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为何备受后世推崇?重新塑造中华尚武精神

商鞅变法为何备受后世推崇?重新塑造中华尚武精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10 更新时间:2024/1/18 9:46:49

超认为,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养成是炎黄子孙血脉中的天性,其实这种尚武精神的养成,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纷繁战乱,在与其他部族不断发生战争和列国争霸的过程中,想要生存,就必须尚武图强,才不至于被别国吞并,而这种尚武精神的塑造又以商鞅变法最具代表性。

[var1]

秦国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变法成功的案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针对战国乱世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图变图强图新的变法举措,最终使秦国从一个贫瘠的落后小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六国常忌惮的称之为:虎狼之国。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准确的抓住了战国诸侯争霸的大形势和秦孝公富国强兵的主观愿望,而连年对外战争的胜利又使得反对派也转而重新认识新法,导致其内心产生了痛恨商鞅其人而支持商鞅之法的矛盾心理。那么商鞅变法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var1]

商鞅变法究竟变了哪些内容?

首先商鞅制定了严格的军功授爵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等级制度,让下层百姓通过此制度也可以上升到上层社会,扩大稳固了统治基础,普通百姓只要上阵杀敌都有机会获得爵位,无论贵贱都需要以战功来重新考核爵位等级,这一制度让原本只能在社会低层苟活的百姓和奴隶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

[var1]

商鞅正是抓住了百姓的愿望和心理,才使得新法深入人心。除了军功爵制度外,商鞅还针对那些年老贫弱无法上阵杀敌的社会群体制定了一套奖励办法,如果能通过生产劳动为国家提供大量赋税,同样也可以授予军功爵位,通过利益诱导,使得秦国百姓昼耕夜织,家家户户催儿上阵杀敌,全国上下的尚武风气为之一变,以前秦国兵源匮乏,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兵源年年充裕,朝廷可优中选优,秦军战斗力大大增强,终成虎狼之师。

[var1]

其次除了奖励措施外,商鞅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例如连坐制度等等,对民众不事耕种、偷盗等行为都做出了严酷的刑法规定,秦国百姓到了举手投足皆触法的地步,《商君书·靳令》中写到:“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史记·李斯列传》中有“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法律答问》中有:“或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货摇三旬。”可见,“轻罪重罚”的从严原则在商鞅时期的秦国法律制度中普遍适用。

[var1]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将老百姓牢牢的控制在土地上,采取系列措施对商人大加打击,因此在商鞅变法初期,秦国百姓和贵族对商鞅变法怨气深重,甚至到都城咸阳状告商鞅,但是商鞅此举让一向穷恶的秦人在国内不敢飞扬跋扈,而在战场则如虎狼之师,商鞅从正面激励和严肃法纪两方面强化了秦国的尚武文化,为秦国后来争霸天下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和物质基础。

[var1]

商鞅变法的切入点和成功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变法的切入点也非常好,商君徙木立信的故事家喻户晓,商鞅为取信于民,便于新法推行,从徙木立信入手,使得新法在百姓心中分量十足,在刑罚的执行上,商鞅同样公正执法,毫不心慈手软,他不畏权势,对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施以刑罚,虽然得罪了大批的公卿贵族,但是却让百姓和贵族从心底忌惮新法,保证了变法的权威性,商鞅变法的推行激发了民众的尚武精神,然而最终商鞅也死在了自己亲手制定的刑法上,后世历朝历代虽屡屡变法,但很难再找到向商鞅如此执法严格、刚正不阿的变法者了。

[var1]

商鞅变法成功的在秦国确立了稳固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农战”为主要着力点,发展农业、重本抑末,增加粮食和资源储备,为对外作战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持。《商君书·画策》载:“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又曰: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乡治之。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我们不得不承认,商鞅变法之严厉亘古未有。

[var1]

秦国百姓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主动或被动的投入到军事战争中去,经过长期行为的固化,最终将商鞅之法变成了行为自然,这种结果最终使得秦国的尚武文化得到空前的增强和发展。

[var1]

商鞅变法的效果

韩非子·初见秦》中记载有秦国民众听到战争来临时的反应:“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就说明商鞅变法确实激发了秦国百姓的斗志,而后纵观我们两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尚武文化越来越弱,由于千年来多偏重文德,导致尚武精神弱化,宋朝重文轻武的后果就非常悲剧,靖康之耻和崖山一战让宋王朝在异族面前受尽屈辱,可见一个健康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文武兼备,也就是说,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家尚武文化的塑造不容忽视。

标签:

