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觉醒年代:蔡元培道出百家争鸣二次出现原因,其管理哲学值得借鉴

觉醒年代:蔡元培道出百家争鸣二次出现原因,其管理哲学值得借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33 更新时间:2024/2/2 8:47:34

“百家争鸣”应该是很多知识分子所向往的局面,然而这种不同学派涌现并争芳斗艳的局面在我国历史上仅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是民国。战火纷飞的民国之所以能出现百家争鸣,蔡元培在与陈独秀的对谈中给出了答案。

[var1]

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蔡元培,请来了陈独秀当北大的文科学长,对此学贯中西的辜鸿铭不服,陈独秀一来就给他个下马威。而此时,蔡元培正和陈独秀谋划着搞教学改革的事,当陈独秀受了辜鸿铭当头一棒后,蔡元培担心陈独秀这个专注于搞新文化的文科学长会融不下倡导文言文的辜鸿铭等人,便与陈独秀长聊一番,委婉地提示陈独秀不要裁撤辜鸿铭、黄侃等人。

[var1]

长谈中,蔡元培敞开心扉,说他们所处的时代很像先秦的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权限制,于是各种各样的学问就出来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争得不亦乐乎,百家争鸣,好不热闹,所以文化是政治的先导。

[var1]

蔡元培认为无论将来发展到什么时代,都将是以他们所倡导的新文化为先导的。并表明他不同意陈独秀的新文化与旧文化决裂的观点,强调文化是割不断的,新文化只能在旧文化的襁褓中生长,对旧文化只是扬弃和革新。在学术研究上不能搞清一色,要鼓励和支持百家争鸣。所以,北大要继续聘任辜鸿铭等复古派、顽固派教授。

[var1]

民国时的确很像春秋战国时。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乱世争雄相伴而生。那时候没有统一的王朝,在华夏大地上先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后是秦、楚、齐、燕、赵、魏、韩相互攻伐。在各诸侯国的土地上,各种学说相继诞生、发展,谁也说服不了谁。

[var1]

而民国时,虽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实权并没有掌握在孙中山手上,尤其是孙中山迫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力以及革命力量涣散让位于袁世凯后,可以说整个华夏大地都处于军阀统治中。各军阀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混战,就跟春秋战国时期一模一样。也正因为没有统一政权,所以才得以让百家争鸣局面二次出现。

[var1]

也许正是看清了这一切,所以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极力主张科学民主、兼容并包,既聘请倡导传统文化的复古派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人,也聘请倡导新文化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

[var1]

每当复古派和新思想派起争执时,蔡元培总是充当调解员的角色,阻止两派“互相残杀”。面对这个既通传统文化,又留过洋通西洋文化且品行端正、威望极高的人,无论是哪一派,即使内心再不把对立的一派当回事,当着蔡元培的面,都会安静下来。也正是这种对立的争执,所以才有蔡元培与陈独秀的长谈。

[var1]

为让陈独秀放下对辜鸿铭等人的成见,蔡元培可谓苦口婆心,特意提醒陈独秀,作为北大的文科学长要容人。说人和文化最复杂,在当今这么一个混沌时代,其实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寻找出路,只是思路不同罢了。比如说辜鸿铭尽管有人说他是铁杆的保皇派,满嘴的春秋大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辜鸿铭对西洋文化的揭露和批判,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像你我这种在外国待了多年的人,应该是感同身受。

[var1]

或许当时的陈独秀内心还是更偏向于新文化,对传统文化抱有不友好的态度,但蔡元培的主张他却是接受了的,所以在后来他拟出的聘任名单了,还是保留了辜鸿铭、黄侃等人的名字,甚至让曾为袁世凯称帝鼓吹的刘师培加入了北大。

[var1]

也正是蔡元培实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方针,才得以让那时的北大成为他所想要的样子——群贤毕至的学术大舞台,各种流派、各种思想、各种学说在里头碰撞,推出了一批批文化人、一部部优秀作品。如果不是他坚持聘请辜鸿铭等倡导传统文化的人在北大传播传统文化的种子,或许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将对传统文化致以更严重的打击。

[var1]

如果在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后,无论是北大还是别的高校都秉承蔡元培的教学主张,让学校成为群贤毕至的学术舞台,也许传统文化不致于像今天这样,等知道其宝贵时,才发现有的传统失去了就再也难寻觅了。

[var1]

当然,没有如果,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尽管新文化运动是打击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化,但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知道了得失,不妨重拾蔡元培的管理哲学,积极打造群贤毕至的学术大舞台,在传承好旧文化的基础融入新文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滋生出健康的新文化,让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挖掘有内涵的娱乐生活!

