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赵两个都输不起的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会战败

秦赵两个都输不起的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会战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07 更新时间:2024/2/17 23:17:32

出现了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也出现了像白起,廉颇这样的军事家。

更在这时候,出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为战国的序幕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时间倒退到秦始皇出生的前一年,秦赵两国爆发了一场冷兵器时代一场最大规模 ,关乎两国命运的战争,双方投入总兵力达百万之多的长平之战。

在这场双方都输不起的战争里,秦国取得了胜利。

那么问题来了,赵国是一个强国,秦国在对赵国的军事中,并没有压倒性优势。

在战争进入后期,秦国也非常的危险,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赵国犯了哪些错误,让自己走向了彻底失败,我们接着往下看….

[var1]

长平之战,秦军

第一:只顾到手的肥肉,没考虑周全吃下肥肉的后果。

在长平之战前,秦国和韩国发生过一次大战,韩国战败,被迫割让上党郡给秦国。

可上党郡太守觉得秦国乃虎狼之国,割让给他永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只会让他越来越强,怎么办呢?

他心生一计,在其他六国中,只有赵国的实力比较强大,如果将上党郡割让给赵国,可以通过赵国有效牵制秦国。

消息传到了赵孝成王耳朵,他立刻召开是否接受上党郡的提议。

大部分官员,觉得上党郡是韩国割让给秦国的,如果我们接受了上党郡,相当于是从虎口拔牙,直接迁怒秦国,这样是嫁祸给赵国,不能接受。

而另外一部分人,觉得应该接受上党郡,因为要打下一座城池,耗资牺牲巨大,而且还不一定能打下来,如今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上党郡17个城池,何乐而不为。

最终赵孝成王拍板,接受上党郡,成为秦赵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var1]

长平之战现场

第二:军事上表现的不自信。

在军事力量对比中,秦国略占优势,长平之战,秦国出兵60万,赵国出兵45万。

秦国在之前经历过商鞅变法完成了军事和经济的改革,经济和军事势力都显著增强。

军事改革里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奖励耕战。

只要有军功,就能升爵,军功很简单,就是砍敌人的头颅,杀敌越多,爵位越高。

调动了老百姓积极性,百姓为了改变命运,都愿意为国打仗。

在战场上,秦军看着敌人,简直就是两眼冒红光。

而赵国推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大融合,北方很多少数民族骑兵加入了赵国军团。

后来灭亡了中山国,使赵国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但胡服骑射只是提高了军事实力,并未解决农业的问题。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国农业的后勤保障,是极为缺乏的。

在长平之战开始后,廉颇在和秦军的战斗中损兵折将,于是迅速改变策略。

廉颇说,敌强我弱,秦国远距离跋涉,此战的目的就是速战速决,如果和他硬拼,必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我们在本土作战,给秦国打消耗,对我们最有利,于是他加强了防御工事,严防死守,消耗秦国,寻找时机,歼灭秦军。

果然秦军攻不破赵国壁垒,没法前进,任凭秦军怎么办,廉颇就是不出战。

就这样这场消耗战,相持了三年,双方都损失惨重,再这样下去,秦国和赵国都会被严重削弱,甚至是同归于尽。

在赵国无粮,没法支撑的时候,赵孝成王谴责廉颇,让他速战速决。廉颇不执行,认为主动进攻,会很危险。

这时的赵孝成王眼看着每天消耗的巨大,对打败秦国,没有信心,产生了求和的心态。

[var1]

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困

第三:外交失败。

在长平之战陷入相持阶段,双方都消耗巨大,力不从心的时候,赵孝成王召见了大臣卿,想通过外交改变这种相持局面。

虞卿说,可以通过割地魏国和楚国,三国结成合纵联盟,这样秦国对三国的力量必然会十分畏惧,这样去谈的话,很容易谈成。

可赵孝成王否决了虞卿正确的建议,派遣使者出访秦国和谈。

结果导致秦国友好的接待了使者,让其他国家看到秦赵已经和好,即使后面发动战争,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到那时,其他国家想出兵也找不到借口了。

