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在朝廷中混得开,单是这一点就不可能。
为何?在古代的朝廷中,最讲究的,是你的血统和你的门第,即你是什么什么家族的子弟,总之只要是出身名门,那绝对混得开。
哪怕不是出身名门,你能有个好的老师,比如师承某宰相,或者师承某名士都可以。
有了不错的师承,旁人也会对你礼敬三分。
再不济,如果没有好的血统和门第,也没有广为天下知的名士当老师,那么你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考上来的也行。
这样的话,起码还算是有真才实学,也能在朝堂上有一定地位。
但是,宋江有什么?答案是什么都没有。
论出身,小吏而已,论背景,一个草寇,至于论师承和家族等,那更没有可倚仗的了,这样的宋江,你说在高官云集的官场上,人家和他玩什么?
恐怕连多看他一眼都不愿意。
所以,他在官场上混不开也实属正常,毕竟,大家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在一个频道,即便是强行坐在一起,也实在没啥可说的。
有人会说,那宋江至少也是一个小吏吧,这难道不是官吗?
需要弄清楚的是,在宋朝,官是官,吏是吏,像吏这号人物,准确的说仅能算是官僚的爪牙而已。
一个县城里,吏随手一抓都能找来一大把,而官,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几个。
况且,宋江这种小吏,还属于是县城中的小吏,处在权力的末梢位置,距离朝廷中枢,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如果他是京城某个部门的吏员,旁人也许还会给他几分面子,毕竟天子脚下嘛。
但是他不是,所以,就不说像蔡京、高俅这样的高级官员,哪怕是比他们低上好几级的官,都不会看得起宋江。
再者说,小吏本身就被官员们瞧不起。
当初在宋太宗时期,曾经有个叫陈贻庆的吏员,靠着周易究学及第,并且他还是在中书省工作的吏员。
但结果呢,宋太宗赵光义得知后,勃然大怒,当廷就训斥到,“科级之设,待士流也,岂容走吏冒进,窃取科名”。
啥意思呢?赵光义是说,这科举,乃是对士子们设立的通道,所以,怎么能允许一个区区小吏靠着这个取得功名呢?
注意,赵光义还特意用了“窃取”这个词,充分说明,他对小吏参加科举是何等看不起。
而在皇帝的带头下,这种风气自然是愈刮愈烈,因此,到了宋朝后期,“一日为吏,终身为吏”,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同时这也表明,朝廷的那些官员,对小吏出身的人有多么轻视。
所以像宋江这种小吏出身的人,是不可能混进官员的圈子的,他们天生就对这号人排斥,因此也就谈不上带着他一起玩。
况且,宋江虽说当了官,但他的官职来源,也是被人看不起的原因。
宋江的官职怎么来的?当然是通过招安而来的,如果没有招安,那他压根就不可能进入官场之中。
但是这种招安而得来的官职,在朝廷早已稳固的权力体系中算什么?什么都不算。
朝廷里的那些官员,看着靠招安得到官职的宋江,就好比一个富翁居高临下的看着一个乞丐,在他们眼里,宋江的官职,只不过是他们好心施舍给他的东西。
富翁和乞丐,能混到一起吗?显然不能,所以,宋江也就融不进去朝廷的体系之中。
还有人会说,宋江舍得花钱,只要他用钱去砸,那说不定也会砸出一条路子,比如把大把银子花在蔡京、高俅身上,以求他们的赏识。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宋江有这个实力吗?