标签: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傻 ”弟弟:一生忙着胡作非为,连武则天都懒得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像南北朝时期,年仅9岁的新安王刘子鸾,被刚登上皇位的哥哥刘子业,以蓄意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刘子鸾在临终前,只留下一句“愿身不复生王家。”的千古悲叹!而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靠着杀兄屠弟,逼父亲退位而上位的,为了不留后患,还将李建成、李元吉府中的男丁一并杀死,一场玄武门之变,把帝王家的无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但

  • 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唐朝能活着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安史之乱后,唐朝能活着就不错了,要什么自行车?还要什么盛世?唐朝在军事上是守外虚内政策,主要兵力都在沿传统的长城线一线排开的各个节度使手里,朝廷自己能够直接掌握的禁军数量很小。所以,唐玄宗在前期一直采用的是在各个藩镇之间搞平衡,用其他藩镇开威慑和约束那些存在风险的藩镇,朝廷自己直接掌握的军队,也就是

  • 商鞅变法为何备受后世推崇?重新塑造中华尚武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养成是炎黄子孙血脉中的天性,其实这种尚武精神的养成,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纷繁战乱,在与其他部族不断发生战争和列国争霸的过程中,想要生存,就必须尚武图强,才不至于被别国吞并,而这种尚武精神的塑造又以商鞅变法最具代表性。[var1]秦国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变法成功的

  • 讨论隋唐时期长安以及周围小商户对普通百姓生活上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首都到底是洛阳还是长安,隋唐西市,隋唐名将一览表

    前言作为隋唐王朝的首都,长安聚集了大量的高官、贵族、当地居民和旅居者。对消费品的高需求带来的利润前景吸引了商家。长安也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这些原因,长安成为了中小商人、富商、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的聚集地。所有这些商人都从事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并以惊人的多样化手段赚钱。那些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

  • 论唐朝皇帝尊号的由来以及它是怎样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皇帝尊号列表,皇帝尊号是怎么来的,慈禧尊号的由来

    作者前言唐朝皇帝尊号制度是唐朝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制度,并且得到了皇帝的普遍认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制度。唐代文化繁荣,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成就,而这种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产生了以皇帝尊号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社会习俗等相关内容。唐朝皇帝尊号制度在唐代得

  • 诗中有乐 乐中有诗—李白诗歌与民间音乐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前言从唐朝后期至近代,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尽管其研究的成果颇多,但对其如何参与到文学创作、如何参与到诗歌的创作等方面,研究则相对薄弱。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之一,其诗被誉为“仙才”,但他并非纯粹的“隐士”(当然李白的诗作也颇具隐士之风),他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且以其非凡的才

  • 酒文化为何盛行于唐朝分析酒文化影响下的唐朝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酒文化在唐代的传播,使其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得益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其中诗歌对于酒文化的传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有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有饮酒的经历,并且还有着丰富的酒诗创作。唐代诗人写诗都离不开酒,他们都喜欢饮酒作诗。诗歌是文学的一种,而酒诗则是酒诗创作中的一种。我国古代文人大多喜爱饮酒

  •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有哪些诗词?读后赏心悦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官婉儿最有名的诗句,上官婉儿十首经典诗,描写上官婉儿的诗句有哪些

    一、【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洞庭湖边秋叶刚刚落下的时候,想念万里之外的你,秋初露水很浓了,我睡觉的被子倍感寒冷,月亮落下去了,色彩斑斓的屏风因为没有月光的照耀已经看不见了,想要演奏一曲江南的曲子,但是却是非常喜欢写信给

  • 圣人难过美人关!专家:孔子与这位美女约会,被后世误解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真实故事简介,孔子和老子谁才是圣人,为何说孔子是千古第一圣人

    [var1]孔子少年时受尽了别人的欺辱,对于孔子来说,从小除了母爱之外没有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长大之后竟然提出“仁爱待人”的理念,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的胸怀和勇气,孔子一生坎坷,前半生磕磕绊绊,后半生身世飘零,作为一位乱世中的理想主义者,孔子在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很多人嘲笑他,认为他是

  • 坚持“文学就是人学”,陈尚君讲述“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4月16日,中华书局邀请本书作者,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主任陈尚君、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罗时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三位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沙龙,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也对活动予以了支持。新书分享会现场讲座最开始,陈尚君讲述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