弱变强,赵国的实力抗秦,韩国的夹缝生存,楚国的南部

  • 商鞅徒木立信的故事中,那个扛木头的少年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但是,商鞅变法初期,面对的是一个官府已经在民众之中失去威信的现状,那么商鞅是如何恢复官府威信而让民众相信官府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徒木立信这个故事,那么在徒木立信的这个故事里,搬木头的少年后来如何了呢,是不是很少有人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主人翁。[var1]一个国家实行变法,实行新政最为关键的

  • 白起坑杀40万人、曹操80万大军?古代很多著名的战争,都是吹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彭城之战,刘邦号称56万大军,按照吹牛传统:“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结局呢,刘邦56万人,被项羽的3万人的楚军打败了,咋可能呢?赤壁之战,曹操十七八万人,就敢号称80万大军。而对阵的周瑜才三万兵;刘备只有两万兵。夷陵之战,刘备“冲冠一怒为红颜”倾全国之力伐吴,才凑齐五六万人。

  • 战国初期,为何弱小的韩国能够挤进战国七雄之列,全是因为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其实这要归功于申不害,申不害,战国初期郑国人,官至韩国丞相,又称申子,是战国初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作《申子》传颂至今,申不害和商鞅同为战国初期法家的改革家,但是申不害和商鞅管理国家又有各自的特点,商鞅注重法,而申不害注重术。[var1]申不害原是郑国一名小吏,韩国灭了郑国之后,就变成了韩国的一名低级

  • 西汉前期的秦朝,为何能够成功统一天下,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汉前期士人对秦的特殊记忆与书写 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秦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秦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并最终一统天下。《史记·秦本纪》云:“孝公既立,使人请史官曰:‘昔者……孝公以商君之法治秦,……’史官皆曰‘治秦不可与谋’。”这种发展得益于商鞅变法的成功实施

  • 柬埔寨的韩桑林这么硬朗,他已经送走了很多比他年轻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韩桑林1934年出生于柬埔寨波罗勉省,本来他是波尔布特的部下,好像官任师长。在波尔布特搞大清洗时,他和一帮同事逃到越南,后来越南打跑了波尔布特,他们这帮人就被越南扶上领导之位。[var1]其实韩桑林并不是柬埔寨金边政权的第一届统治者,第一届统治者是宾索万,可是宾索万因为维护柬埔寨的利益被越南抓走关押

  • 八年时间,从安喜县尉升到平原县令,刘备成名前到底有多少波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发迹最晚的,年过半百的刘备还在颠沛流离。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的起点是最低的,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在朝中几乎是没有什么根基的。曹操的祖上是宦官,因此在朝中有一点的人脉,相比来说,孙权的身世就更好了。孙权的家族在江东地区更是非常厉害,当时的江东地区对孙权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