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陕西发现春秋秦大型建筑遗址

陕西发现春秋秦大型建筑遗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89 更新时间:2023/12/24 16:07:08

[var1]

瓦窑头建筑遗址出土的半圆形瓦当

雍城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秦雍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南,由城址、秦公陵园、中小型墓葬及城外离宫遗址、祭祀遗址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瓦窑头建筑遗址位于秦雍城城址区东端,遗址现处于台地上。

此次发现的春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仅存基础部分,由南北建筑与东西向建筑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南北向建筑基础由3道南北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东西向建筑位于南北向建筑北端,建筑基础由4道东西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推测东西向建筑可能为两排房屋。

考古人员在挖掘中发现,该建筑下还压有时代稍早的遗迹,暴露出来的有红烧土面1处、水井2口、灰坑1座。红烧土面附近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制作车马器的泥范及制作骨器的鹿角、牛角等原料。此外,遗址中还发掘出时代晚于建筑的东周时期灰坑6座、灶坑3座,汉代灰坑4座、墓葬2座,唐至明清时期房址4座、道路2条、水井1口、水渠1条、灰坑16座。

[var1]

瓦窑头建筑遗址建筑材料表面刻画的字、符号

[var1]

瓦窑头建筑遗址出土的鹿角

遗址出土器物以春秋时期建筑材料为主,均为泥质灰陶,主要有槽形板瓦、筒瓦、半圆形瓦当等,在建筑材料表面发现大量刻画符号,数量达183件。槽形板瓦一端宽,一端窄,瓦面略呈弧形,两侧向上圆角折出,切割痕迹明显,截面呈凹槽形,表面饰绳纹。筒瓦瓦背饰以凹弦纹隔开的绳纹带及素面带,相间分布,瓦沟素面。刻画符号既有文字“五”“十”“又”“工”“木”“火”等,也有难于辨认的符号。部分文字或符号出土有多件,形制相同,刻画符号长1.3厘米~6.6厘米、宽1厘米~5.4厘米,这些刻画符号可能是物勒工名的早期形态。

瓦窑头建筑遗址出土的板瓦、筒瓦及瓦当等建筑材料,制作工艺较为原始。板瓦、筒瓦两侧边部凹凸不平,切割痕迹明显;槽形板瓦瓦面带有弧度,两侧圆角折出;筒瓦瓦沟泥条盘筑痕迹明显,与瓦当相接处有手指抹痕。出土的刻画符号部分与秦雍城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出土的相同,表明二者时代相近。

相较而言,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尺寸更大,制作工艺进步,出现了两端宽度接近的槽形板瓦,瓦面平整,两侧直角折出,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的时代为春秋中期,废弃时间为春秋晚期。结合秦国迁都雍城的时间,《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初居雍城大郑宫”,确定瓦窑头建筑遗址的时代为春秋中期早段,稍早于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是目前发现确定的秦雍城时代最早的建筑遗址。

瓦窑头建筑遗址规模大,残存面积近2000平方米,屋顶覆盖有瓦,是春秋中期规模大、等级较高的单体建筑。与秦雍城中部宫庙区的马家庄一号、三号建筑群遗址相比较,遗址偏居城址区东端,布局结构简单,无回廊、散水等设施,建筑材料不及后者尺寸大、工艺水平高,原建筑应该非宫庙类建筑。遗址规模、形制结构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21号建筑基址、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相似,时代分别为春秋早期偏晚、秦代,由此推测,此遗址也是一处府库建筑遗址。

通过考古发掘,可以让公众对瓦窑头建筑遗址的规模、形制结构、时代、性质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也修正了该遗址为雍城最早的大型宫室建筑遗址的观点,为了解研究秦雍城城市设施、布局、沿革及东周时期建筑技术提供了科学资料,同时为遗址保护展示创造了条件。

往期回顾

● @建设者,碎片化阅读时代,这份报纸带我们去深度思考

● 好消息!这些线路,有高铁了!

● 仅同意一家“升特”!新一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公示!

