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腐朽没落慈禧百口莫辩,找寻根源,上推100年

大清腐朽没落慈禧百口莫辩,找寻根源,上推1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58 更新时间:2024/1/7 9:59:26

慈禧太后

朝衰败,特别是闭关锁国、科技的落后,后期的慈禧政府已成强弩之末、积重难返之势了。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号称“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因为他是最早看到并接触外国新事物、新科技的人,却因自己的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将原本可以“拿来主义”的东西给吞噬了。说他是耽搁、阻止中国科技进步的罪魁祸首才算一点不为过、一点不怨。

乾隆皇帝

就说说万国来朝的乾隆盛世,叫你一睹他的所作所为

乾隆年间,中英两个大国实现了首次正式通使,和珅全程参与了两国之间最初的实质性接触。

有清一代,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乾隆时期,当时清廷管理外交事务的衙门由理藩院负责,和珅时任理藩院尚书。

中国与英国,是地球上相距最远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是传统的大国,英国是新崛起的工业国家。乾隆五十七年,英国人主动要求出使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乾隆比前朝保守得多,制定了限制对外贸易、约束外商活动、限制商民出海、管束稽查在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等。

英国人为扩大与中国的贸易交往,并想敲开东方大国清王朝的大门,主动出使中国,这次访华使团由乔治马嘎尔尼勋爵带队,阵容豪华,名义是参加第二年乾隆皇帝的八十三岁大寿庆典。

九个月后,英国使团的船队才到达中国,在澳门外的万山群岛附近抛锚等候。

经两广总督转奏,乾隆很高兴,下旨沿途做好接待并破例允许使团从天津登陆路。

当时乾隆在热河避暑,就由和珅负责在京城接待,和珅带领这个庞大的使团参观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殿堂楼阁、奇花异草及奇珍异宝让这些英国使臣大饱眼福,在乾隆的眼里,这些来使不过是恭祝皇帝寿辰的,但他们带来的礼物和人员却令人不解。

使团队伍中除了水手和祝寿的礼品之外,还配备了精通军事、科学与技术的人员,带来了大量稀奇古怪的东西。

在寿辰大礼上,马嘎尔尼递交了英国乔治三世给乾隆的信,还进献了五百九十多件礼品,都是当时英国的精品,也是英国先进工业技术的代表,大清素来讲究“薄来厚往”,分别赏赐英王及使团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等三千多件。

在热河行宫,祝寿完毕之后,英使团回到北京,按照清例,凡外国使者在京逗留不能超过四十天。于是马嘎尔尼以英王的名义和珅说明了此行的真正目的,他请求朝廷准许使团人员留在京城,并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允许英国商人长居广州,对英国商船和商品免税,允许英国人在中国自由地传教等等。

经和珅呈奏,乾隆很认真地对待了这些要求,但乾隆骨子里认为英使只是同以前的外来小国一样,只是进行普通的觐见,提出这些要求实属过分,不可理喻,再加上英国使者的要求过多,因此,乾隆发出谕昭,对这些要求逐条批驳,认为英国人随随便便提要求,过分要求朝廷的恩典,实在是无知之举。

不久,英使团不得不在专人严密监视下程离京。

心有芥蒂的乾隆专门下旨,要求沿途官员严加防范,以防这些蛮夷滋事。

两国总督还向使团展示了雄伟的军队,可笑的是,大刀长矛在现代工业武器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在热河行宫面见皇帝时,英使团为了打动中国的皇帝和官员,让他们答应通商的要求,特意带来了天地理仪器、机械、枪炮、车辆、船只模型、图册等,在英使看来,这些精挑细选的礼物足以显示英国的最先进的实力,这也代表着当时世界上的最高科技水平,足以吸引住中国人的目光。

可惜当时掌权的是保守的乾隆,以及保守的系列大臣。

在乾隆的保守思想领导下,整个国家都陷入保守、无知和自大,这种思想充斥着朝廷内外,满朝文武、举国上下对新鲜事物毫无兴趣。

面对精密的天文仪器,乾隆认为那不过是简单的工巧之物,并没有什么难度,皇帝下令工部组织能工巧匠仿照,只可惜,这些科学仪器绝非简单地模仿就能制造的。

这些远道而来的,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学和数学仪器很快被废弃,车辆和船只模型根本就没有装配完就弃之一边,英国的技术人员欲演示各种机械,因没人关心而停滞。

在英使的邀请下,乾隆亲自观看了英国运来的大炮,并试放了一炮,这些新式大炮的威力很强大,乾隆很惊讶,但却并不觉得需要学习这些技术,理由是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是不仁慈的,而且只是蛮夷的雕虫小技,丝毫不感兴趣。

与中国人的态度不同,英国人对这个东方国家观察得十分细致,随行的科学家每看到一种自己所未见过的植物、动物,都用精确的数字、图表和文字详细地记录下来,能够带走的都尽量做成标本带到英国,每当看到全新的少数民族,英国人都要把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特色建筑等精心描述出来。

清政府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活动就这样结束,英国人看穿了这个国家,落后、固执、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在清政府的眼里,还是只有自己。认为自己是天朝,是最强大的,其他均为蛮夷之邦。

时光荏苒,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帝国主义者最终还是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进入了一片散沙的状况,任由列强疯狂瓜分羞辱,谁之过?

