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数次攻秦,秦国都无事;为何五国攻齐一次,齐国就不行了?

六国数次攻秦,秦国都无事;为何五国攻齐一次,齐国就不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3/12/14 6:20:33

变法之后的秦国日渐强大,已经彻底变身成一个战争机器,其统一天下之决心和能力昭然若揭,六国看在眼里也有放在心里,并非无动于衷,还进行了数次规模浩大的合纵制衡行动。但是六国数次攻打秦国,都未对秦国形成一蹶不振、或是销声匿迹十余年数十年的重创,简单来说就是六国攻秦、秦国无碍。为何六国一同组织的大规模合纵制衡一直没有什么效果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合纵六国里面没有足够的中流砥柱型、愿意付出所有、维持各国平衡的大国,韩赵魏燕四国没有资格,楚国又与秦国是姻亲国,两个室交往密切,但他对合纵一事还是比较积极的,并数次担任合纵长,奈何东方的齐国与楚国接壤、不与秦国接壤。

[var1]

战国时期,秦国、楚国和齐国是三个实力相近的大国,虽说是六国攻秦,实际上常是楚国独木撑天,齐国并不积极,不与楚国共同攻打楚国就算了,还常常扯其余五国的后腿(这并不难理解,秦国灭亡其余五国不就壮大起来了吗)。这与近代欧洲英国面临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强大的问题相似,处于大陆边缘与法国并无直接性利益冲突的英国,该不该参与反法联盟,该不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里。

[var1]

出工不出力的齐国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曰:天下之胜,势不在秦必在齐,在齐则必起而争燕。齐国很重要,决定着天下的走向,然而齐国无论争霸天下或是统一天下,必须先把燕国给收拾了。最终秦国一一破灭六国,顾祖禹在书后面又感叹道:吾尝慨夫齐之田氏,席霸国之余业,不能于纵横之日,发愤为雄。及五国既灭,王贲东下,遂束手而臣虏于秦也。《六国论》同样意识到齐国对合纵一事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性: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var1]

合纵之中,楚国和三晋是比较坚定的,但这有什么用的,齐国不参与合纵战争,时刻威胁着五国本土和五国联军;若是五国联军溃败或是惨胜,你说齐国会不会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会不会趁机来个釜底抽薪攻打三晋、韩楚五国。所以五国联军攻秦国,或是六国合纵之时齐国不出身为大国的大力,这都不能让大家放开手脚打,对秦国造成的伤害自然极为有限。因此六国数次攻秦,秦国都无事;而为何五国攻齐一次,齐国就不行了?

其实原因简单也不简单的,实际上六国根本没真正下定决心想去灭亡秦国,因为代价过于惨痛,还会引起天下再一次的大动乱,他们只是遏制制衡一下秦国的发展,让秦国不至于发展那么快那么强大。而且,秦国在崛起过程中常表现出“人畜无害”的样子,对旁边的敌国打得挺狠,对远处的国家表现得十分友好,并且也没做出什么非常过分的事,没有让齐楚燕三国所不能容忍。多国联合起来打压正在崛起的强国和已经崛起的大国是很正常的事,魏国成为霸主国后,不久也被其他国家接连使绊子,一蹶不振。

[var1]

五国亡齐,盟军楚将杀齐王

五国攻齐一次,齐国就不行了,不是齐国国力太弱和军队不够强大,而是齐国干了让他国感到危机感十足的事。齐湣王期间,齐国主导与魏、楚两国联合灭宋,此战让齐国实力大增,国土面积直接增加了50%,宋国最富裕的地区也被他侵占;公元前286年齐国实力达到顶峰,让齐湣王信心大增不可一世,认为自己有生之年必能统一天下,遂继续对外扩张。而在此之前,齐湣王之齐宣王趁着燕国发生内乱的机会,三十天灭亡燕国,秦赵两国手忙脚乱地重兵攻齐,最终逼迫齐国退兵,攻下的土地还回去了一部分。

而齐湣王亡宋之后,接着南侵楚国,西侵三晋,欲吞二周称天子。这些一连串的灭国战争行为,引起了其余诸侯国极大的恐惧。为了遏制齐国,魏国首先力谋合纵伐齐,之后以燕国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虽然中间楚国出兵救齐国,但楚将淖齿听信了燕人谗言,杀死了齐湣王,做起了称王楚国的梦。此次五国攻齐,秦国是盟主,结果自然是齐国惨败,退出了争霸行列。虽说齐国之后复国,但齐国实力大损,国土面积缩水,大量百姓死于战乱。

[var1]

五国攻打齐国,三晋和燕国是利益相关及过去怨恨太多,因此是下狠手的,一点都不留情的,侵占了齐国不少领土;秦国本来是兴致勃勃也是出力不少,后来醒悟过来,这事对自己根本没多少好处,便收敛了,但齐国已经不行;楚国虽是援军,可楚将杀楚王算什么回事啊。所以,五国攻齐和六国攻秦的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真刀真枪、毫无顾忌的,后者是小打小闹、威慑遏制。