就这样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果真在长平之战后期,赵军被合围的时候,没有国家帮助赵国。

[var1]

长平之战,攻城略地

第四,临阵易帅。

孙子兵法中,最忌讳的就是战争打响,临阵易帅。

而在长平之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廉颇和秦军耗了三年,谁也不能怎么样。

于是秦国采用反间计,散布廉颇降秦的言论,以及不怕廉颇,只怕赵括的话。

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想不出破敌办法而苦恼,于是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坚决反对的情况下,让赵括代替了廉颇。

秦军看目的已经达到,然后换上了人屠白起接替统帅。

赵括一上任就改变了廉颇的正确作战方针,顺从赵王,让全军倾巢出动和秦军主动作战。

而白起示弱,假装战败撤退,然后命令2支部队,第一只2万多人,待赵军出动完毕,占领赵军巢穴,切断赵军退路。

第二支5000多人的骑兵,穿插在赵军中间,切断了首尾军队的联系,并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就这样赵军被困40多天,弹尽粮绝,最后赵括采用自杀式突围,没成功,赵括也战死沙场,赵军40多万人投降。

白起认为赵军反复无常,如果收编,表现不忠,会成为秦国的大麻烦,而且收编那么多数量的赵军,秦国也吃不消。

如果放回去,又将是一股新的军事力量,这个仗,也算白打了,既然不能用,又不能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掉。

只放走了200多个未成年的士兵回去报信。消息传到赵国,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赵国精锐损失殆尽,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彻底丧失了和秦国竞争的本钱。

反观秦国,在赵军合围成功后,秦昭王为保证战争成果,亲临前线,让15岁以上能参战的都投入战争中,通过举国之力保证战争胜利。

[var1]

秦军长平之战主帅,白起

综上所述,这场关乎秦赵两个命运的大战里。

赵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外交失败,失去了和其他国家合纵抗秦的机会。

其次是临阵易帅,违反了兵家大忌。

再者是赵王军事上表现的不自信,出现了困难不是想法破敌,而是想求和。

最后本知道上党郡是秦国的肥肉,没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擅自接收。

各位老铁们,你们觉得赵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还有什么原因呢?

以及在这场关乎两国的生死战中,赵国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呢?

欢迎大家留言,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留言,分享,收藏哦

更多文章

  • 历史考证:“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春秋五霸的顺序,春秋四霸的意思是什么,春秋5霸阵营

    所以,真正的霸主必然是这样的——第一,他有实力“搂诸侯以伐诸侯”,能带领天下诸侯去讨伐那些背离王室的反叛者;第二,他能秉持正道,讲究公义,而不是欺凌弱小,务求吞并。对于这样的霸主,孟子只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齐桓公。[var1]孟子眼中的霸主是“搂诸侯以伐诸侯”者《孟子》所提到的春秋霸主孟子说:“五霸

  • 渡海作战,军中畏战,韩先楚力主攻打海南岛,终解放海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海南岛渡江战役经过,海南岛韩先楚铜像,海南岛哪个港口渡海快

    不仅仅是基层的指战员,一些将领心中也有了一丝畏战情绪,但有一人除外他就是有着旋风将军之称的韩先楚将军,也正是因为韩先楚将军的坚持,才避免了海南成为第二个台湾。[var1]首先我们先说一下金门战役吧,1949年7月上旬,人民解放军一路南下抵达厦门。面对窜逃至金门的国民党败军,中央下达了解放金门的作战命

  • 春秋时期楚国这俩父子,恩将仇报,害人终害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晚期楚国现状,恩将仇报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原本有多大

    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的谗言,娶了本是为太子建聘的秦国媳妇,费无忌原是太子建的少傅,因为和太子关系不好,所以为了讨好平王就怂恿平王夺了太子的媳妇,又教唆平王把太子建发到城父去守卫边防。费无忌怕平王死后太子建当权对自己不利,常在平王面前中伤太子,说太子对平王娶了他的媳妇记恨在心,让平王小心太子心怀不轨,