乾隆皇帝一己之私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崛起,那么好的发展机遇白白流逝,每一位国人都感痛惜、痛心!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算是清朝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2位皇帝一览表,清十二帝顺口溜,努尔哈赤是皇帝吗

    这些说法之中最流行的是十帝说、一十帝说、十二帝说,至于十三帝、十七帝的说法则属于小众说法。所谓“十二帝”乃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算起直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为止。这种说法将清朝入关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入关之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算作是皇帝。

  • 太平天国的宝藏,丢了156年,至今下落不明,它到底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天国福建宝藏,太平天国的天国宝藏是真的吗,太平天国的宝藏消失了吗

    这也让西方列强对这块东方的肥肉虎视眈眈,同时这不仅仅是国外在觊觎就连清政府内部都存在分歧。这种内忧外患的处境让清朝摇摇欲坠。也就是这时,西方不少文化传教也开始流入中国,他们企图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文化来达到改变清朝统治。但是当时的人们所接受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因此这种做法无疑是困难的。但是,这种在

  • 清朝皇帝不仅是皇帝,还是蒙古人大汗,怪不得蒙古这么效忠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蒙古是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被满族人彻底征服的,满族人征服蒙古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让蒙古人承认自己是蒙古人的大汗。所以从皇太极开始,每个清朝皇帝都有蒙古大汗的称号。皇太极蒙古大汗的称号是博格达彻辰汗。顺治皇帝的称号是额耶尔札萨克汗。康熙的称号是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

  • 纪晓岚“智斗”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纪晓岚智斗和珅第二集,和珅纪晓岚赈灾,有声小说纪晓岚智斗和珅

    影视剧照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本名纪均,字晓岚,生性幽默,为人直爽豁达,思维敏捷,博学多才。而和珅号称“满清第一美男子”,身长九尺,老爹是福建副都统,标准的高富帅。影视剧照传闻纪昀与和珅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昀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之交,没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办事能力强,年老处世

  • 此人是汪精卫的接班者,手握重兵却迫害同胞,死后墓地被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汪精卫抗日,梁宏达评汪精卫,梅州大埔汪精卫老宅

    1962年,蒋介石开始北伐,陈公博抛弃了汪精卫,转投到蒋介石的门下。时人都说他是背信弃义的人,但是他丝毫不引以为耻,甚至认为很光荣。从小他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需要什么,他的父亲都能够满足他,于是陈公博从小就娇生惯养,成年以后,他回忆说:“我小时候看《品花宝鉴》,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假装有事情

  • 清朝为何改金为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随着金国所征服领地的扩大,更多的民族被纳入统治范围,女真、蒙古、汉则是其中的三大民族;金国号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以象征女真复兴的金为国号,民族意义太窄,这种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甚至会妨碍到皇太极的事业。而从历史上来说,此时皇太极的目标是整个天下,而不是偏安东北,所以再固执于500年前的金朝并

  • 岳飞如果拥兵起义,成功几率有多大?宋高宗:借他几个胆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忠君大于一切,不是几个胆子的问题作为岳飞这个人来说,不管是北伐的初衷,还是抗金的事业,都是建立在他的精忠报国的思维之下的,要是离开了这一点,可能岳飞就不再是咱们认识的那个他了,反而很有可能变成人们口中的“秦桧”。在岳飞的身上可以看到,与当时很多党羽不同的一点,那就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他是典型儒学继

  •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蒙古王妃是有多漂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蓝玉攻打喜峰关,蓝玉对蒙古王妃的评价,蓝玉

    当时明朝虽收复大都,但是北元的势力依旧很大,朱元璋先后曾派出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等大将多次出击,虽然削弱了北元的势力,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公元1387年9月,朱元璋任命蓝玉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1388年3月,蓝玉率军北上,4月,才走到捕鱼儿海。蓝玉等明军在大漠寻找

  • 明仁宗朱高炽,十年太子十月天子,七妃殉葬万世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朱高炽是明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与他的父亲朱棣不同,不善武,不喜欢战争,但在朱棣带兵外出期间帮忙处理国家事务。虽不得朱棣欢喜,但却也安稳做了十年太子,后来成功称帝,虽然只有十个月,但是他却得到后世无数称赞。 明朝算是很多中国人最喜欢的朝代了,甚至后世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

  • 明仁宗朱高炽做了9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仁宗朱高炽的谋略,揭秘明仁宗朱高炽之死,明仁宗朱高炽为何只做一年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应该是肥胖多病且操劳过度所致,并无阴谋论在其中。 朱高炽不容易啊,虽然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69年),就被立为世子,但朱棣却并不喜欢他,原因就是因为他肥胖足跛,行走不便,没有朱高煦那种“类英武”的堂堂相貌。再加上其性格温文儒雅,不像朱棣与朱高煦那种杀伐果决,鉴于此朱棣觉得朱高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