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失败,是因为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换李牧也一样无法取胜

赵括失败,是因为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换李牧也一样无法取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28 更新时间:2024/2/4 0:12:19

[var1]

长平之战,一场记录了赵国衰亡的史实。这场战役以满怀壮志开场,全军覆没收尾。长平之战是赵括的锅吗?

千百年来,他的纸上谈兵成了人们的笑谈。但赵国的灭亡是早已注定的,即使是换做“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这场败局也无可挽救。

合于利而动,不合余力而止

赵国的开场和落幕都充满了戏剧性。三家分晋时赵国残忍的做法,在秦国一统天下的时刻,原封不动的又报应在了赵国的头上。

[var1]

公元前262年,野王的陷落,让韩国的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成了孤悬之地的上党被韩国王室割让给秦国。但韩国的意愿,却不代表上党人民的意愿。

上党拒绝归秦,并求援赵国,自请归入赵国。这时候,接不接受上党,成了一个问题。赵国朝野意见不和,一部分大臣认为这明显是韩国抛出来的陷阱,明显是嫁祸。

另一部分人认为,白给的17座城池,岂有不要之理,那就和傻子无异了。赵孝成王几乎只犹豫片刻,就接受了上党。

[var1]

赵国还在为得了块肥肉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他这是在自掘坟茔。赵孝成王很快就知道,他的确挺傻,因为一块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肥肉,差点断送祖宗的基业。

上党的地理位置占尽了天时地利,原本已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上党与赵、魏两国接壤,可想而知,得了上党,把握住了赵国和魏国的命脉易如反掌。

到嘴的鸭子飞了,秦国当然生气。既然赵国活腻味了,秦国也不介意一块收拾了。赵国这一顿操作,反倒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var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愤怒的秦国攻打赵国,长平之战开了。双方各自屯兵数十万,这场战争,僵持了两年多。而这两年里,统帅大军的还是廉颇。

这场战争消耗了太多的物资。两年过去,廉颇老矣,前线物资不足,齐国这时候也不愿意借粮给赵国。

[var1]

目光短浅,沉不住气的赵孝成王不顾蔺相如的反对,执意派出熟读兵法的赵括,取代廉颇,想要速战速决。

赵括没有继承他父亲的骁勇善战,他从小熟读兵法,自认为自己天下无双,无人能敌,他没有见识过战场的残酷。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兵家当世第一人。

再看看秦国派出了谁作为主将?白起。白起是谁?一个被称为“杀神”的人。作为秦国的利剑,为秦国的大一统立下了赫赫战功。试问六国之中,谁不怕白起。

[var1]

除了白起,还有蒙骜王翦。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赵括,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对战一众驰聘战场多年的老狐狸。

赵括是个无能之辈,但赵孝成王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赵括自己当然也没有意识到。赵括对于早年间父亲的劝告无动于衷。

廉颇坚守长平近三年,秦军都没有讨到好处,但主将换成赵括之后,不到两个月四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

[var1]

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赵括在奔赴战场后,还是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了解军情,不稳定军心,不根据实战来拟定作战计划,反而跑去搞什么人员调动。

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他换掉了廉颇原来的部署,原本的军事系统就此打乱。兵家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他也没有落到实处。

[var1]

廉颇主张守,赵括主张攻。不去了解秦国的实力,就贸然出兵。赵括这一出正中秦军下怀。

出兵之后,被打得措手不及,全军被包围。如果此时突围,还有一线生机,但赵括这时又犯了糊涂。

或许是被秦国的勇猛吓傻了,在被围困的四十几天后,他才想起来要突围。但早已失去良机,被困这么多天,早已弹尽粮绝。突围失败,赵括也被秦军杀死。

[var1]

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有人问如果长平之战换成李牧来做主帅会怎么样呢?那么答案只有一个,也一样无法取胜。只是赵国或许不会到全军覆没,山穷水尽的地步。

且不说能不能赢。李牧出生时间不详,但他大破匈奴是在公元前265年。而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1年。长平之战时,李牧还挺年轻。

[var1]

李牧年轻时剧照

李牧前期几乎没什么名气,他大破匈奴后,再次出现已经是公元前243年了。而他没有出现过的这段时间很有可能是在驻守边关,毕竟匈奴和燕国的威慑力同样巨大。

李牧在赵国后期,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匈奴的十万人马被他收拾干净,后期秦国在他手里也没有讨到便宜。

李牧带出来的兵作战迅速,战斗力还很强。如果长平之战是李牧主导,赵国不至于那么狼狈。

[var1]

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处于巅峰时刻,但这一代枭雄却被活活饿死。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就在走下坡路了,还是坐滑梯的那种速度。

放眼赵国,能用的武将少之又少,除了廉颇,只有田单乐毅。乐毅,田单都是能人,但他们的身份特殊,赵国不可能派遣他们去。

廉颇资历最老,李牧那个时候级别很有可能还够不上,与秦军对战,只有赵括他爹赵奢赢过,虎父无犬子,所以赵孝成王想当然的就派赵括做了这统帅。

[var1]

赵国败了,长平一战后,赵国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筹码。长平之战的失败,除了赵括,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家。

此时赵国的内政混乱,主君不堪重负。而且,长平之战消耗了太多粮草。还得向齐国借粮草,这一战,赵国打的窝囊,举国之力都没有赢。

后记

赵国最后的岁月,是李牧凭一人之力顶起了赵国的天,但李牧最终死在了自己的友军和效忠的主君手里。

[var1]