在宋江上梁山之前,他历来有“及时雨”的美称,江湖上都知道他舍得花钱,也有不少人受过他的恩惠。
但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宋江花钱了不假,但他并没有花什么大钱。
比如他送别武松时,赠予武松的,是一锭十两的银子,还有他接济薛永时,拿的是五两的银子,另外初次见到李逵,则是掏出了十两银子。
这些数额的银子,对于宋江,以及宋江赠予和接济的对象来说,确实不少,但是对于那些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来说,这就不算是钱。
人家蔡京,单是过个生日,其女婿一次就送来了十万贯。
就不说蔡京这样的高级别官员,而说那些低级的武官,也不是宋江的财力能相比,比如林冲,在还当着教头的时候,也就是下班遛弯儿,随便买把刀,就花了一千贯。
真要是用钱在官场上趟路子,宋江那点家底压根儿就不够看。
即便是他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在这期间发了点财,但又能有多少呢?依照蔡京过生日的排场,想必宋江的那点钱不会太够用。
更重要的是,就算宋江的钱够用,能支持他趟官场上的路子,帮助他融入圈子,但问题是,人家愿不愿意收他的钱。
要想人家收你的钱,起码得有个良好的关系吧,但是宋江呢,先是在高唐州斩杀了高俅的堂兄弟高廉,后又在大名府让蔡京的女婿梁中书颜面扫地。
这把人都得罪了,人家怎么可能收你的钱,当然,如果钱够多也行,可惜,宋江又不具备这个实力。
退一万步讲,就算宋江财大气粗,但是肯定会有比他更财大气粗的,他宋江能送十万两银子,人家就会送百万两。
到那个时候,宋江能继续跟对方拼吗?答案是拼不了,就算是砸锅卖铁拼了,可惜因为前期得罪了人,就造成没人肯收。
钱不多,还没人收,宋江只能混不开。
还有就是,后期的宋江,已经没有了在官场上立足的价值。
朝廷为何想要招安宋江?并不是因为宋江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因为宋江有被招安的价值。
宋江的价值,在于他背后的一帮草莽兄弟,而这帮人,只有宋江能稳住他们。
这才是宋江在朝廷眼里的价值所在,朝廷就是想通过宋江,来让这些草莽人物“听话”,不再造成恶劣影响。
但是,在经过征讨方腊之后,梁山的不少人死的死走的走,这么一来,就意味着宋江消耗掉了自己的基本盘。
换而言之,宋江手里没有了筹码。
而没有了筹码,朝廷也好,官员也罢,又如何能看重宋江?没有了那些随时会暴起的草莽弟兄,你宋江又算个什么?
除了上述这几个因素之外,导致宋江在官场上混不开的另一个核心原因,则是没有引路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关系。
举个例子,当初的高俅,凭啥能在后来混的风生水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他曾经是跟着宋徽宗混的人。
哪怕是高俅啥也不会,起点比宋江这个小吏还低,但他背靠宋徽宗这棵大树,想飞上枝头,自然就轻松的多。
宋徽宗随便说几句话,就足以让高俅改变命运了。
这就叫做关系,而这种关系,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如果宋江在朝中有这样的关系,那他想在官场混得开,显然就会容易的多。
但还是那句话,这些宋江依然没有。
因此,虽说宋江有一定的情商,也有各种收买人心的手段,但他缺乏往上攀附的门路,也就是没有引领他融入官场这个圈子的人,因此只能是在门外望洋兴叹。
最后就是,宋江的玩法,也不适合官场。
宋江什么玩法呢?属于是江湖中的玩法,他靠着自己小吏的身份,带着些许钱财,到处施以小恩小惠,从而收买了一部分小弟,并通过这些小弟,传播他的美名和口碑。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小吏身份带来的部分权力,与江湖上的一些小团体、小组织结交,比如给他们通风报信,行方便之类,继而获得了这些人的尊重。
靠着这种方式,宋江逐渐拉起了梁山的队伍。
这种玩法,是自下而上的,如果仅仅是混江湖,那么宋江的这种显然是游刃有余,但是把这种玩法放在朝廷里,肯定行不通。
为啥?很简单,因为权力历来是自上而下的。
在古代,皇帝自然是第一,而皇帝之下,各个要员哪一个不是出身高贵?结合各自的出身高低,占据相应的职务,这就基本完成了权力分配。
就算有高俅这样的特例,那他背后也有宋徽宗。
而在已经完成权力分配的官场上,指望宋江那套混江湖的玩法行吗?
因此,只会江湖玩法的宋江,到了官场必然不会适应,毕竟两种玩法根本不兼容,所以他混不开也不奇怪。
其实宋江最好的出路,要么就是老老实实的当他的郓城小吏,在郓城左右逢源和呼风唤雨,这样也能潇洒滋润过一生。
要么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基本盘,让其一直有被朝廷重视的价值,这样他也能在官场上立足。
只可惜,本是小吏的宋江不甘心命运,试图逆天改命,但又消耗掉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因此最终其落了个凄凉下场也是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