编辑:海霞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新闻热线:010-51906505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

标签:

更多文章

  • 韩复渠“武夫式”的演讲,滑稽荒诞的表面,老韩深有所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复渠发言,电影中的韩复渠,韩复渠演讲失败的原因是

    韩复榘带兵打仗的才能不用多言,不妨来看一下,他的那些“舞文弄墨”的奇闻轶事。不得不提到的是,齐鲁大学校庆时,韩复榘所作的那场精彩“演讲”。[var1]01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个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

  • 六国数次攻秦,秦国都无事;为何五国攻齐一次,齐国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与齐国通商通道,秦国公主和齐国公主,战国六国为什么都输给秦国

    变法之后的秦国日渐强大,已经彻底变身成一个战争机器,其统一天下之决心和能力昭然若揭,六国看在眼里也有放在心里,并非无动于衷,还进行了数次规模浩大的合纵制衡行动。但是六国数次攻打秦国,都未对秦国形成一蹶不振、或是销声匿迹十余年数十年的重创,简单来说就是六国攻秦、秦国无碍。为何六国一同组织的大规模合纵制

  • 功莫大焉!韩先楚保留意见说服四级首长,终使海南岛战役提前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var1]东野先遣兵团的中心任务是直驱武汉地区,牵制白崇禧集团配合华野和中野的百万大军渡江,由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统一指挥,其中第40军军长为韩先楚(开国上将),第43军军长为洪学智(开国上将)。而东北野战军则于1949年3月11日才正式改称“第四野战军”,随后主力也开始南下华中作战,直到4月2

  •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0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大家都很熟悉,本不用小编多加饶舌,但还是想说说有关他的三件事:一是屈原力主联齐抗秦。战国时期,有合纵派,有连横派。两者是对立关系。屈原是合纵派,他希望能联齐抗秦。屈原曾劝谏楚怀王杀掉当时身在楚国的秦相张仪,但张仪已贿赂楚怀王身边的人,成功逃脱,楚怀王想去追缉,结果

  • 商鞅变法中,为何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增加户口可以增加税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鞅最出名的一句话,商鞅变法的户籍管理,商鞅立木文言文

    商鞅强调用愚民之术来管理老百姓,他把民间开化思想的儒家典籍,全部要求上交焚毁。老百姓就好好为朝廷服务好了,想七想八的不好。什么仁义礼智信,老百姓需要懂这些干什么?此外,商鞅还强调轻罪重罚,啥意思?就是你在路边摊顺走一把韭菜,可能就要被拉去菜市口砍脑壳。商鞅建立了监督告密机制,这是干啥的呢?就是鼓励老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摆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的真姓,孔子古尸容貌复原图,孔子金言10句

    大家应该有看到这样的新闻,韩国将我们古代木建筑中常用的“榫卯”结构也进行申遗。我想朋友们在看到新闻后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因为韩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都有被他们用来申遗,并且在失败之后也没有悔改之心,继续厚着脸皮进行其他申遗项目。其中最为奇葩的是,韩国还曾想要将孔子也归为韩国人。[

  • 若不是楚悼王偶然去世,吴起在楚国推行的变法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有时候,人生的高潮会以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到来。仓皇离魏的吴起起初只是抱着避祸的目的出走,否则走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的伤心。他压根没想到自己居然受到了楚悼王最热烈的欢迎!楚国的衰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阖庐和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后,楚国就元气大伤,此后历经楚惠王、楚简王等几代君王都没能振作起来。楚

  • 秦雍城发现时代最早秦国大型建筑遗址 为春秋时期建筑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var1]春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仅存基础部分,由南北向建筑与东西向建筑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南北向建筑基础由3道南北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东西向建筑位于南北向建筑北端,建筑基础由4道东西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推测东西向建筑可能为两排房屋。遗址出土器物以春秋时期建筑材料为主,均为泥质灰陶,主要有槽形板瓦、筒

  • 除了屈原,还有两个人在端午节这天“投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官方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当年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汨罗一带,后来听说楚国首都被秦军攻破,悲痛万分之下投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住在汨罗江边的楚国老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米撒到江里,还划着龙舟把鱼撵走,这个习俗就发展成为今天的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但是,五月初五那天不仅仅只

  • 为何苏秦能佩六国相印?看他如何对待兄嫂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var1]苏秦出身贫苦,曾到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谋略。学业完成后,他来到秦国施展他的满腔抱负。虽然他十分坚定地为秦惠王提出连横策略,但秦惠王并不看好这一策略,觉得这一策略太不靠谱了,因而冷淡地拒绝了他。后来,他又多次上书劝说秦王,但都未被采用。他的满腔抱负全部落空了。[var1]失落的苏秦