  • 西哈努克说乔森潘是机会主义者,但是乔森潘却没有韩桑林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乔森潘巴黎协议,西哈努克说乔森潘是机会主义者,乔森潘是西哈努克的什么人

    西哈努克对波尔布特那伙人没有好感,在自传中狠狠揭发了他们。而乔森潘是波尔布特那伙人中算是温和派,但是西哈努克对他也没有好感,西哈努克说乔森潘是机会主义者。[var1]看看乔森潘所做的事,西哈努克说他是机会主义者是恰如其分的。乔森潘擅长抓住机会,制造机会,利用机会上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乔森潘可以用

  • 赵括失败,是因为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换李牧也一样无法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括长平txt,赵括优缺点,长平之败非赵括之错

    [var1]长平之战,一场记录了赵国衰亡的史实。这场战役以满怀壮志开场,全军覆没收尾。长平之战是赵括的锅吗?千百年来,他的纸上谈兵成了人们的笑谈。但赵国的灭亡是早已注定的,即使是换做“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这场败局也无可挽救。合于利而动,不合余力而止赵国的开场和落幕都充满了戏剧性。三家分晋时赵国残忍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战国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战国四公子的提法,舍我其谁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称号大全

    1.孟尝君田文——狡兔三窟[var1]田文为田婴之子,袭封于薛。为人好客自喜,门下宾客三千,无论贤愚贵贱,一视同仁。尝入秦为相,遭谗构被囚禁,得门客鸡鸣狗盗之力,脱身回国。于齐国任宰相,因名高其主,独擅一国之权,为齐湣王猜忌,逃奔魏国,被魏昭王任为宰相,联合诸侯,击破齐国。齐襄王即位,田文居薛地,中

  • 春秋战国时的宋国,为何是无厘头一般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时期宋国强吗,一部讲战国时期宋国的小说,战国宋国古墓

    提起宋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宋襄公。宋襄公和敌人讲仁义,楚国人让其让出渡口好列阵,宋襄公居然真照办,结果楚兵渡河以后立即把宋军打得大败;而宋襄公自己也被对手一箭射穿了大腿,不久就破伤风“给木偶窝”了。这也成为近3000年来在军事史上堪称排名第一的搞笑事件。而春秋战国时代的宋国能出现

  • 春秋末期,一位国君抢娶了儿子的媳妇,引发两国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他本以为这是个小事,却没想到,不仅害S了自己的儿子和忠臣,还引发了巨大的蝴蝶效应,令多个国家因此而走向灭亡。[var1]很多人都会唱评剧《乾坤带》,里面有一句:楚庄王有道施仁政,四境安清守封疆。[var1]楚庄王确实带领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一鸣惊人的成语也和他有关。但是传到楚平王这儿,就已经一

  • 1984年,韩先楚和刘震“互揭老底”,刘震:忘了当年的臭鸡蛋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震有没有参加过韩战,韩先楚四炮换人是第几集,战将韩先楚与刘震是哪一集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开国上将韩先楚到场以后,马上成为了全场的焦点,虽然他已经年过七旬,却仍然保持着一副军人的风貌:他头戴解放帽,身穿绿军装,显得十分精神。[var1]韩先楚韩先楚很快和大家聊起了自己的从军经历:他16岁那年,地里的收成很不好,地主一分租子也不肯减,家里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下去了。

  •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来说还有什么参考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是最早变法的人吗,商鞅变法的时代价值,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重大的意义

    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员认为,孔子当年,他那套东西没有市场,他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被赶了出来。为什么?战国七雄,唯独秦国是不允许孔夫子的弟子进去的。从商鞅变法以后,其它国家允许孔子的弟子(那时孔子已死)去讲学,可为什么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唯独秦国,不听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统一,是不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