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我们在纪念屈原时,我们在纪念什么……

当我们在纪念屈原时,我们在纪念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51 更新时间:2024/1/26 23:58:45

端午节源自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流传沿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是当前唯一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围绕端午习俗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人物纪念说”,这些在学术界实际上被认为是后世附会的产物。其中,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以至于中国人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了一起。

闻一多曾说:“惟其端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日,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惟其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

时光流转,当今世人依然年复一年地专门用一个珍贵的传统佳节缅怀屈原,他的优美诗章、高洁人格和千古之志,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var1]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是纪念《楚辞》《离骚》成就了中国文学中隽永的诗篇、仰望的星河。

孔子整理编辑的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诚然,在屈原之前,中原地区已有《诗经》流传,并普及到了主要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但《诗经》中的内容,大多篇幅短小,且并未体现一位专门以文学创作得名的文学家。直至《离骚》问世,洋洋洒洒两千余言,辞藻瑰丽、奇特浪漫,堪称中国诗歌历史上的鸿篇巨制。屈原的登场,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用诗人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符号。端午节由此也成为诗人节。

“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唯屈子一人耳!”“千古第一才子”苏轼自幼喜读屈原,对屈原崇拜有加。他不吝文辞,赞美屈原追求理想宁可愁苦终生也不从俗追名逐利的高尚节操。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这样赞美屈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如今,在屈原故里、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秭归,《橘颂》是最常被人们重温和新唱的名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首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物四言诗,表明屈原选择做一棵坚定的橘树,永远忠于故土。无论是“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忠贞不移,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玉洁冰清,亦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字里行间都是屈原给予后人的示和激励。

[var1]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数千年来,中华典籍文献世代相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端午相关的典籍,世人最熟悉的就是《楚辞》。这部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流传甚广,多达十几个版本。其中,湖北省图书馆馆藏的明万历二十八年凌毓枬刻朱墨套印本,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伟成说,与屈原相关的馆藏典籍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为持续弘扬端午文化,树立广大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是纪念历史浪潮中风云万变之时的清气、群凶嚷嚷之时的清傲。

除了行吟诗人,屈原的身份标签还有楚王后裔、达官士卿。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却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屈原像战士一样,坚守自我理想,践行君子之道,绝不允许世俗的秽气玷污自己高洁峻美的人格,绝不同意一丝松懈与放弃出现在自己的生命意志中。

他用自己的名字反映所追求的道德标准。《离骚》开篇写道:“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大意是,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把我的字叫作灵均。“正则”的含义是正直、正派,恪守做人原则;“灵均”的意思是聪颖、智慧、公平、公正。

他以橘树的“独立不迁”体现自己的人格情操。在《橘颂》中,屈原写道:“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现实中,他不愿同流合污,与蝇营狗苟形成鲜明对比。

屈原对人格美学的追求,至死不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中的这一句话,意思是只要合乎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九回也不后悔。屈原仿佛生活在楚国的高空,他鸟瞰着世间纷纭的一切,心中洞明,却无能为力。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投江殉国。今年,是他逝世2300周年。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李向振说,屈原的千古之志在于其文学作品和政治抱负无不站在人民立场上,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始终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悲悯之心,始终怀着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激昂之情。

他的事迹和作品之所以能够和民众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并成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的主要纪念对象,就是因为他的言行流露着对祖国、对人民、对故土文化无限的爱,其中深深蕴藏着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持久力量。“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屈原亦曾考虑过“何不去国”的问题,但他最终并没有去国远游,这也正体现了他对精神和文化的坚守。

而今,每逢端午节,湖北秭归、湖南汨罗等地都突出祭祀屈原主题,歌颂屈原正道直行、忠君爱国的精神,通过讲述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开展诗词吟诵和赛龙舟等活动,引导带领公众学习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是纪念屈原代表的传统中国士人直面生死、敢向未知勇猛叩击的“天问”精神。

