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末期,一位国君抢娶了儿子的媳妇,引发两国走向灭亡

春秋末期,一位国君抢娶了儿子的媳妇,引发两国走向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1 更新时间:2023/12/31 23:07:48

他本以为这是个小事,却没想到,不仅害S了自己的儿子和忠臣,还引发了巨大的蝴蝶效应,令多个国家因此而走向灭亡。

[var1]

很多人都会唱评剧《乾坤带》,里面有一句:楚庄王有道施仁政,四境安清守封疆。

[var1]

楚庄王确实带领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一鸣惊人的成语也和他有关。

但是传到楚平王这儿,就已经一代不如一代了。

当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太傅。

但是,楚平王更宠信一个叫费无忌的大臣,官拜太子少傅。

楚平王本来是好意,想给太子张罗娶妻事宜,觉得儿子成家了就会更稳重。

秦国多美女,楚平王也已经谈好了一个,就派费无忌去相看相看。

这一看可不要紧,这位美女实在是太漂亮了。

[var1]

太子毕竟只是太子,楚平王身强力壮的,谁知道太子哪年能登基呢?

所以,费无忌作为佞臣,肯定要无底线地巴结楚平王。

他就说了:“秦女是真绝色,太子才多大啊,他懂得什么!不如您老人家自己娶了,再给太子令寻美女吧。”

楚平王一听眼睛都亮了,心想:

费无忌这是真忠臣啊,有什么好事都先想着我,那我就得着吧!

他就又给太子寻了齐国女子为妻。

[var1]

这件事如果到这结束,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太子也不敢多说什么。

但是,有句话叫“小人长戚戚”。

费无忌办完这个事儿之后,心里又担心以后太子继位会“弄”他,他就想先把太子给“弄”了。

他先唆使楚平王把太子调到河南附近,去守城父。

调走之后就更方便费无忌说太子坏话了,给太子建扣了“外交诸侯,将入为乱”的帽子。

楚平王就问了太子太傅伍奢,伍奢不仅否认了太子“外交诸侯”,还劝诫楚平王不要听信谗言。

费无忌一时间更加惶恐,怕楚平王真的听了伍奢的,于是就想把伍奢和太子建都除掉。

[var1]

大概是因为秦女实在太美丽,楚平王也怕因为自己抢了儿子的老婆,而父子之间产生隔阂,所以费无忌的迷魂汤灌得非常顺利。

楚平王将伍奢压入大佬,又派人去S自己的儿子。

不过,好在被派去的这个人,干了一件和S白雪公主的护卫一样的事情。

他把来龙去脉全告诉了太子,并放太子逃到宋国,恰逢宋国内乱,又逃到郑国

不过,太子建的事业心也是过于强了,他身在郑国,却与晋国合谋攻打郑国,事情泄露而被S。

[var1]

再说,被无辜卷入“抢妻纷争”后续的伍奢。

如果不处S伍奢费无忌不放心;

如果处S伍奢费无忌还是不放心,

因为伍奢有俩儿子,其中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

[var1]

此时,楚平王和费无忌想出了一条“妙计”:用伍奢把俩儿子骗来再一网打尽。

伍子胥听到消息心想:这孙子是骗老子呢。

他就劝哥哥伍尚不要去,可是哥哥孝顺仁慈非要去送人头。

果然,伍奢没有被放,哥哥伍尚也被害了。

伍子胥虽然悲痛欲绝,但还是决定逃到他国再一雪前耻。

[var1]

值得一提的是,伍子胥开始还是护着太子建一起逃的,太子S后,他继续护着太子的儿子公子胜一起去了吴国。

后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吴国最终战胜出国,伍子胥挖掘楚平王坟墓鞭尸三百。而在和楚国谈妥了一些条件之后,吴国又退了回来。

这件事也成了伍子胥后来受诟病和不被信任的隐患。

[var1]

后来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辅佐下一路强大起来。

而吴王夫差战胜了越国后,就发生了我们熟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那段历史。

在吴王战胜勾践之后,伍子胥就不同意让勾践做吴王奴仆。

可是这个时候,吴王夫差想起来伍子胥对楚国的那段历史,说:“你报完仇,出了气,不是也没有彻底把楚国灭掉吗?我怎么为父报仇就得灭掉越国呢?”

伍子胥无话可说。

[var1]

后来吴王夫差非常信任勾践,想放勾践回越国的时候,伍子胥又站出来极力反对。

但是这回,夫差不仅没有听从,还觉得伍子胥一直是个性格暴戾,喜欢猜疑的人,竟然给他送去一柄“属镂剑”,让伍子胥自裁。

吴国也终于断送在夫差手中。

[var1]

而谁能想到,引起这一切的开端,都是楚平王和费无忌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秦女。

标签:

更多文章

  • 1984年,韩先楚和刘震“互揭老底”,刘震:忘了当年的臭鸡蛋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震有没有参加过韩战,韩先楚四炮换人是第几集,战将韩先楚与刘震是哪一集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开国上将韩先楚到场以后,马上成为了全场的焦点,虽然他已经年过七旬,却仍然保持着一副军人的风貌:他头戴解放帽,身穿绿军装,显得十分精神。[var1]韩先楚韩先楚很快和大家聊起了自己的从军经历:他16岁那年,地里的收成很不好,地主一分租子也不肯减,家里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下去了。