更多文章

  • 讨论隋唐时期长安以及周围小商户对普通百姓生活上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首都到底是洛阳还是长安,隋唐西市,隋唐名将一览表

    前言作为隋唐王朝的首都,长安聚集了大量的高官、贵族、当地居民和旅居者。对消费品的高需求带来的利润前景吸引了商家。长安也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这些原因,长安成为了中小商人、富商、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的聚集地。所有这些商人都从事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并以惊人的多样化手段赚钱。那些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

  • 论唐朝皇帝尊号的由来以及它是怎样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皇帝尊号列表,皇帝尊号是怎么来的,慈禧尊号的由来

    作者前言唐朝皇帝尊号制度是唐朝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制度,并且得到了皇帝的普遍认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制度。唐代文化繁荣,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成就,而这种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产生了以皇帝尊号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社会习俗等相关内容。唐朝皇帝尊号制度在唐代得

  • 诗中有乐 乐中有诗—李白诗歌与民间音乐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前言从唐朝后期至近代,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尽管其研究的成果颇多,但对其如何参与到文学创作、如何参与到诗歌的创作等方面,研究则相对薄弱。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之一,其诗被誉为“仙才”,但他并非纯粹的“隐士”(当然李白的诗作也颇具隐士之风),他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且以其非凡的才

  • 酒文化为何盛行于唐朝分析酒文化影响下的唐朝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酒文化在唐代的传播,使其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得益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其中诗歌对于酒文化的传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有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有饮酒的经历,并且还有着丰富的酒诗创作。唐代诗人写诗都离不开酒,他们都喜欢饮酒作诗。诗歌是文学的一种,而酒诗则是酒诗创作中的一种。我国古代文人大多喜爱饮酒

  •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有哪些诗词?读后赏心悦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官婉儿最有名的诗句,上官婉儿十首经典诗,描写上官婉儿的诗句有哪些

    一、【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洞庭湖边秋叶刚刚落下的时候,想念万里之外的你,秋初露水很浓了,我睡觉的被子倍感寒冷,月亮落下去了,色彩斑斓的屏风因为没有月光的照耀已经看不见了,想要演奏一曲江南的曲子,但是却是非常喜欢写信给

  • 圣人难过美人关!专家:孔子与这位美女约会,被后世误解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真实故事简介,孔子和老子谁才是圣人,为何说孔子是千古第一圣人

    [var1]孔子少年时受尽了别人的欺辱,对于孔子来说,从小除了母爱之外没有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长大之后竟然提出“仁爱待人”的理念,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的胸怀和勇气,孔子一生坎坷,前半生磕磕绊绊,后半生身世飘零,作为一位乱世中的理想主义者,孔子在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很多人嘲笑他,认为他是

  • 坚持“文学就是人学”,陈尚君讲述“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4月16日,中华书局邀请本书作者,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主任陈尚君、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罗时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三位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沙龙,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也对活动予以了支持。新书分享会现场讲座最开始,陈尚君讲述了自

  • 李靖作为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咋会跑到《封神演义》里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封神榜李靖有什么功劳,宝莲灯前传李靖向玉帝讲封神,封神英雄榜云霄仙子大战李靖

    托塔天王的原型人物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卫国公李靖,李靖是唐朝军神一般的人物。既然如此,一个唐朝的军神怎么会跑到写商朝传说的《封神演义》中了?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商朝并没有的“总兵”职位。他是如何实现这种跨越时空的转化的?托塔李天王大唐开国功臣—李靖李靖出生于声名显赫的陇西李氏,他的父亲曾任隋朝的

  • 李世民娶了多少别人家的媳妇?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古代那种社会大环境下,女子身上的条条框框比男子要多得多。有句古话叫作,“好女不嫁二夫”。当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清白”和“从一而终”才是“好女”的标准,然而李世民却比较“反常”,他在打败敌人后,常常会把敌人的媳妇娶为自己的媳妇。李世民塑像一、李世民娶了哪些别人家的媳妇?1、韦贵妃韦妃出身世家大族,

  • 关羽参与魏国五子良将的竞选,最有可能踢出谁呢?你未必能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最怕的3个人,关羽斩貂蝉,关羽死后赵云反应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除了关羽,都是一般的武将,包括张飞、赵云等人。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赵云,按照历史记载,并无五虎将的说法,只在元杂剧等一些地方戏剧里出现过,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了现在流行版的蜀汉五虎将的由来。在这份榜单里,我们发现赵云高居第三,位列关张之后,马黄之前,之所以这样排,源于赵云深厚而广泛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