在长诗《天问》中,屈原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并从设问中表达自己的宇宙观念、历史观念和政治主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怀疑一切、敢于批判一切的探索精神,令人叹服。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实际上表现了中国人对既有传统观念的批判精神和对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没有对旧有观念的批判,就难以产生新的科学思想。《天问》给今人的启示,不仅是要怀疑传统的偏见和凝固的史观,更要在不断地批判和追问中,追求思想维新和科技创新。

时至今日,我们回看历史、重新阅读屈原会发现,尽管历史上某些时刻曾出现对屈原的责难甚至否定的声音,但那只是历史浪潮中微弱的浪花。

李向振指出,屈原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都发挥着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倘若中国士人图谱中没有屈原这样一位伟大的先贤,那么整个中国士人群体势必就会缺少一种精神的力量,而中国历史也会失掉不少悲壮的生命气势。

屈原生活在湖北,又曾流放汉北和江南,民间流传着许多他的事迹。屈原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历朝历代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不同时代的社会都竞相研习。

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各阶层怀念屈原,强化了屈原和端午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这种动荡的局面与战国末期楚国面临的情况类似,屈原精神被再度推崇。隋唐时期,以纪念屈原为主题、以食粽和竞渡为主要内容的端午习俗,逐渐成为全国性的端午习俗,被北方的士大夫和朝廷君臣认同,直至流传后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端午节原有的社会土壤和依存的文化生态都发生了变化,部分年轻人对于过端午的仪式感、神圣感日益消减。如何让端午节味更浓、参与度更高?这一议题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雷霆说,端午节在传承中也需因时而变,丰富其文化内涵,可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赋予其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符号产生了兴趣,并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这就是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的表达。

文明弦歌终不绝,屈子精神永流传。

[var1]

我们缅怀屈原,就要弘扬他“深固难徙”的家国情怀,以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行;我们追思屈原,就要赓续他“上下求索”的奋斗精神,以奋进之志开创发展新篇;我们纪念屈原,就要传承他“哀民多艰”的民本思想,以赤子之心落实惠民之举;我们景仰屈原,就要秉承他“志洁行廉”的高尚品格,以敬畏之心铸就忠诚之德。

--END--

目前10000+人已关注我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湘水弯湾

主编:甘云辉

编辑:甘云辉

拍摄:王晴

作品投稿|新闻宣传|活动策划

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看看吧~

湘水弯湾2022年度微信推广详情

岳州窑最新产品:青釉盘口双系鸡首壶 、青釉盘口四系壶 ……有需必应哦! 就酱紫有需必应!

一枚小船桨,带你游遍湘阴这些美景......

96微信编辑器新增功能盘点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标签: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中最憋屈的两个国家,不管谁强大都会攻打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时七雄的大王都姓什么,战国七雄第213关动态通关图,日本战国五霸七雄

    [var1] 我们知道魏国和韩国本来都是晋国的公室,三家分晋之后,形成了韩赵魏三国。不过韩赵魏虽然是一个国家分裂的,在战国期间的遭遇却完全不同。其中赵国相对来说好一点,魏国和韩国我们就不说了。 [var1] 我们看一下战国的地区,最东边的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偏东北是燕国、北面是赵国、南边是楚国。中间

  • 战国第一骗局,耍得敌国大王团团转,其实是此人的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最大骗局,春秋战国的幕后黑手,战国第一大忽悠鬼谷子

    张仪自从入了秦国,就开始东奔西跑,基本上每个国家都去过。张仪的连横破了公孙衍的合纵,秦国大破合纵联军,在此之后天下安生了短时间。数年后,秦国莫名地想攻打齐国。说实话,单纯这件事看笔者不是太能理解秦国的战略意图,这样做是为了什么?秦国是位于最西端的国家,齐国是位于最东端的国家,中间隔着韩、赵、魏三国,

  • 战国时,唯一一个不是汉人建立并且称王的国家,实力非常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实力最强八个国家,战国三公主,东周列国战国篇完整版

    [var1] 中山国,看名字就知道不像是中原国家的国号。中山国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只因为这个国家首都中有一座山,所以就叫中山国。这个国家并不是周天子分封而成的,而是自己建国的。中山国不是汉人建立的,是白狄建立的。所谓的白狄就是当时活跃在陕北一带游牧民族的其中一支。春秋时期晋国一直和这些戎狄对抗。三家分