“李牧死,赵国亡”。李牧死后一年,赵国灭亡。其他诸侯国意识到秦国的强大,想要纵横联合共同抵御秦国,但终究也是徒劳。

赵国历经12代主君,就发生了11次内乱。除了赵武灵王,其他的主君大多不值一提。赵国的治国之道就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没人加以改正,任由漏洞越来越大,拖垮了赵国。

更多文章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战国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战国四公子的提法,舍我其谁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称号大全

    1.孟尝君田文——狡兔三窟[var1]田文为田婴之子,袭封于薛。为人好客自喜,门下宾客三千,无论贤愚贵贱,一视同仁。尝入秦为相,遭谗构被囚禁,得门客鸡鸣狗盗之力,脱身回国。于齐国任宰相,因名高其主,独擅一国之权,为齐湣王猜忌,逃奔魏国,被魏昭王任为宰相,联合诸侯,击破齐国。齐襄王即位,田文居薛地,中

  • 春秋战国时的宋国,为何是无厘头一般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时期宋国强吗,一部讲战国时期宋国的小说,战国宋国古墓

    提起宋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宋襄公。宋襄公和敌人讲仁义,楚国人让其让出渡口好列阵,宋襄公居然真照办,结果楚兵渡河以后立即把宋军打得大败;而宋襄公自己也被对手一箭射穿了大腿,不久就破伤风“给木偶窝”了。这也成为近3000年来在军事史上堪称排名第一的搞笑事件。而春秋战国时代的宋国能出现

  • 春秋末期,一位国君抢娶了儿子的媳妇,引发两国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他本以为这是个小事,却没想到,不仅害S了自己的儿子和忠臣,还引发了巨大的蝴蝶效应,令多个国家因此而走向灭亡。[var1]很多人都会唱评剧《乾坤带》,里面有一句:楚庄王有道施仁政,四境安清守封疆。[var1]楚庄王确实带领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一鸣惊人的成语也和他有关。但是传到楚平王这儿,就已经一

  • 1984年,韩先楚和刘震“互揭老底”,刘震:忘了当年的臭鸡蛋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震有没有参加过韩战,韩先楚四炮换人是第几集,战将韩先楚与刘震是哪一集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开国上将韩先楚到场以后,马上成为了全场的焦点,虽然他已经年过七旬,却仍然保持着一副军人的风貌:他头戴解放帽,身穿绿军装,显得十分精神。[var1]韩先楚韩先楚很快和大家聊起了自己的从军经历:他16岁那年,地里的收成很不好,地主一分租子也不肯减,家里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下去了。

  •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来说还有什么参考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是最早变法的人吗,商鞅变法的时代价值,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重大的意义

    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员认为,孔子当年,他那套东西没有市场,他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被赶了出来。为什么?战国七雄,唯独秦国是不允许孔夫子的弟子进去的。从商鞅变法以后,其它国家允许孔子的弟子(那时孔子已死)去讲学,可为什么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唯独秦国,不听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统一,是不是这

  • 1972年,韩先楚一人身兼三大要职,分别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先楚错抓炮司令是哪一集,西点军校中的韩先楚作战案例,旋风司令韩先楚的战将都有谁

    1972年,韩先楚一人身兼三大要职,每一个职务都相当显赫。分别都是什么呢?第一个是福州军区司令员,从1957年开始,到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为止,韩先楚担任了长达16年的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总共存在将近30年的时间,韩先楚一个人的任职就占了一半多。[var1](韩先楚上将)为什么把韩先楚放

  • 河南发现一古墓,揭开苏妲己真实面目,专家:我们冤枉她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封建社会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人不在少数,比如:褒姒、赵飞燕、陈圆圆等,但她们与商朝的妲己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人们的认知中。妲己俨然是商朝灭亡的元凶首恶,《封神演义》更是把妲己妖魔化,说她是狐狸成精,奉女娲之命迷惑纣王。果真如此?让我们一探究竟。文学形象商朝距今已有三千六百多年,年代太过久

  • 周朝为何定都于今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朝最后一个首都,周朝秘史免费阅读,定都西安的原因

    西安所在的关中渭水冲积平原面积3.4万平方公里,虽然相较于30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显得太小了,根本无法与华北平原抗衡。但是关中拥有山河四塞之险,内部自成一体,不像华北平原上的诸势力那样地缘矛盾错综复杂,同时还是羌人的大后方,地缘优势非常明显。华北平原本身又被河济淮三渎切割的支离破碎,在先秦时代根本无

  • 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纣王的残暴?和纣王相比西伯侯是怎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纣王十大罪状解读,纣王杀西伯侯儿子做肉丸,我纣王开局斩了西伯侯

    封神英雄榜——纣王纣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成年后体力过人,能徒手和猛兽搏斗。可惜,纣帝把自已的智慧当作了刚愎自用的资本,把口才当作了粉饰过错的工具,在臣子面前炫耀才能,认为所有人的本领都在他之下。他居功自傲,穷奢极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林,最后天下人都起来反抗他的暴政。纣帝整天饮酒作乐,尤

  • 周人兴起原因: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商朝一直不打姬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朝祖先的来历,周商的历史真实经历,三星堆和商朝的关系

    迁徙周原之后,直到武王伐纣灭商,中间相隔不过百年。问题在于,短短数十年时间内,周人何以迅速壮大?其中原因自然很多,但从姬昌两次公然造反,而商朝诡异的无动于衷来看,周人兴起显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姬昌两次反叛:商朝从未平叛 根据史书记载,姬昌一共有过两次造反,但诡异的是,商朝从未有过军事打击。首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