齐国这样的结局怪得了谁呢?有时过于强大和凶悍,本身就是个错,况且齐王的统一策略没做对。

参考文献:《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

更多文章

  • 功莫大焉!韩先楚保留意见说服四级首长,终使海南岛战役提前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var1]东野先遣兵团的中心任务是直驱武汉地区,牵制白崇禧集团配合华野和中野的百万大军渡江,由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统一指挥,其中第40军军长为韩先楚(开国上将),第43军军长为洪学智(开国上将)。而东北野战军则于1949年3月11日才正式改称“第四野战军”,随后主力也开始南下华中作战,直到4月2

  •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0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大家都很熟悉,本不用小编多加饶舌,但还是想说说有关他的三件事:一是屈原力主联齐抗秦。战国时期,有合纵派,有连横派。两者是对立关系。屈原是合纵派,他希望能联齐抗秦。屈原曾劝谏楚怀王杀掉当时身在楚国的秦相张仪,但张仪已贿赂楚怀王身边的人,成功逃脱,楚怀王想去追缉,结果

  • 商鞅变法中,为何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增加户口可以增加税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鞅最出名的一句话,商鞅变法的户籍管理,商鞅立木文言文

    商鞅强调用愚民之术来管理老百姓,他把民间开化思想的儒家典籍,全部要求上交焚毁。老百姓就好好为朝廷服务好了,想七想八的不好。什么仁义礼智信,老百姓需要懂这些干什么?此外,商鞅还强调轻罪重罚,啥意思?就是你在路边摊顺走一把韭菜,可能就要被拉去菜市口砍脑壳。商鞅建立了监督告密机制,这是干啥的呢?就是鼓励老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摆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的真姓,孔子古尸容貌复原图,孔子金言10句

    大家应该有看到这样的新闻,韩国将我们古代木建筑中常用的“榫卯”结构也进行申遗。我想朋友们在看到新闻后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因为韩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都有被他们用来申遗,并且在失败之后也没有悔改之心,继续厚着脸皮进行其他申遗项目。其中最为奇葩的是,韩国还曾想要将孔子也归为韩国人。[

  • 若不是楚悼王偶然去世,吴起在楚国推行的变法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有时候,人生的高潮会以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到来。仓皇离魏的吴起起初只是抱着避祸的目的出走,否则走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的伤心。他压根没想到自己居然受到了楚悼王最热烈的欢迎!楚国的衰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阖庐和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后,楚国就元气大伤,此后历经楚惠王、楚简王等几代君王都没能振作起来。楚

  • 秦雍城发现时代最早秦国大型建筑遗址 为春秋时期建筑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var1]春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仅存基础部分,由南北向建筑与东西向建筑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南北向建筑基础由3道南北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东西向建筑位于南北向建筑北端,建筑基础由4道东西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推测东西向建筑可能为两排房屋。遗址出土器物以春秋时期建筑材料为主,均为泥质灰陶,主要有槽形板瓦、筒

  • 除了屈原,还有两个人在端午节这天“投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官方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当年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汨罗一带,后来听说楚国首都被秦军攻破,悲痛万分之下投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住在汨罗江边的楚国老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米撒到江里,还划着龙舟把鱼撵走,这个习俗就发展成为今天的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但是,五月初五那天不仅仅只

  • 为何苏秦能佩六国相印?看他如何对待兄嫂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var1]苏秦出身贫苦,曾到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谋略。学业完成后,他来到秦国施展他的满腔抱负。虽然他十分坚定地为秦惠王提出连横策略,但秦惠王并不看好这一策略,觉得这一策略太不靠谱了,因而冷淡地拒绝了他。后来,他又多次上书劝说秦王,但都未被采用。他的满腔抱负全部落空了。[var1]失落的苏秦

  • 抗战之初韩先楚为何升迁那么快?打仗有办法,还得贵人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先楚朝鲜电视剧,抗日时期韩家军出兵多少人,韩先楚和姐姐见面是哪一集

    一、韩先楚的升迁有多快[var1](韩先楚上将)1937年初,韩先楚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形势的发展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韩先楚离开学校,披挂上阵。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韩先楚是红二十五军的将领,红二十五军后来发展成为红十五军团,然后改编成344旅,隶属于115师。韩先楚在3

  • 蔡泽长袖善舞成为秦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这时,燕国的辩士蔡泽听说了这一情况,便风尘仆仆来到秦国,托人对范雎说:“蔡泽是智辩之士,如果他能见到秦王,秦王一定会拜他为相。”范雎听了,便召见蔡泽。蔡泽见了范雎,分析了天下兴亡、君臣依附的大势,接着对范雎说:[var1]“相国,我听说你有退隐之心,这是十分明智的。你只有激流勇退,才能保住一生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