  • 战国时期,魏武卒令各国“闻之色变”,那么他们到底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之武卒不如赵之铁骑,大秦武卒,战国时期魏军怎么死的

    那么,魏武卒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强在哪里?[var1] 小编觉得,魏武卒有以下五强: 队伍有灵魂一支队伍要想勇往直前、战无不胜,必须要有灵魂,吴起就是魏武卒的灵魂人物。吴起治军讲究“兵贵在精不在多”,他建议魏文侯严格选拔标准,组建一支职业化的精锐步兵,即魏武卒。当时的各诸侯国多是兵农合一,魏国率

  • 战国四大名将,唯一一个善终的人,打仗时一直问秦始皇要赏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五大名将哪个厉害,神话秦始皇赏赐高要,战国四大名将特点

    [var1] 廉颇在晚年不受重用,后来跑到他国去了。白起后来被秦昭襄王逼得自尽。李牧因为违法赵王的旨意,最后被杀身亡。只有王翦一人是善终的,这还是很罕见的。毕竟王翦可以说是功高震主,但还能有这种下场,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挺厉害的。我们看一下,王翦是怎样才得以善终的。 [var1] 先看一下王翦的功绩。秦

  • 战国初期魏国到底有多嚣张,战国七雄被他打了六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魏国的西河在哪,魏国为什么能并列七雄,七雄争霸宋国vs魏国视频

    [var1] 魏国最先强大是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变法,国力大增。这个时候魏文侯先是和赵国、韩国沟通。大致意思是说赵国你也别打我们了,你打我们,我和韩国就会联合。到时候你也打不过。和韩国说我们也别打,即使打赢了赵国到时候我们还会接着打。到时候还是被人得利。最后赵国和韩国都觉得说得对。三晋

  • 秦赵两个都输不起的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会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国如何解开长平死局,皓镧传赵国长平,长平战争后赵国怎么样

    出现了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也出现了像白起,廉颇这样的军事家。更在这时候,出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为战国的序幕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时间倒退到秦始皇出生的前一年,秦赵两国爆发了一场冷兵器时代一场最大规模 ,关乎两国命运的战争,双方投入总兵力达百万之多的长平之战。在这场双方都输不起的战争里,秦国取得了胜利

  • 历史考证:“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春秋五霸的顺序,春秋四霸的意思是什么,春秋5霸阵营

    所以,真正的霸主必然是这样的——第一,他有实力“搂诸侯以伐诸侯”,能带领天下诸侯去讨伐那些背离王室的反叛者;第二,他能秉持正道,讲究公义,而不是欺凌弱小,务求吞并。对于这样的霸主,孟子只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齐桓公。[var1]孟子眼中的霸主是“搂诸侯以伐诸侯”者《孟子》所提到的春秋霸主孟子说:“五霸

  • 渡海作战,军中畏战,韩先楚力主攻打海南岛,终解放海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海南岛渡江战役经过,海南岛韩先楚铜像,海南岛哪个港口渡海快

    不仅仅是基层的指战员,一些将领心中也有了一丝畏战情绪,但有一人除外他就是有着旋风将军之称的韩先楚将军,也正是因为韩先楚将军的坚持,才避免了海南成为第二个台湾。[var1]首先我们先说一下金门战役吧,1949年7月上旬,人民解放军一路南下抵达厦门。面对窜逃至金门的国民党败军,中央下达了解放金门的作战命

  • 春秋时期楚国这俩父子,恩将仇报,害人终害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晚期楚国现状,恩将仇报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原本有多大

    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的谗言,娶了本是为太子建聘的秦国媳妇,费无忌原是太子建的少傅,因为和太子关系不好,所以为了讨好平王就怂恿平王夺了太子的媳妇,又教唆平王把太子建发到城父去守卫边防。费无忌怕平王死后太子建当权对自己不利,常在平王面前中伤太子,说太子对平王娶了他的媳妇记恨在心,让平王小心太子心怀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