  • 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来说还有什么参考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是最早变法的人吗,商鞅变法的时代价值,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重大的意义

    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员认为,孔子当年,他那套东西没有市场,他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被赶了出来。为什么?战国七雄,唯独秦国是不允许孔夫子的弟子进去的。从商鞅变法以后,其它国家允许孔子的弟子(那时孔子已死)去讲学,可为什么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唯独秦国,不听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统一,是不是这

  • 1972年,韩先楚一人身兼三大要职,分别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先楚错抓炮司令是哪一集,西点军校中的韩先楚作战案例,旋风司令韩先楚的战将都有谁

    1972年,韩先楚一人身兼三大要职,每一个职务都相当显赫。分别都是什么呢?第一个是福州军区司令员,从1957年开始,到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为止,韩先楚担任了长达16年的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总共存在将近30年的时间,韩先楚一个人的任职就占了一半多。[var1](韩先楚上将)为什么把韩先楚放

  • 河南发现一古墓,揭开苏妲己真实面目,专家:我们冤枉她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封建社会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人不在少数,比如:褒姒、赵飞燕、陈圆圆等,但她们与商朝的妲己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人们的认知中。妲己俨然是商朝灭亡的元凶首恶,《封神演义》更是把妲己妖魔化,说她是狐狸成精,奉女娲之命迷惑纣王。果真如此?让我们一探究竟。文学形象商朝距今已有三千六百多年,年代太过久

  • 周朝为何定都于今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朝最后一个首都,周朝秘史免费阅读,定都西安的原因

    西安所在的关中渭水冲积平原面积3.4万平方公里,虽然相较于30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显得太小了,根本无法与华北平原抗衡。但是关中拥有山河四塞之险,内部自成一体,不像华北平原上的诸势力那样地缘矛盾错综复杂,同时还是羌人的大后方,地缘优势非常明显。华北平原本身又被河济淮三渎切割的支离破碎,在先秦时代根本无

  • 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纣王的残暴?和纣王相比西伯侯是怎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纣王十大罪状解读,纣王杀西伯侯儿子做肉丸,我纣王开局斩了西伯侯

    封神英雄榜——纣王纣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成年后体力过人,能徒手和猛兽搏斗。可惜,纣帝把自已的智慧当作了刚愎自用的资本,把口才当作了粉饰过错的工具,在臣子面前炫耀才能,认为所有人的本领都在他之下。他居功自傲,穷奢极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林,最后天下人都起来反抗他的暴政。纣帝整天饮酒作乐,尤

  • 周人兴起原因: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商朝一直不打姬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朝祖先的来历,周商的历史真实经历,三星堆和商朝的关系

    迁徙周原之后,直到武王伐纣灭商,中间相隔不过百年。问题在于,短短数十年时间内,周人何以迅速壮大?其中原因自然很多,但从姬昌两次公然造反,而商朝诡异的无动于衷来看,周人兴起显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姬昌两次反叛:商朝从未平叛 根据史书记载,姬昌一共有过两次造反,但诡异的是,商朝从未有过军事打击。首先,季

  • 纣王都能封神,为何作为圣人的姬昌却不能?看元始天尊说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姬昌为什么不杀纣王,历史纣王和姬昌,姬昌为什么能封神

    那么,为何纣王都能封神,文王姬昌却不能?按说,姬昌应该比纣王更有资格封神,毕竟纣王是封神世界最大的反派,武王起兵讨伐的对象就是他,而文王是深受万民敬仰的明君,哪有明君不能封神,却给大反派封神的道理?有人认为,纣王之所以能够封神,是因为他除了殷商集团掌门人的身份,还有一个更显赫的身份,那就是人王。何谓

  • 妲己古尸容貌被复原,她真的那么美吗?确实很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妲己历史真实图片,苏妲己真实相貌复原图,苏妲己尸体容貌复原

    她出身很是高贵,是苏氏的公主。有记载说她是苏护的女儿,同时她还跟商纣王有个文字,名叫武庚。不过也有人表示武庚并非是妲己所生。这位苏家的公主,有些与众不同,喜欢看炮烙之刑。炮烙十分的残酷,需要先将铜柱子涂满油,然后开始烧,让受刑之人在上面行走,跌落到火红的碳中。在上面行走的时候,脚底板会被烫伤,因为疼

  • 王懿荣真的是吃中药发现甲骨文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懿荣是和谁一起研究甲骨文的,王懿荣对甲骨学的作用,王懿荣甲骨文文案

    王懿荣(1845—1900),山东福山人,近代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曾任国子监祭酒。他是最早发现和认识到甲骨价值并加以搜购的学者之一,被称为“甲骨文之父”“中国古文字这个新学科的查理·达尔文”。虽然大家对王懿荣之于甲骨文发现的贡献并没有太多争议,但一提到甲骨文的发现经过,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仍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